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把手可折叠的锅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4303发布日期:2020-05-22 21:04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把手可折叠的锅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把手可折叠的锅体结构。



背景技术:

炊具意思是指做饭用的器具、器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炊具的制作材料不断变化,多为铁、铝等,炊具的种类也繁多,有电饭锅、微波炉、高压锅、平底锅等。

现在的炒锅其把手普遍较长,为了方便运输,炒锅把手普遍设置为可连接结构,在运输途中拆除,而在用户使用时再用螺钉与锅体相连接,这种方式虽然能解决运输途中的问题,但用户体验不好,且用户在每次使用后存放时要想减少空间占用率则需要将其拆除,这样每次炒菜做饭会特别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把手可折叠的锅体结构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把手可折叠的锅体结构,具备使把手快速折叠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炒锅把手不方便折叠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把手可折叠的锅体结构,包括前把手、后把手、合页和锁紧机构,所述前把手包括前体、凹槽、过渡槽和第一圆槽,所述前体右侧面的中部开设有呈方形状的凹槽,所述前体右侧面的下部开设有第一圆槽,且第一圆槽位于凹槽的下方。

所述后把手包括后体、限位块、方槽和第二圆槽,所述后体左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与凹槽相适配的限位块,且限位块位于凹槽的内部,所述后体的底面开设有呈方形状的方槽,所述后体左侧面的下部开设有第二圆槽,且第二圆槽与方槽相连通,所述前体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合页,且前体通过合页与后体相铰接。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活动杆、活动板、弹簧、固定板和辅助片,所述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方槽的内部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位于固定板的左侧,且活动板的左侧面与方槽的内侧壁相接触,所述固定板的右侧放置有与第一圆槽相适配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左端依次贯穿固定板、活动板和第二圆槽并延伸至第一圆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且弹簧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活动板和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弹簧,能对活动板进行推动,从而推动活动杆使其进入第一圆槽的内部,从而能通过活动杆将前体和后体进行连接,避免锅体在翻转时该把手自动折叠。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底部开设有呈圆弧状的过渡槽,通过设置过渡槽,能有效的防止在后体折叠时限位块与凹槽的底面相干涉,使该装置在折叠过程中受到卡阻而影响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辅助片,且辅助片底面所在的水平面低于固定板底面所在的水平面,通过设置辅助片,能方便使用者操作活动板,方便用户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圆槽的直径值与第一圆槽的直径值相等,且第二圆槽与第一圆槽同轴心,通过设置第二圆槽与第一圆槽同轴心,能避免活动杆在左右滑移时受到卡阻。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杆的右端呈半圆状,通过设置活动杆的右端呈半圆状,能避免活动杆的右端面过于锋利而划伤使用者。

1、该把手可折叠的锅体结构,通过设置合页,能使后把手折叠于前把手的上方,通过设置凹槽,在限位块的作用下,在锅体使用时,能通过限位块对锅体进行支撑,减少合页承受的拉力,使该装置使用寿命更长,通过设置活动杆,在第一圆槽和第二圆槽的作用下,能通过活动杆将前体和后体进行锁定,使该锅体无论在何种状态均能对其进行支撑。

2、该把手可折叠的锅体结构,通过设置弹簧,能对活动板进行推动,从而推动活动杆使其进入第一圆槽的内部,从而能通过活动杆将前体和后体进行连接,避免锅体在翻转时该把手自动折叠,通过设置过渡槽,能有效的防止在后体折叠时限位块与凹槽的底面相干涉,使该装置在折叠过程中受到卡阻而影响使用,通过设置辅助片,能方便使用者操作活动板,方便用户使用,通过设置第二圆槽与第一圆槽同轴心,能避免活动杆在左右滑移时受到卡阻,通过设置活动杆的右端呈半圆状,能避免活动杆的右端面过于锋利而划伤使用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把手未折叠状态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把手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体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体立体图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锁紧机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图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把手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中:1前把手、101前体、102凹槽、103过渡槽、104第一圆槽、2后把手、201后体、202限位块、203方槽、204第二圆槽、3合页、4锁紧机构、401活动杆、402活动板、403弹簧、404固定板、405辅助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把手可折叠的锅体结构,包括前把手1、后把手2、合页3和锁紧机构4,前把手1包括前体101、凹槽102、过渡槽103和第一圆槽104,前体101右侧面的中部开设有呈方形状的凹槽102,凹槽102的底部开设有呈圆弧状的过渡槽103,通过设置过渡槽103,能有效的防止在后体201折叠时限位块202与凹槽102的底面相干涉,使该装置在折叠过程中受到卡阻而影响使用,前体101右侧面的下部开设有第一圆槽104,且第一圆槽104位于凹槽102的下方。

后把手2包括后体201、限位块202、方槽203和第二圆槽204,后体201左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与凹槽102相适配的限位块202,且限位块202位于凹槽102的内部,后体201的底面开设有呈方形状的方槽203,后体201左侧面的下部开设有第二圆槽204,且第二圆槽204与方槽203相连通,第二圆槽204的直径值与第一圆槽104的直径值相等,且第二圆槽204与第一圆槽104同轴心,通过设置第二圆槽204与第一圆槽104同轴心,能避免活动杆401在左右滑移时受到卡阻,前体10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合页3,且前体101通过合页3与后体201相铰接。

锁紧机构4包括活动杆401、活动板402、弹簧403、固定板404和辅助片405,方槽2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04,方槽203的内部放置有活动板402,活动板402位于固定板404的左侧,且活动板402的左侧面与方槽203的内侧壁相接触,活动板402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辅助片405,且辅助片405底面所在的水平面低于固定板404底面所在的水平面,通过设置辅助片405,能方便使用者操作活动板402,方便用户使用,固定板404的右侧放置有与第一圆槽104相适配的活动杆401,活动杆401的左端依次贯穿固定板404、活动板402和第二圆槽204并延伸至第一圆槽104的内部,活动杆401的右端呈半圆状,通过设置活动杆401的右端呈半圆状,能避免活动杆401的右端面过于锋利而划伤使用者,活动杆401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403,且弹簧40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活动板402和固定板404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弹簧403,能对活动板402进行推动,从而推动活动杆401使其进入第一圆槽104的内部,从而能通过活动杆401将前体101和后体201进行连接,避免锅体在翻转时该把手自动折叠。

使用时,将前体101的左端与锅体固定连接,当需要折叠该把手时,可向右侧滑动活动板402,此时弹簧403受压缩,且活动杆401向右侧滑动,当弹簧403完全处于压缩状态,此时活动杆401的左端离开第一圆槽104,与此同时,可向上翻转后体201,将后体201翻折至前体101的上方且可松开活动板402,弹簧403自动复位,当需要使用该把手时,通过向右滑动活动板402使弹簧403完全压缩,将后体201向右侧翻转至与前体101对齐,而后松开活动板402,此时弹簧403的弹力释放,将活动杆401的左端推进第一圆槽104的内部,实现对前体101和后体201的锁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