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77460发布日期:2020-07-14 17:0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蒸汽炉或者蒸箱在蒸汽烹饪过程中,其腔体的底部由于没有设置排水系统,导致底部容易积水,需要用户自己手动清除;而另外有的蒸汽炉具有排水功能,通过在底部直接设置排水孔直接将水排出,这种方式容易导致蒸汽炉在烹饪过程中将内部的高温蒸汽泄露至整机外,不仅降低了烹饪效果而且泄露的蒸汽给用户使用的不便,影响用户体验。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蒸汽炉腔体的排水设置影响用户体验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装置,包括烹饪腔和围绕形成所述烹饪腔的腔体,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排水堵汽系统,所述排水堵汽系统包括形成在所述腔体的腔体底壁上的第一排水微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水微孔下方的暂存储液腔,所述暂存储液腔设有用于排水的第二排水微孔;其中,所述烹饪腔内的积液能够在压力状态下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排水微孔、所述暂存储液腔和所述第二排水微孔以排出,或者所述积液能够在压力不足状态下封堵所述第一排水微孔和/或第二排水微孔。

优选地,所述排水堵汽系统包括:

底壁排水结构,形成在所述腔体底壁上并设有所述第一排水微孔;

排水套,对位设置在所述底壁排水结构的下方并包括作为所述暂存储液腔的存水套腔和设置在所述存水套腔的套腔底壁上的所述第二排水微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水微孔和第二排水微孔的孔径不大于2mm。

优选地,所述底壁排水结构设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第一排水微孔,所述第二排水微孔为所述存水套腔的底壁中心孔。

优选地,所述腔体底壁包括中心板以及环绕所述中心板朝向中心向下倾斜的多块周边斜面板,所述底壁排水结构设置在所述中心板上。

优选地,所述中心板倾斜设置并形成有与所述周边斜面板毗邻的最低点板面区域,所述底壁排水结构设置在所述最低点板面区域。

优选地,所述底壁排水结构形成为从所述腔体底壁的顶面向下凸出的冲压凹槽结构,所述冲压凹槽结构形成存水凹槽,所述底壁排水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存水凹槽的凹槽底壁上的所述第一排水微孔。

优选地,所述排水套为弹性套件并包括顶端的对接套口部以及围绕所述存水套腔的套腔周壁和所述套腔底壁,所述对接套口部呈扩口状包绕对接所述底壁排水结构,所述存水套腔形成为向下缩径的漏斗腔。

优选地,所述第二排水微孔设置为在所述存水套腔内的液位高于9mm时微孔打开且在所述液位低于3mm时微孔闭合。

优选地,所述排水套还包括底端的套件支撑部,所述烹饪装置包括设置在装置底部的底部支撑板和接水盒,所述底部支撑板从下方支撑所述套件支撑部,所述接水盒设置在所述排水套的下方以承接所述第二排水微孔的排水。

优选地,所述排水套包括上下依次连接且均设有所述第二排水微孔的第一排水套和第二排水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包括烹饪腔和围绕形成烹饪腔的腔体,烹饪装置还包括排水堵汽系统,排水堵汽系统包括形成在腔体的腔体底壁上的第一排水微孔以及设置在第一排水微孔下方的暂存储液腔,暂存储液腔设有用于排水的第二排水微孔;通过设置上述的排水堵汽系统,将烹饪腔内的积液累计到一定量才可通过第一排水微孔排出并进入暂存储液腔中,待暂存储液腔中的液体积累到一定高度使得液体形成一定的压力时,才可通过第二排水微孔排出暂存储液腔中的积液,由此实现了腔体中的液体通过第一排水微孔和第二排水微孔形成的两级暂存排出,有效地避免了烹饪装置在烹饪过程中由于直接排水导致的高温蒸汽泄露,保障足量内部高温蒸汽对食物的烹饪效果,提升烹饪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烹饪装置的局部分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烹饪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烹饪装置的腔体的立体视图;

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烹饪装置的排水套的立体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烹饪装置的排水套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外壳体1;腔体2;载物架3;煮水式蒸汽发生器4;蒸汽输送管5;水箱8;排水套9;接水盒14;底部支撑板15;门体20;腔体底壁21;第一排水微孔211;周边斜面板212;中心板213;存水凹槽215;对接套口部901;套件支撑部902;存水套腔903;第二排水微孔904;卡接部9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装置,该烹饪装置内部可输送高温的水蒸气对食物进行加热实现烹饪目的,该烹饪装置具体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门体20、外壳体1和烹饪腔,以及设置在外壳体1内且围绕形成该烹饪腔的腔体2,此外该烹饪装置还包括煮水式蒸汽发生器4,通过煮水式蒸汽发生器4将其内部的水加热至沸腾输出高温的水蒸气,在烹饪腔内设置了盛放食材的载物架3,载物架3可以为一层或者多层。

本实用新型烹饪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该烹饪装置还设计了排水堵汽系统,以将腔体底壁21上的积液如积水排出。包括形成在腔体2的腔体底壁21上的第一排水微孔211以及设置在第一排水微孔211下方的暂存储液腔,暂存储液腔设有用于排水的第二排水微孔904;其中,各个微孔设置为:使得烹饪腔内的积液能够在压力状态下依次通过第一排水微孔211、暂存储液腔和第二排水微孔904以排出,或者积液能够在压力不足状态下封堵第一排水微孔211和/或第二排水微孔904。

具体地,为实现上述微孔功能,第一排水微孔211和第二排水微孔904的孔径应至少小于2mm,进一步可优选为1.3-1.8mm。对于第一排水微孔211,烹饪腔内的少量积液可在微孔表面因表面张力而封堵微孔,积液不会通过微孔下漏。对于第二排水微孔904,只有暂存储液腔中的液体累计到一定量,即具有一定的液面高度,使得底部水压超过预设压力值时,才可通过第二排水微孔904排出。

进一步的,上述设置于腔体底壁21上的第一排水微孔211可为一个,也可如图4所示的多个,设置于暂存储液腔中的第二排水微孔904可为如图6所示的单个,当然也可以是多个。当腔体底壁21上的液体累积到一定量后能较快的通过多个第一排水微孔211进入暂存储液腔中,避免腔体底壁21上的积液过多,并进一步留存在暂存储液腔中。因此在少量积液情况下,可通过封堵第一或第二排水微孔,避免烹饪腔中的高温蒸汽外泄。

通过设置上述的排水堵汽系统,将烹饪腔内的积液累计到一定量才可通过第一排水微孔211排出并进入暂存储液腔中,待暂存储液腔中的液体积累到一定高度使得液体形成一定的压力时,才可通过第二排水微孔904排出暂存储液腔中的积液,由此实现了烹饪腔中的液体通过第一排水微孔211和第二排水微孔904形成的两级暂存排出,有效地避免了烹饪装置在烹饪过程中由于直接排水导致的高温蒸汽泄露,保障足量内部高温蒸汽对食物的烹饪效果,提升烹饪品质。

具体地,如图2至图6所示,上述排水堵汽系统在结构组成上可包括:底壁排水结构,其形成在腔体底壁21上并设有第一排水微孔211;以及排水套9,对位设置在底壁排水结构的下方并包括作为暂存储液腔的存水套腔903和设置在存水套腔903的套腔底壁上的第二排水微孔904。

在该实施例中,上述的暂存储液腔和第二排水微孔904设置于一个独立部件中,即排水套9中,第二排水微孔904设置在排水套9的套腔底壁上,以此实现对积液的暂存功能。

具体的,上述底壁排水结构设有上述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上述的第一排水微孔211,这些第一排水微孔211优选为均匀分布,以此实现积液通过第一排水微孔211的均匀和快速排出。进一步的,上述的第二排水微孔904为存水套腔903的底壁中心孔,其底壁优选为水平设置,使得存水套腔903中的液体暂存累计到一定高度时,能通过底壁中心孔一次性的均匀、干净排出。

进一步的,腔体底壁21包括中心板213以及环绕中心板213朝向中心向下倾斜的多块周边斜面板212,底壁排水结构设置在中心板213上。以此使得腔体底壁21的液体通过这些多块周边斜面板212汇集到中心板213上,进一步可通过设置于中心板213上的上述底壁排水结构排出干净,避免腔体长期积液的不卫生情况。

优选地,上述的中心板213倾斜设置并形成有与周边斜面板212毗邻的最低点板面区域,底壁排水结构可设置在最低点板面区域。以此使得中心板213上的液体更快地朝向底壁排水结构的安装位置处积聚,更有利于将腔体底壁21上的液体一次性快速排出。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烹饪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的底壁排水结构具体包括形成为从腔体底壁21的顶面向下凸出的冲压凹槽结构,冲压凹槽结构中形成有存水凹槽215和设置在存水凹槽215的凹槽底壁上的第一排水微孔211。通过将底壁排水结构设置为上述的冲压凹槽结构,不仅便于加工,还可使得腔体底壁21的液体进一步快速聚集在存水凹槽215中。

进一步的,在该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的排水套9为弹性套件并包括顶端的对接套口部901以及围绕存水套腔903的套腔周壁和套腔底壁,对接套口部901呈扩口状包绕对接底壁排水结构,存水套腔903形成为向下缩径的漏斗腔。该排水套9优选采用耐高温的弹性材料(如硅胶等),通过扩口状的对接套口部901可方便紧密套接在上述存水凹槽的外侧壁上,避免液体在外侧壁处泄露。而将存水套腔903设置为向下缩径的漏斗腔体,使得存储套腔的底壁的面积小,更有利于液体在累计到一定高度后通过套腔底壁上的第二排水微孔904顺畅排出。优选地,上述第二排水微孔904设置为在存水套腔903内的液位高于9mm时微孔打开且在液位低于3mm时微孔闭合,如当液位为10mm时,此高度液体产生的压力使得液体通过第二排水微孔904打开即液体排出,当液位下降到2mm时,由于液体的压力不足以使得液体突破第二排水微孔904,此时第二排水微孔904关闭,即液体停止排出。因而实现了液体高度在存水套腔903内处于2mm至10mm之间时为暂存状态,以此起到了密封、防止蒸汽泄露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烹饪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5和图6所示,上述的排水套9还进一步包括底端的套件支撑部902,烹饪装置包括设置在装置底部的底部支撑板15和接水盒14,底部支撑板15从下方支撑排水套9的套件支撑部902,接水盒14设置在排水套9的下方以承接第二排水微孔904的排水。具体的,上述图中套件支撑部902为与排水套9一体成型的设置于排水套9底端外壁的凸缘部,底部支撑板15开设支撑通孔,而且排水套9在套件支撑部902下还设置有与排水套9一体成型的卡接部905,该卡接部905的口径大小与支撑通孔大小相适配,使得卡接部905可方便的卡接在支撑通孔中,并通过上述的套件支撑部902将排水套9支撑在底部支撑板15之上,而且通过卡接部905使得排水套9安装于底部支撑板15上不会晃动。

排水套9中的液体最终通过第二排水微孔904排出到下方的接水盒14中。接水盒14设置于烹饪装置底部的前侧,即位于烹饪装置的门体20下方,方便用户从烹饪装置门体20下方取出将水倒掉。

在本实用新型烹饪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排水套9还可包括上下依次连接且均设有第二排水微孔904的第一排水套和第二排水套(图中未示出),甚至更多的第三排水套(图中未示出)等。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排水套为上下设置的两个,其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排水套9相同,通过上下设置的两个排水套的结构,使得液体可以再增加一级暂存,即达到了三级暂存,并进一步可将位于下方的第二排水套的存水套腔903的体积设置为大于第一排水套,以此加大液体的整个暂存时间,提高了液体暂存的时间,进而更好的有利于高温蒸汽的密封,避免外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烹饪装置具体为具有蒸汽加热功能的蒸箱、蒸汽炉或者蒸烤箱中的一种,如图1和图2所示,该烹饪装置具体为一种蒸箱,上述的煮水式蒸汽发生器4安装于腔体2的侧壁,该煮水式蒸汽发生器4的出汽口连接蒸汽输送管5的一端,该蒸汽输送管5的另一端连接腔体2,以通过蒸汽输送管5向腔体内输送高温的水蒸汽对食材进行烹饪。

由于通过蒸汽加热实现食材烹饪,因而在腔体2内容易累计水分并积聚在腔体底壁21上,通过设置上述的基于有第一排水微孔211和第二排水微孔904以及暂存储液腔构成的液体暂存结构,使得在实现了将腔体2中的底部积液排出的同时,还实现了较好的密封作用,避免蒸汽的外泄,提升了用户体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改动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