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5033发布日期:2020-06-26 20:5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该座椅包括具有框架元件的框架、自第一框架元件所形成的座椅表面、以及自第二框架元件所形成的靠背,第一框架元件和第二框架元件经由至少一个接头而以可枢转的方式互相连接。



背景技术:

由于第一框架元件与第二框架元件之间的接头连接,因此座椅的靠背以可枢转的方式形成。因此,座椅的倾斜度可以被改变,例如以便能够使靠背移动处于休息位置或移动处于直立位置。特别地,在用于钓鱼、露营和休闲领域的座椅方面,为此已知的是为座椅设置扶手,水平扶手部分与靠背相关联并且竖向扶手部分与座椅表面相关联。该布置导致四点接头,该四点接头能够通过改变水平扶手部分的长度来调节靠背的倾斜度。在这种类型的座椅中,座椅位置通常借助于锯齿轮廓以闩锁的形式进行固定。

在这些座椅中,为了使靠背能够进行调节,因此必须需要的是提供扶手。此外,靠背的连续可调节性是不可能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该座椅在简单实施方式中使靠背的可调节性成为可能。

该目的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方面的特征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涉及有利的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该目的,接头形成为三点接头。

在该实施方式中,不必要为座椅设置有形成调节接头的一部分的扶手。座椅以特别简单的方式进行构造,并且三点接头导致靠背与座椅表面的稳固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优选地是用于休闲、花园或露营需求的座椅。在这种情况下,座椅可以特别有利地形成为折叠座椅,在该折叠座椅中,框架元件和座椅腿部可以相对于彼此枢转,使得座椅可以紧凑地存放。

第一框架元件可以包括座椅管并且第二框架元件可以包括靠背管,至少一个靠背管以接头方式附接至至少一个座椅管,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承轮廓件,所述至少一个支承轮廓件以接头方式附接至所述至少一个靠背管并且以接头方式附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座椅管,靠背管的介于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座椅管的接头连接部与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支承轮廓件的接头连接部之间的部分是长度可调节式的。在这种情况下,纵向可调节性指的是靠背可以在所述两个接头连接部之间被加长和缩短。

在该实施方式中,靠背的倾斜度通过改变靠背管的介于所述两个接头连接部之间的长度而进行调节。如果靠背管被缩短,则靠背枢转远离座椅表面,并且获得更平坦的座椅位置。如果靠背管被调节成尽可能短,则最终获得座椅的休息位置,在该休息位置中,靠背尽可能远离座椅表面枢转。如果靠背管被加长,则靠背沿座椅表面的方向枢转,并且获得更陡峭的直立坐置位置。

优选地,座椅具有两个接头,所述两个接头为三点接头,所述两个接头在每种情况下具有设置在座椅面的两侧中的每侧的一个支承轮廓件,支承轮廓件以接头方式分别附接至靠背管和座椅管,并且靠背管能够沿纵向方向在介于连接至座椅管的接头连接部与连接至支承轮廓件的接头连接部之间被调节,并且因此,靠背管能够被加长和缩短。

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还可设想到的是,支承轮廓件能够沿纵向方向在连接至座椅管与连接至靠背管的所述两个接头连接部之间进行调节。将支承轮廓件的长度加长和缩短还导致靠背的倾斜度的变化。

靠背管可以在连接至座椅管的接头连接部与连接至支承轮廓件的接头连接部之间可伸缩。在该实施方式中,靠背管具有两个靠背管部分,第二靠背管滑入到第一靠背管中。由于第二靠背管滑入到第一靠背管中,因此靠背管被缩短,并且靠背移动处于平坦位置。如果第二靠背管被拉出第一靠背管,则靠背管在接头连接部之间被加长,并且靠背枢转成处于更陡峭位置。

优选地,设置有弹簧元件,该弹簧元件自动将靠背推压处于直立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使靠背枢转成处于平坦位置,换句话说,为了使靠背枢转远离座椅表面,仅需要将压力施加在靠背上。相比之下,从平坦位置至直立位置的枢转可以自动地进行。

优选地,设置有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将靠背固定在相对于座椅表面的预定倾斜度处。因此,靠背保持处于预选倾斜度。在这种情况下,夹紧装置形成为使得:夹紧装置吸收由坐置于座椅上的人所施加于靠背上的力,而不用同时调节靠背的倾斜度。因此,夹紧装置可以进一步形成为使得:提供靠背相对于座椅面的倾斜度的连续调节。因此,能够根据需要来设定靠背倾斜度。

靠背管可以包括第一靠背管和第二靠背管,第二靠背管以轴向可移动方式滑入到第一靠背管中,第一靠背管与第一固定装置相关联,第二靠背管与第二固定装置相关联,在固定位置中,第一固定装置以形状配合方式接合在第二固定装置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靠背管选择性地或多或少滑入到第一靠背管中或者被从第一靠背管中拉出,使得靠背的倾斜度被设定。第一固定装置以形状配合方式连接至第二固定装置,使得靠背的倾斜度被固定。该连接使得既能够对靠背的倾斜度进行非常快速的调节又能够进行可以承受较大力的连接。

第一固定装置可以处于固定位置以及处于移位位置。

在固定位置中,第一固定装置以形状配合方式接合在第二固定装置中,并且第一靠背管相对于第二靠背管被阻挡。在移位位置中,第一固定装置被从第二固定装置释放、优选地与第二固定装置间隔开。在移位位置中,第二靠背管可以相对于第一靠背管进行移位。

第一固定装置可以具有弹簧装置,所述弹簧装置使该固定装置自动地处于固定位置。这确保了,当该固定装置未被启用时,第二靠背管相对于第一靠背管被阻挡。因此,第二靠背管不能相对于第一靠背管无意地移位。第一固定装置可以具有第一保持装置,并且第二固定装置可以具有第二保持装置,在固定位置中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以形状配合方式彼此接合。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两个保持装置彼此配合使得:在固定位置中提供了三点接头的高载荷性能。因此,靠背的倾斜度可以永久地设定,并且靠背可以承受较大的力。此外,保持装置形成为使得:所述保持装置使固定装置能够进行简单释放并且使所述两个靠背管能够相对于彼此进行移位。

第一保持装置可以形成为齿轮部段。在这种情况下,齿轮部段具有沿着弧形布置的突出齿。齿轮部段的齿以形状配合方式接合在第二保持装置中。

第一保持装置可以与下述杠杆相关联:该杠杆以接头方式固定至第一固定装置并且该杠杆通过弹簧装置而被自动地保持处于固定位置。优选地,该杠杆形成为摆动杠杆,并且该杠杆使把手位于接头的一侧且使第一保持装置位于接头的另一侧。如果杠杆被压下,则第一保持装置与第二固定装置间隔开。如果杠杆被释放,则杠杆通过弹簧装置而自动地处于固定装置中,其中,第一保持装置以形状配合方式接合在第二保持装置中。这种类型的固定装置特别容易操作,并且这种类型的固定装置使得靠背的倾斜度能够进行非常快速的调节。此外,弹簧加载式固定导致了靠背的特别高承载性能。

第二保持元件可以具有用于以形状配合方式接纳第一保持装置的突出部和凹陷部。第一保持装置的齿例如接合在凹陷部中并且因此导致形状配合。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保持装置可以形成为齿杆。

在第二靠背管中可以形成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凹槽,第二保持装置布置在该凹槽中。这使靠背管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为圆形轮廓。此外,可以防止使用者接合在第二保持装置中。

第一保持装置的齿和第二保持装置的齿可以定形状成使得:在压缩力作用在高度可调节式腿部上时,形状配合被增强。这特别是由于齿轮部段的齿和齿杆的齿的实施方式而发生。如果齿轮部段的侧面和齿杆的侧面倾斜成使得齿轮部段滑入到齿杆中,则这导致自增强效果,使得第一靠背管相对于第二靠背管牢固地固定。

靠背的倾斜度可以通过启用杠杆而以快速且简单的方式进行调节。仅需要的是,压下座椅的两侧的所述两个杠杆并且利用人的后背来设定所需的靠背倾斜度。如果杠杆被释放,则所述两个靠背管相对于彼此固定,使得预选的靠背倾斜度被固定并且可以承受高压缩力。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的一些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在附图中,在每个附图中示意性地为:

图1是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三点接头的分解图;

图3是三点接头处于移位位置的截面;

图4是三点接头处于固定位置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座椅1,该座椅1包括具有框架元件3、5的框架2、自第一框架元件3所形成的座椅表面4、以及自第二框架元件5所形成的靠背6。第一框架元件3和第二框架元件5经由至少一个接头7而以可枢转的方式在两侧互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接头7形成为三点接头。

第一框架元件3包括座椅管3’,并且第二框架元件5包括靠背管5’。在这种情况下,靠背管5’以接头方式附接至座椅管3’。为了形成三点接头,在所述两侧中的每一侧设置有支承轮廓件8,并且所述支承轮廓件以接头方式附接至靠背管5’并且以接头方式附接至支承管3’。

为了形成座椅表面4和靠背6,可以将平面织物应用至第一框架元件3和第二框架元件5。平面织物可以例如由纺织材料罩形成。

座椅1还具有前椅腿部21和后椅腿部22,前椅腿部21和后椅腿部22以接头方式固定至座椅管3’。前椅腿部21和后椅腿部22在每种情况下经由轮廓件23互相连接。椅腿部21、22是可伸缩的并且因此是高度可调节的。为了形成基部表面,椅腿部21、22在自由端部处设置有板,所述板以可枢转的方式固定至自由端部。

座椅1形成为折叠座椅。为此,框架元件3、5和椅腿部21、22可以相对于彼此枢转。

框架元件3、5由圆形轮廓件形成并且由金属材料构成。所述两个支承轮廓件8由塑料材料构成并且所述两个支承轮廓件8是注塑成型部件。

因为座椅1不具有扶手、但仍然设置有可调节式靠背6,因此座椅1特别有利地使用在竞技钓鱼方面。

图2是形成为三点接头的接头7的分解图。可以特别看到的是,靠背管5’的介于连接至座椅管3’的接头连接部与连接至支承轮廓件8的接头连接部之间的部分能够纵向进行调节。为此,靠背管5’形成为在连接至座椅管3’的接头连接部与连接至支承轮廓件8的接头连接部之间可伸缩。

为了构造这种可伸缩性,靠背管5’包括第一靠背管11和第二靠背管12。第二靠背管12能够轴向移动到第一靠背管11中。第一靠背管11与第一固定装置13相关联,并且第二靠背管12与第二固定装置14相关联,在固定位置15中,第一固定装置13以形状配合方式接合在第二固定装置14中。第一固定装置13和第二固定装置14形成夹紧装置10,该夹紧装置10将靠背6固定在相对于座椅表面4的预定倾斜度处。

在这种情况下,夹紧装置10可以形成为建立对靠背6相对于座椅表面4的倾斜度的连续调节。

呈螺旋弹簧形式的弹簧元件9插入到第一靠背管11中,并且呈螺旋弹簧形式的弹簧元件9在第一靠背管11中被安装成使得:弹簧元件9被支撑在第二靠背管12上,并且因此,在第一固定装置13被从第二固定装置14中释放时,弹簧元件9将靠背6自动地推压成处于直立位置。

第一固定装置13可以处于固定位置15以及处于移位位置16。在固定位置15中,靠背6相对于座椅表面4被固定,而在移位位置16中,靠背6能够相对于座椅表面4枢转。如果在移位位置16中在靠背6上不施加任何压力,则弹簧元件9使靠背6自动枢转成处于直立位置。

图3是布置在座椅1的两侧的接头7处于移位位置16的截面。

第一固定装置13具有弹簧装置17,该弹簧装置17使第一固定装置13自动处于固定位置15。此外,第一固定装置13具有第一保持装置18并且第二固定装置14具有第二保持装置19,在固定位置15中,第一保持装置18和第二保持装置19以形状配合方式彼此接合。

杠杆20与第一保持装置18相关联,并且杠杆20以接头方式固定至第一保持装置13且杠杆20通过弹簧装置17而被自动保持处于固定位置15。为了使第一固定装置13移动处于移位位置16,必须将压力施加在杠杆20上,并且因此,必须将第一保持装置18与第二保持装置19间隔开。

第二保持装置19具有用于以形状配合方式接纳第一保持装置18的突出部和凹陷部。形成为齿轮部段的第一保持装置18的齿接合在凹陷部中并且因此导致形状配合。第二保持装置19构造为齿杆。

在第二靠背管12中形成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凹槽,第二保持装置19布置在该凹槽中。

第一保持装置18的齿和第二保持装置19的齿可以定形状成使得:在压缩力作用在靠背6上时,形状配合被增强。这特别是由于齿轮部段的齿和齿杆的齿的实施方式而发生。如果齿轮部段的侧面和齿杆的侧面倾斜成使得齿轮部段滑入到齿杆中,则这导致自增强效果,使得第一靠背管11相对于第二靠背管12牢固地固定。

图4是布置在座椅1的两侧的上述接头7处于固定位置15的截面。在固定位置15中,第一保持装置18和第二保持装置19彼此接合,使得第一固定装置13不能相对于第二固定装置14移位,并且靠背6被固定于选定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