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身扶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9945发布日期:2019-11-12 21:52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身扶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梯,具体涉及一种起身扶梯。



背景技术:

为了照顾从床上起身比较困难的卧床者,使他们能自行起身,在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扶梯,由绳子和横梯组成,横梯一般为木质或者塑料制成,将这种扶梯固定在床的护栏上,卧床者抓住扶梯横杆就可自行起身。然而这种扶梯有可能在睡觉时因为不舒服而被卧床者扫到地面,导致卧床者起身时无法够到扶梯,此外,由于卧床者长期躺在床上导致肌肉萎缩,因此常常需要另外买适合卧床者锻炼的器材,增加了照顾卧床者所需要的成本,卧床者锻炼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身扶梯,在原有起身扶梯的基础上不仅增加了能够引导卧床者拿到扶梯的功能,还增加了锻炼功能,使卧床者即使在床上也能活动身体,锻炼手臂和腿部的肌肉。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起身扶梯,包括绳子和扶梯横杆,其中,至少一组相邻的两个扶梯横杆之间采用弹性材料连接,其余的扶梯横杆之间采用绳子连接,靠近床尾的扶梯横杆通过两条绳子与床尾相连接,靠近床头的扶梯横杆通过一条绳子与床头相连接。

优选的,绳子上设有绳扣,扶梯横杆通过绳扣固定在绳子上,使用绳扣固定扶梯横杆不需要再添加其它物件固定,可以节省成本。

优选的,弹性材料采用弹性绳或者弹簧。

优选的,绳子采用棉绳,可以避免起身扶梯拉伸时长度过长导致卧床者无法顺利起身。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身扶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起身扶梯靠近床尾的扶梯横杆的两端通过绳子与床尾连接,起到固定起身扶梯的作用,靠近床头的扶梯横杆的其中一端通过一条绳子与床头连接,起到引导作用,当卧床者睡觉时可以将起身扶梯放到床边,如果扶梯掉下床卧床者也可以顺着与床头相连接的绳子轻易地拿到起身扶梯而不需要别人照顾,解决了原有起身扶梯容易压到卧床者,并且因此被扫到地面导致卧床者无法够到起身扶梯的问题,此外,至少一组相邻的两个扶梯横杆之间采用弹性材料连接,卧床者可以通过拉动弹性材料达到锻炼手臂和腿的目的,如此既可以帮助卧床者起身,又可以帮助卧床者锻炼身体,不需要另外再买锻炼器械,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起身扶梯,包括绳子1和扶梯横杆2,其中,至少一组相邻的两个扶梯横杆2之间采用弹性材料3连接,其余的扶梯横杆2之间采用绳子1连接,靠近床尾的扶梯横杆2通过两条绳子1与床尾相连接,靠近床头的扶梯横杆2通过一条绳子1与床头相连接。

并且,绳子1上设有绳扣4,扶梯横杆2通过绳扣4固定在绳子1上,使用绳扣4固定扶梯横杆2不需要再添加其它物件固定,可以节省成本。

同时,弹性材料3采用弹性绳或者弹簧,如果弹性材料3采用弹簧,则在弹簧外用布料包裹。

具体的,绳子1采用棉绳,可以避免起身扶梯拉伸时长度过长导致卧床者无法顺利起身。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扶梯横杆的一种连接方式,在扶梯横杆2的两端设有小孔,绳子1穿过小孔连接扶梯横杆2,通过给绳子1打结使扶梯横杆2固定在绳子1上,绳子1与弹性材料3也通过打结的方式相连接,在靠近床尾的扶梯横杆2的两端通过绳子1绑在床尾上起到固定起身扶梯的作用,靠近床头的扶梯横杆2的其中一端通过一条绳子1与床头连接,起到引导作用,当卧床者睡觉时可以将起身扶梯放到床边,如果扶梯掉下床卧床者也可以顺着与床头相连接的绳子1轻易地拿到起身扶梯而不需要别人照顾,节约了人力,与现有的起身扶梯相比,解决了起身扶梯容易压到卧床者和被扫到地面后卧床者无法够到起身扶梯的问题,此外,至少一组相邻的两个扶梯横杆2之间采用弹性材料3连接,卧床者可以通过拉动弹性材料3达到锻炼手臂和腿部肌肉的目的,而且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只锻炼手臂、只锻炼腿脚或者四肢都能锻炼的起身扶梯,如此既可以达到帮助卧床者起身的作用,又可以帮助卧床者锻炼身体,不需要另外再买锻炼器械,节约了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起身扶梯,在原有起身扶梯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引导作用的绳子1,能够引导卧床者拿到扶梯,不需要别人帮忙,至少一组相邻的两个扶梯横杆2之间采用弹性材料连接,使卧床者即使在床上也能活动身体,锻炼手臂和腿部的肌肉,不需要另外买锻炼器械,与现有的起身扶梯相比,不仅节省了人力还节省了物力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