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腰部支撑的四电机电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4549发布日期:2020-09-15 18:59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腰部支撑的四电机电动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腰部支撑的四电机电动床。



背景技术:

可电动控制床板头部或脚部高度,并自由调节床板弯曲程度的床架,赋予了床板多样化的功能性。

现有的电动床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有的电动床在使用中,虽然能够将人体头部或者脚部的高度进行调节,但无法对人体腰部位置进行调节,例如在平躺时,当需要对使用者的腰部位置进行抬起时,只对人体腰部进行抬起而头部以及脚步依然保持不动,现有的技术中无法对此种形式进行调节,从而存在一定改进空间,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腰部支撑的四电机电动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腰部支撑的四电机电动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腰部支撑的四电机电动床,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一端内侧通过转轴连接有内框架b,所述内框架b的内侧端部对称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侧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嵌入固定板的内侧,且两者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顶端通过支柱安装有调节柱,所述内框架b的底端表面固定有伺服气缸b,所述伺服气缸b的输出端固定在转杆的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主框架的内侧相对于内框架b的侧边对称固定有中板,其中一个所述中板的底端固定有伺服气缸c,所述伺服气缸c的输出端固定在内框架b的底端一侧,另一个所述中板的底端固定有伺服气缸a,所述中板的侧边设置有内框架a,所述内框架a与主框架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所述伺服气缸a的输出端安装在内框架a的底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主框架的另一端内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内框架a的底端固定有伺服气缸d,所述伺服气缸d的输出端安装在连接杆的表面,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与主框架之间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连接杆的底端面旋转连接,且另一端插入主框架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主框架的顶部设置有底部垫体,所述底部垫体的一侧设置有顶部垫体,所述连接杆、内框架a以及中板均安装在底部垫体的底端面上,所述内框架b安装在顶部垫体的底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顶部垫体的端面开设有c形槽,所述支柱处于c形槽的内侧,且所述顶部垫体的表面相对于c形槽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放置槽,所述调节柱与放置槽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内侧等距离固定有多个海绵条,所述海绵条为弹性材质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计的调节柱和伺服气缸b,可以在使用中,将人体腰部位置进行抬高或者降低,满足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使得在使用中,功能更加完善,满足使用者多种不同的操作需求,同时配合设计的内框架a、连接杆、伺服气缸c以及伺服气缸d,可以将底部垫体进行多角度的弯折抬起,使得脚部的抬起方式更加多样化,使用起来更加舒适;

2.通过设计的放置槽,可以将调节柱进行有效的放置,避免挤压顶部垫体,使得顶部垫体表面出现凹陷,保证了其美观性,同时避免因长期挤压造成顶部垫体的弹性降低,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配合设计的海绵条,可以进一步的降低对顶部垫体的挤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柱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部垫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部垫体;2、主框架;3、顶部垫体;4、调节柱;5、连接杆;6、内框架a;7、伺服气缸a;8、转杆;9、伺服气缸b;10、内框架b;11、伺服气缸c;12、伺服气缸d;13、海绵条;14、放置槽;15、c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腰部支撑的四电机电动床,包括主框架2,主框架2一端内侧通过转轴连接有内框架b10,内框架b10的内侧端部对称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内侧设置有转杆8,转杆8嵌入固定板的内侧,且两者转动连接,转杆8的顶端通过支柱安装有调节柱4,内框架b10的底端表面固定有伺服气缸b9,伺服气缸b9的输出端固定在转杆8的表面上,通过设计的调节柱4和伺服气缸b9,可以在使用中,将人体腰部位置进行抬高或者降低,满足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使得在使用中,功能更加完善,满足使用者多种不同的操作需求。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主框架2的内侧相对于内框架b10的侧边对称固定有中板,其中一个中板的底端固定有伺服气缸c11,伺服气缸c11的输出端固定在内框架b10的底端一侧,另一个中板的底端固定有伺服气缸a7,中板的侧边设置有内框架a6,内框架a6与主框架2通过转轴旋转连接,伺服气缸a7的输出端安装在内框架a6的底端面上。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主框架2的另一端内侧设置有连接杆5,内框架a6的底端固定有伺服气缸d12,伺服气缸d12的输出端安装在连接杆5的表面,连接杆5的两端与主框架2之间设置有连杆,连杆的一端与连接杆5的底端面旋转连接,且另一端插入主框架2的内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主框架2的顶部设置有底部垫体1,底部垫体1的一侧设置有顶部垫体3,连接杆5、内框架a6以及中板均安装在底部垫体1的底端面上,内框架b10安装在顶部垫体3的底端面上,设计的内框架a6、连接杆5、伺服气缸c11以及伺服气缸d12,可以将底部垫体1进行多角度的弯折抬起,使得脚部的抬起方式更加多样化,使用起来更加舒适。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腰部支撑的四电机电动床,包括主框架2,主框架2一端内侧通过转轴连接有内框架b10,内框架b10的内侧端部对称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内侧设置有转杆8,转杆8嵌入固定板的内侧,且两者转动连接,转杆8的顶端通过支柱安装有调节柱4,内框架b10的底端表面固定有伺服气缸b9,伺服气缸b9的输出端固定在转杆8的表面上,通过设计的调节柱4和伺服气缸b9,可以在使用中,将人体腰部位置进行抬高或者降低,满足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使得在使用中,功能更加完善,满足使用者多种不同的操作需求。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主框架2的内侧相对于内框架b10的侧边对称固定有中板,其中一个中板的底端固定有伺服气缸c11,伺服气缸c11的输出端固定在内框架b10的底端一侧,另一个中板的底端固定有伺服气缸a7,中板的侧边设置有内框架a6,内框架a6与主框架2通过转轴旋转连接,伺服气缸a7的输出端安装在内框架a6的底端面上。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主框架2的另一端内侧设置有连接杆5,内框架a6的底端固定有伺服气缸d12,伺服气缸d12的输出端安装在连接杆5的表面,连接杆5的两端与主框架2之间设置有连杆,连杆的一端与连接杆5的底端面旋转连接,且另一端插入主框架2的内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主框架2的顶部设置有底部垫体1,底部垫体1的一侧设置有顶部垫体3,连接杆5、内框架a6以及中板均安装在底部垫体1的底端面上,内框架b10安装在顶部垫体3的底端面上,设计的内框架a6、连接杆5、伺服气缸c11以及伺服气缸d12,可以将底部垫体1进行多角度的弯折抬起,使得脚部的抬起方式更加多样化,使用起来更加舒适。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顶部垫体3的端面开设有c形槽15,支柱处于c形槽15的内侧,且顶部垫体3的表面相对于c形槽15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放置槽14,调节柱4与放置槽14卡合连接,放置槽14的内侧等距离固定有多个海绵条13,海绵条13为弹性材质构件,通过设计的放置槽14,可以将调节柱4进行有效的放置,避免挤压顶部垫体3,使得顶部垫体3表面出现凹陷,保证了其美观性,同时避免因长期挤压造成顶部垫体3的弹性降低,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配合设计的海绵条13,可以进一步的降低对顶部垫体3的挤压。

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伺服气缸的型号均为smcmts4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将底部垫体1或者顶部垫体3进行调节,在调节中,启动伺服气缸c11,随后伺服气缸c11的输出端推动内框架b10,随后内框架b10底端受力,接着内框架b10底端通过转轴进行旋转,以此将顶部垫体3的角度进行抬高,同理在调节底部垫体1的角度时,启动伺服气缸a7,伺服气缸a7的输出端带动内框架a6的底端,随后内框架a6的底端通过转轴进行旋转,以此将内框架a6的角度进行抬高,在抬高中,可启动伺服气缸d12,通过伺服气缸d12的输出端带动连接杆5,此时伺服气缸d12挤压连接杆5,连接杆5两端与主框架2之间的连杆拉伸,以此带动底部垫体1端部位置的角度进行改变,从而将底部垫体1形成多段弯折的结构,在需要对腰部进行调节时,启动伺服气缸b9,伺服气缸b9挤压转杆8,随后转杆8的两端在固定板的内侧进行旋转,在转杆8旋转时,调节柱4同样进行旋转,通过调节柱4旋转翘起将人体腰部顶起,在不使用时,通过伺服气缸b9的工作带动转杆8,转杆8将调节柱4移动至放置槽14内进行放置,在放置中,通过海绵条13进行减震缓冲。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