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2826发布日期:2020-02-11 08:5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饭锅、电压力锅等,一般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内设有保温罩,保温罩下方设有加热装置,保温罩内设有内锅和位于内锅下方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对内胆加热。保温罩一般为金属材料,保温罩外侧还设有外壳,保温罩下方还设有底座,外壳和底座为塑料材料。底座上一般会向上伸出凸起的装配柱,装配柱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通过装配柱与保温罩抵接,打螺钉将二者的安装。但是由于装配柱为塑料材料,保温罩为金属材料,电热锅在工作后,保温罩会产生较高的温度,而由于保温罩与装配柱接触,会将热量传递给装配柱,而且螺钉在与保温罩接触装配时,同时也与装配柱接触,使得螺钉的热量传递给装配柱,也会影响装配柱的使用寿命。

因此,有人提出了改进方案,在螺钉的外侧套设隔热件,对紧固件形成保护,减缓保温罩的高温对底座装配柱的影响,提高使用寿命。但是由于隔热套和螺钉为独立元件,需要分两次组装,而且螺钉组装时不容易穿过隔热套,因此会影响产品的组装及生产效率。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烹饪器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提升生产效率的烹饪器具。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及盖合在所述锅体上的盖体,所述锅体包括煲体、底座、保温罩及内锅,所述煲体与所述底座形成有容纳腔,所述保温罩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收容所述内锅,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将所述底座固定至所述保温罩的隔热紧固件,所述隔热紧固件包括隔热套和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隔热套成型为一体件。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螺钉具有螺钉头及螺纹杆,所述螺钉头及所述螺纹杆的末端分别露出所述隔热套,且所述螺纹杆的所述末端与所述保温罩螺纹连接。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设有向上突伸的中空装配柱,所述装配柱设有顶壁,所述顶壁形成通孔;所述隔热套包括底板及位于所述底板上侧的主体,所述底板向上抵压所述顶壁,所述主体穿过所述通孔。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顶壁的底面接触的凸筋。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筋为整圈设置。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筋的顶面为弧形。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筋的顶面为半圆弧形。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温罩底部设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冲压形成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内侧设有与所述螺纹杆末端连接的内螺纹孔。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还设有固定至所述保温罩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内锅底部及所述保温罩底部之间以为所述内锅加热。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热套为隔热塑胶材质,在注塑成型时,所述螺钉镶嵌在所述隔热套内形成一体结构,所述隔热套套在所述螺钉外,所述螺钉具有露出所述隔热套的螺钉头及螺纹杆;所述隔热套为倒立t型圆柱状,包括底板及位于底板上侧的主体,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凸筋,所述凸筋连续整圈且顶面为半圆弧形;所述底座设有中空装配柱,所述装配柱的顶壁形成通孔,所述保温罩底部设有安装柱;所述隔热紧固件插入所述装配柱内,所述底板向上抵压所述顶壁的底面,所述螺纹杆穿过所述装配柱与所述安装柱螺纹连接。

本申请烹饪器具的用于固定底座及保温罩的隔热紧固件为单一零件,装配时仅需单次组装,可明显提升本申请烹饪器具的生产效率。另外,隔热紧固件相比螺钉体积有增大,相应的可以减少组装时零件掉落的风险。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烹饪器具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烹饪器具的隔热紧固件的立体图。

图4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锅盖1、煲体2、底座3、中空装配柱31、顶壁32、通孔33、保温罩4、支撑平台41、安装柱42、内锅5、加热装置6、隔热紧固件7、隔热套71、底板711、主体712、凸筋713、螺钉72、螺钉头721、螺纹杆722、末端723、外螺纹724、底面34。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参考图1及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及盖合在锅体上的锅盖1,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饭锅或电压力锅。锅体包括煲体2、底座3、保温罩4、内锅5及加热装置6,煲体2与底座3形成有容纳腔(未标号),保温罩4设置在该容纳腔内并收容内锅5,内锅5与锅盖1之间形成烹饪腔,烹煮食物。加热装置6位于内锅5底部及保温罩4底部之间,为内锅5加热,可以是加热管,也可以是电磁线圈盘,不作限制。底座3为塑胶材质,保温罩4为金属材质,底座3固定在保温罩4的下方,使用中,由于接近加热装置6及内锅5,保温罩4的温度较高。烹饪器具还包括若干隔热紧固件7,用于将底座3固定至保温罩4。

结合图3至图4所示,隔热紧固件7包括隔热套71和螺钉72,隔热套71为隔热塑胶材质,套在螺钉72的外侧,能够减少螺钉72将来自保温罩4的热量传递给底座3造成底座的损坏,起到保护底座3的作用。

为了改变现有技术中,隔热套71和螺钉72分离设置造成的组装效率低下的问题,本申请将螺钉72与隔热套71设计为一体结构,即在隔热套71注塑成型时,将螺钉72放入注塑模具内,使螺钉72镶嵌在隔热套71内形成一体结构,使隔热紧固件7为单一的整体零件。这样组装时仅需一次装配,其装配方式与螺钉72的装配方式相同,装配人员可熟练操作,可明显提升本申请烹饪器具的生产效率。另外,隔热紧固件7相比螺钉72体积有增大,相应的可以减少组装时零件掉落的风险。

本申请的螺钉72为常见螺钉结构,具有螺钉头721及螺纹杆722。完成镶嵌后,螺钉头721露出隔热套71的底端,方便操作者使用工具拧转;螺纹杆722的末端723具有外螺纹724,末端723露出隔热套71的顶端,以用于与保温罩4螺纹连接。

隔热套71大体为倒立t型圆柱状,包括底板711及位于底板711上侧的主体712,底板711的直径大于主体712的直径,底板711的高度较小,主体712的高度较大,接近螺纹杆722的长度,仅露出螺纹杆722的具有外螺纹724的末端723。

下面结合图1至图4所示描述隔热紧固件7的组装过程,底座3设有向上突伸靠近保温罩4的中空装配柱31,装配柱31的顶壁32形成通孔33,底部贯通。保温罩4底部设有支撑平台41,支撑平台41冲压形成安装柱42,安装柱42为筒状,上下贯通,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孔(未标号)。组装时,隔热紧固件7由底侧塞入装配柱31的中空腔内,隔热紧固件7的主体712穿过通孔33对准保温罩4的安装柱42。使用工具拧转隔热紧固件7的螺钉头721,使螺纹杆722末端723的外螺纹724与安装柱42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隔热紧固件7的底板711向上抵压装配柱31的顶壁32的底面34。

在组装过程中,隔热紧固件7一直在转动,底板711与装配柱31的顶壁32的底面34会发生相对摩擦。

进一步的,为了减少摩擦面积及摩擦力,底板711的上表面设有凸筋713,凸筋713在装配柱31的顶壁32的底面34上滑动,由于凸筋713的设置,上表面的其他部分与底面34之间形成间隙,避免了相互之间的摩擦,减小了拧转隔热紧固件7的阻力,方便组装。

凸筋713可以采用连续整圈的方式设置,以使拧转隔热紧固件7的动作更加光滑平稳。

为了进一步减小摩擦面及摩擦力,凸筋713的顶面设计为弧形;优选的,可以将凸筋713顶面设计为半圆弧形。

本申请烹饪器具中,用于固定底座3及保温罩4的隔热紧固件7将螺钉72与隔热套71成型为一体结构,可方便组装,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

本申请烹饪器具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