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及安装的处理盒及其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2025发布日期:2019-10-08 20:0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拆卸及安装的处理盒及其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成像设备中的传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拆卸及安装的处理盒及其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激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通常设有一个处理盒,该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本体上,该处理盒能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拆卸出来,以便于用户能够对处理盒系统中的装置进行维护,有助于提高操作性;而且,在这种类型的处理盒装配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时,可以在不依赖于服务人员的情况下执行装置的维护操作,因此,操作的便捷性是显著的,该类型的处理盒被广泛地使用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

其中,该处理盒包括具有感光鼓的鼓单元,以及包括具有显影辊的显影单元,鼓单元和显影单元通过销相对于彼此可旋转地连接。鼓单元上的感光鼓轴向端部设有盒联结器,当将处理盒安装到该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时,盒联结器与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动力驱动头接合,以便传输驱动力;通过盒联结器将驱动力从显影单元通过显影驱动力传输部件传输到显影辊、并驱动显影辊转动。即当将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时,处理盒上的动力接受头与设置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齿轮、即动力驱动头相结合,并且通过这种接合传递驱动力。

通常,如图1至图5所示,该处理盒装入成像设备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平行于感光鼓轴线L2并沿轴向方向移动的第一区间,第二阶段为不平行于感光鼓轴线方向并向成像设备中动力驱动部移动的第二区间,此时成像设备中动力驱动头以本体轴线L1为中心自旋转运动,第二区间的终点为处理盒的动力接受头与成像设备中的动力驱动头垂直于感光鼓轴线的投影面的开始重叠的起点;当越过第二区间的终点时,处理盒的动力接受头与成像设备中的动力驱动头开始啮合对接。

此种对接方式,有时候存在对接失误、动力接受头与动力驱动头不能有有效啮合的情况。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提高处理盒的动力接受头与成像设备中的动力驱动头之间的啮合可靠性的设计方式来改善此结构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处理盒的动力接受头与成像设备中的动力驱动头之间可靠平稳的啮合,安装简便、传动平稳,且摩擦少、噪音低,便于拆卸及安装的处理盒及其成像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盒,不仅可以实现处理盒的驱动头机器动力头的结合,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于拆卸及安装的处理盒,该处理盒安装在成像设备中并接收成像设备内驱动头输出的驱动力,所述驱动头以本体轴线为中心旋转;

该处理盒包括:

支架壳体,用于容纳打印所需的显影剂;

动力接受头,安装在支架壳体的旋转轴上、用来接收来自成像设备中驱动头的驱动旋转力;

所述处理盒从外部插装于成像设备的过程中,依次连续具有三个状态位置:

第一状态位置,所述处理盒由外部插装于成像设备中、并沿与驱动头本体轴线方向平行、向接近驱动头处的方向直线移动,所述驱动头的本体轴线与处理盒的直线移动轨迹线相互平行;

在第一状态位置下,处理盒具有与动力接受头所处旋转轴的中心轴线、和与驱动头本体轴线同时平行的第一移动区间;

第二状态位置,所述处理盒由动力接受头对应的旋转轴中心轴线方向向所述成像设备上驱动头对应的本体轴线方向呈倾斜方向的直线位移、并且最终动力接受头对应的旋转轴中心轴线与驱动头对应的本体轴线重合;

在第二状态位置下,处理盒与成像设备上驱动头之间沿一定的倾斜夹角移动形成第二移动区间;

第三状态位置,由第二状态位置时动力接受头对应的旋转轴中心轴线与驱动头对应的本体轴线重合处,所述处理盒的动力接受头向接近所述成像设备上驱动头处位移并与驱动头啮合;在动力接受头与驱动头的轴线最初重合处、以及动力接受头与驱动头最终啮合处,对应的动力接受头在旋转轴中心轴线方向的投影面与驱动头对应本体轴线方向的投影面重叠;在第三状态位置下,所述处理盒与成像设备上驱动头之间形成由动力接受头与驱动头的轴线最初重合、并最终移动后与驱动头啮合的第三移动区间;

所述处理盒的支架壳体上设有一导向部,对应的成像设备内设有与导向部配合、便于处理盒定位移动的定位引导部。

进一步地,在第三状态位置下,所述支架壳体上的导向部为平面状的导向块,对应成像设备上的定位引导部为与平面状导向块配合的直线状导向槽,且所述导向块与导向槽的配合过程中保持动力接受头对应的旋转轴中心轴线与驱动头对应的本体轴线一直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壳体上的导向块位于动力接受头的同一侧,且导向块设置于所述支架壳体安装于成像设备内所处安装方向的支架壳体内前侧。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壳体上的导向部上设有与成像设备上定位引导部进行配合的用来导向的导向面和用来定位的定位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壳体上的导向部为平面状的导向块,所述成像设备上的定位引导部上设有三段阶梯状的导引槽,在第一状态位置下对应的定位引导部为与导向块配合的第一平直导引槽,在第二状态位置下对应的定位引导部为与导向块配合、并最终控制动力接受头对应的旋转轴中心轴线与驱动头对应的本体轴线重合的第二倾斜导引槽,在第三状态位置下对应的定位引导部为与导向块配合、并一直控制动力接受头对应的旋转轴中心轴线与驱动头对应的本体轴线始终水平重合直至动力接受头与驱动头最终啮合的第三平直导引槽。

进一步地,在第三状态位置下对应的定位引导部与支架壳体上的导向部配合、并一直控制动力接受头对应的旋转轴中心轴线与驱动头对应的本体轴线始终水平重合、直至动力接受头与驱动头最终啮合。

进一步地,在第三状态位置下对应的定位引导部与支架壳体上的导向部配合,所述支架壳体上的动力接受头在第三移动区间内的移动过程中,动力接受头与驱动头的轴线在垂直面上的投影不完全重叠,动力接受头对应的旋转轴中心轴线未与驱动头对应的本体轴线完全重合、且在移动终点动力接受头与驱动头啮合。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多个处理盒,多个处理盒层状叠加的设置于成像设备中,且每个处理盒可单独拆卸地安装于成像设备中,每个处理盒采用上述的一种便于拆卸及安装的处理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应用于成像设备上,由于处理盒的支架壳体上设有一导向部,对应的成像设备内设有与导向部配合、便于处理盒定位移动的定位引导部,通过导向部用来导向的导向面和用来定位的定位面与成像设备上定位引导部进行配合,能够引导处理盒落入成像设备的过程中,能够改变成像设备导向时的运动轨迹。在处理盒落入成像设备的过程中具有第一、第二、第三移动区间的运动轨迹,第一移动区间平行于感光鼓轴线的方向,第二移动区间不平行于感光鼓轴线的方向,但能够使两连接件的轴线在垂直于感光鼓轴线的投影面上的距离改变,此时处理盒运动轨迹由导向面来导向。

第三移动区间的运动轨迹,能够使动力接受头和驱动头的轴线在垂直于感光鼓轴线的投影面上的距离,在起动和终点距离不变,此时处理盒运动轨迹由定位面来导向,使得处理盒的动力接受头与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头接触前,两连接件的轴心连线已经重合,此时处理盒已经由定位面来导向,动力接受头最后运动的第三移动区间由定位面沿轴线平行移动,到达动力接受头沿轴线方向移动到终点;即在第三状态位置下对应的定位引导部与支架壳体上的导向部配合、并一直控制动力接受头对应的旋转轴中心轴线与驱动头对应的本体轴线始终重合、直至动力接受头与驱动头最终啮合。

整个过程,不仅可以实现处理盒的动力接受头与成像设备上的驱动头之间平稳对接过渡和啮合,而且整个过程摩擦少、噪音低,整体机构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有效防止动力接受头对位不准,或安装落机异常、或无法打印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处理盒装入成像设备过程中的行程轨迹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处理盒装入成像设备过程中动力接受头与驱动头的对接过程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处理盒装入成像设备过程中动力接受头与驱动头所处轴线啮合时的结构状态放大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动力接受头与驱动头啮合时的结构状态放大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动力接受头和驱动头的轴线在垂直于感光鼓轴线的投影面上的放大示意图;

图6本发明处理盒在非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处理盒与成像设备的结合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处理盒装入成像设备过程中的行程轨迹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处理盒在第三状态位置起点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处理盒在第三移动区间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便于拆卸及安装的处理盒,主要应用于成像设备中;如图6至图10所示,该处理盒安装在成像设备1中以接收驱动头2旋转的驱动力,该处理盒包括第一支架壳体3、感光鼓(图中未示)、第二支架壳体4和显影辊5,第二支架壳体4与第一支架壳体3抵接并可相对第一支架壳体3转动地连接;感光鼓安装于第一支架壳体3的旋转轴上,该感光鼓对应的旋转轴一端设置的动力接收头6用来接收来自成像设备1中驱动头2的驱动旋转力,成像设备1内驱动头2以本体轴线为中心旋转;

该处理盒从外部插装于成像设备的过程中,依次连续具有三个状态位置:

第一状态位置,处理盒由外部插装于成像设备1中、并沿与驱动头2本体轴线方向平行、向接近驱动头2处的方向直线移动,该驱动头2的本体轴线与处理盒的直线移动轨迹线相互平行;在第一状态位置下,处理盒具有与动力接受头6所处旋转轴(即感光鼓对应的旋转轴)的中心轴线、和与驱动头2本体轴线同时平行的第一移动区间Y1。

第二状态位置,处理盒由动力接受头6对应的旋转轴中心轴线方向向成像设备1上驱动头2对应的本体轴线方向呈倾斜方向的直线位移、并且最终动力接受头6对应的旋转轴中心轴线与驱动头2对应的本体轴线重合;在第二状态位置下,处理盒与成像设备上驱动头之间沿一定的倾斜夹角移动形成第二移动区间Y2;

第三状态位置,由第二状态位置时动力接受头6对应的旋转轴中心轴线与驱动头2对应的本体轴线重合处,该处理盒的动力接受头6向接近该成像设备1上驱动头2处位移并与驱动头2啮合;在动力接受头6与驱动头2的轴线最初重合处、以及动力接受头6与驱动头2最终啮合处,对应的动力接受头6在旋转轴中心轴线方向的投影面与驱动头2对应本体轴线方向的投影面重叠;在第三状态位置下,处理盒与成像设备上驱动头2之间形成由动力接受头6与驱动头2的轴线最初重合、并最终移动后与驱动头啮合的第三移动区间Y3;

如图8至图10所示,处理盒的第一支架壳体3上设有一导向部,对应的成像设备1内设有与导向部配合、便于处理盒定位移动的定位引导部。在导向部上设有与成像设备上定位引导部进行配合的用来导向的导向面和用来定位的定位面。其中,在第三状态位置下,该第一支架壳体3上的导向部为平面状的导向块7,导向块7上设有与成像设备1上定位引导部进行配合的用来导向的导向面70和用来定位的定位面71;而且,第一支架壳体上的导向块位于动力接受头的同一侧,且导向块设置于所述支架壳体安装于成像设备内所处安装方向的支架壳体内前侧。

继续如图8至图10所示,成像设备1上的定位引导部为与平面状导向块配合的三段阶梯状的导引槽,在第一状态位置下对应的定位引导部为与导向块配合的第一平直导引槽,在第二状态位置下对应的定位引导部为与导向块7配合、并最终控制动力接受头6对应的旋转轴中心轴线与驱动头对应的本体轴线重合的第二倾斜导引槽;在第三状态位置下,对应的定位引导部为与导向块7配合、并一直控制动力接受头对应的旋转轴中心轴线与驱动头对应的本体轴线始终水平重合直至动力接受头与驱动头最终啮合的第三平直导引槽。同时,在第三状态位置下对应的定位引导部与第一支架壳体3上的导向部配合、并一直控制动力接受头6对应的旋转轴中心轴线与驱动头2对应的本体轴线始终水平重合、直至动力接受头6与驱动头2最终啮合;

处理盒在第三状态位置下对应的第三移动区间的运动轨迹,能够使动力接受头和驱动头的轴线在垂直于感光鼓轴线的投影面上的距离,在起动和终点距离始终不变,此时处理盒运动轨迹由定位面来导向,使得处理盒的动力接受头与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头接触前,两连接件的轴心连线已经重合,此时处理盒已经由定位面来导向,动力接受头最后运动的第三移动区间由定位面沿轴线平行移动,到达动力接受头沿轴线方向移动到终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例如在第三状态位置下,支架壳体上的动力接受头在第三移动区间内的移动过程中,虽然对应的定位引导部与支架壳体上的导向部配合,但动力接受头与驱动头的轴线在垂直面上的投影不完全重叠,动力接受头对应的旋转轴中心轴线未与驱动头对应的本体轴线完全重合,只是在最初时完全重合且在移动终点时动力接受头与驱动头啮合,第三移动区间内的移动过程中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凡依本发明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