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3810发布日期:2020-05-22 21:02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家电产品已经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如电水壶、养生壶等液体加热容器更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在能够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其中,以养生壶壶为例,由于壶身为玻璃材质制成,因此,成为人们烹煮养生食材的主要器具,进一步的,为能够实现加热壶身内部的食材,一般采用加热盘或者加热管的方式进行壶身加热。

现有技术中的发热管虽然能够进行壶身内部食材的加热烹煮,但是,由于加热盘的两端不能够闭合连接,因此,未连接处形成了冷区,其余位置处为热区,进而冷区处温度低,位于冷区处的食材不易煮熟,热端的食材过早煮熟导致液体粘稠,造成食材容易溢出来或者糊底,存在食材受热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液体加热容器烹煮食材时,食材受热不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发热管和具有贯通空腔的容器本体,所述发热管围成首尾不连接的环形结构,并形成冷区与热区,还包括:

导热盘,所述导热盘密封所述空腔的一个端口,且至少部分所述导热盘倾斜设置以形成倾斜区;

所述发热管贴合设置在所述导热盘的外端面上,其中,在所述容器本体的高度方向,所述冷区所处位置的高度高于所述热区所处位置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盘整体倾斜设置以形成所述倾斜区。

进一步的,部分所述导热盘向靠近所述空腔内部的方向倾斜以形成所述倾斜区。

进一步的,部分所述导热盘向靠近所述空腔内部的方向倾斜设置时,所述倾斜区的任意一位置处的高度均大于所述导热盘的其他位置处的高度。

进一步的,部分所述导热盘倾斜设置以形成所述倾斜区,其余部分的所述导热盘水平设置以形成水平区;

其中,所述倾斜区的最低位置处与所述水平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区的端面为平滑的圆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面的圆心在所述空腔外。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盘的内端面向外凸出形成多个均匀分布的凸起部。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盘的中部向所述空腔内部凸出以形成所述倾斜区。

进一步的,水平面与所述倾斜区之间的夹角为30°-6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发热管和具有贯通空腔的容器本体,发热管围成首尾不连接的环形结构,并形成冷区与热区,进一步的,该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导热盘,其中,导热盘密封空腔的一个端口,且至少部分导热盘倾斜设置以形成倾斜区,具体的,发热管贴合设置在导热盘的外端面上,其中,在容器本体的高度方向,冷区所处位置的高度高于热区所处位置的高度。这种结构设计,由于至少部分导热盘倾斜设置以形成倾斜区,并且,冷区较热区更远离水平面,因此,冷区对应导热盘的位置高于热区对应导热盘的位置,进行食材烹煮时,导热盘上的食材能够在容器本体内翻滚,食材在翻滚过程中,导热盘热区处的食材能够向冷区处运动,进而在倾斜区的作用下再滑落至热区,并继续向冷区处运动,如此反复循环,使得导热盘热区处的食材层厚于冷区处的食材层,从而保障食材能够均匀受热,充分吸收热量,避免出现冷却食材未成熟时,热区食材过早成熟,造成液体外溢或者糊底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体加热容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热板上设置有凸起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发热管;

11-冷区;

12-热区;

2-导热盘;

21-倾斜区;

22-水平区;

23-圆弧面;

24-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容器可以养生壶、电水壶等能够实现液体加热的器具,其中,不对液体加热容器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液体与食材进行加热烹煮即可。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发热管1和具有贯通空腔的容器本体,发热管1围成首尾不连接的环形结构,并形成冷区11与热区12,进一步的,该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导热盘2,其中,导热盘2密封空腔的一个端口,且至少部分导热盘2倾斜设置以形成倾斜区21,具体的,发热管1贴合设置在导热盘2的外端面上,其中,在容器本体的高度方向(h方向),冷区11所处位置的高度(h1)高于热区12所处位置的高度(h2)。这种结构设计,由于至少部分导热盘2倾斜设置以形成倾斜区21,并且,冷区11较热区12更远离水平面,因此,冷区11对应导热盘2的位置高于热区12对应导热盘2的位置,进行食材烹煮时,导热盘2上的食材能够在容器本体内翻滚,食材在翻滚过程中,导热盘2热区12处的食材能够向冷区11处运动,进而在倾斜区21的作用下再滑落至热区12,并继续向冷区11处运动,如此反复循环,使得导热盘2热区12处的食材层厚于冷区11处的食材层,从而保障食材能够均匀受热,充分吸收热量,避免出现冷却食材未成熟时,热区12食材过早成熟,造成液体外溢或者糊底的情况发生。

如图6所示,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发热管1围成首尾不连接的环形结构,并形成冷区11与热区12,其中,发热管1不连接区域为冷区11,其他位置处相对冷区11均可以为热区12。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其中,为能够避免倾斜区21食材堆积,更好的实现导热盘2热区12处的食材能够向冷区11处运动,进而在倾斜区21的作用下再滑落至热区12,在本实施例中,水平面与所述倾斜区21之间的夹角为30°-60°。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是,在实际生产时,水平面与所述倾斜区21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生产商与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具体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导热盘2可以通过粘接、焊接、螺栓固定等多种方式连接在容器本体上,并密封空腔的一个端口,在本实施例中,不对导热盘2与容器本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做具体限定,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即可。

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发热管1可以为方环形结构可以为曲折的环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为能够提高发热管1的加热效果,优选地,发热管1为n端与l端首尾不连接的圆环形结构,圆环的轮廓横跨整个导热盘2的两侧,因而发热管1能够覆盖较大的导热盘2的区域,避免集中加热而造成糊底现象,影响食材的品质和口感。其中,发热管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多个,在保障能够实现均匀加热的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发热管1优选为一个。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盘2的内端面可以为平滑的平面,其中,为能够进一步避免糊底,导热盘2的内端面向外凸出形成多个均匀分布的凸起部24,导热盘2进行加热时,多个凸起部24可以分散传递导热盘2传出的热量,对导热盘2进行均匀地加热,避免现有技术中液体加热容器在使用时由于加热不均导致的导热盘2局部烧糊的问题。

其中,导热盘2可以由不锈钢、铜或合金等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不对导热盘2的制作材料做具体限定。

如图1和图4所示,具体的,为能够实现导热盘2热区12处的材能够向冷区11处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导热盘2的设计结构,导热盘2整体倾斜设置以形成倾斜区21,利用整体倾斜设置的导热盘2形成倾斜区21,并且,冷区11较热区12更远离水平面,优选的,将冷区11设置在导热盘2的最高处,进行食材烹煮时,导热盘2上的食材能够在容器本体内翻滚,食材在翻滚过程中,导热盘2热区12处的食材能够向冷区11处运动,进而在倾斜区21的作用下再滑落至热区12,并继续向冷区11处运动,如此反复循环,使得导热盘2热区12处的食材层厚于冷区11处的食材层,从而保障食材能够均匀受热,充分吸收热量。

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为能够实现导热盘2热区12处的材能够向冷区11处运动,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另一种导热盘2的设计结构,具体的,可以部分导热盘2向靠近空腔内部的方向倾斜以形成倾斜区21,即导热盘2的一部分区域处于倾斜设置,进行食材烹煮时,导热盘2上的食材能够在容器本体内翻滚,食材在翻滚过程中,导热盘2热区12处的食材能够向冷区11处运动,进而在倾斜区21的作用下再滑落至热区12,并继续向冷区11处运动,如此反复循环,使得导热盘2热区12处的食材层厚于冷区11处的食材层,从而保障食材能够均匀受热,充分吸收热量。

进一步的,倾斜区21可以为多处,且在倾斜区21的上端还可以设置平面区,在本实施例中,在能够实现冷区11食材与热区12食材循环加热的同时,还能够简化导热盘2的结构,优选地,部分导热盘2向靠近空腔内部的方向倾斜设置时,倾斜区21的任意一位置处的高度均大于导热盘2的其他位置处的高度,即仅设置一处倾斜区21。

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导热盘2除去倾斜区21的其他部分可以设置粗糙面,也可以设置成弧面,在本实施例中,为简化结构,部分导热盘2倾斜设置以形成倾斜区21,其余部分的导热盘2水平设置以形成水平区22,倾斜区21的最低位置处与水平区22连接。

其中,为能够实现导热盘2热区12处的材能够向冷区11处运动,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另一种导热盘2的设计结构,具体的,所述导热盘2的中部向所述空腔内部凸出以形成所述倾斜区21,即行程双向的倾斜区21,这种结构设计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倾斜区21具有的优势相同,前文已经明确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倾斜区21可以为平滑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倾斜区21的端面还可以为平滑的圆弧面23,这种结构设计,圆弧面23更不容易使得食材堆积,能够更好的实现导热盘2热区12处的食材能够向冷区11处运动,进而在倾斜区21的作用下再滑落至热区12,并继续向冷区11处运动,如此反复循环。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的避免食材在倾斜区21堆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弧面23的圆心在所述空腔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