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6857发布日期:2021-01-05 17:56阅读:88来源:国知局
用于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站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属于垃圾清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用于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站。



背景技术:

扫地机器人,又称自动打扫机、智能吸尘器、机器人吸尘器等,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其能够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完成房间内地板的清理工作。目前的扫地机器人一般采用刷扫和真空方式,将地面上的垃圾吸纳进入自身的集尘盒中,从而完成地面的清理工作。

现有的扫地机器人通常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底部的驱动轮和导向轮、固定地设置在该壳体内的支架、与该支架固定连接的滚刷组件、通过柔性管路与滚刷组件连通的集尘盒以及迫使空气从滚刷组件流向该集尘盒的真空泵。工作时,行走轮支撑扫地机器人在地面上行走,滚刷组件通过其内转动的滚刷拾取地面上的垃圾,真空泵产生的气流将拾取的垃圾输送到集尘盒中,如此往复便可完成地面的清理工作。

由于扫地机器人自身携带的集尘盒空间有限,在扫地机器人清扫一两次地面之后,需要用户将集尘盒从扫地人上取下,清空之后再安装到扫地机器人上。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有些厂家在为扫地机器人充电的充电站上设置了吸尘系统,通过该吸尘系统能够将扫地机器人上集尘盒内的垃圾抽出,释放了用户的双手。

具有吸尘系统的充电站也叫集尘站,集尘站通常包括具有风机的主体和与该主体可拆卸连接的集尘箱。其中,集尘箱用于收纳垃圾。用户将集尘箱从集尘站的主体上拆卸下来之后,即可将集尘箱内的垃圾倾倒出来。但是,由于集尘箱与主体之间通常需要多组锁合结构锁定到一起,导致集尘箱和主体在锁合到一起时必须使多组锁合结构同时对准扣合,不利于用户的操作,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集尘站的集尘箱与主体之间在安装到一起时需要多组锁合结构同时对准扣合,不利于用户操作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站,该集尘站包括主体、集尘箱、第一锁合组件和第二锁合组件;前述第一锁合组件包括可拆卸锁合到一起并且能够相对转动的第一锁合结构和第一锁合配合结构;前述第一锁合结构设置在前述主体上,前述第一锁合配合结构设置在前述集尘箱上,以使前述集尘箱能够通过前述第一锁合组件锁合到前述主体上并且能够相对于前述主体转动;前述第二锁合组件包括可拆卸锁合到一起的第二锁合结构和第二锁合配合结构;所述第二锁合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二锁合配合结构设置在所述集尘箱上;前述第二锁合结构和前述第二锁合配合结构在通过前述第一锁合组件连接到一起的前述集尘箱和前述主体转动到第一目标角度时锁合到一起。

可选地,前述主体的顶部形成有台阶形式的第一接合面,前述集尘箱的底部形成有台阶形式的第二接合面;在前述集尘箱与前述主体连接到一起的状态下,前述第一接合面与前述第二接合面匹配地接合到一起。

可选地,前述第一接合面上相邻的台阶面之间通过弧形面衔接到一起,以使前述第一接合面形成平滑的面结构;并且/或者,前述第二接合面上相邻的台阶面之间通过弧形面衔接到一起,以使前述第二接合面形成平滑的面结构。

可选地,前述主体包括风机和设置在前述风机顶部的导流管,前述集尘箱上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导流管容纳腔;在前述集尘箱与前述主体连接到一起的状态下,前述导流管插入前述导流管容纳腔中并且与前述导流管容纳腔的顶壁相抵。

可选地,前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顶杆和为前述顶杆提供向上的弹力的弹性构件,前述顶杆能够与前述集尘箱的底壁相抵,并因此能够驱使前述集尘箱进而使前述第一锁合配合结构远离前述第一锁合结构。

可选地,前述第一锁合配合结构是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前述集尘箱上的插条;前述第一锁合结构是沿竖直方向形成在前述主体上并且允许前述插条插入到其内的插槽,前述插槽设置成允许插入到其内的前述插条转动。

可选地,前述主体在前述插槽的侧壁上设置有能够沿水平方向滑动的限位构件;前述集尘箱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开设的限位槽;前述限位构件设置成在前述集尘箱转动到使前述第二锁合结构和前述第二锁合配合结构锁合的位置时插入前述限位槽中,在前述集尘箱朝着前述第二锁合配合结构远离前述第二锁合结构的方向转动时被前述插条驱动并因此从前述限位槽中缩回。

可选地,前述第二锁合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形成在前述主体上的锁槽和设置在前述锁槽的侧壁上的锁杆;前述第二锁合配合结构是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前述集尘箱上的锁钩;前述锁钩能够插入前述锁槽中并钩住前述锁杆,从而使前述主体与前述集尘箱沿竖直方向固定到一起。

可选地,前述集尘箱上还设置有把手和与前述锁钩驱动连接的按键,前述按键被按下时能够驱动前述锁钩脱离前述锁杆,进而使前述锁钩能够从前述锁槽中脱出;前述按键设置在前述把手的一侧。

此外,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站,该集尘站包括主体、集尘箱和锁合组件;前述主体的顶部形成有台阶形式的第一接合面,前述集尘箱的底部形成有台阶形式的第二接合面;在前述集尘箱与前述主体连接到一起的状态下,前述第一接合面与前述第二接合面匹配地接合到一起;前述锁合组件设置在前述主体和/或前述集尘箱上,并且前述锁合组件设置成使得锁合到一起的前述主体和前述集尘箱相对转动到第二目标角度时能够彼此脱离。

基于前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公开的前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第一锁合结构和第一锁合配合结构可拆卸锁合到一起并且能够相对转动,以及通过将第一锁合结构设置在主体的顶部,将第一锁合配合结构设置在集尘箱的底部,使得集尘箱能够通过第一锁合组件锁合到主体上并且能够相对于主体转动;通过使第二锁合结构和第二锁合配合结构可拆卸锁合到一起,以及通过使第二锁合结构和第二锁合配合结构在通过第一锁合组件连接到一起的集尘箱和主体转动到第一目标角度时锁合到一起;使得集尘箱与主体之间可以先通过第一锁合组件枢转地连接到一起,然后再通过第二锁合组件完全锁合到一起,避免了使第一锁合组件和第二锁合组件必须同时对准才能够将第一锁合组件与第二锁合组件锁合到一起的情形,方便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通过在主体的顶部设置台阶形式的第一接合面,在集尘箱的底部设置台阶形式的第二接合面,使得集尘箱与主体连接到一起的状态下(通过第一锁合组件连接到一起的集尘箱和主体转动到第一目标角度时),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能够匹配地接合到一起。同时,相匹配的第一接合面和第二接合面能够起到提醒用户以旋转的方式将集尘箱与主体锁合到一起,并以旋转的方式使集尘箱与主体彼此脱离。

进一步,通过在主体的顶部设置导流管,在集尘箱上设置与该导流管相匹配的的导流管容纳腔,使得导流管与导流管容纳腔能够对集尘箱与主体之间的对准和安装起到导向的作用,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再进一步,通过在主体的顶部设置顶杆和为该顶杆提供向上的弹力的弹性构件,使得顶杆在第二锁合结构与第二锁合配合结构脱离时能够驱动集尘箱转动,并因此告知用户第二锁合结构和第二锁合配合结构已经脱离,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更进一步,通过在集尘箱上设置把手和用于解锁第二锁合组件的按键,并将按键设置在把手的一侧,使得用户能够单手解锁第二锁合组件,并单手转动集尘箱,从而解锁第一锁合组件。因此,本公开的集尘站能够使用户单手将集尘箱从主体上拆卸下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集尘站的轴侧效果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集尘站的主体的第一轴侧效果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集尘站的主体的第二轴侧效果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集尘站的集尘箱的第一轴侧效果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集尘站的集尘箱的第二轴侧效果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集尘站的集尘箱的第三轴侧效果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主体;11、第一锁合结构;12、第二锁合结构;13、第一接合面;14、导流管;15、顶杆;16、吸尘口;17、出尘口;18、出风口;

2、集尘箱;21、第一锁合配合结构;22、第二锁合配合结构;23、第二接合面;24、导流管容纳腔;25、把手;26、按键;27、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该优选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原理,并不能代表本公开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只能通过该优选实施例实现,因此该优选实施例不能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公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中,集尘站包括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一起的主体1和集尘箱2。在安装好的状态下,主体1能够将扫地机器人上尘盒内的垃圾转移到集尘箱2中。

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本实施例的集尘站还包括第一锁合组件和第二锁合组件,主体1和集尘箱2通过该第一锁合组件和该第二锁合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一起。

如图2至图6所示,第一锁合组件包括可拆卸锁合到一起并且能够相对转动的第一锁合结构11和第一锁合配合结构21。其中,第一锁合结构11设置在主体1的顶部,第一锁合配合结构21设置在集尘箱2的底部,以使集尘箱2能够通过第一锁合组件锁合到主体1上并且能够相对于主体1转动。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锁合结构11设置在集尘箱2上,将第一锁合配合结构21设置在主体1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将第一锁合结构11和第一锁合配合结构21对调位置的技术手段,并未偏离本公开的技术原理,所以其所构成的技术方案仍应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继续参阅图2至图6,第二锁合组件包括可拆卸锁合到一起的第二锁合结构12和第二锁合配合结构22。其中,第二锁合结构12设置在主体1的顶部,第二锁合配合结构22设置在集尘箱2的底部。第二锁合结构12和第二锁合配合结构22在通过第一锁合组件连接到一起的集尘箱2和主体1转动到第一目标角度时能够锁合到一起。其中,第一目标角度指的是,集尘箱2从第一锁合结构11和第一锁合配合结构21刚连接到一起的位置转动与主体1完全锁合和位置时,所转过的角度。第一目标角度的具体数值,可以通过多次实验获得。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其它部分文字中所说的第二目标角度与第一目标角度相同。换句话说,在本公开中,第一目标角度和第二目标角度是同一个技术特征的两个称谓。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二锁合结构12设置在集尘箱2上,将第二锁合配合结构22设置在主体1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将第二锁合结构12和第二锁合配合结构22对调位置的技术手段,并未偏离本公开的技术原理,所以其所构成的技术方案仍应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基于前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锁合结构11和第一锁合配合结构21可拆卸锁合到一起并且能够相对转动,以及通过将第一锁合结构11设置在主体1的顶部,将第一锁合配合结构21设置在集尘箱2的底部,使得集尘箱2能够通过第一锁合组件锁合到主体1上并且能够相对于主体1转动;通过使第二锁合结构12和第二锁合配合结构22可拆卸锁合到一起,以及通过使第二锁合结构12和第二锁合配合结构22在通过第一锁合组件连接到一起的集尘箱2和主体1转动到第一目标角度时锁合到一起;使得集尘箱2与主体1之间可以先通过第一锁合组件枢转地连接到一起,然后再通过第二锁合组件完全锁合到一起,避免了使第一锁合组件和第二锁合组件必须同时对准才能够将第一锁合组件与第二锁合组件锁合到一起的情形,方便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2和图3所示,主体1上设置有前述的第一锁合结构11、前述的第二锁合结构12、第一接合面13、导流管14、顶杆15、吸尘口16、出尘口17、出风口18和风机(图中未示出)。如前文所说的,第一锁合结构11和第二锁合结构12都设置在主体1的顶部,并且第一锁合结构11和第二锁合结构12分别设置在主体1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以便主体1和集尘箱2通过第一锁合组件和第二锁合组件能够紧紧地锁合到一起。

继续参阅图2和图3,第一接合面13形成在主体1的顶部,并且第一接合面13是台阶形式的面。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该第一接合面13能够起到提醒用户以旋转的方式将集尘箱2与主体1锁合到一起,并以旋转的方式使集尘箱2与主体1彼此脱离。进一步,第一接合面13上相邻的台阶面之间通过弧形面衔接到一起,以使第一接合面13形成平滑的面结构。

继续参阅图2和图3,导流管14和顶杆15也设置在主体1的顶部,并且导流管14和顶杆15也分别设置在主体1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其中,导流管14与集尘箱2上的出风腔(图中未示出)相匹配,顶杆15用于驱使集尘箱2远离主体1。

进一步,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主体1上还设置有为顶杆15提供向上的弹力的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可以是压簧、弹簧片、拉簧等任意可行的弹性构件。由于在主体1上设置为顶杆15提供向上的弹力的弹性构件的技术手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的,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所以此处不再做过多说明。

继续参阅图2和图3,吸尘口16形成在主体1的前侧,能够与形成在扫地机器人上的出灰口(图中未示出)对接。出尘口17形成在主体1的顶部,能够与形成在集尘箱2底部的进风口27(如图5和图6所示)对接到一起。并且,吸尘口16与出尘口17之间通过形成在主体1内的进风通道(图中未示出)连通到一起。进一步,风机沿竖直方向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并且位于导流管14的下方,并且风机的进风端与导流管14连通。出风口18形成在图3中主体1的左侧,并且通过形成在主体1内的出风通道(图中未示出)与风机的出风端连通。

如图4至图6所示,集尘箱2上设置有前述的第一锁合配合结构21、前述的第二锁合配合结构22、第二接合面23、导流管容纳腔24、把手25、按键26和进风口27。如前文所说的,第一锁合配合结构21和第二锁合配合结构22都设置在集尘箱2的底部,并且第一锁合配合结构21和第二锁合配合结构22分别设置在集尘箱2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以便主体1和集尘箱2通过第一锁合组件和第二锁合组件能够紧紧地锁合到一起。

如图5和图6,第二接合面23形成在集尘箱2的底部,并且第二接合面23是台阶形式的面。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该第二接合面23能够起到提醒用户以旋转的方式将集尘箱2与主体1锁合到一起,并以旋转的方式使集尘箱2与主体1彼此脱离。进一步,第二接合面23上相邻的台阶面之间通过弧形面衔接到一起,以使第二接合面23形成平滑的面结构。

如图6所示,导流管容纳腔24形成在集尘箱2上靠近第一锁合配合结构21的一侧,并且导流管容纳腔24至少能够容纳主体1上导流管14的一部分。在主体1与集尘箱2安装好的状态下,导流管14插入导流管容纳腔24中并且与导流管容纳腔24的顶壁(图中并未示出)相抵,并因此使导流管14与集尘箱2上的出风腔连通。

如图4至图6所示,把手25和按键26都设置在集尘箱2的顶部,其中,按键26被操作时能够驱动第二锁合配合结构22,以使锁合到一起的第二锁合结构12和第二锁合配合结构22彼此脱离。进一步,按键26设置在把手25靠近第二锁合配合结构22的一侧,以使用户在单手握持把手25时,该单手的拇指可以触碰到按键26,从而使用户可以单手握持把手25并单手操作,使集尘箱2从主体1上脱离。

如图5和图6所示,进风口27形成在集尘箱2的底部,并且集尘箱2内形成有与进风口27连通的垃圾容纳腔、与该垃圾容纳腔连通的出风腔和设置在垃圾容纳腔内的过滤网。其中,垃圾容纳腔用于容纳不能通过过滤网的垃圾,出风腔与导流管容纳腔24对准。

虽然图1至图6中并未明确示出,但是在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锁合配合结构21是沿竖直方向设置在集尘箱2上的插条;第一锁合结构11是沿竖直方向形成在主体1上并且允许插条插入到其内的插槽,并且该插槽设置成允许插入到其内的插条转动。进一步,主体1在该插槽的侧壁上设置有能够沿水平方向滑动的限位构件(例如楔形块)。集尘箱2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开设的限位槽,限位构件设置成在集尘箱2转动到使第二锁合结构12和第二锁合配合结构22锁合的位置时(第一接合面13和第二接合面23完全贴合时)插入限位槽中,在集尘箱2朝着第二锁合配合结构22远离第二锁合结构12的方向转动时被插条驱动并因此从限位槽中缩回。进一步,主体1上还设置有驱动限位构件插入限位槽中的弹性构件。

再进一步,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在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锁合结构12包括沿竖直方向形成在主体1上的锁槽和设置在锁槽的侧壁上的锁杆。第二锁合配合结构22是沿竖直方向设置在集尘箱2上的锁钩,该锁钩能够插入锁槽中并钩住锁杆,从而使主体1与集尘箱2沿竖直方向固定到一起。

下面结合图2至图6,来对主体1与集尘箱2之间的拆卸过程与安装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安装过程中,用户可以单手握持把手25,然后使集尘箱2上的第一锁合配合结构21(插条)插入主体1上的第一锁合结构11(插槽)中。然后,使集尘箱2朝靠近第二锁合结构12的方向转动。在集尘箱2转动的过程中,主体1上的限位构件插入第一锁合配合结构21中限位槽中,并因此使第一锁合组件将主体1和集尘箱2枢转地连接到一起。当集尘箱2转动到其底部的第二接合面23与主体1顶部的第一接合面13完全贴合到一起时,第二锁合配合结构22(锁钩)插入第二锁合结构12(锁槽)中并勾紧锁槽内的锁杆,并因此将主体1和集尘箱2完全地固定到一起。

在拆卸过程中,用户可以单手握持把手25,然后操作按键26,使按键26驱动第二锁合配合结构22(锁钩)与锁杆分离。此时,顶杆15在弹性构件的作用下驱使集尘箱2朝远离第二锁合结构12的方向转动。在此过程中,或者在用户驱动集尘箱2继续转动的过程中,转动的第一锁合配合结构21(插条)驱使限位构件从第一锁合配合结构21(插条)的限位槽中缩回。至此,集尘箱2与主体1被完全解锁,用户可以将集尘箱2从主体1上提起来。

基于前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中,集尘站允许用户单手操作集尘箱2,并因此使集尘箱2从主体1上被取下,或将集尘箱2安装到主体1上,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公开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