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展式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2664发布日期:2020-10-28 11:5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伸展式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伸展式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高空作业车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园林等领域中,高空作业车上安装的升降平台是满足作业人员作业高度需求的关键,目前升降平台上装载的货物向下转运繁琐,需要升降平台反复升降才可以,导致能耗很大,平台下降后,作业人员不能继续作业,影响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伸展式作业平台,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伸展式作业平台货运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伸展式作业平台,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动力室、驾驶室以及剪式举升装置,剪式举升装置包括可升降的第一顶板,第一顶板上方设有第二顶板,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之间设有由驱动机构驱动而向两侧滑动的两个伸展板,第二顶板的顶面上安装有两组平行设置的第一辊轮臂,第二顶板背对车体的一侧上安装有两个升降机构,两个升降机构沿着车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上均设有第二辊轮臂,第二辊轮臂随升降部动作可与第一辊轮臂对齐。

其中,第一辊轮臂与第二辊轮臂均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转动安装有若干个辊轮,辊轮沿着安装架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其中,安装架的外侧固接有第一挡板。

其中,两个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之间安装有连接杆与第二挡板,第二辊轮臂的安装架转动连接在连接杆上,第二辊轮臂的短边端向上压靠在第二挡板。

其中,第二辊轮架的长边端固接有导向块。

其中,剪式举升装置上设有护栏,护栏包括位于第二顶板上的第一护栏、以及位于伸展板上的第二护栏。

其中,第二顶板上设有操作台,操作台与剪式举升装置、驱动机构均电控制连接。

其中,升降机构的固定部上铰接有两个加强杆的一端,两个加强杆的另一端均铰接于第一顶板上。

其中,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之间固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位于第一顶板的外侧,连接板的顶部设有导向轮架,导向轮架上设有导向轮,导向轮位于第一辊轮臂与第二辊轮臂之间。

其中,导向轮的顶端高于第二辊轮臂上的辊轮的顶端,导向轮的底端低于第二辊轮臂上的辊轮的顶端。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伸展式作业平台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动力室、驾驶室以及剪式举升装置,剪式举升装置包括可升降的第一顶板,第一顶板上方设有第二顶板,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之间设有由驱动机构驱动而向两侧滑动的两个伸展板,第二顶板的顶面上安装有两组平行设置的第一辊轮臂,第二顶板背对车体的一侧上安装有两个升降机构,两个升降机构沿着车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升降机构的升降部上均设有第二辊轮臂,第二辊轮臂随升降部动作可与第一辊轮臂对齐,通过第一辊轮臂与第二辊轮臂的滚动导向作用,使得货物可以沿着第一辊轮臂轻松被推至第二辊轮臂上,通过升降机构将货物进一步转移至低处,从而实现货物的便捷化的转移,有效降低了货运的繁琐性,提高了作业效率。

由于安装架的外侧固接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对放置后的装载箱形成左右两侧的限位,使得放置后的装载箱仅可以沿着第一辊轮臂与第二辊轮臂的长度方向输送。

由于第二辊轮架的长边端固接有导向块,导向块的顶面为斜面,该斜面的顶部延伸至辊轮的顶部,该斜面的底部延伸至安装架的底面上,从而方便装载箱从第二辊轮臂上转移下来,进一步提高了货物转运的便捷性。

由于第二顶板上设有操作台,操作台与剪式举升装置、驱动机构均电控制连接,操作台用于处于第二顶板上的作业人员进行操作,控制剪式举升装置的升降以及伸展板的伸展,进一步提高了作业的便捷性。

由于导向轮的顶端高于第二辊轮臂上的辊轮的顶端,导向轮的底端低于第二辊轮臂上的辊轮的顶端,使得导向轮形成对装载箱的初步阻挡,避免装载箱直接从第二顶板上滑下,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与便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伸展式作业平台货运繁琐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现作业平台上的货物的便捷化转移,有效降低了货运的繁琐性,提高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伸展式作业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体1,动力室2,驾驶室3,剪式举升装置4,第一顶板40,第二顶板41,第一护栏410,伸展板42,第二护栏411,第一辊轮臂43,升降机构44,加强杆440,第二辊轮臂45,安装架450,辊轮451,第一挡板452,导向块453,连接杆46,第二挡板47,操作台48,连接板49,导向轮架490,导向轮4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均以本实用新型一种伸展式作业平台正常工作时的方位为准,不限定其存储及运输时的方位,仅代表相对的位置关系,不代表绝对的位置关系。

如图1所示,伸展式作业平台包括车体1,车体1上设有动力室2、驾驶室3以及剪式举升装置4,车体1既可采用电动型也可采用柴油驱动型,车体1上设有动力室2、驾驶室3、剪式举升装置4、电力输出端口以及液压输出端口。动力室2包括箱体,箱体内置发动机,箱体的顶部与两侧均安装有可开闭的箱门,驾驶室3与剪式举升装置4分别位于箱体两侧,驾驶室3包括座椅、操作台48以及安全棚。剪式举升装置4包括底板与第一顶板40,底板可拆卸的安装在车体1上,底板与第一顶板40之间设有剪叉式升降机构44,剪叉式升降机构44上安装有液压缸,液压缸与车体1内置的液压机连接,通过液压缸驱动剪叉式升降机构44升降动作,从而实现第一顶板40的升降。

第一顶板40上方设有第二顶板41,第一顶板40与第二顶板41平行间隔设置,第二顶板41用于直接承载作业人员,连接板49分别固定在第一顶板40与第二顶板41的外侧。

第一顶板40与第二顶板41之间设有由驱动机构驱动而向两侧滑动的两个伸展板42,两个伸展板42上下排列在第一顶板40与第二顶板41之间的间隙中,驱动机构优选液压驱动,即通过连接于液压机上的液压缸的伸缩来驱动伸展板42的水平滑动,从而实现伸展板42在第一顶板40与第二顶板41之间的伸缩,通过伸展板42来增加整个平台的搭载面积。

第二顶板41的顶面上安装有两组平行设置的第一辊轮臂43,第二顶板41上背对车体1的一侧上安装有两个升降机构44,两个升降机构44沿着车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升降机构44优选液压升降机,液压升降机包括固定部与升降部,两个升降部上均设有第二辊轮臂45,液压升降机启动时,可实现升降部的升降,当升降部移动到特定位置时,第一辊轮臂43与第二辊轮臂45对齐为一个辊轮输送线,两组第一辊轮臂43与两组第二辊轮臂45一一对应,即形成了两条辊轮输送线,以装载货物的装载箱为例,两条辊轮输送线形成对装载箱的滚动性支撑,使得装载箱可以在辊轮451的导向下轻松的由第一辊轮臂43转移至第二辊轮臂45上,再通过升降机构44控制升降部下移,从而运载装载箱下移,从而将装货后的装载箱持续的运输至地面上。采摘时,作业人员站在伸展板42上,进行采摘,采摘后的果实放入第一辊轮臂43上的装载箱中,装载箱盛装到一定量后,再由升降机构44将其向下输送至地面上。

第一辊轮臂43与第二辊轮臂45均包括安装架450,安装架450为匚型架,该匚型架沿着车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辊轮臂43的匚型架的中间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顶板41上,安装架450上转动安装有若干个辊轮451,辊轮451沿着安装架45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安装架450的外侧固接有第一挡板452,第一挡板452对放置后的装载箱形成左右两侧的限位,使得放置后的装载箱仅可以沿着第一辊轮臂43与第二辊轮臂45的长度方向输送。

两个升降机构44的升降部之间安装有连接杆46与第二挡板47,连接杆46与第二挡板47平行设置,第二辊轮臂45的安装架450上设有与连接杆46配合的连接孔,使得第二辊轮臂45可以围绕连接杆46转动,当第二辊轮臂45转动到水平位置时,第二辊轮臂45的短边端向上压靠在第二挡板47上,使得第二辊轮臂45的上边部分在承载装载箱后,第二挡板47的短边端由第二挡板47形成限位。第二辊轮臂45不使用时,可以通过转动90°,使得第二辊轮臂45的摆动到竖向位置,并且压靠在连接板49上,使得第二辊轮臂45进入收拢状态。

第二辊轮臂45的长边端固接有导向块453,导向块453的顶面为斜面,该斜面的顶部延伸至辊轮451的顶部,该斜面的底部延伸至安装架450的底面上,从而方便装载箱从第二辊轮臂45上转移下来。

剪式举升装置4上设有护栏,护栏包括位于第二顶板41上的第一护栏410、以及位于伸展板42上的第二护栏411,第一护栏410沿着第二顶板41的后侧位置排列,第二护栏411包括第一栏杆、第二栏杆以及第三栏杆,第一栏杆沿着伸展板42的外侧位置排列,第二栏杆垂直固接在第一栏杆靠近车体1尾端的一侧上,第二栏杆与第一护栏410平行设置,第三栏杆铰接在第一栏杆的另一侧上。使得第一护栏410与第二护栏411可以围绕在第二顶板41以及伸展板42上的承载区域四周,形成防护。第三栏杆可以围绕第一栏杆摆动,实现开闭功能,方便作业人员进入。

第二顶板41上设有操作台48,操作台48与剪式举升装置4、驱动机构均电控制连接,操作台48用于处于第二顶板41上的作业人员进行操作,主要控制剪式举升装置4的升降以及伸展板42的伸展。

升降机构44的固定部上铰接有两个加强杆440的一端,两个加强杆440的另一端均铰接于第一顶板40上,两个加强杆440进一步强化了固定部的安装牢固性。

连接板49的顶部设有导向轮架490,导向轮架490上设有导向轮491,导向轮491位于第一辊轮臂43与第二辊轮臂45之间,导向轮491的顶端高于第二辊轮臂45上的辊轮451的顶端,导向轮491的底端低于第二辊轮臂45上的辊轮451的顶端。使得导向轮491形成对装载箱的初步阻挡,避免装载箱从第二顶板41上滑下。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