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拖把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0126发布日期:2020-09-15 19:1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汽拖把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小型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拖把的蒸汽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蒸汽拖把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家庭清洁工具。蒸汽拖把是通过高温蒸汽杀菌消毒来实现清洁的目的,其喷出的蒸汽能够直接杀死地面的霉菌和大部分细菌,对污渍清洗效果很好,且对人体无害,安全环保。

现有的蒸汽拖把的缺点在于:由于蒸汽拖把采用的是高温蒸汽进行清洁,产生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通常被安装在蒸汽发生装置内部,蒸汽发生装置的主壳体通常为注塑材料,诸如蒸汽发生器这一类发热元件被安装在蒸汽发生装置内部,即便在有隔热防护的情况下,热量也会逐渐传导至主壳体上,如长时间使用会造成主壳体温度过高,而如果手柄与主壳体为一体式结构,那么手柄同样会收到主壳体温度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温度,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尤其是对于温度较为敏感的手掌掌心处;另外,通过施加交流电给蒸汽发生器内的发热元件使其产生高温蒸汽,存在长期使用后输电线路加剧老化的问题,从而导致可能出现的电泄漏造成人体触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拖把的蒸汽发生装置,包括主壳体及与主壳体连接的手柄,所述手柄包括限定一空腔的握持壳体,所述握持壳体包括:底壳;绝缘防滑壳;以及设置在其表面的分割部。

蒸汽拖把的蒸汽发生装置的主壳体,是与用户直接接触的部件,手柄通常与主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因此蒸汽发生装置内部可能的电泄漏和热传导会直接影响到握持手柄的用户。

将手柄的握持部分分解为底壳和绝缘防滑壳,绝缘防滑壳面向用户手掌掌心部分,底壳可与主壳体一体成型,以减少装配步骤,而绝缘防滑壳需与底壳分开设置,绝热绝缘部分面向人体手掌掌心,这样既保证了蒸汽发生装置的一体式结构,满足手柄部分的绝缘效果,也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的热量对用户的影响。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壳设有安装槽,所述绝缘防滑壳嵌入所述安装槽设置。

如前文揭示的,握持壳体由两种不同材质的分部件组成,底壳和绝缘防滑壳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底壳和绝缘防滑壳为一体式结构时,底壳和绝缘防滑壳可采用二次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握持壳体。当底壳和绝缘防滑壳为分体式结构时,可将底壳设置为具有安装槽的形式,绝缘防滑壳呈嵌入式安装在安装槽内部。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绝缘防滑壳包括支撑层和绝缘防滑层,所述绝缘防滑层固定覆于支撑层外表面,所述支撑层的外缘伸出于所述绝缘防滑层,且所述支撑层的外缘嵌入所述安装槽。

为实现绝缘防滑的效果,绝缘防滑层的材质一般质地稍软,如果直接安装在手柄处,会由于缺乏支撑而影响用户使用。因此,在绝缘防滑层下部设有支撑层,支撑层采用刚性较大的材料,如abs材料,通过支撑层将绝缘防滑壳支撑在用户手掌与底壳之间。支撑层与绝缘防滑层可通过粘接的形式固定在一起。支撑层外缘之所以伸出于绝缘防滑层,一方面是因为便于将支撑层安装在安装槽中,另一方面是因为由于安装槽与绝缘防滑壳之间会有较为明显的间隙,使得电泄漏通过间隙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将支撑层的外缘卡入安装槽中,阻隔了沿安装槽与绝缘防滑壳之间的间隙。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层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筋板,所述筋板平行于所述支撑层的延伸方向设置,筋板上设有限位孔,所述底壳设有与所述限位孔匹配的限位柱。

支撑组件用于保证支撑层与底壳之间的支撑效果。筋板能提供较好的支撑效果,在对筋板进行形状设计时,定义筋板与支撑层接触的一侧为筋板的第一端部,定义筋板远离支撑层一侧为筋板的第二端部,可将筋板第一端部的宽度设计为大于筋板第二端部的宽度。意义在于,第一端部起连接作用,第二端部起支撑作用,因此为防止第一端部处因外力发生弯折甚至折断,需增加第一端部的作用面积,以确保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更加牢固可靠。

筋板上的限位孔能进一步实现对绝缘防滑壳的限位,可根据需要在筋板上设置不少于一个限位孔,每个限位孔均设有与其匹配的限位柱。为方便安装,限位柱可设计为空心柱,通过螺钉及空心柱将分体结构的主壳体安装在一起。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层还设有导向筋,所述导向筋垂直于所述支撑层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底壳设有与所述导向筋匹配的导向槽。

导向筋用于简化装配工艺,通过导向筋实现绝缘防滑壳与底壳的快速定位。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导向筋先与导向槽插接配合,实现了绝缘防滑壳与底壳的初步定位,由于导向筋垂直于支撑层的延伸方向设置,因此绝缘防滑壳能够沿单一方向插入底壳中,而如果先通过限位孔、限位柱安装,会使绝缘防滑壳具有沿限位柱周向方向旋转的自由度,不便于装配。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层设有一定位孔,所述绝缘防滑层在与支撑层接触面上设有与定位孔匹配的定位销。

如前文所揭示的,支撑层与绝缘防滑层可通过粘接的形式固定在一起,在支撑层与绝缘防滑层进行装配时,为防止粘接错位,需要将支撑层与绝缘防滑层首先进行相对位置限定,定位孔与定位销即用于实现二者的相对位置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为防止支撑层与绝缘防滑层之间沿定位销发生转动,需要将定位销设计为非圆柱结构。定位销与绝缘防滑层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绝缘防滑壳的外壁设有弧形结构,所述主壳体设有出气端,所述绝缘防滑壳靠近出气端弯曲延伸设置。

为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绝缘防滑壳的外壁的弧形结构设置为与用户掌心形状相匹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手部前端食指与拇指的虎口处难免会与手柄触碰,这一区域靠近出气端,出气端会散发较多的热量,影响主壳体表面的温度,需要对这一区域进行防护,因此将绝缘防滑壳的一端向用户手部弯曲延伸,避免用户手部虎口直接接触主壳体前端温度较高的区域,保护用户。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层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绝缘防滑层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重叠形成进线孔,进线孔处设有进线保护套。

进线孔用于为蒸汽发生装置内的电力元件通入供电线路,进线保护套能够避免进线孔处的线材(包括金属芯电线、电线外皮、塑胶套)因多次弯折而造成的弯曲疲劳,进而造成线材断裂。

进线保护套外周均布有若干环形槽,以使进线保护套具有较好的弹力、拉伸力,可以对线材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进线保护套设有一定的弯曲结构,能够减小线材被扭转时对内部导线的影响。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线保护套包括束线部、限位环槽和限位台,所述限位台位于所述束线部的末端,限位台将束线部限位于所述支撑层内部,所述限位环槽位于所述束线部靠近限位台的位置,限位环槽的周圈侧壁与进线孔的周圈侧壁相配合。

限位环槽用于实现对进线保护套的限位,安装时,限位环槽能直接卡接在进线孔内部。由于限位台的面积大于进线孔,因此在束线部穿过进线孔后,限位台无法进一步穿过,将束线部限位在主壳体内,防止进线保护套被外力拉出于壳体,无法起到保护线材的作用。

在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层内壁设有限位内槽,所述限位内槽的内壁形成的槽体形状与限位台的周圈外壁形状相同。

限位内槽用于固定限位台,使限位台能够准确卡入限位内槽中。

进一步的,由于进线保护套通过卡接的形式安装在进线孔中,进线保护套会有沿进线孔旋转的可能,为防止进线保护套的旋转造成线材被旋拧,需对进线保护套的旋转进行限定。如将限位台设置为方体结构,与限位台匹配的限位内槽也为方体槽型,在非圆形形状的限定下,限位台将不能在限位内槽内旋转,也就是保护了线材,防止线材被扭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绘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蒸汽拖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绘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蒸汽拖把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绘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蒸汽拖把的蒸汽发生装置中主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绘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蒸汽拖把的蒸汽发生装置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绘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蒸汽拖把的蒸汽发生装置中绝缘防滑壳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绘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蒸汽拖把的蒸汽发生装置中绝缘防滑壳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绘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蒸汽拖把的蒸汽发生装置中导向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8绘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蒸汽拖把的蒸汽发生装置中进线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9绘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蒸汽拖把的蒸汽发生装置中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主壳体;

200-握持壳体,210-底壳,211-安装槽,212-限位柱,213-导向槽,220-绝缘防滑壳,221-绝缘防滑层,222-支撑层,223-进线孔,224-限位孔,225-筋板,226-加强筋,227-导向筋,228-定位销,229-限位内槽,230-支撑柱,231-连接板;

300-进线保护套,310-限位台,320-限位环槽,330-束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发明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首先,对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构思进行说明。现有技术中的蒸汽发生装置,为了成型、装配方便,设计为手柄与主壳体一体式结构,但是这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不便。具体体现在蒸汽发生装置的主壳体通常为注塑材料,诸如蒸汽发生器这一类发热元件被安装在蒸汽发生装置内部,即便在有隔热防护的情况下,热量也会逐渐传导至主壳体上,如长时间使用会造成主壳体温度过高,而如果手柄与主壳体为一体式结构,那么手柄同样会收到主壳体温度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温度,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尤其是对于温度较为敏感的手掌掌心处;另外,蒸汽发生装置内部可能的电泄漏会直接影响到握持手柄的用户

由此,发明人想到,在保证手柄与主壳体为一体式的前提下,可将手柄拆分为底壳和绝热绝缘部分,其中,绝热绝缘部分面向人体手掌掌心,这样既保证了蒸汽发生装置的一体式结构,满足手柄部分的绝缘效果,也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的热量影响。

具体采取的方案是:如图1-图3所示,一种蒸汽拖把的蒸汽发生装置,包括主壳体100及与主壳体100连接的手柄,手柄包括限定一空腔的握持壳体200,握持壳体200包括底壳210和绝缘防滑壳220,握持壳体200还包括设置在其表面的分割部(图未示出)。

蒸汽拖把的蒸汽发生装置的主壳体100,是与用户直接接触的部件,手柄通常与主壳体100为一体成型结构。因此蒸汽发生装置内部的热量会直接影响到握持手柄的用户。

将手柄的握持部分分解为底壳210和绝缘防滑壳220,绝缘防滑壳220面向用户手掌掌心部分,底壳210可与主壳体100一体成型,以减少装配步骤,而绝缘防滑壳220需与底壳210分开设置,避免与主壳体100上的热量直接通过底壳210传导至绝缘防滑壳220,能够保护对于温度敏感的手掌部分,防止掌心被烫伤。

底壳210设有安装槽211,绝缘防滑壳220嵌入安装槽设置。如前文揭示的,握持壳体由两种不同材质的部件组成,底壳和绝缘防滑壳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底壳210和绝缘防滑壳220为一体式结构时,底壳210和绝缘防滑壳220可采用二次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握持壳体。当底壳210和绝缘防滑壳220为分体式结构时,可将底壳210设置为具有安装槽的形式,绝缘防滑壳220呈嵌入式安装在安装槽211内部。

所述分割部优选位于距手柄上端1个手指宽度的距离处,其形状优选为贴合手指的曲面。握持壳体200表面的分割部可以支撑用户的部分手指,使得其在握持手柄时能更省力。

对于主壳体100,可设为上下分体结构,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后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来实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通过卡扣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安装在一起。

主壳体100在注塑成型时,预留出手柄部分,握持壳体200的一部分与主壳体100一体成型,定义该一体成型部分的壳体为底壳,握持壳体200的另一部分为与底壳装配的绝缘防滑壳220,且绝缘防滑壳220朝向用户手掌掌心。

如前文揭示的,主壳体100为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分体式结构,底壳210与主壳体100一体成型,因此,与之对应的,底壳210也分为上下两部分。底壳210边缘处形成的凹槽定义为安装槽211,用于安装绝缘防滑壳220。

如图5、图6所示,绝缘防滑壳220包括支撑层222和绝缘防滑层221,绝缘防滑层221固定覆于支撑层222外表面,支撑层222的外缘伸出于绝缘防滑层221,且支撑层222的外缘嵌入安装槽211。

为实现绝缘防滑的效果,绝缘防滑层221的材质一般质地稍软,如果直接安装在手柄处,会由于缺乏支撑而影响用户使用。因此,在绝缘防滑层221下部设有支撑层222,为保证支撑效果,支撑层222需采用刚性较大的材料,如abs材料,通过支撑层222将绝缘防滑壳220支撑在用户手掌与底壳210之间。支撑层222与绝缘防滑层221可通过粘接的形式固定在一起,由于绝缘防滑层221质地稍软,使得绝缘防滑层221能够贴附于支撑层外表面,可在支撑层外表面设有与绝缘防滑层221形状相同的下凹区域,便于贴合。支撑层外缘之所以伸出于绝缘防滑层221,一方面是因为便于将支撑层222插接在安装槽211中,另一方面是因为由于安装槽211与绝缘防滑壳220之间会有较为明显的间隙,使得蒸汽发生装置内部的热量直接通过间隙散发到外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将支撑层222的外缘卡入安装槽211中,阻隔了沿安装槽211与绝缘防滑壳220之间的间隙散发热量的路径。

如图6所示,支撑层222设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筋板225,筋板225平行于支撑层222的延伸方向设置,筋板225上设有限位孔224,底壳210设有与限位孔224匹配的限位柱212。

支撑组件用于保证支撑层222与底壳210之间的支撑效果。筋板225能提供较好的支撑效果,在对筋板225进行形状设计时,定义筋板225与支撑层222接触的一侧为筋板225的第一端部,定义筋板远离支撑层一侧为筋板225的第二端部,可将筋板第一端部的宽度设计为大于筋板第二端部的宽度。意义在于,第一端部起连接作用,第二端部起支撑作用,因此为防止第一端部处因外力发生弯折甚至折断,需增加第一端部的作用面积,以确保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更加牢固可靠,而之所以没有将第二端部和第一端部设计为等宽的原因在于,不仅可以节约原材料,还可以减少产品重量。

筋板225上的限位孔224能进一步实现对绝缘防滑壳220的限位,可根据需要在筋板225上设置不少于一个限位孔224,每个限位孔224均设有与其匹配的限位柱212。为方便安装,限位柱212可设计为空心柱,通过螺钉及空心柱将分体结构的主壳体100安装在一起。

为保证筋板225的结构强度,在筋板225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垂直于筋板225设置可将加强筋垂直于筋板225中部设置。为防止在加强筋与筋板225的连接处断裂,在连接处呈弧形过渡。

如图9所示,实际生产中,支撑组件还可包括支撑柱230,支撑柱230垂直于支撑层内壁,延伸并支撑于至主壳体100的内部。相邻支撑柱230通过连接板231连接,以保证结构强度,连接板231可为1-2条,支撑柱230上也设有加强筋。

如图4、图6所示支撑层222还设有导向筋227,导向筋227垂直于支撑层222的延伸方向设置,底壳210设有与导向筋227匹配的导向槽213。

导向筋227用于简化装配工艺,通过导向筋227实现绝缘防滑壳220与底壳210的快速定位。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导向筋227先与导向槽213插接配合,实现了绝缘防滑壳220与底壳210的初步定位,由于导向筋227垂直于支撑层222的延伸方向设置,因此绝缘防滑壳220能够沿单一方向插入底壳210中,而如果先通过限位孔224、限位柱212安装,会使绝缘防滑壳220具有沿限位柱212周向方向旋转的自由度,不便于装配。

导向筋227通常为与支撑层222一体成型的板件,为便于导向筋227与导向槽213配合,导向筋227的厚度应小于导向槽213,同时,如图7所示,导向筋227的边缘设有圆角或者倒角,方便导向筋227插入导向槽213。

如图6所示,支撑层222设有一定位孔,绝缘防滑层221在与支撑层接触面上设有与定位孔匹配的定位销228。

如前文所揭示的,支撑层222与绝缘防滑层221可通过粘接的形式固定在一起,在支撑层222与绝缘防滑层221进行装配时,为防止粘接错位,需要将支撑层222与绝缘防滑层221首先进行相对位置限定,定位孔与定位销228即用于实现二者的相对位置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为防止支撑层222与绝缘防滑层221之间沿定位销228发生转动,需要将定位销228设计为非圆柱结构。定位销228与绝缘防滑层221为一体成型结构。

如图5、图6所示,绝缘防滑壳220的外壁设有弧形结构,所述主壳体100设有出气端,所述绝缘防滑壳220靠近出气端弯曲延伸设置。

为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绝缘防滑壳220的外壁的外壁的弧形结构设置为与用户掌心形状相匹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手部前端食指与拇指的虎口处难免会与手柄触碰,这一区域靠近出气端,出气端会散发较多的热量,影响主壳体表面的温度,需要对这一区域进行防护,因此将绝缘防滑壳220的一端向用户手部弯曲延伸,能够包覆于用户虎口前端,避免用户虎口直接接触主壳体前端温度较高的区域,保护用户。

支撑层222设有第一通孔,绝缘防滑层221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重叠形成进线孔223,进线孔223处设有进线保护套300。

进线孔223用于为蒸汽发生装置内的电力元件通入供电线路,进线保护套300能够避免进线孔223处的线材(包括金属芯电线、电线外皮、塑胶套)因多次弯折而造成的弯曲疲劳,进而造成线材断裂。

进线保护套300外周均布有若干环形槽,以使进线保护套300具有较好的弹力、拉伸力,能够应对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弯折、拉伸,可以对线材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进线保护套300设有一定的弯曲结构,进线保护套300与绝缘防滑壳220的夹角可为30-60°,优选45°,在有进线保护套300的保护下,线材在扭转时不会直接影响到内部导线的连接。

如图8所示,进线保护套300包括束线部330、限位环槽320和限位台310,限位台310位于束线部330的末端,限位台310将束线部330限位于支撑层222内部,限位环槽320位于束线部330靠近限位台310的位置,限位环槽320的周圈侧壁与进线孔223的周圈侧壁相配合。

限位环槽320用于实现对进线保护套300的限位,安装时,限位环槽320能直接卡接在进线孔223内部。由于限位台310的面积大于进线孔223,因此在束线部330穿过进线孔223后,限位台310无法进一步穿过,将束线部330限位在主壳体100内,防止进线保护套300被外力拉出于壳体,无法起到保护线材的作用。

支撑层222内壁设有限位内槽229,限位内槽229的内壁形成的槽体形状与限位台310的周圈外壁形状相同。

限位内槽229用于固定限位台310,使限位台310能够准确卡入限位内槽229中。

进一步的,由于进线保护套300通过卡接的形式安装在进线孔223中,进线保护套300会有沿进线孔223旋转的可能,为防止进线保护套300的旋转造成线材被旋拧,需对进线保护套300的旋转进行限定。如将限位台310设置为方体结构,与限位台310匹配的限位内槽229也为方体槽型,在非圆形形状的限定下,限位台310将不能在限位内槽229内旋转,也就是保护了线材,防止线材被扭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