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双臂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2667发布日期:2020-10-28 11:5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双臂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多功能的双伸缩臂式的作业车。



背景技术:

园林树木修剪需要进行高空作业,作业高度在3~10m不等,并且为了保证修剪质量,都需要人工作业,这样需要用到高空作业车将作业人员搭载到特定高度。目前的高空作业车均采用单臂式结构,该类高空作业车存在如下问题:

1、作业效率低,以常规园林或者城市街道的树木为例,树木分布在道路两旁,单臂作业车不能同时对树木进行修建,占道时间长;

2、功能性差,不能进行高空作业时两种位置的协作,并且难以灵活搭接各种功能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双臂作业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高空作业车辆效率低、功能性差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双臂作业车,包括车体,车体上安装有动力室、驾驶室,车体的前端两侧分别安装有伸缩臂,伸缩臂的末端安装有连接架,连接架上安装有搭乘吊篮,车体的后端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安装有连接板。

其中,伸缩臂包括安装于车体上的旋转平台,旋转平台的转动端上竖向安装有支撑臂,支撑臂的顶端铰接有第一摆动臂,支撑臂上安装有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的动作端连接于第一摆动臂上;第一摆动臂上滑动套接有第二摆动臂,第一摆动臂上设有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的动作端连接于第二摆动臂上,连接架安装于第二摆动臂的外端。

其中,动力室内置有液压动力系统,升降机构、旋转平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以及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均连接于液压动力系统。

其中,连接架上设有用于控制伸缩臂动作的控制平台。

其中,连接板上连接有货叉或者方斗。

其中,方斗包括底板,底板一个边侧固接有连接挡板,底板的的另外三个边侧分别铰接有展平挡板,连接挡板与展平挡板之间、以及相邻展平挡板之间均通过插栓连接。

其中,连接架包括两个连接臂,连接臂的端部上设有上开口的弧形槽,搭乘吊篮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柱,连接柱转动连接于弧形槽内,连接臂上设有用于限制连接柱从上开口脱出的限位机构。

其中,连接臂上设有顶部开口的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槽壁上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连通弧形槽,限位机构包括调节块与弧形挡块,调节块有间隙的滑动安装于第一安装槽内,调节块的顶部设有限位于第一安装槽的顶部开口处的把持端,调节块的底部通过拉簧连接第一安装槽的槽底;弧形挡块围绕圆心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弧形挡块的一端铰接于调节块上,弧形挡块的另一端随着调节块的上下移动而在弧形槽与第二安装槽之间转移。

其中,搭乘吊篮上安装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可伸缩的套接于第二连接杆内,第一连接杆的外端铰接于连接臂上,第二连接杆的外端铰接于搭乘吊篮上,第一连接杆上设有齿条,第二连接杆上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转动安装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安装板上铰接有调节杆,调节杆朝向齿轮的一侧设有卡块,卡块与齿轮的齿槽卡配,调节杆背对齿轮的一侧与安装板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

其中,安装板上螺接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用于压紧调节杆。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双臂作业车包括车体,车体上安装有动力室、驾驶室,车体的前端两侧分别安装有伸缩臂,使得作业稳定性高,伸缩臂的末端安装有连接架,连接架上安装有搭乘吊篮,车体的后端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安装有连接板,两个伸缩臂可以同时搭载两个作业人员,两个作业人员既可以独立作业,又可以相互协作,提升了作业的效率,连接板可以连接各种功能组合件,例如货叉、方斗、吊钩、拖车球、以及配重块等,提升作业车的功能性。

由于伸缩臂包括旋转平台,旋转平台的转动端上竖向安装有支撑臂,支撑臂的顶端铰接有第一摆动臂,第一摆动臂上滑动套接有第二摆动臂,连接架安装于第二摆动臂的外端,从而实现了伸缩臂的旋转、竖向摆动以及伸缩三种动作调节,使得伸缩臂具备高灵活性,满足各种作业位置的需求。

由于连接架上设有用于控制伸缩臂动作的控制平台,作业人员在高空也可以方便的调控伸缩臂,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由于连接板上连接的方斗包括底板,底板一个边侧固接有连接挡板,底板的的另外三个边侧分别铰接有展平挡板,这样三个展平挡板可以展平,使得整个方斗变成一个面积更大的承载板,方便大体积物品的放置。

由于连接架包括两个连接臂,连接臂的端部上设有上开口的弧形槽,搭乘吊篮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柱,连接柱转动连接于弧形槽内,连接臂上设有用于限制连接柱从上开口脱出的限位机构,使得搭乘吊篮可以方便的从弧形槽的上开口处拆卸下来,有利于搭乘吊篮的清洗维修、规格更换等工作。

由于连接臂上设有顶部开口的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槽壁上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连通弧形槽,限位机构包括调节块与弧形挡块,调节块有间隙的滑动安装于第一安装槽内,调节块的顶部设有限位于第一安装槽的顶部开口处的把持端,调节块的底部通过拉簧连接第一安装槽的槽底;弧形挡块围绕圆心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弧形挡块的一端铰接于调节块上,弧形挡块的另一端随着调节块的上下移动而在弧形槽与第二安装槽之间转移。当需要拆卸搭乘吊篮时,通过提拉把持端,使得调节块上移,带动弧形挡块围绕圆心转动,使得弧形挡块完全进入第二安装槽内,从而解除对连接柱的限位,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由于搭乘吊篮上安装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可伸缩的套接于第二连接杆内,第一连接杆的外端铰接于连接臂上,第二连接杆的外端铰接于搭乘吊篮上,第一连接杆上设有齿条,第二连接杆上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转动安装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安装板上铰接有调节杆,调节杆朝向齿轮的一侧设有卡块,卡块与齿轮的齿槽卡配,调节杆背对齿轮的一侧与安装板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通过卡块卡在齿轮的齿槽中从而限制齿轮的转动,来实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锁止,通过将调节杆向着远离齿轮的方向摆动,使得卡块从齿槽中脱离,解除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锁止,从而调节搭乘吊篮的摆动位置,进一步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中高空作业车辆效率低、功能性差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同时搭载两名作业人员独立作业或者协同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可以连接多种功能组合件,功能性强,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稳定、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双臂作业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双臂作业车的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放大图;

图4是图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双臂作业车的方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体1,升降机构10,连接板11,方斗12,底板120,连接挡板121,展平挡板122,插栓123,动力室2,驾驶室3,伸缩臂4,旋转平台40,支撑臂41,第一摆动臂42,第一直线驱动机构43,第二摆动臂44,第二直线驱动机构45,连接架46,控制平台460,连接臂461,弧形槽462,第一安装槽463,第二安装槽464,调节块465,把持端466,弧形挡块467,拉簧468,搭乘吊篮47,连接柱470,第一连接杆471,第二连接杆472,齿条473,安装板474,齿轮475,调节杆476,压缩弹簧477,锁紧螺栓478,控制平台460,连接臂461,弧形槽462,第一安装槽463,第二安装槽464,调节块465,把持端466,弧形挡块467,拉簧46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均以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双臂作业车正常工作时的方位为准,不限定其存储及运输时的方位,仅代表相对的位置关系,不代表绝对的位置关系。

如图1所示,多功能双臂作业车包括车体1,车体1优选四轮驱动的电动或者柴油动力车,车体1上安装有动力室2、驾驶室3以及伸缩臂4,驾驶室3位于车体1的后端,伸缩臂4位于车体1的前端,动力室2位于驾驶室3与伸缩臂4之间的车体1上,伸缩臂4设有两个,两个伸缩臂4分别安装在车体1的前端两侧,从而保持车体1平衡,使得作业稳定性高,伸缩臂4的末端安装有连接架46,连接架46上安装有搭乘吊篮47,搭乘吊篮47上设有可开闭的门扇,方便作业人员进入,作业人员进入搭乘吊篮47中,由伸缩臂4控制搭乘吊篮47的位置,来满足作业位置的要求,两个伸缩臂4可以同时搭载两个作业人员,两个作业人员既可以独立作业,又可以相互协作,提升了作业的效率,提高了作业车的功能性;车体1的后端安装有升降机构10,升降机构10上安装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可以连接各种功能组合件,例如货叉、方斗12、吊钩、拖车球、以及配重块等,从而进一步提升作业车的功能性,本实施方式中,动力室2内置有液压动力系统,液压动力系统主要包括液压机,升降机构10优选液压驱动的链式升降机。

如图1所示,优选地,伸缩臂4包括旋转平台40、支撑臂41、第一摆动臂42、第一直线驱动机构43、第二摆动臂44以及第二直线驱动机构45,旋转平台40优选液压马达,支撑臂41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液压马达的转动端上,由液压马达来实现伸缩臂4的水平方向的角度调节;支撑臂41的顶部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摆动臂42转动连接,使得支撑臂41可以在竖直面内上下摆动,第一直线驱动机构43的主体部分通过第二转轴与支撑臂41转动连接,第一直线驱动机构43的动作端与第二摆动臂44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第三转轴为平行设置,由第一直线驱动机构43来驱动第一摆动臂42的摆动,实现伸缩臂4竖直面内的角度调节;第一摆动臂42上滑动套接有第二摆动臂44,第一摆动臂42上设有第二直线驱动机构45,第二直线驱动机构45的动作端连接于第二摆动臂44上,通过第二直线驱动机构45驱动第二摆动臂44的伸缩,从而实现伸缩臂4延伸距离的调节,本实施方式采用一级伸缩结构,其他方式中亦可采用多级伸缩机构,即在第二摆动臂44上继续滑动安装第三摆动臂,再由第三直线驱动机构驱动第三摆动臂伸缩。其中,第一直线驱动机构43、第二直线驱动机构45以及第三直线驱动机构均优选液压缸。其他方式中,伸缩臂4亦可采用钢丝牵引式伸缩臂4。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为了方便作业,连接架46上设有控制平台460,控制平台460内置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整个液压系统,即调节旋转平台40、第一直线驱动机构43以及第二直线驱动机构45的动作量,实现了直接作业人员可以便捷的调控伸缩臂4,驾驶室3同样设置有控制平台460,这样驾驶人员也可以对伸缩臂4进行调节。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搭乘吊篮47的拆装,连接架46设计为匚型结构,该匚型结构的中间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摆动臂44的外端上,该匚型结构的两个翼部为两个连接臂461,连接臂461的端部上设有上开口的弧形槽462,搭乘吊篮47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柱470,连接柱470转动连接于弧形槽462内,连接臂461上设有用于限制连接柱470从上开口脱出的限位机构,通过调节限位机构,使得搭乘吊篮47可以方便的从弧形槽462的上开口处拆卸下来,有利于搭乘吊篮47的清洗维修。规格更换等工作。

如图2所示,优选地,连接臂461上设有顶部开口的第一安装槽463,第一安装槽463的槽壁上设有第二安装槽464,第二安装槽464连通弧形槽462,限位机构包括调节块465与弧形挡块467,调节块465滑动安装于第一安装槽463内,并且调节块465与第一安装槽463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使得调节块465可以左右摆动一定距离,调节块465的顶部设有限位于第一安装槽463的顶部开口处的把持端466,顶部开口与把持端466是仿形设计,调节块465的底部通过拉簧468连接第一安装槽463的槽底,通过拉簧468提供持续的下拉力;弧形挡块467围绕圆心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槽464内,弧形挡块467的一端铰接于调节块465上,弧形挡块467的另一端随着调节块465的上下移动而在弧形槽462与第二安装槽464之间转移,不受外力时,把持端466压靠在第一安装槽463的顶部开口上,弧形挡块467的一端位于第二安装槽464外,弧形挡块467的外弧面压靠在连接柱470上,形成对连接柱470的限位;当需要拆卸搭乘吊篮47时,通过提拉把持端466,使得调节块465上移,带动弧形挡块467围绕圆心转动,使得弧形挡块467完全进入第二安装槽464内,从而解除对连接柱470的限位,搭乘吊篮47便可以从弧形槽462内拆下。

如图3和图4共同所示,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搭乘吊篮47调节以及调节后的稳定性,在搭乘吊篮47上安装有一个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471与第二连接杆472,第一连接杆471可伸缩的套接于第二连接杆472内,第一连接杆471的外端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在连接臂461上,第二连接杆472的外端通过第五转轴转动连接在搭乘吊篮47上,连接柱470在弧形槽462内转动时,会带动第一连接杆471在第二连接杆472内滑动;第一连接杆471上设有齿条473,第二连接杆472上设有安装板474,安装板474上通过齿轮475轴转动安装有齿轮475,齿轮475与齿条473相啮合,安装板474上通过第六转轴铰转动连接有调节杆476,调节杆476朝向齿轮475的一侧设有卡块,卡块与齿轮475的齿槽卡配,调节杆476背对齿轮475的一侧与安装板474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477,压缩弹簧477驱使调节杆476压向齿轮475,卡块卡在齿轮475的齿槽中从而限制齿轮475的转动,即实现第一连接杆471与第二连接杆472的锁止,当需要调节搭乘吊篮47的摆动位置时,将调节杆476向着远离齿轮475的方向摆动,直到卡块从齿槽中脱离,这样第一连接杆471与第二连接杆472之间的锁止解除,便可以调节搭乘吊篮47的摆动位置。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第一连接杆471与第二连接杆472之间锁止的稳定性以及避免误操作导致的危险,在安装板474上螺接有锁紧螺栓478,通过旋紧锁紧螺栓478,使得锁紧螺栓478压紧调节杆476,实现调节杆476的锁死。

如图5所示,优选地,连接板11上连接有货叉或者方斗12,货叉用于搬运物品,方斗12可装载货物、工具以及配置物,方斗12包括底板120,底板120为方板,底板120的底部设有加强板,底板120有四个边侧,其中一个边侧竖向焊接有连接挡板121,连接挡板121用于通过插栓123与连接板11连接,剩余三个边侧分别通过合页连接展平挡板122,展平挡板122在竖直状态时,相邻的连接挡板121或者展平挡板122均通过插栓123固定连接,形成箱体结构;拆除插栓123后,展平挡板122可以展平到水平位置,形成板体结构,从而增大了底板120的放置面积,可以装载大体积货物。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