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摇篮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6362发布日期:2020-05-26 17:33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摇篮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摇篮的附件,尤其指一种电动摇篮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摇床是每个婴儿必备的卧具,婴儿可以在婴儿摇床中玩耍、睡觉等。目前市场上的摇篮大部分为手摇式,电动摇篮也在逐渐增多,但是结构比较简单,只能进行前后或者左右一个方向的摆动,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摇篮的驱动装置,它可以使摇篮实现多个方向上的运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摇篮的驱动装置,包括左右移动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左右移动机构包括一前一后相对设置的两条导轨、设于两条导轨上的台板和驱动台板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台板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滚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位于台板右侧的第一电机、减速器和大齿轮,还包括位于台板左侧的第一曲轴,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与大齿轮连接,所述大齿轮上设有偏心杆,所述偏心杆上铰接有1号连杆,所述1号连杆的一端从台板的下方穿过后与第一曲轴下部的连杆轴颈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曲轴上部的连杆轴颈转动连接有2号连杆,所述2号连杆的一端与台板的左端铰接;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台板上的旋转盘和驱动旋转盘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旋转盘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可以在台板上滚动的轮子,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台板上,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盘的轴芯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该电动摇篮的驱动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位于旋转盘上方的承托板,所述承托板的底部一前一后分别铰接有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所述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的底端均可在旋转盘上前后滑动从而促使两者的底端相互靠拢或远离,当所述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的底端相互靠拢时,所述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举着承托板往上升,当所述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的底端相互远离时,所述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拉着承托板往下降。

更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均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支撑杆、横向铰接在两根支撑杆之间的横杆以及两个分别连接在两根支撑杆底端的滑轮,所述旋转盘上开设有供滑轮前后移动的滑轨,所述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之间安装有第三电机、第二曲轴、3号连杆和4号连杆,所述第三电机直立安装在旋转盘上,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曲轴传动连接,所述3号连杆的一端与第二曲轴的一个连杆轴颈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前支撑架的横杆铰接,所述4号连杆的一端与第二曲轴的另一个连杆轴颈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后支撑架的横杆铰接。

再进一步地,所述导轨为横截面呈l形的导轨。

优选地,所述减速器为蜗轮蜗杆减速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摇篮的驱动装置既可以使摇篮进行左右运动和旋转运动,还可以通过左右运动和旋转运动的结合实现摇篮的前后运动,甚至实现摇篮的“8字型运动”、“波浪形运动”、“椭圆形运动”等多种运动模式,与传统的电动摇篮相比,使用本发明中电动摇篮的驱动装置可以使摇篮的运动类型更加丰富,更能满足婴儿的需求。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摇篮的驱动装置还可以驱动摇篮进行升降运动,并可以通过左右运动和升降运动的结合实现“上下坡运动”模式,还可以通过旋转运动和升降运动的结合实现其他运动模式,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摇篮的驱动装置的运动方式非常多,且该电动摇篮的驱动装置运动的平稳性也很好,婴儿躺在摇篮里跟随摇篮摆动时安全而享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涉电动摇篮的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涉电动摇篮的驱动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涉电动摇篮的左右移动机构工作时的过程图(图中各图均为俯视图);

附图标记为:

1——左右移动机构1a——导轨1b——台板

1c——第一电机1d——减速器1e——大齿轮

1f——第一曲轴1g——1号连杆1h——2号连杆

2——旋转机构2a——旋转盘2b——第二电机

2a1——滑轨3——升降机构3a——承托板

3b——前支撑架3c——后支撑架3d——第三电机

3e——第二曲轴3f——3号连杆3g——4号连杆

301——支撑杆302——横杆303——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一种电动摇篮的驱动装置,包括左右移动机构1和旋转机构2;

左右移动机构1包括一前一后相对设置的两条导轨1a、设于两条导轨1a上的台板1b和驱动台板1b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台板1b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滚轮,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位于台板1b右侧的第一电机1c、减速器1d和大齿轮1e,还包括位于台板1b左侧的第一曲轴1f,第一电机1c的输出轴与减速器1d连接,减速器1d的输出端与大齿轮1e连接,大齿轮1e上设有偏心杆,偏心杆上铰接有1号连杆1g,1号连杆1g的一端从台板1b的下方穿过后与第一曲轴1f下部的连杆轴颈转动连接,第一曲轴1f上部的连杆轴颈转动连接有2号连杆1h,2号连杆1h的一端与台板1b的左端铰接;

旋转机构2包括设置在台板1b上的旋转盘2a和驱动旋转盘2a转动的第二电机2b,旋转盘2a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可以在台板1b上滚动的轮子,第二电机2b固定在台板1b上,且第二电机2b的输出轴与旋转盘2a的轴芯传动连接。

将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装置与摇篮结合时,摇篮安装在旋转盘上,该驱动装置可以使摇篮实现多种运动,具体如下所述:

1、左右运动

启动第一电机1c,减速器1d驱动大齿轮1e转动,大齿轮1e通过1号连杆1g带动第一曲轴1f转动,第一曲轴1f转动时带动2号连杆1h推拉台板1b使其在导轨1a上左右移动,进而旋转盘2a跟随台板1b一起左右移动,从而实现摇篮的左右运动;

2、旋转运动

启动第二电机2b,第二电机2b驱动旋转盘2a转动,摇篮跟随旋转盘2a一起转动,从而实现摇篮的旋转运动;

3、前后运动

同时启动第一电机1c和第二电机2b,台板1b在导轨1a上左右移动,旋转盘2a则相对台板1b发生转动,由于旋转盘2a旋转时产生的位移量由左右方向上的位移和前后方向上的位移合成,而台板1b左右移动时产生的位移量可以抵消旋转盘2a在左右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因此,当前述台板1b和旋转盘2a一起运动时,最终会合成一个前后方向上的运动,从而使得摇篮2进行前后方向上的运动,换而言之,当旋转机构2和左右移动机构1协同工作时摇篮2可以进行前后方向上的运动。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装置既可以使摇篮进行左右运动和旋转运动,还可以通过左右运动和旋转运动的结合实现摇篮在前后方向上的运动,甚至可以通过改变第一电机1c和第二电机2b的工作时转速,实现摇篮的“8字型运动”、“波浪形运动”、“椭圆形运动”等运动模式,相对传统的电动摇篮而言,使用本驱动装置的电动摇篮的摆动类型更加丰富,更能满足婴儿的需求。

需要提出说明的是,使用上述驱动装置驱动摇篮运动的过程中,由于1号连杆1g和2号连杆1h施加的力的方向不同,整个传动系统的作用力较均衡,运行起来很平稳,从而台板3b的振动会很小,摇篮2运动的舒适性好。

为了进一步增加摇篮运动的多样性,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电动摇篮的驱动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3,升降机构3包括位于旋转盘2a上方的承托板3a,承托板3a的底部一前一后分别铰接有前支撑架3b和后支撑架3c,前支撑架3b和后支撑架3c的底端均可在旋转盘2a上前后滑动从而促使两者的底端相互靠拢或远离,当前支撑架3b和后支撑架3c的底端相互靠拢时,前支撑架3b和后支撑架3c举着承托板3a往上升,当前支撑架3b和后支撑架3c的底端相互远离时,前支撑架3b和后支撑架3c拉着承托板3a往下降。

前支撑架3b和后支撑架3c可以实现的方式有多种,此处,优选地,前支撑架3b和后支撑架3c均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支撑杆301、横向铰接在两根支撑杆301之间的横杆302以及两个分别连接在两根支撑杆301底端的滑轮303,旋转盘2a上开设有供滑轮303前后移动的滑轨2a1,前支撑架3b和后支撑架3c之间安装有第三电机3d、第二曲轴3e、3号连杆3f和4号连杆3g,第三电机3d直立安装在旋转盘2a上,第三电机3d的输出轴与第二曲轴3e传动连接,3号连杆3f的一端与第二曲轴3e的一个连杆轴颈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前支撑架3b的横杆302铰接,4号连杆3g的一端与第二曲轴3e的另一个连杆轴颈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后支撑架3c的横杆302铰接。

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动摇篮的驱动装置还可以驱动摇篮进行升降运动,具体如下所述:

启动第三电机3d,第三电机3d驱动第二曲轴3e转动,3号连杆3f和4号连杆3g分别推拉着前支撑架3b的横杆302和后支撑架3c的横杆302运动,使得前支撑架3b的滑轮303和后支撑架3c的滑轮303相互远离或靠近,当远离时,承托板3a往下降,摇篮向下运动,当靠近时,承托板3a向上升,摇篮向上运动,如此反复,从而实现摇篮的上下运动。

不仅如此,上述驱动装置还可以通过左右运动和升降运动的结合实现“上下坡运动”模式(两端低中间高或两端高中间低),还可以通过旋转运动和升降运动的结合实现其他运动模式,在此不再详述。

优选地,左右移动机构1中导轨1a为横截面呈l形的导轨1a,而减速器1d为蜗轮蜗杆减速器。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