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头和吸尘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1993发布日期:2020-02-28 07:1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吸尘头和吸尘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生产制造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在电池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对在电池上所产生的粉尘进行清理的吸尘头和具有该吸尘头的吸尘组件。



背景技术:

在圆柱电池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通常涉及到圆柱电池的滚槽工序,也就是通过滚槽机对其中装有电芯的电池壳体进行滚槽加工。

在对电池壳体进行滚槽加工时,电池壳体会向内凹进而发生变型,从而会产生粉尘。因此,如不即时对所产生的粉尘进行清理,将会影响电池品质。

在传统吸尘装置中,其吸尘头通常直接抵压在电池壳体的端面上,并由设置在吸尘头上且位置高于电池壳体的端面的进气口引入气流来对电池壳体进行吸尘。

然而,在这种吸尘头中,由于吸尘时吸尘头的进气口高于电池壳体的端面,因此经该进气口引入的气流不能有效地流过和冲击电池壳体的内侧,这使得吸尘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头和具有该吸尘头的吸尘组件,以解决现有吸尘头的吸尘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吸尘头。所述吸尘头包括:连接座,其限定第一通气通道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一通气通道连通;压头,其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压头限定第二通气通道,所述第二通气通道与所述第一通气通道连通。所述压头包括探入部和抵接部,所述第二通气通道贯穿所述探入部和所述抵接部;所述探入部突出于所述抵接部且小于所述抵接部,用于伸入电池壳体中;所述抵接部具有抵靠面,用于抵靠所述电池壳体的端面;所述抵靠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允许外部空气经所述凹槽进入到所述电池壳体中。

可选地,所述探入部内设有磁铁。

可选地,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探入部的能够伸入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端部处。

可选地,所述压头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连接座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压头的背离所述探入部的安装部伸入所述连接座内,第一螺栓自所述第一螺纹孔中拧入并抵住所述安装部,从而将所述压头固定在所述连接座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吸尘组件。所述吸尘组件包括:根据任一如上所述的吸尘头;安装架,所述吸尘头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

可选地,所述吸尘头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座上与所述安装架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安装架的端部伸入所述连接座内,第二螺栓自所述第二螺纹孔中拧入并抵住所述端部,从而将所述连接座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

可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支撑杆;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轴杆,所述轴杆穿过所述安装板并通过所述轴杆的端部与所述吸尘头的连接座进行连接。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连接座之间设有弹性体,用于对所述连接座施加弹性作用力;所述轴杆远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设置有挡块,用于防止所述轴杆掉离所述安装板。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轴杆之间设有直线轴承,所述轴杆穿过所述直线轴承并能够沿所述直线轴承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使所述压头的探入部能够伸入电池壳体中,并且在所述压头的抵接部的抵靠面上开设有凹槽,使得在吸尘操作时气流能够经所述凹槽进入所述压头的探入部与电池壳体之间,从而形成能够冲击电池壳体的内侧的气流,这能够较好地对电池壳体的内侧附着的粉尘进行冲击和吸除,达到较佳的吸尘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吸尘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吸尘装置的驱动组件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驱动组件的另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吸尘装置的吸尘组件的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吸尘组件的右视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吸尘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吸尘装置的抽气组件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抽气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吸尘装置的一个动作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吸尘装置的另一个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其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吸尘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所述吸尘装置10主要包括吸尘组件100、抽气组件200和驱动组件300。所述吸尘组件100的数量可为一或多个,例如1个、2个、3个、4个,等等。

所述吸尘组件100用于抵接电池1。所述抽气组件200用于连通吸尘组件100而使所述吸尘组件100对电池1进行吸尘。所述驱动组件300用于驱动吸尘组件100循环旋转,以由所述吸尘组件100持续地对流转而来的电池1进行吸尘作业。本文所述的电池1通常为刚完成滚槽工序的电池坯件,其包括装有电芯的电池壳体;该电池1还可由电池托杯5承托并与电池托杯5一起流转至本申请的吸尘装置10上进行吸尘工序;因此,本文所述的电池1可为电池坯件,或电池坯件与电池托杯5的组合体。

更具体而言,所述驱动组件300具有用于定位电池1的电池定位部314;所述吸尘组件100连接在所述驱动组件300上并与所述电池定位部314对应;例如,各吸尘组件100设置在各电池定位部314的正上方。所述抽气组件200设置成与所述吸尘组件100选择性地空气连通。所述驱动组件300用于驱动所述吸尘组件100进行旋转运动和旋转期间的上下移动,以使所述吸尘组件100能够在旋转期间接近或远离所述电池定位部314移动;在所述吸尘组件100移动接近所述电池定位部314时,所述抽气组件200与所述吸尘组件100空气连通。在所述吸尘组件100移动远离所述电池定位部314时,以及在所述吸尘组件100距离所述电池定位部314最远时,所述抽气组件200可与所述吸尘组件100断开空气连通。

在其他示例中,所述驱动组件300上还可包括限位座315,以与所述电池定位部314一起对电池1进行定位。具体地,所述限位座315为电池靠背,所述电池定位部314用以承托所述电池托杯5,所述限位座315则扶住所述电池1一侧,二者配合,固定所述电池1。

请参阅图2和图3,其为本申请吸尘装置10的驱动组件300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所述驱动组件300主要可包括驱动件311、料盘313和导向件321。

所述驱动件311可为电机等能够输出旋转驱动力的动力装置。所述驱动件311的动力输出端可连接转轴312,所述转轴312再连接料盘313;从而,所述驱动件311能够通过所述转轴312驱动所述料盘313进行旋转。在所述料盘313上可设有与所述吸尘组件100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电池定位部314,所述电池定位部314可为凹设于所述料盘313端部的凹槽,并且用于对上述的电池1进行接触定位,例如限定电池1的上下移动、左右移动和/或前后移动。当驱动件311驱动转轴312旋转时,转轴312带动料盘313及其承载的电池1循环流转。所述吸尘组件100设置在所述驱动组件300上,且与所述料盘313和所述导向件321具有配合关系,详见下文所述。所述导向件321相对于所述转轴312静止且用于在所述料盘313带动所述吸尘组件100进行旋转时引导所述吸尘组件100接近或远离所述电池定位部314移动。所述导向件321可通过轴承设置在转轴312上,由此,当转轴312旋转时,所述导向件321固定不动。

所述导向件321环绕所述转轴312设置而使得所述导向件321横截面的外部轮廓呈圆形(换句话说,所述导向件321的俯视图的外部轮廓呈圆形),所述导向件321可具有沿所述导向件321的周向设置的凸轮322,例如将凸轮322形成在导向件321的外面上。所述凸轮322可包括位置较低的第一段3221、位置较高的第二段3222、连接所述第一段322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段3222的一端的下降段322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段32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段3222的另一端的上升段3224。所述凸轮322可为沿所述导向件321周向开设的凹槽,所述凹槽由两个相互面对的凸轮面限定;相应地,上述的第一段3221、第二段3222、下降段3223以及上升段3224均由这些凸轮面的对应部分限定而成。

容易理解的是,在工作过程中,这些凸轮面将起到导引作用。从而,利用凸轮322的凸轮面的高度变化,吸尘装置100可实现电池1的上料、吸尘和下料。在上下料时,吸尘头110需要远离电池1,以便于在料盘313上置入或取出电池1。在吸尘时,吸尘头110需要抵靠电池1,以便于对电池1内部及壳口附近进行吸尘。

请参阅图4至图6,其为图1所示的吸尘装置10的吸尘组件100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吸尘组件100可包括吸尘头110和安装架120。所述吸尘头110用于抵接电池1的电池壳体2,并且所述吸尘头110安装在所述安装架120上。

在一示例中,所述吸尘头110可包括连接座111和压头116。所述连接座111可内部中空以便限定第一通气通道112,所述连接座111还可设有与第一通气通道112连通的出气口113,所述出气口113用于通过管道400(参见图9)连接上述的抽气组件200;所述压头116与所述连接座111连接,所述压头116内部中空以便限定第二通气通道119,所述第二通气通道119与所述第一通气通道112连通。所述压头116可包括探入部118和抵接部117,所述第二通气通道119贯穿所述探入部118和所述抵接部117。所述探入部118突出于所述抵接部117且在截面尺寸上小于所述抵接部117,用于伸入电池壳体2中。所述抵接部117具有抵靠面1171,用于抵靠所述电池壳体2的端面3。所述抵靠面1171上开设有凹槽1172,所述凹槽1172用于允许外部空气经所述凹槽1172进入到所述电池壳体2中,从而当外部的空气经由所述凹槽1172进入电池壳体2内时,电池壳体2里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二通气通道119与所述第一通气通道112被抽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172可延伸至所述探入部118的外表面1181;或者,所述凹槽1172也可不开设成延伸至所述探入部118的外表面1181,而是只需要保证在所述抵靠面1171抵靠所述电池壳体2的端面3时,所述凹槽1172的一端暴露在电池壳体2外部,另一端面向电池壳体2内部,使得外部空气能够进入电池壳体2即可。所述出气口113可设置在所述连接座111的侧部。所述探入部118的横截面可为圆形,以与电池壳体2的圆柱形端口配合。所述探入部118内可设有若干磁铁1182,以便能够吸附电池壳体内的粉尘或碎屑(即,铁磁金属,如铁、镍、钴等)。所述磁铁1182可设置在所述探入部118的能够伸入所述电池壳体2内的端部处。例如,可将所述磁铁1182设置成至少部分暴露在所述探入部118的端部之外,从而能够更好地吸引粉尘。

由于磁铁1182吸附碎屑经常需要清理以保持较好的吸尘效果,因此可将所述压头116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连接座111上。在一示例中,所述连接座111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110,所述压头116的背离所述探入部118的安装部1161伸入所述连接座111内,第一螺栓1111自所述第一螺纹孔1110中拧入并抵住所述安装部1161,从而将所述压头116固定在所述连接座111上。为了使得固定效果更为牢固,所述安装部1161可在外面沿周向开设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第一螺栓1111配合时可限制所述压头116向下移动而阻止其从所述连接座111上脱落。所述第一螺纹孔1110可开设在所述连接座111的侧部。所述第一螺栓1111可为蝶形螺栓,以便于人工操作。

由于所述连接座111也需要定期清洗以保证通气通道112通气顺畅,因此可将所述吸尘头110的连接座111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架120上。在一示例中,所述连接座111上与所述安装架120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112,所述安装架120的端部1241伸入所述连接座111内,第二螺栓1113自所述第二螺纹孔1112中拧入并抵住所述端部1241,从而将所述连接座111固定在所述安装架120上。为了使得固定效果更为牢固,所述端部1241可在外面沿周向开设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第二螺栓1113配合时可限制所述连接座111向下移动而阻止其从所述安装架120上脱落。所述第二螺纹孔1112可开设在所述连接座111的侧部。所述第二螺栓1113为蝶形螺栓,以便于人工操作。

所述安装架120可穿过所述料盘313并在所述安装架120的下端设有配合部121;所述配合部121与上述凸轮322配合并由所述凸轮322引导移动,以实现所述安装架120带动所述吸尘头110的上下移动。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配合部121可为圆柱体或滚轮,用于配合在上述的由两相对的凸轮面限定的凹槽内并且在凸轮面上滑动或滚动。

在一示例中,所述安装架120可包括支撑杆122、安装板123和轴杆124。所述支撑杆122可竖直地穿过所述料盘313,以便能够相对于所述料盘313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吸尘头110进行升降运动;为便于支撑杆122的移动,所述料盘313上可开设能够对支撑杆122进行导引的通孔;另外,也可在所述通孔中设置直线轴承,以使所述支撑杆122的移动更加顺畅和稳定,进而保证吸所述吸尘头110沿上述凸轮322运动时稳定地朝向或远离电池1运动。所述支撑杆122的数量可为一个或两个;当采用两个支撑杆122时,还可将两个支撑杆122的下端部与一连接杆127相连接。所述配合部121可设置在所述支撑杆122的下端或设置在所述连接杆127上。所述安装板123固定在所述支撑杆122的顶端。所述轴杆124穿过所述安装板123并通过所述轴杆124的端部1241与所述吸尘头110进行连接。

所述安装板123和所述轴杆124之间还可设有直线轴承126,所述直线轴承126可贯穿安装板123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轴杆124穿过直线轴承126并可沿直线轴承126在竖直方向运动。所述轴杆124远离吸尘头110的一端还可设置挡块128,用以避免轴杆124与安装板123或直线轴承126脱离而掉落。

所述安装板123和所述吸尘头110之间还可设有弹性体125,用于对所述吸尘头110施加弹性作用力。所述弹性体125可为弹簧、弹片等。具体地,所述弹性体125可套设在轴杆124上,其一端抵触吸尘头110,另一端抵触安装板123或直线轴承126。容易理解的是,所述吸尘头110抵靠电池1时,如果直接刚性接触,则很有可能压坏电池1,所以设置可活动的轴杆124和具有弹性的弹性体125,在吸尘头110抵靠电池1时,能够弹性接触;也就是说,当吸尘头110由安装架120带动向下移动而碰到电池1后,当安装架120继续向下移动时,弹性件125被挤压,轴杆124向上运动,其设置有挡块128的一端不断远离安装板123,而吸尘头110保持抵靠在电池1上。另外,在吸尘头110抵住电池1后,由于弹性体125具有恢复原状的动作趋势,会挤压吸尘头110,辅助吸尘头110压紧电池1,更好地进行吸尘。

请参阅图7和图8,其为图1所示的吸尘装置10的抽气组件200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抽气组件200可包括气腔210,以在其内限定抽气通道。所述气腔210可包括内管211和外套212。

所述内管211的侧部开设有一个第二气孔214,所述第二气孔214通过所述内管211中的第三通气通道215以及连接管道217与外部的抽气装置(例如抽气泵)空气连通。所述外套212可通过轴承216而能够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内管211外,所述外套212的侧部开有若干第一气孔213,所述第一气孔213可与第二气孔214位于相同高度,所述第一气孔213与所述吸尘组件100的吸尘头110的出气口113可通过管道400(参见图9)连接。所述外套212可固定在上述的料盘313上,从而所述外套212能够由所述驱动组件300带动而相对于所述内管211转动,并且只有在所述吸尘组件100处于接近所述电池定位部314的位置时,所述外套212的第一气孔213才转动至与所述内管211的第二气孔214空气连通,以便能经由吸尘头110对电池1抽气。

所述第二气孔214所处的位置可称为吸尘工位(也就是对应安装架120逐渐下降至最终完全抵靠电池1的路径),并且将所述第二气孔214仅设置在吸尘工位使得电池1只有旋转到吸尘工位时,才会被吸尘。本申请使得吸尘仅在固定位置进行,能够避免无效位置的吸尘,使得固定位置处的吸力相对增大,更好地实现吸尘。

所述吸尘组件100处于接近所述电池定位部314的位置可包括所述吸尘组件100处于最接近所述电池定位部314的位置。所述吸尘组件100处于接近所述电池定位部314的位置还可包括所述吸尘组件100朝着所述电池定位部314逐渐靠近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二气孔214所在位置可以完全对应下降段3223和位置较低的第一段3221;也可以仅对应第一段3221的全部或部分;也可以对应第一段3221和部分下降段3223,这是因为在对应下降段3223时,吸尘头110已经接触电池1,并且弹性体125可能再被压缩,因此可以开始吸尘。另外,所述吸尘组件100处于接近所述电池定位部314的位置还可包括所述吸尘组件100相对所述电池定位部314逐渐远离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二气孔214所在位置还可以对应上升段3224,此时由于弹性体125的作用,吸尘头110仍然会接触电池1,因此还能够进行吸尘。当吸尘头110脱离电池1时停止吸尘,这可避免低效率吸尘。

一并结合图9与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装置10的操作过程简述如下。

第一,驱动件311驱动转轴312旋转,带动料盘313转动。

第二,在凸轮322的第二段3222,电池1被供应进入料盘313,并且被料盘313上的电池定位部314定位。此时对应该电池1的吸尘头110完全远离该电池1。

第三,随着料盘313继续转动,该电池1被带动至对应凸轮322的下降段3223;对应的安装架120沿凸轮322下降,带着吸尘头110逐渐靠近该电池1,在靠近的过程中,吸尘头110中的磁铁1182可吸附该电池1的壳口附近的碎屑;通过管道400连通该吸尘头110的出气口113的第一气孔213逐渐接近第二气孔214(如图9所示);在此期间,由于第一气孔213并未连通第二气孔214,因此未对该电池1内部进行吸尘;容易理解的是,如果需要在此位置开始吸尘,可通过扩大第二气孔214的长度而使得在此位置即将第一气孔213与第二气孔214连通。

第四,如图10所示,当该电池1被带动至对应第一段3221后,吸尘头110完全抵靠该电池1,此时第一气孔213连通第二气孔214,抽气装置经由内管211的第三通气通道215、第二气孔214、第一气孔213、管道400、吸尘头110对该电池1内部进行吸尘,外部空气经由吸尘头110的压头116的凹槽1172流入该电池1中,以保证吸尘过程中空气流通。

第五,随着料盘313的继续转动,该电池1被带动至对应上升段3224,安装架120逐渐升高,并带动吸尘头110逐渐远离该电池1,第一气孔213逐渐远离第二气孔214。

第六,随着料盘313的继续转动,该电池1被带动至对应第二段3222,吸尘头110完全脱离该电池1,此时可对经过吸尘处理的该电池1进行下料,并且在该位置可以置入新的电池1,以进行新一轮的吸尘处理。

综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头中,通过使所述压头的探入部能够伸入电池壳体中,并且在所述压头的抵接部的抵靠面上开设有凹槽,使得在吸尘操作时气流能够经所述凹槽进入所述压头的探入部与电池壳体之间,从而形成能够冲击电池壳体的内侧的气流,这能够较好地对电池壳体的内侧附着的粉尘进行冲击和吸除,达到较佳的吸尘效果。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装置中,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吸尘组件进行旋转运动,能够在所述驱动组件上设置多个吸尘组件进行循环旋转,并且通过将所述抽气组件设置成与所述吸尘组件选择性地空气连通,能够使得在所述吸尘组件移动接近所述电池定位部时所述抽气组件才与所述吸尘组件空气连通,也就是使得吸尘仅在固定的位置进行,这能够避免在无效位置的吸尘,从而使得固定位置处的吸力相对增大,更好地实现吸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