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电饭锅的组合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3588发布日期:2020-10-17 00:42阅读:98来源:国知局
降糖电饭锅的组合锅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特别涉及一种降糖电饭锅的组合锅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更加养生的生活方式,逐渐意识到合理控制糖分和热量的摄入量是更加健康的饮食方式。米饭是人们饮食结构中较为常见的主食,通常,米饭是利用电饭锅来蒸煮的,将米和水一起放在电饭锅内胆内进行加热,直到水完全被米吸收完变成干米饭,煮熟的米饭粘连成团状。米饭煮熟后,米饭中的糖分(主要为淀粉)含量高,不适用于糖尿病人或者肥胖人群的食用。

现有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降低米饭中的淀粉含量的电饭煲,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1550372.6的发明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米水分离喷淋蒸煮式的电饭煲,包括煲体和煲盖,煲体底部设有发热盘,煲体内设有外锅,外锅内设有蒸胆和导水器,导水器位于外锅底部,导水器内部为容置水的空腔,导水器上部穿过蒸胆,导水器顶部设有喷水孔,蒸胆开有若干小于米粒的漏水通孔,发热盘加热对外锅加热后,导水器内的水受热从其顶部的喷水孔喷水,喷出的热水对米粒进行淋洒加热。这种电饭煲虽然能够降低米饭中的淀粉含量,但其外锅内需要另外设置导水器进行导水,使得电饭煲的部件较多,蒸煮的安装步骤较繁琐,不便于拆装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降糖电饭锅的组合锅具,这种降糖电饭锅的组合锅具的结构与烹饪方式简单,拆装清洗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降糖电饭锅的组合锅具,包括外锅和内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内锅的底部中心设有中空喷水柱,中空喷水柱上部侧壁上设有多个喷水孔,内锅的底面上设有多个上下走向的泄水孔;所述外锅开口内设有环形台阶,内锅开口边缘设有第一环形凸沿,内锅的第一环形凸沿通过密封圈挂靠在外锅的环形台阶上并且构成密封结构;中空喷水柱中设有上下走向的喷水通道,喷水通道下端开口于内锅底部并且与外锅的内腔连通,喷水通道上部通过喷水孔与内锅的内腔连通,内锅的内腔通过泄水孔与外锅的内腔连通。

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降糖电饭锅还包括加热装置、饭锅本体和上盖,外锅放置在饭锅本体内,上盖盖合在饭锅本体顶部的开口上,这样饭锅本体与上盖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烹饪空间;加热装置安装在饭锅本体底部并且能够对外锅加热,从而组成电饭锅。

上述中部喷水通道即上述中空喷水柱的内腔形成。

上述外锅开口内的环形台阶与内锅开口边缘的第一环形凸沿相互配合,能够在内锅置放到外锅中时,使得内锅的边缘快速与外锅开口对齐,准确挂靠在外锅开口上。

煮米饭的时候,先将米淘洗干净放进内锅中,再将内锅放入外锅中;然后将水加到外锅中,直到外锅中的水能够淹没内锅底部(水位要高于米粒),此时在内锅底部形成水封,再加上内锅的第一环形凸沿与外锅的环形台阶之间通过密封圈构成密封结构,使得内锅外侧壁与外锅内侧壁之间构成一个环形封闭空腔;然后利用加热装置对外锅进行加热,外锅的内腔中的水受热沸腾后,环形封闭空腔的压力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环形封闭空腔的压力压迫其下方的水位下降的同时,喷水通道中的水位上升,沸腾的水沿着喷水通道的内壁往上冲,并从中空喷水柱上部侧壁上的多个喷水孔喷出,形成喷水现象;喷出的水滴落到内锅中,对内锅中的米粒不断进行冲刷,米粒中的淀粉或糖逐渐溶于水中形成米汤(喷水现象持续到外锅内腔中的水位低于内锅底部的泄水孔所在的高度时为止),内锅中的米汤会自动从泄水孔重新流回外锅中,米汤不会长期留存在内锅中,进而将内锅中米粒的淀粉或糖以及米汤量带走,以此来降低煮熟米饭中的含糖量;重新流回外锅内腔中的米汤使得外锅内腔的水位又淹没内锅底部的泄水孔所在的高度,又一次在内锅底部形成水封,再继续通过喷水通道、喷水孔往内锅中喷水,这种喷水现象对内锅中的米粒自上而下进行多次冲刷,将内锅中的米粒逐步冲刷到半熟米粒;这样,周而复始,直到外锅内腔中的水位低于内锅底部时,内锅底部的水封被破坏,喷水通道停止喷水,内锅中的残留米汤会通过泄水孔回流到外锅中,此时内锅中的半熟米粒和外锅中的米汤分离,外锅中的水因不断与米汤混合沸腾变成粘稠米汤仍然留在外锅中,米饭就留在内锅中,而加热装置继续对外锅中的粘稠米汤进行加热产生高温蒸汽,高温蒸汽通过喷水通道、喷水孔和泄水孔进入到内锅中,对半熟米粒继续蒸熟变成米饭。

上述内锅的第一环形凸沿与外锅的环形台阶之间通过密封圈构成的密封结构,用于消除外锅的环形台阶与内锅的第一环形凸沿之间的间隙,防止水、米汤或蒸汽从此处漏出。

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密封圈的内侧面上设有开口向内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内锅开口边缘的第一环形凸沿处于第一环形凹槽中,密封圈的下表面与所述外锅开口内的环形台阶紧密接触。

另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密封圈的下表面设有环形凸条,所述外锅内的环形台阶上设有与该环形凸条配合的第二环形凹槽,环形凸条处于第二环形凹槽中,所述内锅开口边缘的第一环形凸沿的下表面与密封圈的上表面紧密接触。

优选方案中,所述中空喷水柱的形状呈上小下大的圆柱状,喷水通道的形状也呈上小下大的圆柱状,使得喷水通道的喷水口面积逐渐减小,更有利于形成喷水现象。

优选方案中,所述泄水孔均匀排布在所述内锅的底部。通常泄水孔的数量不宜过多,一般为8-16个,优选为8个。

更优选方案中,所述泄水孔的孔径为2.0-4.0mm。泄水孔的孔径尺寸不宜过大,以避免大量米粒从泄水孔穿过,掉落到外锅内腔中。

优选方案中,所述外锅开口边缘设有第二环形凸沿。通过这种设置,第二环形凸沿能够挂靠在上述饭锅本体开口边缘上,用户能手提着第二环形凸沿,使得用户能轻松将外锅从饭锅本体中取放。

优选方案中,所述内锅的开口边缘上设有相对的两个提手部。通过这种设置,用户可以手持提手部轻松将内锅从外锅中提取出来。

优选方案中,所述内锅、外锅的材质为陶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这种降糖电饭锅的组合锅具直接利用内锅与外锅共同围成的空腔产生多次喷水现象,无需其它部件进行辅助喷水,对内锅中的米粒进行多次循环喷水、冲刷成半熟米粒,后将半熟米粒与米汤分离,其结构与烹饪方式简单,拆装清洗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组合锅具应用于电饭锅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降糖电饭锅的组合锅具,包括外锅3、内锅4和密封圈6,内锅4的底部中心设有中空喷水柱41,中空喷水柱41上部侧壁上设有多个喷水孔42,内锅4的底部上设有多个上下走向的泄水孔43;外锅3开口内设有环形台阶31,内锅4开口边缘设有第一环形凸沿44,内锅4的第一环形凸沿44通过密封圈6挂靠在外锅3的环形台阶31上并且构成密封结构;中空喷水柱41中设有上下走向的喷水通道411,喷水通道411下端开口于内锅4底部并且与外锅3的内腔连通,喷水通道411上部通过喷水孔42与内锅4的内腔连通,内锅4的内腔通过泄水孔43与外锅3的内腔连通。

上述降糖电饭锅还包括加热装置5、饭锅本体1和上盖2,外锅3放置在饭锅本体1内,上盖2盖合在饭锅本体1顶部的开口上,这样饭锅本体1与上盖2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烹饪空间;加热装置5安装在饭锅本体1上并且能够对外锅3加热,从而组成电饭锅。

上述喷水通道411由上述中空喷水柱41的内腔形成。

上述外锅3开口内的环形台阶31与内锅4开口边缘的第一环形凸沿44相互配合,能够在内锅4置放到外锅3中时,使得内锅4的边缘快速与外锅3开口对齐,准确挂靠在外锅3开口上。

上述内锅4的第一环形凸沿44与外锅3的环形台阶31之间通过密封圈6构成的密封结构,用于消除外锅3的环形台阶31与内锅4的第一环形凸沿44之间的间隙,防止水、米汤或蒸汽从此处漏出。

密封圈6的内侧面上设有开口向内的第一环形凹槽61,内锅4开口边缘的第一环形凸沿44处于第一环形凹槽61中,密封圈6的下表面与外锅3开口内的环形台阶31紧密接触。

中空喷水柱41的形状呈上小下大的圆柱状,喷水通道411的形状也呈上小下大的圆柱状,使得喷水通道411的喷水口面积逐渐减小,更有利于形成喷水现象。

泄水孔43均匀排布在内锅4的底部。泄水孔43的数量为8个。

泄水孔43的孔径为3.0mm。泄水孔43的孔径尺寸不宜过大,以避免大量米粒从泄水孔43穿过,掉落到外锅3内腔中。

外锅3开口边缘设有第二环形凸沿32,第二环形凸沿32处于饭锅本体1开口边缘上,用户能手提着第二环形凸沿32,使得用户能轻松将外锅3从饭锅本体1中取放。

内锅4的开口边缘上设有相对的两个提手部45,用户可以手持提手部45轻松将内锅4从外锅3中提取出来。

煮米饭的时候,先将米淘洗干净放进内锅4中,再将内锅4放入外锅3中;然后将水加到外锅3中,直到外锅3中的水能够淹没内锅4底部(水位要高于米粒),此时在内锅4底部形成水封,再加上内锅4的第一环形凸沿44与外锅3的环形台阶31之间通过密封圈6构成密封结构,使得内锅4外侧壁与外锅3内侧壁之间构成一个环形封闭空腔;然后利用加热装置5对外锅3进行加热,外锅3的内腔中的水受热沸腾后,环形封闭空腔的压力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环形封闭空腔的压力压迫其下方的水位下降的同时,喷水通道411中的水位上升,沸腾的水沿着喷水通道411的内壁往上冲,并从中空喷水柱41上部侧壁上的多个喷水孔42喷出,形成喷水现象;喷出的水滴落到内锅4中,对内锅4中的米粒不断进行冲刷,米粒中的淀粉或糖逐渐溶于水中形成米汤(喷水现象持续到外锅3内腔中的水位低于内锅4底部的泄水孔43所在的高度时为止),内锅4中的米汤会自动从泄水孔43重新流回外锅3中,米汤不会长期留存在内锅4中,进而将内锅4中米粒的淀粉或糖以及米汤量带走,以此来降低煮熟米饭中的含糖量;重新流回外锅3内腔中的米汤使得外锅3内腔的水位又淹没内锅4底部的泄水孔43所在的高度,又一次在内锅4底部形成水封,再继续通过喷水通道411、喷水孔42往内锅4中喷水,这种喷水现象对内锅4中的米粒自上而下进行多次冲刷,将内锅4中的米粒逐步冲刷到半熟米粒;这样,周而复始,直到外锅3内腔中的水位低于内锅4底部时,内锅4底部的水封被破坏,喷水通道411停止喷水,内锅4中的残留米汤会通过泄水孔43回流到外锅3中,此时内锅4中的半熟米粒和外锅3中的米汤分离,外锅3中的水因不断与米汤混合沸腾变成粘稠米汤仍然留在外锅3中,米饭就留在内锅4中,而加热装置5继续对外锅3中的粘稠米汤进行加热产生高温蒸汽,高温蒸汽通过喷水通道411、喷水孔42和泄水孔43进入到内锅4中,对半熟米粒继续蒸熟变成米饭。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降糖电饭锅的组合锅具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密封圈6的下表面设有环形凸条62,外锅3内的环形台阶31上设有与该环形凸条62配合的第二环形凹槽33,环形凸条62处于第二环形凹槽33中,内锅4开口边缘的第一环形凸沿44的下表面与密封圈6的上表面紧密接触。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