幕墙窗横向防水施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1776发布日期:2019-11-09 00:00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幕墙窗横向防水施工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幕墙窗横向防水施工节点。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建筑的结构形式多采用框架结构,为保证现场幕墙结构安全满足业主对外装饰效果要求,在工程建筑中采用幕墙铝合金型材料作为框架进行设计安装。

幕墙窗使用铝合金幕墙料组合安装的门窗形式,集传统悬挂幕墙与隔热门窗形式于一体,幕墙窗四周的防水设计是幕墙窗结构中关键的设计之一。幕墙窗四周的防水设计包括幕墙窗横向防水设计和幕墙窗纵向防水设计,现有幕墙窗横向防水设计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幕墙窗采用后置埋板进行固定安装,龙骨现场组装,窗洞周圈无法预设企口,室内外无法设止水台,导致幕墙窗周圈存在较大的漏水缝隙;

2)现有幕墙窗底料横框与土建结构尺寸间距大于50mm,若无窗台设置在400mm以上,无法进行发泡密封处理;另室内外采用石材、铝单板等进行窗台装饰封堵,导致龙骨框与主体结构无法进行发泡施工,封堵不严实。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幕墙窗横向防水施工节点,解决了现有幕墙窗横向防渗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幕墙窗横向防水施工节点,所述施工节点设置于幕墙窗底料横框与主体结构以及幕墙窗底料横框与隐框玻璃结合部,所述施工节点包括多级防水结构,所述幕墙窗底料横框室内侧与安装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埋板之间设有企口结构,以形成第一级防水结构;所述幕墙窗底料横框底部与所述埋板之间设有发泡结构,以形成第二级防水结构;所述幕墙窗底料横框室外侧与所述主体结构之间设有镀锌钢板,所述镀锌钢板底端设有翘起结构,所述翘起结构与所述主体结构之间注胶,以形成第三级防水结构;所述镀锌钢板与所述幕墙窗底料横框室外侧之间设有第一密封胶,以形成第四级防水结构;所述隐框玻璃与安装于所述隐框玻璃室外侧装饰铝板的结合部设有第二密封胶,以形成第五级防水结构。

优选的,所述幕墙窗底料横框室内侧设有窗台板,所述企口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窗台板与所述埋板之间,所述企口结构高度大于所述发泡结构厚度。

优选的,所述幕墙窗底料横框与所述埋板之间设有发泡空间,所述发泡空间厚度为20mm至30mm。

优选的,所述镀锌钢板包括由第一竖直钢板、横向钢板和第二竖直钢板组成的多边构造,所述第一竖直钢板与所述幕墙窗底料横框室外侧固定,所述第一密封胶填充于所述横向钢板与所述幕墙窗底料横框之间,所述第二竖直钢板位于所述主体结构室外侧,所述翘起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钢板末端。

优选的,所述幕墙窗底料横框设有龙骨肋固定部,所述龙骨肋固定部一端连接压板,所述压板一端与镀锌钢板扣压,所述压板另一端与所述装饰铝板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胶采用耐候密封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抬高结构高度至幕墙窗底料横框底口20mm位置进行埋板安装,留置有效发泡空间,以从幕墙窗底料横框室内侧的侧部和底部分别形成第一级防水结构和第二级防水结构;

(2)在幕墙窗底料横框下口外侧增设防水过渡镀锌钢板,通过形成翘起结构与主体结构注胶,保证墙体流水无法进入室内;

(3)本实用新型可解决幕墙窗的横向防渗问题,保障现场施工对水密性及气密性的要求,填补了大尺寸门窗施工的防渗空缺,有效的衔接室内装修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镀锌钢板示意图。

图中:幕墙窗底料横框1;窗台板2;企口结构3;埋板4;发泡结构5;耐候密封胶6;龙骨肋7;第一密封胶8;装饰铝板9;镀锌钢板10;隐框玻璃11;压板12;

第一竖直钢板101;横向钢板102;第二竖直钢板103;翘起结构1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幕墙窗横向防水施工节点,所述施工节点设置于幕墙窗底料横框1与主体结构以及幕墙窗底料横框1与隐框玻璃11结合部,以分别从隐框玻璃11的外围和内围对其进行防水。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节点包括多级防水结构,即包括第一级防水结构至第五级防水结构。

其中,第一级防水结构和第二级防水结构分别设置于幕墙窗底料横框1室内侧的侧部和底部,因本实用新型的幕墙窗框架施工的局限性,无法预制企口结构,在完成埋板4、框架安装后进行室内二次企口结构施工,企口结构3抹至幕墙窗底料横框1下口,企口结构3上部即幕墙窗底料横框1室内侧部安装窗台板2,企口结构3为设置于窗台板2与埋板4之间,为第一级防水结构,企口结构3为幕墙窗底料横框1发泡提供封堵。

第二级防水结构为幕墙窗底料横框1底部与埋板4之间设有的发泡结构5,企口结构3高度大于发泡结构5厚度,在具体施工时,幕墙窗底料横框1与埋板4之间预留发泡空间,发泡空间厚度为20mm至30mm,用发泡剂填充。

继续参见图1,第三级防水结构至第五级防水结构分别设置于幕墙窗底料横框1室外侧。本实用新型的幕墙窗底料横框1室外侧与主体结构之间设有镀锌钢板10,幕墙窗底料横框1设有龙骨肋固定部,用于固定龙骨肋7,龙骨肋7固定部一端连接压板12中部,压板12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卡爪,即包括上卡爪和下卡爪,上卡爪与隐框玻璃11室外侧打胶固定,并与装饰铝板9固定;下卡爪与镀锌钢板10扣压。

结合图2,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幕墙窗底料横框1室外侧设有用于进行封堵的镀锌钢板10,镀锌钢板10包括由第一竖直钢板101、横向钢板102和第二竖直钢板103组成的多边构造,第一竖直钢板101与幕墙窗底料横框1室外侧固定,横向钢板102位于第一竖直钢板101与第二竖直钢板103之间,且于第一竖直钢板101与第二竖直钢板103均垂直,此处应该说明的是,第一竖直钢板101与第二竖直钢板103分别为相对于横向钢板102呈相反方向垂向弯折,即在附图1中,第一竖直钢板101为相对于横向钢板102向上垂直弯折,第二竖直钢板103为相对于横向钢板102向下垂直弯折,横向钢板102与幕墙窗底料横框1之间填充第一密封胶8,以形成第四级防水结构。第二竖直钢板103位于主体结构室外侧,翘起结构104位于第二竖直钢板103末端,翘起结构104与主体结构之间注胶,以形成第三级防水结构。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幕墙窗室外侧设有装饰铝板9,隐框玻璃11与装饰铝板9的结合部设有第二密封胶,第二密封胶采用耐候密封胶6,通过耐候密封胶6形成第五级防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幕墙窗施工过程如下:

如图1所示,将结构主体抬高至幕墙窗底料横框1下口20mm位置,安装后置埋板4,安装钢插芯固定铝型材立柱,距离侧部主体结构20mm,安装幕墙窗底料横框1,完成组框。

在立柱与主体结构间的发泡空间进行发泡,根据腔体深度选择单道或双道发泡,发泡施工前,将发泡空间清洁并用水喷湿,喷射由下向上,防止流坠造成重力空腔,喷射量至所填充体积的70%即可,十分钟表面开始固化,在固化前将移除的发泡剂塞入缝隙处,抹平以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

明框饰面玻璃进行隐框处理,在饰面玻璃11与龙骨肋7之间周圈注密封胶。幕墙窗下口及侧口进行企口结构砌筑,横向通长隔绝室内外联通,连接室内装修。

幕墙窗底料横框1与主体结构间进行发泡剂施工塞缝。室外侧增设镀锌钢板10进行封堵,并与龙骨肋7之间及主体结构间注胶密封。幕墙窗上口与下口镀锌钢板10处理方式相同。

通过耐候密封胶6将室外侧的饰面石材与外装饰盖间、装饰铝板与饰面玻璃的结合部进行防水密封,由此完成幕墙窗的防水系统施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