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小的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7619发布日期:2020-03-24 14:0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振动小的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振动小的榨汁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榨汁机不断涌现,成为养身人士的新宠。现有的立式榨汁机通常包括内部设有电机的机座、与机座连接的集汁腔、纵向设置在集汁腔内的螺杆、设置在螺杆和集汁腔之间的挤压筒、设置在集汁腔上部开口处的上盖,挤压筒上设有出汁缝隙,螺杆包括螺杆体和螺杆轴,在螺杆体的表面设有螺旋,螺杆的上部为螺旋高度较高的破碎段,从而在螺杆和挤压筒之间形成较大的容纳空隙;螺杆的下部为螺旋高度较低的研磨段,从而在螺杆和集汁腔之间形成较小的容纳空隙。需要榨汁时,先将需要榨汁的水果、蔬菜切成块状,然后将块状的物料放进挤压筒内,启动电机,从而带动螺杆转动,破碎段较高的螺旋即可将块状的果蔬物料逐渐剪切成较小的碎块并进入上部较大的容纳空隙内。在螺旋下侧的推料面的轴向推送作用下,物料逐渐向下移动至容纳空隙较小的研磨段,此时的果蔬物料受到挤压而形成果蔬汁以及相应的残渣,其中的果蔬汁经过挤压筒的出汁缝隙的过滤后从集汁腔下部的出汁口向外流出,残渣则从集汁腔下部的出渣口向外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在螺杆体的顶面至螺旋最上部第二圈的起始端之间会形成一个没有螺旋的储料区域。这样,当螺杆转动时,第一圈的螺旋对物料形成剪切并向下推送物料,此时物料会对螺杆形成一个径向的反作用分力,而螺杆另一侧的储料区域的物料则不会对螺杆形成径向的反作用分力,也就是说,螺杆的上部会产生受力不均衡,从而产生晃动,并因此而造成震动,既增加工作时的噪音,又不利于提高使用寿命。

此外,为了便于进入二圈螺旋之间的通道、以便对物料进行剪切破碎,破碎段的螺旋通常具有较大的螺距,因此,被上部的螺旋剪切形成的物料在轴向上具有较大尺寸。这样,当螺旋向下推送并挤压个物料时,螺旋会受到较大的阻力,既造成物料后续研磨的困难,又会显著地增加螺杆上部螺旋的负载,从而缩短螺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小的榨汁机,可有效地平衡螺杆上部的受力,避免螺杆因晃动而产生震动,有利于减小螺杆的负载,提高螺杆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振动小的榨汁机,包括机座、与机座连接的集汁腔、纵向设置在集汁腔内的螺杆,所述螺杆从上至下包括破碎段、研磨段,所述螺杆包括螺杆体和螺杆轴,在螺杆体的表面设有由破碎段上端延伸至研磨段下端的主螺旋、由破碎段上与研磨段连接处延伸至研磨段下端的研磨螺旋,在螺杆体表面还设有自破碎段向下延伸的辅助螺旋,所述辅助螺旋的起始端与主螺旋的起始端之间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α,并且160°≤α≤200°。

首先,本实用新型在螺杆体表面设置一条由破碎段上端延伸至研磨段下端的主螺旋,因此,主螺旋位于破碎段部分螺旋高度较高,以充分地剪切破碎物料,而主螺旋位于研磨段部分的螺旋高度较低,从而对物料进行充分地挤压和研磨,以榨出汁液。此外,本实用新型在研磨段上增加设置研磨螺旋,一方面可缩小研磨段在轴向上二圈螺旋之间的距离,以有利于对物料进行充分的挤压和研磨,并对较大块的物料进行二次破碎,从而提高榨汁效率。另一方面,可降低研磨段单条螺旋的负载,进而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

特别是,本实用新型在螺杆体表面还设有自破碎段向下延伸的辅助螺旋,并且辅助螺旋的起始端与主螺旋的起始端之间所对应的圆心角α控制在160°至200°之间,这样,破碎段的螺杆体在周向上具有大致均匀分布的主螺旋和辅助螺旋,一方面,可在螺杆体的的周向上形成二条用于剪切破碎的螺旋,使螺杆体的上端受力均匀,避免其工作时因晃动导致的螺杆震动。另一方面,辅助螺旋可有效地填充螺杆体的顶面至主螺旋最上部第二圈的起始端之间形成的没有螺旋的储料区域,从而可将物料剪切、破碎成更小的块状,进而有利于物料在研磨段的挤压研磨和出汁,同时现住地降低研磨段螺杆的负载,有利于延长螺杆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在螺杆体表面设有至少二条所述的研磨螺旋,从而在相邻的研磨螺旋之间形成螺旋形的研磨通道,所述辅助螺旋的下端位于研磨通道的上部的入口处。

我们知道,当主螺旋延伸至螺杆的研磨段时,主螺旋即成为一条研磨螺旋,本实用新型在螺杆体上设置至少二条位于研磨段的研磨螺旋,因而可显著地缩小研磨段在轴向上二圈螺旋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可减小研磨通道的入口宽度,从而有利于对物料进行二次破碎,以便物料在研磨通道内充分的挤压、研磨和出汁。可以理解的是,榨汁时物料是在螺旋推料面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螺旋下端延伸至研磨通道上部的入口处,这样,可确保被辅助螺旋剪切破碎的物料顺利地进入研磨通道内,避免出现物料在辅助螺旋的下端处的向上反向移动,有利于提高榨汁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螺旋的下端与在螺杆的正向转动方向上前侧的研磨螺旋的起始端在周向上部分重叠。

我们知道,当螺杆正向转动榨汁时,螺旋在螺杆的正向转动方向上的前侧面为向下推送物料的推料侧面,后侧面为面对从上落下的物料的迎料侧面。而辅助螺旋下端前侧的研磨螺旋和后侧的研磨螺旋可形成一个螺旋状的研磨通道。本实用新型使辅助螺旋的下端与靠近辅助螺旋推料侧面的研磨螺旋的起始端在周向上部分重叠,因此,当螺杆正向转动榨汁时,被辅助螺旋剪切破碎的小块物料会沿着辅助螺旋的推料侧面逐渐向下移动至辅助螺旋的下端,此时物料受到与辅助螺旋部分重叠的研磨螺旋起始端的搭接、承载,从而确保物料顺利地进入由辅助螺旋下端前后二条研磨螺旋形成的研磨通道内,避免物料在辅助螺旋的下端与前侧的研磨螺旋交接处因产生空缺而下落至下一个研磨通道内,确保物料形成充分的挤压研磨,有利于提高出汁率。

作为优选,破碎段的螺杆体的径向尺寸从上至下逐渐增加,从而在螺杆体表面形成一个填充区。

首先,通过设置辅助螺旋和填充区,可有效地平衡螺杆体的重心,使螺杆的重心能尽量位于螺杆的轴线上,从而确保螺杆在放置时的稳定,避免出现倾倒现象。其次,填充区的设置可使破碎段的螺杆与挤压筒之间的容纳空隙从上至下逐渐减小,从而在对物料进行剪切破碎的同时对物料进行初步的挤压,有利于提高出汁率。特别是,填充区可对物料形成一个径向的挤压作用,因而在确保出汁率的前提下有利于降低螺杆螺旋的负载,进而有利于延长螺杆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填充区自辅助螺旋的起始端延伸至辅助螺旋的终止端。

与主螺旋的破碎段在轴向上相对布置的辅助螺旋主要起到剪切、破碎的作用。这样,当我们将填充区设置成自辅助螺旋的起始端延伸至辅助螺旋的终止端时,可确保破碎段的主螺旋和辅助螺旋在剪切破碎物料的同时,还可对物料形成一个初步的挤压,并且确保破碎段的螺杆体与研磨段的螺杆体形成顺滑过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螺旋包括迎料侧和推料侧,所述辅助螺旋迎料侧的螺杆体表面至主螺旋的顶面的距离为l1,所述辅助螺旋推料侧的螺杆体表面至主螺旋的顶面的距离为l2,并且在周向的同一位置上,0.2≤l2/l1≤0.5。

我们可通过合理地设置辅助螺旋上推料侧与迎料侧的螺杆体表面至主螺旋的顶面的距离l2、l1之间的比值,从而既有利于平衡螺杆的重心,又有利于对破碎段的物料进行初步的挤压,以降低破碎段的主螺旋、辅助螺旋的负载。当l2/l1<0.2时,会造成破碎段的螺杆体对物料的过度挤压,从而增加电机驱动螺杆转动的负载,造成螺杆的震动,并对挤压筒形成较大的径向挤压作用力,容易对挤压筒造成损坏;当l2/l1>0.5时,螺杆体对物料的挤压作用不明显,从而降低出汁率,并且破碎段的主螺旋和辅助螺旋会受到较大的轴向负载,容易造成螺旋在根部的开裂。

作为优选,15mm≤l1≤30mm。

将辅助螺旋迎料侧的螺杆体表面至主螺旋的顶面的距离l1设置在15mm至30mm之间,既有利于为破碎段的物料提供足够的容纳空隙,从而有利于较大块的物料直接投进挤压筒内进行榨汁,从而方便榨汁时的操作,又可确保主螺旋的强度,避免在主螺旋的根部因负载过大而导致开裂。当l1<15mm时,会导致破碎段的容纳空隙过小,因此,当有较大块的物料直接投送进挤压筒内时,你一被完全剪切破碎呈小块的物料,此时的物料会停留在螺杆的上部而无法下移进行挤压榨汁,进而降低榨汁效率;当l1>30mm时,则会造成主螺旋的负载过大,容易使主螺旋在根部产生开裂。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螺旋的起始端与螺杆体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a,并且0mm≤a≤15mm。

我们知道,破碎段的螺杆在主螺旋的起始端相背的一侧具有最大的容纳空隙,本实用新型将辅助螺旋的起始端与螺杆体上端面之间的距离a控制在0至15mm之间,有利于确保破碎段的螺杆具有足够的容纳空隙,从而避免因物料外形过大导致无法快速地剪切成小块而向下移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主螺旋的起始端是与螺杆体上端面齐平的,因此,辅助螺旋和主螺旋的起始端有一个落差。这样,进入挤压筒内外形尺寸不同的物料,可分别由主螺旋和辅助螺旋进行剪切破碎,进而有利于提高破碎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螺旋顶面的径向高度从起始端至终止端至少部分逐渐增加,从而使辅助螺旋顶面的轴向投影成为阿基米端螺旋线。

如前所述,破碎段的螺杆主要对物料起到剪切、破碎、初步出汁的效果。而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螺旋采用阿基米端螺旋线,也就是说,辅助螺旋的起始端和挤压筒内壁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和空隙。这样,当较大块的物料投送进挤压筒内时,物料可方便地下落进入辅助螺旋和挤压筒之间的空隙内,从而被辅助螺旋或主螺旋剪切破碎,有效地避免物料在辅助螺旋起始端的迎料侧空转。而逐渐增加的辅助螺旋高度则可确保物料被有效剪切破碎,同时有利于主螺旋、辅助螺旋的受力平衡。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螺旋顶面与对应位置主螺旋顶面之间的径向距离为b,并且0mm≤b≤25mm。

我们将辅助螺旋顶面与对应位置主螺旋顶面之间的径向距离b控制在0至25mm之间,既有利于形成足够的容纳物料的容纳空隙,又可确保螺杆主螺旋和辅助螺旋的负载和受力均衡,避免螺杆工作时产生晃动。当b<0时,意味着,辅助螺旋的高度大于主螺旋的高度,此时容易导致辅助螺旋和挤压筒之间的摩擦干涉,或者导致主螺旋与挤压筒之间的间隙过大,进而无法有效地对物件进行剪切破碎;当b>25mm,会造成辅助螺旋的高度过低,既降低对物料的剪切破碎效率,又难以有效地平衡主螺旋和辅助螺旋的受力。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有效地平衡螺杆上部的受力,避免螺杆因晃动而产生震动,有利于减小螺杆的负载,提高螺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螺杆的轴向剖视图。

图3是螺杆的俯视图。

图4是螺杆的局部侧视图。

图中:1、机座11、上盖12、电机121、传动机构2、集汁腔3、螺杆31、破碎段32、研磨段33、螺杆体331、填充区34、螺杆轴35、主螺旋36、研磨螺旋37、辅助螺旋38、研磨通道4、挤压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振动小的榨汁机,包括内部设有电机12的机座1、连接在机座上的集汁腔2、纵向设置在集汁腔内的螺杆3、设置在集汁腔和螺杆之间的挤压筒4,挤压筒上设置出汁缝隙,螺杆包括上部用于剪切破碎物料的破碎段31、下部用于挤压研磨物料的研磨段32。具体地,螺杆包括螺杆体33和内部的金属螺杆轴34,螺杆体表面设有螺旋。如图2所示,螺旋包括由破碎段上端延伸至研磨段下端的主螺旋35、由破碎段与研磨段连接处向下延伸至研磨段下端的研磨螺旋36。需要说明的是,破碎段螺旋的高度应高于研磨段螺旋的高度,以便破碎段的螺杆与挤压筒之间形成较大的容纳空隙,而研磨段的螺杆与挤压筒之间形成较小的容纳空隙。此外,在集汁腔的上部开口处设置一个具有投料孔的上盖11,并在集汁腔的下部设置出汁孔和出渣孔,而电机通过传动机构121与螺杆轴相连接,从而可驱动螺杆转动。

需要榨汁时,先将切成块状的物料通过上盖的投料孔投送进挤压筒内,此时,由电机驱动的螺杆破碎段的主螺旋对物料进行剪切破碎,从而形成较小的块状,然后主螺旋将物料向下推挤,使物料进入研磨段,此时主螺旋和研磨螺旋一起对物料进行挤压研磨,从而榨出汁液,榨出的汁液在经过挤压筒出汁缝隙的过滤后通过出汁孔向外流出,果渣则通过出渣孔向外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将螺杆工作时剪切、破碎、挤压物料的转动方向称为正向,并将螺杆正向转动时螺旋上位于转动方向前侧的一侧称为推料侧,位于转动方向后侧的一侧称为迎料侧,相应地,将螺旋推料侧的侧面称为推料侧面,将螺旋迎料侧的侧面称为迎料侧面。螺杆正向转动时,推料侧面对物料形成一个倾斜向下的作用力,使物料一边转动、一边向下移动,而进入挤压筒内的物料首先落到螺旋的迎料侧面上。

为了使螺杆受力均衡,如图2、图3所示,我们需要在螺杆体表面设置自破碎段向下延伸的辅助螺旋37,并将辅助螺旋的上端称为起始端,下端称为终止端,辅助螺旋的起始端与主螺旋的起始端之间所对应的圆心角α控制在如下范围:160°≤α≤200°,其优选值为180°,从而使破碎段的螺杆体在周向上具有大致均匀分布的主螺旋和辅助螺旋,从而可充分地填充螺杆体在主螺旋的起始端相背一侧的螺旋空白区域,使螺杆体的上端受力均匀,避免其工作时因晃动导致的螺杆震动,并且可降低主螺旋的负载,进而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此外,还可显著地缩短破碎段的螺杆在轴向上二圈螺旋之间的间距,从而可将物料剪切、破碎成更小的块状,进而有利于物料在研磨段的挤压研磨和出汁。

可以理解的是,研磨段的主螺旋的作用与研磨螺旋的作用相同,因此,研磨段的主螺旋和研磨螺旋之间可形成螺旋形的研磨通道。优选地,如图4所示,我们可在螺杆体表面设置至少二条所述的研磨螺旋,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二条,在相邻的二条研磨螺旋之间形成螺旋形的研磨通道38,从而缩小研磨段在轴向上二圈螺旋之间的距离,减小研磨通道的入口宽度,有利于将物料二次破碎呈更小的块状,使物料在研磨通道内充分的挤压、研磨和出汁。另外,我们可使辅助螺旋的下端位于二条研磨螺旋构成的研磨通道的上部的入口处。当物料被辅助螺旋剪切破碎成小块后,物料沿着辅助螺旋的推料侧面向下移动至辅助螺旋的终止端,然后顺利地进入与辅助螺旋的终止端相连的研磨通道内,避免物料在辅助螺旋的终止端处向上反向回退。

可以理解的是,当辅助螺旋的下端位于二条研磨螺旋构成的研磨通道的上部的入口处时,二条研磨螺旋相对辅助螺旋在周向上的排列为:其中一条研磨螺旋在螺杆的正向转动方向上位于辅助螺旋前侧,而另一条研磨螺旋则在螺杆的正向转动方向上位于辅助螺旋后侧;二条研磨螺旋相对辅助螺旋在轴向上的排列为:其中前侧的研磨螺旋在螺杆的轴向上位于辅助螺旋下侧,而后侧的研磨螺旋则在螺杆的轴向上位于辅助螺旋的上侧。

进一步地,我们可使辅助螺旋的下端与在螺杆的正向转动方向上前侧的研磨螺旋的起始端在周向上部分重叠。也就是说,辅助螺旋的下端沿轴线向下投影,其投影会有部分与下侧的研磨螺旋的起始端重叠。也就是说,辅助螺旋的下端与下侧的研磨螺旋在周向上形成部分重叠区c。当螺杆正向转动榨汁时,被辅助螺旋剪切破碎的小块物料会沿着辅助螺旋的推料侧面逐渐向下移动至辅助螺旋的下端,此时物料受到与辅助螺旋部分重叠的研磨螺旋起始端的搭接、承载,从而使物料顺利地进入由辅助螺旋下端前后二条研磨螺旋形成的研磨通道内,避免物料在辅助螺旋的下端与前侧的研磨螺旋交接处因产生空缺而下落至下一个研磨通道内,确保物料形成充分的挤压研磨,有利于提高出汁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我们可使破碎段的螺杆体的径向尺寸从上至下逐渐增加,从而在螺杆体表面形成一个填充区331,一方面,可有效地平衡螺杆体的重心,使螺杆的重心位于螺杆的轴线上。当螺杆转动时,不会因偏心产生晃动和震动,并且当我们拆卸螺杆时,可使螺杆平稳地竖直放置在桌面上;另一方面,使破碎段的螺杆与挤压筒之间的容纳空隙从上至下逐渐减小,从而在对物料进行剪切破碎的同时对物料进行初步的挤压,有利于提高出汁率。也就是说,填充区可使破碎段的容纳空隙与研磨段的容纳空隙顺滑过渡。特别是,当物料在破碎段逐渐向下移动时,填充区可对物料形成一个逐渐增大的径向挤压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出汁效率。可以理解的是,螺杆的转矩在转化为对物料的径向挤压作用时具有一个省力的效应,因而在确保出汁率的前提下有利于降低电机和螺杆螺旋的负载,进而有利于延长螺杆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填充区自辅助螺旋的起始端延伸至辅助螺旋的终止端,从而使填充区和研磨段的螺杆体表面顺滑过渡连接,在确保破碎段的主螺旋和辅助螺旋对物料进行剪切破碎的同时,螺杆体的填充区还可对物料形成一个径向的挤压,以提高出汁效率。

如前所述,辅助螺旋包括迎料侧和推料侧,可以理解的是,当螺杆体上设置填充区时,辅助螺旋上迎料侧和推料侧的螺杆体表面至主螺旋的顶面的距离会有差异。

进一步地,辅助螺旋迎料侧的螺杆体表面至主螺旋的顶面的距离为l1,辅助螺旋推料侧的螺杆体表面至主螺旋的顶面的距离为l2,我们可将辅助螺旋上在周向同一位置处的迎料侧和推料侧螺杆体表面至主螺旋的顶面的距离之比控制在如下范围:0.2≤l2/l1≤0.5,以有效地平衡螺杆的重心,避免螺杆转动时产生晃动,同时可对破碎段的物料进行初步的挤压,进而降低破碎段的主螺旋、辅助螺旋的负载,避免辅助螺旋、主螺旋因负载过大导致根部开裂。

更进一步地,我们可将辅助螺旋迎料侧的螺杆体表面至主螺旋的顶面距离l1控制在如下范围:15mm≤l1≤30mm,以有利于为破碎段的物料提供足够的容纳空隙,从而有利于较大块的物料直接投进挤压筒内进行榨汁,同时可对物料进行充分的剪切破碎,以便使物料方便地进入后续的研磨通道进行挤压研磨,并确保主螺旋具有足够的强度,避免在主螺旋的根部因负载过大而导致开裂。

我们知道,主螺旋的起始端是与螺杆体上端面齐平的,为了使破碎段的螺杆具有足够的容纳空隙,我们可将辅助螺旋的起始端与螺杆体上端面之间的距离a控制在如下范围:0mm≤a≤15mm,优选值为8mm,从而使辅助螺旋的起始端和主螺旋的起始端具有一个高度差,当物料落到辅助螺旋的起始端时,物料会比主螺旋的起始端略低,此时,转动的主螺旋可对物料形成良好的剪切、破碎。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螺旋顶面的轴向投影采用阿基米端螺旋线,从而使辅助螺旋顶面的径向高度从起始端至终止端至少部分逐渐增加,从而使辅助螺旋的起始端和挤压筒内壁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和空隙。当较大块的物料投送进挤压筒内时,物料可方便地下落进入辅助螺旋和挤压筒之间的空隙内,从而被辅助螺旋或主螺旋剪切破碎呈小块物料,有效地避免较大块的物料在辅助螺旋起始端的迎料侧空转。而逐渐增加的辅助螺旋高度则可确保物料被有效剪切破碎,同时有利于主螺旋、辅助螺旋的受力平衡。

优选地,辅助螺旋顶面与对应位置主螺旋顶面之间的径向距离为b,并且0mm≤b≤25mm,特别是,当辅助螺旋顶面的轴向投影采用阿基米端螺旋线时,我们可使辅助螺旋起始端顶面与对应位置主螺旋顶面之间的径向距离为25mm,而辅助螺旋终止端顶面与对应位置主螺旋顶面之间的径向距离为0mm。既有利于形成足够的容纳物料的容纳空隙,又可确保螺杆主螺旋和辅助螺旋的负载和受力均衡,避免螺杆工作时产生晃动。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