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两用吸尘器附件及吸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23525发布日期:2020-07-29 02:2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干湿两用吸尘器附件及吸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附件及吸尘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吸尘器日益受到国内用户的青睐,而吸尘器附件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何确保吸尘器附件在干式或湿式环境下也能使用是业内的一大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附件,通过自带浮子确保湿式环境下也能使用,便于用户在干式或湿式环境下两种环境下都能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附件,其包括位于上方的盖板、可放置在一水平面上且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的底座、由所述底座向后端延伸的延伸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延伸部或所述底座上并具有出风孔的尘杯、至少由盖板或底座前端形成且位于所述尘杯上游的吸尘室、以及设置在尘杯中的浮子,其中所述浮子在所吸入液体的作用下封闭所述出风孔而停止工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优选地,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吸尘室内的滚刷体、和向滚刷体提供旋转动力的电机,以高效清洁地面。

优选地,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延伸部底端的滚轮、和与所述延伸部后端铰链连接的连接头,其中所述连接头的中心轴线穿过所述尘杯,以缩短风道长度,减少风道损失。

优选地,所述滚刷体为可吸水的绒毛滚刷体,且其直径大于所述吸尘室高度的1/2并小于所述吸尘室高度的5/6,以实现大颗粒污物的吸取。

优选地,所述尘杯包括杯体、设置在杯体内且具有若干过滤孔的浮子架、设置在浮子架内且可相对垂直运动的浮子、以及封闭所述杯体上端且具有导流板的杯盖,其中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浮子架的一侧,而所述过滤孔则位于所述浮子架的另一侧,以防止气流直冲过滤孔而产生堵塞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尘系统,其包括:手持吸尘器、与手持吸尘器直接或间接相连的干湿两用吸尘器附件,其中所述手持吸尘器为尘袋吸尘器或旋风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湿两用吸尘器附件包括:位于上方的盖板、可放置在一水平面上且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的底座、由所述底座向后端延伸的延伸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延伸部或所述底座上并具有出风孔的尘杯、至少由盖板或底座前端形成且位于所述尘杯上游的吸尘室、以及设置在尘杯中的浮子,其中所述浮子在所吸入液体的作用下封闭所述出风孔而停止工作。

优选地,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吸尘室内的滚刷体、和向滚刷体提供旋转动力的电机,其中所述浮子截面为椭圆,以有效利用浮子架内部空间。

优选地,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延伸部底端的滚轮、和与所述延伸部后端铰链连接的连接头,其中所述连接头的中心轴线穿过所述尘杯。

优选地,所述滚刷体为可吸水的绒毛滚刷体,且其直径大于所述吸尘室高度的1/2并小于所述吸尘室高度的5/6。

优选地,所述尘杯包括杯体、设置在杯体内且具有若干过滤孔的浮子架、设置在浮子架内且可相对垂直运动的浮子、以及封闭所述杯体上端且具有导流板的杯盖,其中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浮子架的一侧,而所述过滤孔则位于所述浮子架的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技术方案是: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附件,其包括位于上方的盖板、可放置在一水平面上且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的底座、由所述底座向后端延伸的延伸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延伸部或所述底座上并具有出风孔的尘杯、至少由盖板或底座前端形成且位于所述尘杯上游的吸尘室、设置在杯体内且具有若干过滤孔的浮子架、设置在浮子架内且可相对垂直运动的浮子,其中气流通过过滤孔进入到浮子架内并由所述出风孔流出,且在浮子封闭所述出风孔时而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通过自带浮子确保湿式环境下也能使用,便于用户在干式或湿式环境下两种环境下都能使用,不仅降低吸尘器自身重量且利于整机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附件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位于上方的盖板100、可放置在一水平面上且与盖板100固定连接的底座110、由底座110向后端延伸的延伸部120、至少部分设置在延伸部120或底座110上并具有出风孔254的尘杯200、至少由盖板100或底座110前端形成且位于尘杯200上游的吸尘室140、以及设置在尘杯200中的浮子232,其中浮子232在所吸入液体的作用下封闭所述出风孔254而停止工作。

优选地,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延伸部120底端的滚轮125、与延伸部120后端铰链连接的连接头130、设置在吸尘室140内的滚刷体150、和向滚刷体150提供旋转动力的电机,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通过风动方式来替代电动驱动,其中风动方式可以包括由气流驱动的风轮,或滚刷体自身被气流驱动,同时连接头130的中心轴线穿过尘杯200,以便气流通道更短,降低风量损耗。连接头130内部中空并具有位于出风孔254下游的连接腔135。

底座110还包括与吸尘室140后侧相连通的位于吸尘室140后侧且用于收容尘杯200的尘杯室160、以及连接吸尘室140和尘杯200之间的吸尘引导管145。吸尘引导管145至少向后且向上延伸,减少气流通道长度,降低风量损耗。

优选地,滚刷体150为可吸水的绒毛滚刷体,且其直径大于吸尘室140高度的1/2并小于吸尘室140高度的5/6,以实现大颗粒杂物的吸入及大面积清洁地面。

尘杯200包括杯体210、设置在杯体210内且具有若干过滤孔224的浮子架220、设置在浮子架220内且可相对垂直运动的浮子230、以及封闭杯体210上端且具有导流板252的杯盖250,其中导流板252位于浮子架220的一侧,而过滤孔224则位于浮子架220的另一侧,以防止灰尘直接撞击过滤孔224而产生堵塞现象。杯体210大致呈圆筒状,其包括允许吸尘引导管145插入的尘杯缺口211、位于尘杯缺口211内且与吸尘引导管145末端对接的对接口212、位于对接口212周侧且向上延伸的引导墙213、以及位于引导墙213一侧的尘杯腔216。其中对接口212为倾斜设置,且对接口212的前端较其后端更接近杯盖250,同时引导墙213也与对接口212倾斜方向相同,以增大进风面积,其中引导墙213顶端的后侧要高于导流板252的末端,且该后侧与导流板25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以使得含尘气流被导流板252有序向下引导。过滤孔224的下边缘位于导流板252的末端上方,以便在旋风或惯性方式下,气流进入到过滤孔224内,而粗灰尘则进入到尘杯腔216底部。杯体210的顶端还设置有与杯盖250旋转锁扣的锁扣部218。过滤孔224可以为长槽孔或圆孔或网孔等。

浮子架220设置在尘杯腔216内且一侧靠近导流板252并与杯盖250连接固定,浮子架220的底部与尘杯腔216底部存在气流通道而顶部则开放并包括收容浮子230的浮子腔223、位于浮子腔223两端且与浮子腔223连通的一对导轨槽226、以及与相应导轨槽226相邻并通过螺丝与杯盖250固定的固定耳228。浮子230的截面积小于浮子腔223的截面积,且包括内空的中空腔232、以及与导轨槽226相应设置的一对导轨234。杯盖250设置有与浮子腔223下游相连通的出风孔254。

尘杯200进一步包括位于杯体210和杯盖250之间的尘杯密封圈240、位于杯盖250上方并可拆卸的上盖260。上盖260内有位于出风孔254下游的上盖腔261、位于上盖腔261下游的尘杯出风口262、以及连接上盖腔261与尘杯出风口262之间且倾斜向下的导气管264。该上盖腔261可防止海绵或海帕等过滤件,以进一步过滤灰尘或吸收水气。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其包括手持吸尘器、与手持吸尘器直接或间接相连的干湿两用吸尘器附件,其中手持吸尘器为尘袋吸尘器或旋风吸尘器,干湿两用吸尘器附件包括:位于上方的盖板100、可放置在一水平面上且与所述盖板100固定连接的底座110、由底座110向后端延伸的延伸部120、至少部分设置在延伸部120或底座110上并具有出风孔254的尘杯200、至少由盖板100或底座110前端形成且位于尘杯200上游的吸尘室140、以及设置在尘杯200中的浮子232,其中浮子232在所吸入液体的作用下封闭出风孔254而停止工作。

优选地,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吸尘室140内的滚刷体150、向滚刷体150提供旋转动力的电机、以及连接吸尘室140和尘杯200之间的吸尘引导管145。

优选地,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延伸部120底端的滚轮125、和与延伸部120后端铰链连接的连接头130,其中连接头130的中心轴线穿过尘杯200,滚轮125位于连接头130和尘杯200之间。连接头130内部中空并具有位于出风孔254下游的连接腔135。

优选地,滚刷体150为可吸水的绒毛滚刷体,且其直径大于吸尘室140高度的1/2并小于吸尘室140高度的5/6。

尘杯200包括杯体210、设置在杯体210内且具有若干过滤孔224的浮子架220、设置在浮子架220内且可相对垂直运动的浮子230、以及封闭杯体210上端且具有导流板252的杯盖250,其中导流板252位于浮子架220的一侧,而过滤孔224则位于浮子架220的另一侧,以防止灰尘直接撞击过滤孔224而产生堵塞现象。杯体210大致呈圆筒状,其包括允许吸尘引导管145插入的尘杯缺口211、位于尘杯缺口211内且与吸尘引导管145末端对接的对接口212、位于对接口212周侧且向上延伸的引导墙213、以及位于引导墙213一侧的尘杯腔216。其中对接口212为倾斜设置,且对接口212的前端较其后端更接近杯盖250,同时引导墙213也与对接口212倾斜方向相同,以增大进风面积,其中引导墙213顶端的后侧要高于导流板252的末端,且该后侧与导流板25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以使得含尘气流被导流板252有序向下引导。过滤孔224的下边缘位于导流板252的末端上方,以便在旋风或惯性方式下,气流进入到过滤孔224内,而粗灰尘则进入到尘杯腔216底部。杯体210的顶端还设置有与杯盖250旋转锁扣的锁扣部218。过滤孔224可以为长槽孔或圆孔或网孔等。

浮子架220设置在尘杯腔216内且一侧靠近导流板252并与杯盖250连接固定,浮子架220的底部与尘杯腔216底部存在气流通道而顶部则开放并包括收容浮子230的浮子腔223、位于浮子腔223两端且与浮子腔223连通的一对导轨槽226、以及与相应导轨槽226相邻并通过螺丝与杯盖250固定的固定耳228。浮子230的截面积小于浮子腔223的截面积,且包括内空的中空腔232、以及与导轨槽226相应设置的一对导轨234。杯盖250设置有与浮子腔223下游相连通的出风孔254。

尘杯200进一步包括位于杯体210和杯盖250之间的尘杯密封圈240、位于杯盖250上方并可拆卸的上盖260。上盖260内有位于出风孔254下游的上盖腔261、位于上盖腔261下游的尘杯出风口262、以及连接上盖腔261与尘杯出风口262之间且倾斜向下的导气管264。该上盖腔261可防止海绵或海帕等过滤件,以进一步过滤灰尘或吸收水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附件的第三实施例,其包括:位于上方的盖板100、可放置在一水平面上且与所述盖板100固定连接的底座110、由底座110向后端延伸的延伸部120、至少部分设置在延伸部120或底座110上并具有出风孔254的尘杯200、至少由盖板100或底座110前端形成且位于尘杯200上游的吸尘室140、设置在杯体210内且具有若干过滤孔224的浮子架220、以及设置在浮子架220内且可相对垂直运动的浮子230,其中气流通过过滤孔224进入到浮子架220内并由所述出风孔254流出,且在浮子232封闭出风孔254时而停止工作。

优选地,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吸尘室140内的滚刷体150、向滚刷体150提供旋转动力的电机、以及连接吸尘室140和尘杯200之间的吸尘引导管145。

优选地,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延伸部120底端的滚轮125、和与延伸部120后端铰链连接的连接头130,其中连接头130的中心轴线穿过尘杯200,滚轮125位于连接头130和尘杯200之间。连接头130内部中空并具有位于出风孔254下游的连接腔135。

优选地,滚刷体150为可吸水的绒毛滚刷体,且其直径大于吸尘室140高度的1/2并小于吸尘室140高度的5/6。

尘杯200包括杯体210、设置在杯体210内且具有若干过滤孔224的浮子架220、设置在浮子架220内且可相对垂直运动的浮子230、以及封闭杯体210上端且具有导流板252的杯盖250,其中导流板252位于浮子架220的一侧,而过滤孔224则位于浮子架220的另一侧,以防止灰尘直接撞击过滤孔224而产生堵塞现象,同时浮子架220至少部分表面为圆弧形表面,以实现气流沿着弧形表面更顺畅地进入到浮子架220内。杯体210大致呈圆筒状,其包括允许吸尘引导管145插入的尘杯缺口211、位于尘杯缺口211内且与吸尘引导管145末端对接的对接口212、位于对接口212周侧且向上延伸的引导墙213、以及位于引导墙213一侧的尘杯腔216。其中对接口212为倾斜设置,且对接口212的前端较其后端更接近杯盖250,同时引导墙213也与对接口212倾斜方向相同,以增大进风面积,其中引导墙213顶端的后侧要高于导流板252的末端,且该后侧与导流板25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以使得含尘气流被导流板252有序向下引导。过滤孔224的下边缘位于导流板252的末端上方,以便在旋风或惯性方式下,气流进入到过滤孔224内,而粗灰尘则进入到尘杯腔216底部。杯体210的顶端还设置有与杯盖250旋转锁扣的锁扣部218。过滤孔224可以为长槽孔或圆孔或网孔等。

浮子架220设置在尘杯腔216内且一侧靠近导流板252并与杯盖250连接固定,浮子架220的底部与尘杯腔216底部存在气流通道而顶部则开放并包括收容浮子230的浮子腔223、位于浮子腔223两端且与浮子腔223连通的一对导轨槽226、以及与相应导轨槽226相邻并通过螺丝与杯盖250固定的固定耳228。浮子230的截面积小于浮子腔223的截面积,且包括内空的中空腔232、以及与导轨槽226相应设置的一对导轨234。杯盖250设置有与浮子腔223下游相连通的出风孔254。

尘杯200进一步包括位于杯体210和杯盖250之间的尘杯密封圈240、位于杯盖250上方并可拆卸的上盖260。上盖260内有位于出风孔254下游的上盖腔261、位于上盖腔261下游的尘杯出风口262、以及连接上盖腔261与尘杯出风口262之间且倾斜向下的导气管264。该上盖腔261可防止海绵或海帕等过滤件,以进一步过滤灰尘或吸收水气。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吸尘器附件通过自带浮子确保湿式环境下也能使用,便于用户在干式或湿式环境下两种环境下都能使用,不仅降低吸尘器自身重量且利于整机小型化,尤其是手持吸尘器的小型化。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