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2666发布日期:2020-10-28 11:55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噪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降噪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食物越来越挑剔、越来越苛求,对于各种美味中所隐藏的神奇奥妙也愈发关注,并且希望能够在日常饮食当中获取更多的营养以提升个人的身体状态,所以当下养生理念愈发盛行,普通家庭也置备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加工机。

当前常用的食品加工机,如破壁机,其主要包括内设电机的机座和安装于机座上方的搅拌杯,搅拌杯底部设有安装轴套的安装孔,粉碎刀的刀轴穿过轴套与电机的电机轴传动配合,现有方案中,轴套包括刚性内壁、与安装孔配合的刚性外壁以及间隔刚性内壁和刚性外壁的弹性层,为解决现有方案存在的问题,申请号为201720659891.0(后文统称申请1)的专利通过刚性内壁和刚性外壁之间设有用于限制弹性层周向转动的限位机构,避免了轴套的部件(刚性内壁、弹性层或刚性外壁)工作过程中周向运动,起到降噪的效果,申请号为201821824498.3(后文统称申请2)的专利为降低轴套的磨损,通过在轴套刚性内壁的上端设置支撑面,从而破壁机工作时降低了对轴套的磨损,提升了产品的寿命。

但是,现有方案、申请1和申请2中都存在如下问题:粉碎刀刀轴直接或间接与刚性内壁硬接触,破壁机工作时,粉碎刀的刀翼和刀轴转动时候会有一定的摆动,刀轴的振动造成其与刚性内壁之间产生振动,刀轴和刚性内壁的振动会传到搅拌杯内,通过杯口等方式传到外界,使得破壁机产生较大噪音,给用户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噪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噪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包括电机、搅拌杯和安装于所述搅拌杯底部的粉碎刀,所述粉碎刀包括刀翼和刀轴,所述搅拌杯底部设有安装轴套的安装孔,所述刀轴的下端穿过轴套与电机的电机轴传动配合,所述轴套包括用于固定刀轴的刚性内壁和设于所述刚性内壁外侧的弹性层,所述弹性层从上侧包裹所述刚性内壁顶部与所述刀轴环形配合,所述弹性层沿所述刀轴轴向包裹所述刀轴的距离为b,0.2mm≤b≤10mm。

优选的,所述弹性层环形包裹所述刀轴,所述弹性层与所述刀轴间隙配合,配合间隙为c,0.1mm≤c≤1mm。

优选的,所述弹性层环形包裹所述刀轴,所述弹性层与所述刀轴贴合配合。

优选的,所述弹性层上侧向上延伸形成减振件,所述减振件用于与所述刀翼根部下侧壁配合以限制所述粉碎刀转动时的摆动幅度。

优选的,所述减振件顶壁与所述刀翼根部下侧壁间隙或贴合配合。

优选的,所述减振件剖面呈开口向上的喇叭状,所述减振件包括与所述刀轴同心的圆环状侧壁,所述圆环状侧壁沿刀轴向刀翼根部方向偏离刀轴设置。

优选的,所述减振件剖面呈“八”字状,所述减振件包括与所述刀轴同心的圆环状侧壁,所述圆环状侧壁沿刀轴向刀翼根部方向靠近刀轴设置。

优选的,所述减振件包括与所述刀轴同心的圆环状侧壁,所述圆环状侧壁剖面成等腰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减振件与所述刀翼根部下侧壁配合面喷设或贴附有耐磨层。

优选的,所述减振件与所述刀翼根部下侧壁之间的间隙为a,a≤2mm。

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中,现有方案中搅拌杯底部通过开设安装孔实现安装轴套,从而保证刀轴沿其轴向转动,但由于粉碎刀刀轴直接或间接与刚性内壁硬接触,食品加工机工作时,粉碎刀的刀翼和刀轴转动时候会有一定的摆动,刀轴的振动造成其与刚性内壁之间产生振动,刀轴和刚性内壁的振动会传到搅拌杯内,通过杯口等方式传到外界,使得食品加工机产生较大噪音,本申请方案中通过弹性层从上侧包裹所述刚性内壁顶部与所述刀轴环形配合,食品加工机工作时,因为弹性层从上侧包裹刚性内壁顶部,刀轴和刚性内壁产生的振动则需要通过位于刚性内壁上侧的弹性层才能够传入到搅拌杯内部,本方案中采用的弹性层本身具有弹性效果,能够起到吸振的作用,所以,刀轴和刚性内壁直接碰撞或间接碰撞产品的噪音向搅拌杯传递时,弹性层能够在上述噪音传入搅拌杯的路径上很好的起到隔离作用,从而能够降低食品加工机搅拌杯内部的噪音,起到吸振降噪的效果;弹性层沿刀轴轴向包裹刀轴的距离为b,0.2mm≤b≤10mm,通过选择合适的弹性层在刀轴轴向包裹的距离,即能保证对刀轴和刚性内壁直接碰撞或间接碰撞产品的噪音的隔离,还能够避免弹性层沿所述刀轴轴向包裹的距离过小隔离效果差,或弹性层沿所述刀轴轴向包裹的距离过大造成材料浪费、成本高。

2.为了更好的防止刀轴在轴套内振动产生的噪音传递到搅拌杯中,本申请方案中弹性层环形包裹所述刀轴,如此设置,刀轴在轴套内振动产生的噪音向搅拌杯传递路径的被封死或者减小了传递路径的缝隙,具体的,弹性层与刀轴间隙配合,配合间隙为c,0.1mm≤c≤1mm,弹性层与刀轴间隙配合方案,通过选择合适的配合间隙为c,一方面减小了刀轴在轴套内振动产生的噪音向搅拌杯传递的缝隙,同时也能够避免弹性层与刀轴过多碰撞导致磨损快,有效延长与刀轴配合处弹性层的使用寿命;弹性层与刀轴贴合配合时,即弹性层与刀轴密封,能够完全封死刀轴在轴套内振动产生的噪音向搅拌杯传递的路径,使搅拌杯内噪音降到最低,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3.食品加工机工作时,粉碎刀的刀翼因高速转动容易产生振动,造成刀翼在上下方向上有一定的摆动幅度,刀翼的摆动自身会产生较大的噪音问题,同时还会带动刀轴偏离刀轴的轴向使刀轴和轴套碰撞,使刀轴和轴套的同心度配合较差,产生较大的噪音,本方案中,弹性层上侧向上延伸形成减振件,减振件用于与刀翼根部下侧壁配合以限制粉碎刀转动时的摆动幅度,当刀翼上下有一定的摆动幅度时,刀翼根部下侧首先会碰到减振件,对减振件产生下压的作用力,而同样地减振件会对刀翼根部产生向上的推动力,从而能够因减振件的缓冲作用减小刀翼的摆动幅度,所以,在刀翼根部下侧设置减振件具有吸振、吸音、隔噪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刀翼振动产生的噪音,另外,通过减小刀翼的摆动幅度能够提高刀轴和轴套的同心度,减少刀轴和轴套的碰撞,一方面可以减少噪音产生的来源,另一方面,刀轴和轴套的同心度提高能有效提高传动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4.为了加强减振件与刀翼的配合,减振件顶壁与刀翼根部下侧壁间隙或贴合配合;减振件顶壁与刀翼根部下侧壁贴合配合时,刀翼转动时,产生微小的摆动就能通过减振件的减振作用减小摆动幅度,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刀翼的摆动幅度,更好的保证刀轴和轴套的同心度;减振件顶壁与刀翼根部下侧壁间隙配合时,具体的,减振件与刀翼根部下侧之间的间隙为a,a≤2mm,刀翼在摆动幅度较小,因刀翼摆动产生的噪音较小,降噪需求较弱,所以,通过在减振件上侧与刀翼根部下侧设置有间隙,避免刀翼在摆动幅度较小时就对减振件产生压迫,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有间隙能够减小刀翼在摆动幅度最大时对减振件的压迫力,从而降低刀翼对减振件的磨损,提升减振件的使用寿命。

5.为了更好的保证减振件对刀翼的支撑作用,既要考虑减振件支撑结构强度又要考虑减振件的减振效果,所以,为保证减振件支撑的结构强度,本申请中将减振件的截面设置为上小下大的结构,减振件底部支撑面积大,结构强度高;同样的,减振件的截面设置为上小下大的结构也有利于提升减振效果,即刀翼摆动幅度越大对减振件的压缩量也越大,所以刀翼摆动幅度大时支撑件能够对刀翼提供更大的支撑力,保证减振件对刀翼的支撑作用,具体的,减振件剖面呈开口向上的喇叭状,减振件包括与所述刀轴同心的圆环状侧壁,圆环状侧壁沿刀轴向刀翼根部方向偏离刀轴设置,即圆环状侧壁的开口呈上大下小形状;或者减振件剖面呈“八”字状,减振件包括与刀轴同心的圆环状侧壁,圆环状侧壁沿刀轴向刀翼根部方向靠近刀轴设置,即圆环状侧壁的开口呈上小下大形状;或者减振件包括与刀轴同心的圆环状侧壁,圆环状侧壁剖面成等腰三角形,即圆环状侧壁底部中心与顶部中心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6.减振件与刀翼根部下侧壁配合面设有耐磨层,通过在减振件上设置耐磨层,作用是加强减振件表面的耐磨性,延长减振件摩擦寿命,可以理解的,耐磨层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可以在减振件表面喷涂一层耐磨涂料,也可以在减振件表面贴附一层耐磨材料。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食品加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搅拌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粉碎刀、刀盘、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粉碎刀、刀盘、轴套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指a1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5所指a2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指a3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轴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刚性内壁、刚性外壁和所述弹性层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

1、搅拌杯;11、安装孔;2、粉碎刀;21、刀翼;22、刀轴;3、轴套;31、刚性内壁;311、上定位环;312、挂胶筋;313、挂胶孔;32、刚性外壁;33、弹性层;331、弹性环;3311、容置腔;332、密封筋;333、支持件;4、刀盘;5、耐磨层;61、油封;62、隔离垫片;63、滚珠轴承;7、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如图1、图2所示,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7、电机(附图未示出)、安装于机座上的搅拌杯1和安装于搅拌杯1底部的粉碎刀2,粉碎刀2包括刀翼21和刀轴22,搅拌杯1底部设有安装轴套3的安装孔11,刀轴22穿过轴套3与电机的电机轴传动配合。

为了保证刀轴22与轴套22的同心度,如图3所示,轴套3包括用于环绕刀轴21以对刀轴21限位的刚性内壁31、与安装孔11配合的刚性外壁32以及间隔刚性内壁31和刚性外壁32的弹性层33。

为隔离噪音的传递,如图4所示,本申请方案中通过弹性层33从上侧包裹刚性内壁31顶部与刀轴22环形配合,弹性层33设置有用于从上侧包裹刚性内壁31顶部的弹性环331,即弹性环331从上侧包裹刚性内壁31顶部刀轴22环形配合,如此设置,食品加工机工作时,因为弹性层33从上侧包裹刚性内壁31顶部(弹性环331从上侧包裹刚性内壁31顶部),刀轴22和刚性内壁31产生的振动则需要通过位于刚性内壁31上侧的弹性层33才能够传入到搅拌杯1内部,本方案中采用的弹性层33本身具有弹性效果,能够起到吸振的作用,所以,刀轴22和刚性内壁31直接碰撞或间接碰撞产品的噪音向搅拌杯1传递时,弹性层33能够在上述噪音传入搅拌杯1的路径上很好的起到隔离作用,从而能够降低食品加工机搅拌杯1内部的噪音,起到吸振降噪的效果。

如图4所示,弹性层33沿刀轴22轴向包裹刀轴22的距离为b,即弹性环331沿刀轴22轴向包裹刀轴22的距离为b,0.2mm≤b≤10mm,通过选择合适的弹性层33在刀轴22轴向包裹的距离,即能保证对刀轴22和刚性内壁31直接碰撞或间接碰撞产品的噪音的隔离,还能够避免弹性层33沿所述刀轴22轴向包裹的距离过小隔离效果差,或弹性层33沿所述刀轴22轴向包裹的距离过大造成材料浪费、成本高。

为了更好的防止刀轴22在轴套3内振动产生的噪音传递到搅拌杯1中,本方案中弹性层33环形包裹所述刀轴22,本方案中,即弹性环331环形包裹刀轴22,如此设置,刀轴22在轴套3内振动产生的噪音向搅拌杯1传递路径的被封死或者减小了传递路径的缝隙。

具体的,弹性层33与刀轴22间隙或密封配,本方案中,即弹性环331与刀轴22间隙或密封配合。

弹性层33与刀轴22密封配合时,本方案中,弹性环331与刀轴22密封配合时,能够完全封死刀轴22在轴套3内振动产生的噪音向搅拌杯1传递的路径,使搅拌杯1内噪音降到最低,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弹性层33与刀轴22间隙配合时,本方案中,如图5所示,弹性环331与刀轴22间隙配合方案时,配合间隙为c,0.1mm≤c≤1mm,弹性层与刀轴间隙配合方案,通过选择合适的配合间隙为c,一方面减小了刀轴22在轴套3内振动产生的噪音向搅拌杯1传递的缝隙,同时也能够避免弹性环331与刀轴22过多碰撞导致磨损快,有效延长弹性环331的使用寿命。

食品加工机工作时,粉碎刀2的刀翼21因高速转动容易产生振动,造成刀翼21在上下方向上有一定的摆动幅度,刀翼21的摆动自身会产生较大的噪音问题,同时还会带动刀轴22偏离刀轴22的轴向使刀轴22和轴套3碰撞,使刀轴22和轴套3的同心度配合较差,产生较大的噪音。

本申请方案中,如图5至图7所示,弹性层33上侧向上延伸形成减振件333,减振件333用于与刀翼21根部下侧壁配合以限制粉碎刀转动时的摆动幅度,即轴套3设有与刀翼21根部下侧壁配合的减振件333,当刀翼21上下有一定的摆动幅度时,刀翼21根部下侧首先会碰到减振件333,对减振件333产生下压的作用力,而同样地减振件333会对刀翼21根部产生向上的推动力,从而能够因减振件333的缓冲作用减小刀翼21的摆动幅度,所以,在刀翼21根部下侧设置减振件333具有吸振、吸音、隔噪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刀翼21振动产生的噪音。

另外,通过减小刀翼21的摆动幅度能够提高刀轴22和轴套3的同心度,减少刀轴22和轴套3的碰撞,一方面可以减少噪音产生的来源,另一方面,刀轴22和轴套3的同心度提高能有效提高传动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为了加强减振件333与刀翼21的配合,减振件333顶壁与刀翼21根部下侧壁间隙或贴合配合;减振件333顶壁与刀翼21根部下侧壁贴合配合时,即密封配合,刀翼21转动时,产生微小的摆动就能通过减振件333的减振作用减小摆动幅度,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刀翼21的摆动幅度,更好的保证刀轴22和轴套3的同心度。

减振件333顶壁与刀翼21根部下侧壁间隙配合时,如图5所示,减振件333与刀翼根部下侧之间的间隙为a,a≤2mm,减振件333与刀翼21根部下侧之间的间隙为a,a≤2mm,刀翼21在摆动幅度较小,因刀翼21摆动产生的噪音较小,降噪需求较弱,所以,通过在减振件333上侧与刀翼21根部下侧设置有间隙,避免刀翼21在摆动幅度较小时就对减振件333产生压迫,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有间隙能够减小刀翼21在摆动幅度最大时对减振件333的压迫力,从而降低刀翼21对减振件333的磨损,提升减振件333的使用寿命。

为了更好的保证减振件333对刀翼21的支撑作用,既要考虑减振件333支撑结构强度又要考虑减振件333的减振效果,所以,为保证减振件333支撑的结构强度,本申请中将减振件333的截面设置为上小下大的结构,减振件333底部支撑面积大,结构强度高。

同样的,减振件333的截面设置为上小下大的结构也有利于提升减振效果,即刀翼21摆动幅度越大对减振件333的压缩量也越大,所以刀翼21摆动幅度较大时支撑件能够对刀翼21提供更大的支撑力,从而可以保证减振件333对刀翼21的支撑作用。

具体的,减振件333剖面呈开口向上的喇叭状,减振件333包括与所述刀轴22同心的圆环状侧壁,圆环状侧壁沿刀轴22向刀翼21根部方向偏离刀轴22设置,即圆环状侧壁的开口呈上大下小形状。

如图7、图8所示,减振件333与刀翼21根部下侧壁配合面设有耐磨层5,通过在减振件333上设置耐磨层5,作用是加强减振件333表面的耐磨性,延长减振件333摩擦寿命,可以理解的,耐磨层5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可以在减振件333表面喷涂一层耐磨涂料,也可以在减振件333表面贴附一层耐磨材料。

本申请中,弹性层33上侧向上延伸形成减振件333,通过将减振件333与弹性层33一体成型,从而避免造成减振件333安装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有效提升减振件333的结构强度,避免减振件333跟随刀翼21转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弹性环331对刚性内壁31顶部的包裹效果,如图5所示,刚性内壁31包括上定位环311,上定位环311插入所述弹性环331以对所述刀轴22限位,通过将上定位环311插入弹性环331内,弹性环331实现对刚性内壁31顶部的上、下以及四周的全方位包裹,即对上定位环311的全方位包裹,如此设置,刀轴22和刚性内壁31之间产生的振动传入搅拌杯1时,通过对上定位环311的全方位包裹,隔绝了噪音传递的所有方向,更好的隔离了噪音的传递。

另外,通过上定位环311插入弹性环331内,能有效提高弹性环331的结构强度,食品加工机工作时,刀轴22振动与弹性环331接触,因弹性环331内设有上定位环311,刀轴22对弹性环331产生小范围内的压缩,弹性环331一方面能够保证刀轴22不过多的偏离刀轴22的轴向,另一方面能够减弱刀轴22的振动,起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对刀轴22限位,上定位环311所在平面与刀轴22的轴向垂直,刀轴22振动时,因上定位环311通过弹性环331与刀轴22接触,上定位环311能够有效起到支撑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减小刀轴22的振动幅度,从噪声产生的根源上降低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加强轴套3与搅拌杯1底部的密封和降噪,搅拌杯1底部设有刀盘4,安装孔11开设于刀盘4上。

为了对刀盘4密封,如图6所示,弹性层33设有与刀盘4配合的密封筋332,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密封筋332,轴套3压入刀盘4时,密封筋332能够与刀盘4开口处配合,即密封筋332与安装孔11处刀盘4配合,能够起到对刀盘4开口处密封的效果,起到一道防水密封作用。

另外,刀盘4开口与密封筋332配合为硬性材料与柔性材料接触,密封筋332还起到对轴套3减振、吸振的作用。

进一步的,为了简化弹性层33的制作工艺,密封筋332由弹性环331反向延伸形成,密封筋332和弹性环331在相近竖直高度上采用一体的方案,提升了该配件的强度,另外,弹性层33包括弹性环331和密封筋332,减少轴套3内有过多的小配件,从而避免造成轴套3与刀盘4安装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具体的,如图6所示,弹性环331上表面凸出于刀盘4与密封筋332配合处的上表面,如此设置,食品加工机工作时,刀翼21因高速转动容易产生振动,上下有一定的摆动幅度,通过将弹性环331上表面凸出于刀盘4与密封筋332配合处的上表面设置,刀翼21的振动时,刀翼21的下表面首先会碰到柔性的弹性环331,一方面能够因弹性环331的支持作用减小刀翼21的摆动幅度,降低因刀翼21摆动产生的噪音;另一方面,弹性环331上表面凸出于刀盘4与密封筋332配合处设置能够避免刀翼21摆动时触碰刀盘4,避免刀翼21高速转动的情况下和刀盘4硬接触,降低噪音。

优选的,弹性环上表面凸出于刀盘与密封筋配合处的高度为d2,0.5mm≤d2≤5mm。

弹性层33为硅胶圈,硅胶圈一体注塑于刚性内壁31和刚性外壁32之间,刚性内壁31与刚性外壁32间通过硅胶圈连接定位,通过将硅胶圈一体注塑于刚性内壁31和刚性外壁32之间能够提高刚性内壁31与刚性外壁32同心度,保证刚性内壁31与刚性外壁32同心设置,同心设置的刚性内壁31与刚性外壁32能确保安装孔11与刀轴22或轴承间同心度,进而确保电机输出轴与刀轴22间同轴设置,有效降低刀轴22与刚性内壁31或硅胶圈之间的磨损,另一方面,通过确保电机输出轴与刀轴22间同轴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动力传递效率。

为了保证弹性层33降噪、同心校正的效果,弹性层33厚度为d1,0.8mm≤d1≤5mm,弹性层33对食品加工机有减缓振动作用,以及粉碎刀2轴与电机轴不同心时自主纠正不同心作用,弹性层33的隔噪音、吸噪音效果与弹性层33厚度d1值有关,理论上越厚越好,在食品加工机上,考虑到空间限制,本申请中,0.8mm≤d1≤5mm。

可以理解的,为了保证刚性内壁31、刚性外壁32与弹性层33的固定,可在刚性内壁、刚性外壁设置有固定结构,如图10所示,刚性内壁上设有挂胶筋312和挂胶孔313。

可以理解的,刚性内壁31中可设有用于和刚性内壁31、刀轴配合的零件,如图9所示,刚性内壁31内设有油封61、隔离垫片62、滚珠轴承63,滚珠轴承63压入轴套3前,在滚珠轴承63外圈也涂了一层粘接胶,涂粘接胶目的是防止因零配件存在加工误差、高温变形、冷热收缩等原因,导致固定松脱。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食品加工机弹性环331下侧向上凹设有容置上定位环311的容置腔3311。

具体的,如图11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刚性内壁31顶部的包裹效果,本方案刚性内壁31包括上定位环311,弹性环331下侧向上凹设有容置上定位环311的容置腔3311,弹性环331对刚性内壁31顶部的从上侧及四周包裹,即对上定位环311从上侧及四周包裹,刀轴22和刚性内壁31之间产生的振动传入搅拌杯1时,通过对上定位环311上侧及四周包裹,实现对噪音向上和向四周传递的隔离,更好的隔离了噪音的传递。

另外,通过上定位环311设置在容置腔3311内,能有效提高弹性环331的结构强度,食品加工机工作时,刀轴22振动与弹性环331接触,因定位环设置在弹性环331的容置腔3311内,刀轴22对弹性环331可以产生小范围内的压缩,弹性环331一方面能够保证刀轴22不过多的偏离刀轴22的轴向,另一方面能够减弱刀轴22的振动,起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本实施例所述食品加工机的其余方案及效果与实施例一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减振件333剖面呈“八”字状。

如图12所示,具体的,减振件333剖面呈“八”字状,减振件333包括与刀轴22同心的圆环状侧壁,圆环状侧壁沿刀轴22向刀翼21根部方向靠近刀轴22设置,即圆环状侧壁的开口呈上小下大形状。

本实施例所述食品加工机的其余方案及效果与实施例一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减振件333的圆环状侧壁剖面成等腰三角形。

如图13所示,具体的,减振件333包括与刀轴22同心的圆环状侧壁,圆环状侧壁剖面成等腰三角形,即圆环状侧壁底部中心与顶部中心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本实施例所述食品加工机的其余方案及效果与实施例一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虽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任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