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杯及除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23471发布日期:2020-07-29 02:2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集尘杯及除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尘杯及除螨吸尘器。



背景技术:

除螨吸尘器又名除螨机,是用来清洁床上、沙发、地毯、衣物等纺织物品上面灰尘、以及所滋生的细菌、病毒、螨虫等过敏源。使用除螨吸尘器进行清洁时,除螨吸尘器的吸入口底面与被清洁面接触,从而将灰尘及滋生的细菌、螨虫等过敏源吸入除螨吸尘器。现有的除螨吸尘器包括机身,机身上具有底盘和集尘杯,机身内具有风机,底盘上具有吸入口,通过除螨吸尘器的机身内部风机提供吸力,使灰尘及滋生的细菌、螨虫等过敏源从底盘的吸入口进入集尘杯。

除螨吸尘器长时间使用后,集尘杯内会集满灰尘等杂质。有的集尘杯的进气口在集尘杯下部,倒灰尘等杂质时比较复杂,需要先取下尘杯盖,拿出过滤器,然后才能倒存储在集尘杯内的灰尘等杂质。

现有的集尘杯的倒灰尘等杂质时较为繁琐,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尘杯及除螨吸尘器,在集尘杯倒灰尘等杂质时较为方便,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尘杯,包括杯体和尘杯盖组件,尘杯盖组件还包括过滤器、尘杯盖和过滤芯支架,过滤芯支架的上端具有容纳槽,过滤器位于容纳槽内,尘杯盖与过滤芯支架连接,且尘杯盖覆盖容纳槽,过滤芯支架部分插入杯体内,杯体上具有第一旋转卡合部,尘杯盖组件上具有与第一旋转卡合部和相匹配的第二旋转卡合部,杯体与尘杯盖组件通过第一旋转卡合部和第二旋转卡合部旋转卡合连接。

这样,通过直接旋转尘杯盖组件,第一旋转卡合部和第二旋转卡合部相互脱离,以使尘杯盖组件脱离与杯体的连接,使集尘杯在倒灰尘等杂质时较为方便,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第一旋转卡合部为第一卡槽,第二旋转卡合部为与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凸;或者第二旋转卡合部为第一卡槽,第一卡旋转合部为与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凸。通过第一卡凸与第一卡槽的配合,以连接尘杯盖组件和杯体,方便拆装尘杯盖组件和杯体,且第一卡凸与第一卡槽制造方便,成本低。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第一卡槽内具有第一限位部,第一卡凸上具有与第一限位部相匹配的第二限位部。这样,第一卡槽与第一卡凸旋转至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处,说明杯体和尘杯盖组件旋转连接到位,停止继续旋转杯体和尘杯盖组件,以防止持续旋转杯体和尘杯盖组件损坏第一卡槽和第一卡凸。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第一卡槽包括导向部和与导向部连通的容纳部,第一卡凸经导向部进入容纳部,第一限位部位于容纳部内;

导向部的延伸长度小于容纳部的延伸长度,容纳部的延伸长度方向与尘杯盖组件或杯体的旋转方向相同,导向部与尘杯盖组件或杯体的端部连通。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第一卡凸位于杯体的内侧壁,第一卡槽位于尘杯盖组件的外侧壁;

或者,第一卡凸位于杯体的外侧壁,第一卡槽位于尘杯盖组件的内侧壁;

或者,第一卡凸位于尘杯盖组件的外侧壁,第一卡槽位于杯体的内侧壁;

或者,第一卡凸位于尘杯盖组件的内侧壁,第一卡槽位于杯体的外侧壁。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第一旋转卡合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第一旋转卡合部绕杯体的周向间隔均匀设置。这样,能稳固地将尘杯盖组件连接在杯体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第二旋转卡合部位于尘杯盖上;或者,第二旋转卡合部位于过滤芯支架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尘杯盖上具有第三旋转卡合部,过滤芯支架上具有与第三旋转卡合部相匹配的第四旋转卡合部,尘杯盖与过滤芯支架通过第三旋转卡合部和第四旋转卡合部旋转卡合连接。这样,能方便拆卸尘杯盖与过滤芯支架。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第三旋转卡合部为第二卡槽,第四旋转卡合部为与第二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凸;或者第四旋转卡合部为第二卡槽,第三旋转卡合部为与第二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凸。这样,方便拆装尘杯盖与过滤芯支架,且第二卡凸与第二卡槽制造方便,成本低。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第二卡槽的结构与第一卡槽的结构相同。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

第二卡凸位于尘杯盖的内侧壁,第二卡槽位于过滤芯支架的外侧壁;

或者,第二卡凸位于尘杯盖的外侧壁,第二卡槽位于过滤芯支架的内侧壁;

或者,第二卡凸位于过滤芯支架的内侧壁,第二卡槽位于尘杯盖的外侧壁;

或者,第二卡凸位于过滤芯支架的外侧壁,第二卡槽位于尘杯盖的内侧壁。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第三旋转卡合部与第四旋转卡合部之间的旋转卡合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旋转卡合部与第二旋转卡合部之间的旋转卡合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同。这样,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即可拆卸杯体与尘杯盖组件,以及尘杯盖和过滤芯支架。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第一卡凸的长度小于第二卡凸的长度。这样,能保证杯体与尘杯盖组件先脱离连接,即杯体与尘杯盖先脱离连接,或者杯体与过滤芯支架先脱离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第一卡凸的长度与第二卡凸的长度的差值为1-5mm。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第三旋转卡合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第三旋转卡合部绕尘杯盖的周向间隔均匀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过滤芯支架上具有与容纳槽连通的导风锥,导风锥与容纳槽相对,杯体与尘杯盖组件旋转卡合连接时,导风锥位于杯体内。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除螨吸尘器,包括除螨吸尘器本体和上述的集尘杯。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中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中尘杯盖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中尘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中尘杯盖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中尘杯盖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中过滤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螨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集尘杯;10-杯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3-内腔室;14-外腔室;20-尘杯盖组件;21-过滤器;22-尘杯盖;221-支撑部;222-连接部;23-过滤芯支架;231-容纳槽;30-第一卡槽;301-第一限位部;31-导向部;311-导向部延伸方向的第一端;312-导向部延伸方向的第二端;32-容纳部;321-容纳部延伸方向的第一端;322-容纳部延伸方向的第二端;40-第一卡凸;41-第二限位部;50-第二卡槽;60-第二卡凸;61-第三限位部;200-除螨吸尘器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侧壁”“外侧壁”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中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中尘杯盖组件的爆炸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中尘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中尘杯盖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中尘杯盖的主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杯中过滤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尘杯100,包括杯体10和尘杯盖组件20,尘杯盖组件20包括过滤器21、尘杯盖22和过滤芯支架23,过滤芯支架23的上端具有容纳槽231,过滤器21位于容纳槽231内,尘杯盖22与过滤芯支架23连接,且尘杯盖22覆盖容纳槽231,过滤芯支架23部分插入杯体10内,过滤器21用于过滤杯体10内气体的杂质,尘杯盖组件20上具有与第一旋转卡合部和相匹配的第二旋转卡合部,杯体10与尘杯盖组件20通过第一旋转卡合部和第二旋转卡合部旋转卡合连接。

参见图3所示,具体的,集尘杯100用于承装灰尘等杂质,集尘杯100的杯体10具有杯体10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进风口11位于杯体10的底部,出风口12位于杯体10的侧壁,其中,杯体10具有内腔室13和外腔室14,内腔室13套在外腔室14内,内腔室13的上部与外腔室14连通,进风口11与内腔室13连通,出风口12与外腔室14连通,内腔室13内具有螺旋状进风通道,螺旋状进风通道与进风口11连通,过滤器21与内腔室13的顶部连通。

在尘气混合物通过进风口11进入杯体10的内腔室13,螺旋状进风通道对尘气混合物进行旋转分离,使尘气混合物呈螺旋旋转状进入内腔室13内,进入内腔室13内的尘气混合物在螺旋上升,当升至内腔室13与外腔室14连通处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尘气混合物中灰尘等较重的颗粒被甩至外腔室14内,通过外腔室14存储灰尘,分离灰尘后的尘气混合物中的气体经与内腔室13的顶部连通的过滤器21排出杯体10外。

上述为杯体10的结构以及杯体10收集灰尘等杂质工作原理。在本实施例中,尘杯盖组件20作为杯体10的盖子覆盖在杯体10上,杯体10收集灰尘等杂质,尘杯盖组件20阻挡杯体10内收集灰尘等杂质脱离杯体10外。在需要倒出杯体10内灰尘等杂质时,旋转尘杯盖组件20,第一旋转卡合部和第二旋转卡合部相互脱离,以使尘杯盖组件20与杯体10脱离卡和的位置,然后将杯体10内的灰尘等杂质倒出。通过直接旋转尘杯盖组件20,第一旋转卡合部和第二旋转卡合部相互脱离,以使尘杯盖组件20脱离与杯体10的连接,使集尘杯100在倒灰尘等杂质时较为方便,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在具体实现时,为了方便旋转卡合连接杯体10与尘杯盖组件20,可选的,杯体10和尘杯盖组件20可以为回转状,例如圆柱筒状、圆台筒状,或者杯体10与尘杯盖组件20的旋转卡合连接处均为回转状。

可选的,杯体10和尘杯盖组件20连接后,杯体10和尘杯盖组件20的连接处平齐,即杯体10和尘杯盖组件20为光滑的过渡曲面,时集尘杯100的整体外观较为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旋转卡合部和第二旋转卡合部可以为相互匹配的内螺纹和外螺纹,示例性的,在杯体10的外侧壁上设置外螺纹,在尘杯盖组件20的内侧壁上设置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通过螺纹使尘杯盖组件20与杯体10旋转卡合连接。也可以在尘杯盖组件20的外侧壁上设置外螺纹,在杯体10的内侧壁上设置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通过螺纹使尘杯盖组件20与杯体10旋转卡合连接。通过螺纹旋转卡合连接尘杯盖组件20与杯体10,螺纹若设置的圈数较少,尘杯盖组件20与杯体10难以稳固连接,螺纹若设置的圈数较多,旋转尘杯盖组件20,以使尘杯盖组件20脱离杯体10的操作较为耗时,不方便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尘杯盖组件20脱离杯体10的操作较为耗时,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集尘杯100,第一旋转卡合部为第一卡槽30,第二旋转卡合部为与第一卡槽30相匹配的第一卡凸40;或者第二旋转卡合部为第一卡槽30,第一卡旋转合部为与第一卡槽30相匹配的第一卡凸40。通过第一卡凸40与第一卡槽30的配合,以连接尘杯盖组件20和杯体10,方便拆装尘杯盖组件20和杯体10,且第一卡凸40与第一卡槽30制造方便,成本低。

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集尘杯100,第一卡槽30内具有第一限位部301,第一卡凸40上具有与第一限位部301相匹配的第二限位部41。例如,第一限位部301可以为位于第一卡槽30底壁的凹坑,第二限位部41可以为位于第一卡凸40端部的突起,这样,第一卡槽30与第一卡凸40旋转至突起陷入凹坑内时,说明杯体10和尘杯盖组件20旋转连接到位,停止继续旋转杯体10和尘杯盖组件20,以防止持续旋转杯体10和尘杯盖组件20损坏第一卡槽30和第一卡凸40。

第一限位部301也可以为位于第一卡槽30底壁的突起,第二限位部41可以为位于第一卡凸40端部的凹坑,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30包括导向部31和与导向部31连通的容纳部32,第一卡凸40经导向部31进入容纳部32,第一限位部301位于容纳部32内,即第一卡凸40的延伸长度方向与容纳部32的延伸长度相匹配,导向部31的延伸长度小于容纳部32的延伸长度,容纳部32的宽度与第一卡槽30的宽度相同,容纳部32的延伸长度方向与尘杯盖组件20的旋转方向相同,或者容纳部32的延伸长度方向与杯体10的旋转方向相同,导向部31与尘杯盖组件20的端部连通,或者导向部31与杯体10的端部连通。

具体的,在连接杯体10和尘杯盖组件20时,第一卡凸40与容纳部32对齐,向下按压尘杯盖组件20或者向上移动杯体10,使第一卡凸40经导向部31进入容纳部32,容纳部32相对的侧壁与第一卡凸40相对的侧壁相抵接,此时,旋转杯体10或者尘杯盖组件20,直至第一卡凸40与容纳部延伸方向的第一端321相抵接,通过第一卡凸40与容纳部32连接尘杯盖组件20和杯体10。在将尘杯盖组件20从杯体10上拆下时,旋转杯体10或者尘杯盖组件20,直至第一卡凸40脱离与容纳部延伸方向的第二端322相抵接,使第一卡凸40经导向部31退出容纳部32,完成将尘杯盖组件20从杯体10上拆下。

可选的,容纳部32的延伸长度为第一卡凸40的延伸长度的两倍,容纳部延伸方向的第二端322与导向部延伸方向的第二端312位于同一平面内,这样,第一卡凸40位于容纳部32内时,第一卡凸40的第一端与容纳部延伸方向的第一端321相抵接,第一卡凸40的第二端与导向部延伸方向的第一端311平齐,第一卡凸40或容纳部32移动,直至第一卡凸40的第二端与容纳部延伸方向的第二端322相抵接,突起陷入凹坑内,第一卡凸40的第二端与导向部延伸方向的第一端311平齐,旋转尘杯盖组件20或者杯体10,突起脱离凹坑,向上移动尘杯盖组件20或者向下移动杯体10,第一卡凸40至与导向部31内,即第一卡凸40的两端分别与导向部延伸方向的第一端311和导向部延伸方向的第二端312相抵接,直至第一卡凸40与导向部31脱离,即可将尘杯盖组件20从杯体10上拆下。

第一卡凸40可以位于杯体10上,第一卡凸40也可以位于尘杯盖组件20上,下面结合具体的实现方式对第一卡凸40的位置进行详细说明。为了描述方便,以杯体10和尘杯盖组件20为圆筒状进行说明。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卡凸40位于杯体10的内侧壁,第一卡槽30位于尘杯盖组件20的外侧壁。即杯体10内侧壁与尘杯盖组件20的外侧壁相匹配,尘杯盖组件20嵌入至杯体10内。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卡凸40位于杯体10的外侧壁,第一卡槽30位于尘杯盖组件20的内侧壁。即杯体10外侧壁与尘杯盖组件20的内侧壁相匹配,尘杯盖组件20覆盖在杯体10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卡凸40位于尘杯盖组件20的内侧壁,第一卡槽30位于杯体10的外侧壁。即杯体10外侧壁与尘杯盖组件20的内侧壁相匹配,尘杯盖组件20覆盖在杯体10上。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卡凸40位于尘杯盖组件20的外侧壁,第一卡槽30位于杯体10的内侧壁。即杯体10内侧壁与尘杯盖组件20的外侧壁相匹配,尘杯盖组件20嵌入至杯体10内。

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集尘杯100,第一旋转卡合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第一旋转卡合部绕杯体10的周向间隔均匀设置。相应的,第二旋转卡合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第二旋转卡合部绕尘杯盖组件20的周向间隔均匀设置,且第一旋转卡合部的数量与第二旋转卡合部的数量相等。这样,能稳固地将尘杯盖组件20连接在杯体10上。

在具体实现时,第一旋转卡合部的数量与第二旋转卡合部的数量均为三个,这样,在稳固连接尘杯盖组件20与杯体10的同时,方便将尘杯盖组件20从杯体10上拆卸下来。

参见图4至图8所示,在具体实现时,杯盖22的中部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过滤器21相对,第一通孔的直径过滤器21的直径,这样,杯盖22在压紧过滤器21的同时,经过滤器21过滤后的气体能经第一通孔排出集尘杯100外。杯盖22上具有支撑部221和与支撑部221同轴连接的连接部222,支撑部221的外径大于连接部222的外径,支撑部221的外径也可以大于或者等于连接部222的外径,支撑部221用于压紧过滤器21,连接部222用于与过滤芯支架23连接。

第二旋转卡合部位于尘杯盖22上;或者,第二旋转卡合部位于过滤芯支架23上。也就是说,杯体10可以与尘杯盖22通过第一旋转卡合部和第二旋转卡合部旋转卡合。这样,在倾倒杯体10内的灰尘等杂质时,通过旋转尘杯盖22,以使尘杯盖组件20与杯体10脱离卡和的位置,然后将杯体10内的灰尘等杂质倒出。杯体10也可以与过滤芯支架23通过第一旋转卡合部和第二旋转卡合部旋转卡合。这样,在倾倒杯体10内的灰尘等杂质时,通过旋转过滤芯支架23,以使尘杯盖组件20与杯体10脱离卡和的位置,然后将杯体10内的灰尘等杂质倒出。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拆卸尘杯盖22与过滤芯支架23,以便于更换过滤器21,尘杯盖22与过滤芯支架23也可以通过旋转卡合的方式连接。在具体实现时,尘杯盖22上具有第三旋转卡合部,过滤芯支架23上具有与第三旋转卡合部相匹配的第四旋转卡合部,尘杯盖22与过滤芯支架23通过第三旋转卡合部和第四旋转卡合部旋转卡合连接。

在具体实现时,第三旋转卡合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第三旋转卡合部绕尘杯盖22的周向间隔均匀设置。相应的,第四旋转卡合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第四旋转卡合部绕过滤芯支架23的周向间隔均匀设置。这样,能稳固连接尘杯盖22和过滤芯支架23。

第三旋转卡合部的数量与第四旋转卡合部的数量均为三个,这样,在稳固连接尘杯盖22和过滤芯支架23的同时,方便将尘杯盖22从过滤芯支架23上拆卸下来。

可选的,第三旋转卡合部为第二卡槽50,第四旋转卡合部为与第二卡槽50相匹配的第二卡凸60;或者第四旋转卡合部为第二卡槽50,第三旋转卡合部为与第二卡槽50相匹配的第二卡凸60。以连接尘杯盖22与过滤芯支架23,方便拆装尘杯盖22与过滤芯支架23,且第二卡凸60与第二卡槽50制造方便,成本低。

在具体实现时,第二卡槽5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卡槽30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卡槽30的结构和与第一卡凸40配合旋转卡合连接杯体10和尘杯盖组件20的原理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赘述。

相应的,第二卡凸60上具有第三限位部61,第三限位部61的作用和结构与第二限位部41的作用和结构相同,本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赘述。

第二卡凸60可以位于尘杯盖22上,第二卡凸60也可以位于过滤芯支架23上,下面结合具体的实现方式对第二卡凸60的位置进行详细说明。为了描述方便,以尘杯盖22与过滤芯支架23为圆环状进行说明。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卡凸60位于尘杯盖22的内侧壁,第二卡槽50位于过滤芯支架23的外侧壁。即尘杯盖22覆盖在过滤芯支架23上,尘杯盖22的内侧壁与过滤芯支架23的外侧壁相匹配。其中,第二卡凸60位于连接部222的内侧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卡凸60位于尘杯盖22的外侧壁,第二卡槽50位于过滤芯支架23的内侧壁。即尘杯盖22嵌入过滤芯支架23内,尘杯盖22的外侧壁与过滤芯支架23的内侧壁相匹配。其中,第二卡凸60位于连接部222的外侧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卡凸60位于过滤芯支架23的内侧壁,第二卡槽50位于尘杯盖22的外侧壁。即尘杯盖22嵌入过滤芯支架23内,尘杯盖22的外侧壁与过滤芯支架23的内侧壁相匹配。其中,第二卡槽50位于连接部222的外侧壁。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卡凸60位于过滤芯支架23的外侧壁,第二卡槽50位于尘杯盖22的内侧壁。即尘杯盖22覆盖在过滤芯支架23上,尘杯盖22的内侧壁与过滤芯支架23的外侧壁相匹配。其中,第二卡槽50位于连接部222的内侧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旋转卡合部与第四旋转卡合部之间的旋转卡合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旋转卡合部与第二旋转卡合部之间的旋转卡合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同。即第三旋转卡合部与第四旋转卡合部之间的旋转卡合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相应的,第一旋转卡合部与第二旋转卡合部之间的旋转卡合方向也为顺时针方向。或者第三旋转卡合部与第四旋转卡合部之间的旋转卡合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相应的,第一旋转卡合部与第二旋转卡合部之间的旋转卡合方向也为逆时针方向。这样,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即可拆卸杯体10与尘杯盖组件20,以及尘杯盖22和过滤芯支架23。

上述拆卸杯体10与尘杯盖组件20,以及尘杯盖22和过滤芯支架23的过程中,可能尘杯盖22和过滤芯支架23先脱离连接,为了能保证杯体10与尘杯盖组件20先脱离连接,即杯体10与尘杯盖22先脱离连接,或者杯体10与过滤芯支架23先脱离连接,在具体实现时,第一卡凸40的长度小于第二卡凸60的长度,也就是杯体10与尘杯盖22或过滤芯支架23连接的长度小于尘杯盖22与过滤芯支架23连接的长度。这样,在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尘杯盖组件20时,杯体10与尘杯盖22先脱离连接,或者杯体10与过滤芯支架23先脱离连接,方便杯体10与尘杯盖组件20脱离连接,以倾倒杯体10内的灰尘及杂质。

相应的,第一卡凸40的导向部31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二卡凸60的导向部31的延伸长度,第一卡凸40的容纳部32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二卡凸60的容纳部32的延伸长度。

可选的,第一卡凸40的长度与第二卡凸60的长度的差值为1-5mm。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芯支架23上具有与容纳槽231连通的导风锥232,导风锥232与容纳槽231相对,杯体10与尘杯盖组件20旋转卡合连接时,导风锥232位于杯体10内。

具体的,导风锥232插入内腔室13内,导风锥232为倒锥状,导风锥232朝向进风口11一端的直径小于导风锥232朝向容纳槽231一端的直径,导风锥232为内腔室13内的风起到了导向作用。其中,导风锥232上具有多个第二通孔,内腔室13内的气体经第二通孔进入过滤器21内,在过滤器21内进行过滤后,排出集尘杯100外。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螨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除螨吸尘器,包括除螨吸尘器本体200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集尘杯100。

其中,集尘杯10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赘述。

其中,除螨吸尘器本体200上具有容纳槽,集尘杯100位于容纳槽内。为了实现除螨吸尘器的吸尘作用,除螨吸尘器本体200内具有风机和电源等部件,本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的除螨吸尘器,包括除螨吸尘器本体200和集尘杯100,集尘杯100包括尘杯盖组件20和杯体10,尘杯盖组件20作为杯体10的盖子覆盖在杯体10上,杯体10收集灰尘等杂质,尘杯盖组件20阻挡杯体10内收集灰尘等杂质脱离杯体10外。在需要倒出杯体10内灰尘等杂质时,旋转尘杯盖组件20,第一旋转卡合部和第二旋转卡合部相互脱离,以使尘杯盖组件20与杯体10脱离卡和的位置,然后将杯体10内的灰尘等杂质倒出。通过直接旋转尘杯盖组件20,第一旋转卡合部和第二旋转卡合部相互脱离,以使尘杯盖组件20脱离与杯体10的连接,使集尘杯100在倒灰尘等杂质时较为方便,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