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式抗压地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2024发布日期:2019-10-08 20:08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气式抗压地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排气式抗压地垫。



背景技术:

地垫是一种能有效地在入口处刮除泥尘和水份,保持室内地面整洁的产品。特点是弹性柔软,脚感舒适,含有独特的抗紫外线添加剂,防止褪色及脆化现象,能承受日晒雨淋的室外环境。一般来说,地面可以分为软地面和硬地面,软地面是指地毯等,硬地面是指地板砖、木地板等,而地垫是介于软地面与硬地面之间一种新产品,主要用在众多的高级场所如酒店、宾馆、饭店、办公楼等,有些高档场所软地面的面积范围占到总地面面积的75%以上,这也成就了这些场所的一种独特企业形象展示与风格,因此软地面的维护与保护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说地毯的主要作用是装饰,那么地垫的功能更为实际,除了跟地毯一样有装饰功能外,地垫从进门起,就担负起除尘、吸水、除泥、防滑等任务,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还有起到抗疲劳、防静电的作用。

但是,目前地垫的抗压效果不好,地垫容易因此造成损坏,因此,现有技术不足,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式抗压地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地垫的抗压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气式抗压地垫,包括地垫,所述地垫为泡沫材质,且地垫下端均匀设有弧形凹槽,并且弧形凹槽中设有气垫,所述气垫下端设有气孔,且气垫内为储气仓,并且储气仓与气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地垫弧形凹槽的凹槽壁与气垫外壁相吻合,且其凹槽高度高于气垫外壁高度。

优选的,所述地垫上设有标记线,且标记线设置为网格形,并且每段标记线均置于气垫之间的中线上。

优选的,所述地垫下端设有相连接的固定块,且固定块设为锯齿形。

优选的,所述气垫上的气孔设置有组,且组气孔斜向设置,并且组气孔之间相对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排气式抗压地垫设置有气垫,且气垫上设有气孔,当地垫受到压力时,地垫凹陷,气垫空腔中的空气通过气孔排出,当地垫受到的压力消失时,气垫在其自身的复位作用下通过气孔把气体吸入空腔,以此,让地垫的凹陷部位复位,此种排气式抗压地垫的抗压方式,效果好,不会对轻易对其结构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气式抗压地垫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气式抗压地垫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气式抗压地垫图1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气式抗压地垫俯视图。

图中:1、地垫,2、气垫,3、固定块,4、标记线,5、储气仓,6、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排气式抗压地垫,包括地垫1、气垫2、固定块3、标记线4、储气仓5和气孔6,地垫1为泡沫材质,且地垫1下端均匀设有弧形凹槽,并且弧形凹槽中设有气垫2,地垫1弧形凹槽的凹槽壁与气垫2外壁相吻合,且其凹槽高度高于气垫2外壁高度,地垫1与气垫2互为卡合结构,此结构连接作用力牢固,且便于拆装,为损坏了的气垫2的更换操作提供了便利,地垫1上设有标记线4,且标记线4设置为网格形,并且每段标记线4均置于气垫2之间的中线上,标记线4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使地垫1被裁切时,不会对气垫2造成损伤,地垫1下端设有相连接的固定块3,且固定块3设为锯齿形,固定块3可以加强地垫1与地面的附着力,使地垫1不易滑动,气垫2下端设有气孔6,且气垫2内为储气仓5,并且储气仓5与气孔6相连通,气垫2上的气孔6设置有2组,且2组气孔6斜向设置,并且2组气孔6之间相对称,气孔6斜向设置可以让气垫2的吸气和排气效果更加优异,能避免其被地面堵塞。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排气式抗压地垫时,首先把气垫2挤压进地垫1的弧形凹槽中,以此完成对气垫2的固定,然后,根据标记线4的位置,对地垫1进行裁剪,以此避免气垫2破裂损伤,再然后,把地垫1铺设在地面,让固定块3与地面相接触,最后,地垫1受到挤压力而凹陷时,其气垫2也受到相同的作用力被压缩,储气仓5内的空气受力被从气孔6中排出,当地垫1受到的挤压作用力消失时,气垫2在其自身的特性作用力,通过气孔6把空气吸入储气仓5,以此让气垫2再次鼓起把地垫1的凹陷部分支撑起来,这就是该排气式抗压地垫的使用过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