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柄与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4328发布日期:2020-05-22 21:04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手柄与锅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柄与锅具。



背景技术:

锅具通常包括锅体和设置在锅体外侧的手柄,通过手柄可以方便使用者手持锅具。锅体与手柄主要采用固定连接,在将锅具进行收纳或包装时,锅具的手柄会占用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柄与锅具,以方便使用者安装和拆卸手柄,并提高可拆卸手柄的使用便利性。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手柄,包括手柄主体和活动连接于所述手柄主体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的前端伸出所述手柄主体并形成有夹紧段,所述夹紧段可相对所述手柄主体移动至远离或靠近所述手柄主体的前端面,所述手柄还包括:

锁紧件,设置于所述手柄主体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转动;当所述锁紧件向远离所述手柄主体的方向转动时,操作所述夹持件远离所述前端面而使得手柄处于松开状态;所述锁紧件向靠近所述手柄主体的方向转动,以推动所述夹持件向靠近所述前端面移动而使得手柄处于锁紧状态;

控制件,滑动安装于所述手柄主体内,所述控制件可相对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夹持件上,且所述控制件可沿着所述手柄主体滑动以迫使所述锁紧件松开或锁紧所述夹持件。

可选地,所述锁紧件设有触发部,所述控制件设有与所述触发部相互配合的触发槽,当所述控制件相对所述手柄主体运动至所述触发部卡扣于所述触发槽时,所述锁紧件锁紧所述夹持件;

当所述控制件相对所述手柄主体运动至所述触发部脱离与所述触发槽卡扣时,所述锁紧件松开所述夹持件。

可选地,所述触发部的顶面设有触发斜面;

所述触发斜面随着所述控制件的运动可与所述触发槽的槽壁相互顶推,至所述触发部运动至所述控制件的底面,以推动所述锁紧件向远离所述手柄主体运动而松开夹持件。

可选地,所述锁紧件还设有锁紧部,所述锁紧部和所述夹持件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齿状结构,操作所述控制件使得所述齿状结构脱离啮合或相互啮合。

可选地,所述锁紧件包括锁紧板,所述锁紧部设置于所述锁紧板上,所述锁紧板滑动连接于所述锁紧件,且所述锁紧板与所述锁紧件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

可选地,所述触发部为上端面具有楔形面的凸块,且所述触发部设置在所述锁紧板上;所述锁紧部为设置在所述锁紧板上的齿,且所述锁紧部分别位于所述触发部的两侧,所述夹持件上设有供所述触发部穿过的通槽,且所述通槽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锁紧部配合的齿。

可选地,所述锁紧件的第一端通过一个枢转轴枢转连接在所述手柄主体上,所述手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夹持件和所述枢转轴,所述第二弹性件在所述锁紧件松开所述夹持件时,拉动所述夹持件向远离所述前端面移动而使得手柄处于松开状态。

可选地,所述夹持件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锁紧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配合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具有坡形的配合面,所述第一凸起部顶抵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坡形的配合面,在所述锁紧件枢转至锁扣于所述夹持件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沿着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坡形的配合面滑动而推动所述夹持件向靠近所述前端面移动而使得手柄处于锁紧状态。

可选地,所述手柄还包括防松件,所述防松件活动安装所述手柄主体,且所述防松件可操作至锁抵于或远离所述控制件。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锅具,其包括本申请提供的任意一种手柄。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手柄包括活动连接的手柄主体和夹持件,夹持件的前端伸出手柄主体并形成夹紧段,夹紧段可相对手柄主体移动至远离或靠近手柄主体的前端面,本申请提供的手柄还包括设置于手柄主体上的锁紧件和控制件,锁紧件能够相对于手柄主体转动,控制件能够沿手柄主体滑动;当锁紧件向远离手柄主体的方向转动时,操作夹持件远离前端面而处于松开状态,形成较大的夹持空间,方便手柄与被夹持件的连接和分离;当锁紧件向靠近手柄主体的方向转动时,操作夹持件靠近手柄主体而处于锁紧状态,确保手柄与被夹持件的可靠连接;控制件沿手柄主体滑动以迫使锁紧件松开或锁紧夹持件,从而方便使用者安装或拆卸手柄。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的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的防松件松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的控制件松开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柄处于松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手柄主体;

10-前端面;

12-第二弹性件;

14-内腔;

2-夹持件;

20-夹紧段;

22-第一凸起部;

3-锁紧件;

30-枢转轴;

32-触发部;

320-触发斜面;

34-锁紧部;

340-齿状结构;

34a-锁紧板;

34b-第一弹性件;

36-第二凸起部;

4-控制件;

40-触发槽;

42-折弯部;

44-操作部;

5-防松件;

50-螺纹部;

52-尾部。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柄,其包括手柄主体1、夹持件2、锁紧件3和控制件4。如图1所示,手柄与被夹持件连接的一端为手柄的前端(下文也简称前端,前端所在的一端也即是下文的前方),手柄与前端相对的一端为手柄的后端(下文也简称后端,后端所在的一端也即是下文的后方)。其中,被夹持件可以是锅身,也可以是锅盖或其它需要安装手柄的炊具或厨具。夹持件2活动连接于手柄主体1,夹持件2的前端设有夹紧段20,手柄主体1的前端设有前端面10,夹紧段20伸出手柄主体1的前端,并与前端面10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夹持件2能够沿手柄主体1的前后方向移动,从而改变夹持空间的大小,以便于将被夹持件固定于夹持空间中,或将被夹持件从夹持空间中取出。其中,夹紧段20可以包覆有硅胶材料,以使夹持件2能够更好地与被夹持件相贴合,增强夹紧力。

锁紧件3设置于手柄主体1上,且能够相对于手柄主体1转动,以锁紧或松开夹持件2;当锁紧件3向远离手柄主体1的方向转动时,锁紧件3松开夹持件2,操作夹持件2向远离前端面10的方向移动而使手柄处于松开状态,即夹持件2能够沿手柄主体1向前移动,夹持空间增大,从而便于将被夹持件从夹持空间中拆卸下来,或将被夹持件放入夹持空间中,以便于后期进行夹紧安装;当锁紧件3向靠近手柄主体1的方向转动时,锁紧件3推动夹持件2向靠近前端面10的方向移动而使手柄处于锁紧状态,即夹持件2能够沿手柄主体1向后移动,夹持空间减小,从而使得夹紧段20和前端面10一起分别夹紧被夹持件的两个相对壁面,从而将该手柄和被夹持件紧固在一起。

控制件4活动安装于手柄主体1内,控制件4可相对夹持件2滑动地安装在夹持件2上,且控制件4可沿着手柄主体1滑动以迫使锁紧件3松开或锁紧夹持件2。也就是说,控制件4能够相对于手柄主体1滑动,以控制锁紧件3和夹持件2的卡扣状态,从而使得夹持件2可相对于手柄主体1活动至调整夹持空间的大小,以方便使用者安装或拆卸手柄。

具体地,锁紧件3设置于手柄主体1的一侧,锁紧件3与手柄主体1之间形成内腔14,并使锁紧件3与手柄主体1共同构成手柄的握持部分,从而,在手握手柄时,锁紧件3无法松开,防止使用过程中夹持件2意外松开,确保手柄的使用安全。夹持件2自手柄主体1的前端面10插入内腔14中,夹紧段20外露于手柄主体1的外部;可以理解地锁紧件3可以连接于手柄主体1周向的任意一侧,优选锁紧件3位于手柄主体1的下侧,使手柄整体具有较好的外观,且方便使用者握持施力。

优选地,锁紧件3通过枢转轴30枢接于手柄主体1的前端,通过转动方式使锁紧件3靠近或远离夹持件2,从而减小手柄主体1的尺寸;也就是说,当通过移动方式使锁紧件3靠近或远离夹持件2时,需要增加手柄主体1沿锁紧件3的移动方向的尺寸,以使锁紧件3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与手柄主体1相连。锁紧件3上应设置有限位结构,以限定锁紧件3转动的最大角度,方便使用者单手操作,例如图4所示,当锁紧件3转动到最大角度时,锁紧件3的前端抵接于手柄主体1。

具体地,控制件4设置于手柄主体1的一侧,控制件4能够向一个方向移动并使锁紧件3保持锁紧,控制件4能够向反方向移动并使锁紧件3能够松开。

具体地,控制件4滑动连接于手柄主体1,控制件4能够沿手柄主体1的前后方向滑动。当控制件4沿手柄主体1向前移动时,锁紧件3向靠近手柄主体1的方向枢转而迫使锁紧件3与控制件4保持锁紧,并通过锁紧件3使夹持件2保持锁紧状态,防止使用过程中被夹持件意外滑落。当控制件4沿手柄主体1向后移动时,控制件4松开锁紧件3,并迫使锁紧件3向远离手柄主体1的方向枢转而松开夹持件2,从而使夹持件2能够沿手柄主体1的前后方向移动,实现被夹持件的安装和拆卸。控制件4安装于内腔14中,控制件4还包括突出于手柄主体1的操作部44,以便于使用者可以通过操作部44操作控制件4运动。控制件4还设有折弯部42,并通过折弯部42靠近或远离锁紧件3的一侧(优选锁紧件3远离枢转轴30的一端),使折弯部42卡抵于锁紧件3的一侧以通过摩擦力锁紧锁紧件3,或使折弯部42与锁紧件3相分离以松开锁紧件3,使锁紧件3对控制件4的反应更加灵敏。当然,折弯部42也可以延伸至锁紧件3的底部,实现对锁紧件3的锁紧作用。

进一步地,锁紧件3设有与控制件4相配合的触发部32,当控制件4相对手柄主体1运动时,触发部32和控制件4相互顶推,通过触发部32触发锁紧件3切换到松开状态或锁紧状态。具体地,操作控制件4沿手柄主体1向后移动时,控制件4推动触发部32,直至触发部32脱离与控制件4卡扣时,锁紧件3向远离手柄主体1的方向运动并松开夹持件2;操作锁紧件3向靠近手柄主体1的方向运动时,触发部32反向推动控制件4,控制件4沿手柄主体1向前移动,直至触发部32卡扣于控制件4时,折弯部42卡抵于锁紧件3并锁紧锁紧件3。

进一步地,触发部32设有触发斜面320,并通过触发斜面320顶抵于控制件4,通过触发斜面320将控制件4沿手柄主体1的前后方向的运动,转化为锁紧件3的枢转运动,结构简单,动作可靠。

进一步地,控制件4设有触发槽40,触发部32插入触发槽40,使触发部32卡扣于触发槽40;触发斜面320顶抵于触发槽40的槽壁,以便于触发部32滑出触发槽40,并与触发槽40相脱离。

进一步地,锁紧件3还设有锁紧部34,锁紧部34顶抵于夹持件2以锁紧夹持件2,或锁紧部34与夹持件2相分离以松开夹持件2,通过设置锁紧部34,增加了锁紧件3与夹持件2的摩擦,从而增加了锁紧件3对夹持件2的咬合力,防止夹持件2松动。具体地,锁紧部34在触发部32卡扣于控制件4时锁紧夹持件2;锁紧部34在触发部32脱离于控制件4时松开夹持件2。

进一步地,锁紧部34与夹持件2之间设有相互啮合的齿状结构340,锁紧部34与夹持件2之间的压紧力方向,与齿状结构340之间的咬合力方向相垂直,从而使锁紧部34通过较小的压紧力,使齿状结构340相啮合,即可防止夹持件2沿手柄主体2的前后方向移动,从而确保手柄主体2的可靠锁紧,有效防止使用过程中锁紧件34与夹持件2之间出现打滑,导致夹持件2松脱。

进一步地,锁紧件3包括锁紧板34a和第一弹性件34b(例如弹簧等),锁紧部34设置于锁紧板34a上。锁紧板34a滑动连接于锁紧件3上设置的容纳槽内,第一弹性件34b设置于锁紧板34a与锁紧件3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弹性件34b设置于锁紧板34a背离夹持件2的一侧,且第一弹性件34b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接于锁紧板34a与容纳槽的槽底。由于锁紧件3通过枢转运动靠近夹持件2,导致锁紧板34a的各部分与夹持件2之间的距离不同,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34b,使锁紧板34a能够具有一定的伸缩和缓冲空间,确保锁紧板34a能够完全与夹持件2相贴合;特别是当锁紧板34a上设有齿状结构时,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34b可以确保齿状结构能够精确啮合,减小对齿状结构的磨损。

优选地,触发部32设置于锁紧板34a上,触发部32可以为上端面具有楔形面的凸块,该楔形与控制件4相互抵顶,以调节锁紧部34与夹持件2之间是否啮合;锁紧部34可以为设置在锁紧板34a上的齿,锁紧部34分布于触发部32的两侧,夹持件2上可以设有供触发部32穿过的通槽,该通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与锁紧部34相配合的齿;触发部32穿过夹持件2上设置的通槽抵接于控制件4,使锁紧部34随着触发部32进行运动,进一步简化整体结构,提高手柄结构的紧凑性。

进一步地,夹持件2与手柄主体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12(例如弹簧等),第二弹性件12的两端可以弹性连接于夹持件2和枢转轴30,通过第二弹性件12牵引夹持件2沿手柄主体1向前移动,从而使夹紧段20向远离前端面10的方向移动,以增大夹持空间松开被夹持件。也就是说,当锁紧件3松开夹持件2后,在第二弹性件12的作用下,夹持件2会自动沿手柄主体1向前移动,无需手动操作夹持件2,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操作的方便性。当然,也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牵引夹持件2向前移动。

进一步地,夹持件2设有第一凸起部22,锁紧件3设有与第一凸起部22相配合的第二凸起部36,第二凸起部36具有坡形的配合面,第一凸起部22顶抵于第二凸起部36的坡形配合面,并沿着坡形配合面滑动而推动夹持件2移动。具体地,坡形配合面设置于第二凸起部36背离前端面10的一侧,通过第二凸起部36推动夹持件2,使夹紧段20向靠近前端面10的方向移动,以减小夹持空间夹紧被夹持件。也就是说,当锁紧件3向靠近夹持件2的方向转动时,第二凸起部36推动夹持件2,使夹紧段20自动向靠近前端面10的方向移动,从而自动夹紧被夹持件。当然,也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推动夹紧段20向靠近前端面10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夹持件2上可以设置避让槽,以避免第二凸起部36的顶端与夹持件2之间发生干涉,影响锁紧件3的夹紧动作,此外,避让槽与第二凸起部36之间可以形成卡扣作用,进一步防止夹紧状态下夹持件2松动,确保手柄与被夹持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更进一步地,该避让槽可以进一步延伸成设置在夹持件2上的滑动导轨,需要说明的是,该滑动导轨可以是贯穿夹持件2的厚度方向上的通槽;控制件4上可以设置与该避让槽滑动配合的导向块,导向块插入避让槽内并与避让槽滑动配合,从而对夹持件2形成可靠的导向作用,增加夹持件2动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柄还包括防松件5,防松件5活动安装于手柄主体1,且防松件5可操作锁抵于或远离控制件4。当防松件5远离控制件4而松开控制件4时,使用者可以正常操作控制件4,实现手柄的拆卸;当防松件5锁抵于控制件4时,使用者无法操作控制件4,从而防止使用者误操作控制件4导致夹持件2松动,造成被夹持件意外掉落,从而提高可拆卸手柄的使用安全性。

优选地,上述防松件5可以螺纹连接于手柄主体1,防松件5的端部(前端)顶抵于控制件4以锁紧控制件4,或防松件5的端部(前端)与控制件4相分离以松开控制件4,也就是说,防松件5能够通过旋转靠近或远离控制件4,结构简单,且不存在误操作的风险。可以理解地,防松件5也可以通过移动靠近或远离控制件4,例如将防松件5设置成插销等结构。

优选地,防松件5设置于手柄主体1的后端,且顶抵于夹持件2的上述折弯部42,使防松件5的顶抵方向与折弯部42的移动方向一致,有效避免打滑。当然,防松件5也可以设置于手柄主体1的其他位置,例如防松件5可以设置于手柄主体1的上侧,并顶抵于控制件4的上侧表面。

优选地,防松件5包括尾部52和螺纹部50,尾部52设置于手柄主体1的后端且与手柄主体1之间平滑连接,从而使手柄主体1与尾部52共同形成手柄的主体部分,简化手柄的结构,提高手柄的整体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的具体使用过程可参考如下:

拆卸手柄时:

松开防松件5,防松件5与控制件4相分离(参见图2);向后推动控制件4,控制件4松开锁紧件3,控制件4与锁紧件3上的触发部32相接触,锁紧部34与夹持件2相分离,锁紧部34与夹持件2之间的齿状结构相脱开(参见图3),锁紧件3向下转动;在第二弹性件12的牵引作用下,夹持件2向前移动(参见图4),夹持空间增大,从而实现手柄的拆卸或安装前准备。

安装手柄时:

向上转动锁紧件3,锁紧件3上设置的第二凸起部36与夹持件2上设置的第一凸起部22相抵接,通过第二凸起部36推动夹持件2向后移动(参见图4),夹持空间减小;锁紧部34与夹持件2之间的齿状结构相啮合,锁紧件3自动回位并锁紧夹持件2,触发部32推动控制件4向前移动,控制件4自动回位并锁紧锁紧件3;锁紧防松件5(参见图1),防止误操作控制件4。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锅具,其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手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