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绒制品填充用羽毛修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0665发布日期:2020-09-29 18:1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羽绒制品填充用羽毛修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羽绒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羽绒制品填充用羽毛修整装置。



背景技术:

羽毛作为纺织业中的一种材料,其根据羽毛来源被划分为不同用途,正羽是制作羽扇的材料,有些禽类,如孔雀的尾羽鲜艳多彩,常用作头冠的饰品。绒羽纤细、柔韧、保暖,是制作枕、被和衣服的良好垫料,尤其以鹅绒和鸭绒为佳。羽毛加工一般在家禽宰后先用热水烫泡,用机器褪下羽毛,进行冲洗、晾晒、烘干。原料羽毛在进一步加工前要先经拣选,把羽梗和有色毛等拣出。继用吸入管将原料羽毛送入除尘筒内除去杂质灰尘等。然后由排出管道送入筒仓,经过水洗、消毒、脱水、干燥、分毛、提绒和拼堆等工序,即成为羽毛成品,可行包装贮存。贮存期间如发现虫蛀或变质,应及时拣出喷晒药剂或熏蒸,然而使用鹅绒以及鸭绒对纺织品进行填充的加工工序繁多,部分生产厂家为了节省生产成本,采用家禽的次等硬质毛羽作为填充材料,该种羽毛填充后的舒适感较差,同时羽柄部分极容易贯穿布料伸至纺织品外部,随着时间推移纺织品内剩余羽毛量明显减少,进一步对使用舒适感造成了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羽绒制品填充用羽毛修整装置,能够有效提高次等硬质羽毛填充纺织品后的使用舒适感,同时对羽毛羽柄部分进行有效处理。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羽绒制品填充用羽毛修整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焊接有与自身内腔相互连通的料斗,箱体的内腔底部滑动连接有与自身内腔相互连通的收集箱,且收集箱的前侧贯穿箱体的正面,箱体内腔与料斗的连通处设置有检测机构,且箱体的内腔中部设置有修整机构,箱体的背面穿插有两个套装有齿轮的转轴,且两个齿轮相互啮合,箱体的背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位于右侧的转轴固定连接,箱体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气泵,且气泵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两个导气管,两个导气管均贯穿箱体的背面延伸至其内腔。

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框体、减速电机、转杆、转板、拦截齿、固定条、吸引件和第一静电发生棒,所述框体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内顶部并与料斗的内腔连通,减速电机固定安装在框体的左侧,且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框体的内壁并与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转杆的另一端插接在框体的内右壁,转板呈等距环绕状固定连接在转杆上,拦截齿呈排状等距固定连接在转板正面的顶部,固定条固定连接在箱体与料斗的连通处,吸引件呈排状等距安装在固定条的正面,第一静电发生棒嵌装在固定条内。

优选的,所述吸引件包括空心软条、铜芯、球囊和空心铜球,所述空心软条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条的正面,铜芯镶嵌在空心软条内,且铜芯的后端延伸至固定条内与第一静电发生棒电性连接,球囊固定连接在空心软条的前端,空心铜球镶嵌在球囊内与其内壁紧密贴合,铜芯的前端延伸至球囊内与空心铜球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修整机构包括第一导料斗、输送件、修整件和第二导料斗,所述第一导料斗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腔上半部并位于检测机构的下方,输送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输送件呈左右对称状设置在第一导料斗的下方,两个第一导料斗的后端分别与两个转轴固定连接,修整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修整件呈左右对称状分别设置在两个输送件的下方,修整件的前后两侧分别与箱体内壁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第二导料斗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腔下半部并位于修整件的下方,且第二导料斗与收集箱的内腔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输送件包括空心转筒、第二静电发生棒、矩形铜片和导电丝,所述第二静电发生棒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空心转筒内壁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矩形铜片呈等距环绕状嵌装在空心转筒的外表面,导电丝的一端贯穿空心转筒的内壁与矩形铜片电性连接,且导电丝的另一端与第二静电发生棒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修整件包括盒体、空心接触块、曲形输气管、分流管、导热囊、加热片、电热器、铜板和风阻网块,所述盒体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壁上,空心接触块嵌装在两个盒体相对一侧的顶部,且空心接触块的顶部与空心转筒的底部贴合,曲形输气管的上端贯穿两个空心接触块的相对一侧,且曲形输气管的下端与分流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曲形输气管与分流管的内腔相互连通,分流管的背面与导气管连接并内腔相互连通,导热囊分别嵌装在两个盒体的相对一侧,加热片分别嵌装在两个盒体的相对一侧并位于空心接触块与导热囊之间,电热器固定安装在盒体的内后壁上,且电热器的输出端与加热片电性连接,铜板固定连接在导热囊内,电热器的输出端与铜板电性连接,分流管的分支管段均贯穿导热囊的外表面,风阻网块嵌装在分流管的分支管段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羽绒制品填充用羽毛修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羽绒制品填充用羽毛修整装置,通过整理机构将储料箱内的羽毛以间歇的方式排下,在下落过程中由于羽柄部分的重量在羽毛本身重量中的占比最大,因此在羽毛下落过程中羽柄始终朝下,以便于后续修整机构对羽柄部分进行处理,同时整理机构对即将排下的羽毛进行摊匀处理,避免大量羽毛距离过近相互缠绕的情况出现,从而有效保障了羽毛下落过程中需要得到处理的羽柄部分始终朝下。

(2)、该羽绒制品填充用羽毛修整装置,基于修整机构对称式的设置方式,能够对下落过程中的羽毛进行充分收集,同时不会改变其羽柄始终位于羽毛最末端的位置状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对羽毛中的羽柄末端进行加热,使其产生部分融化,进而改变容易对纺织品造成破损的羽柄尖端形态,使其被融化后的尖端形成较为圆润的形状,基于提高羽柄与纺织品接触面积的方式确保其不会对使用者的舒适感造成影响。

(3)、该羽绒制品填充用羽毛修整装置,通过整理机构与修整机构相配合对羽毛羽柄部分进行处理,整理机构能够有效控制羽毛下落时间的间隙,同时排下的羽毛分布较为均匀,不会出现相互缠结的问题,进一步的,在通过修整机构对羽柄进行加热融化的过程中,热辐射对羽毛起到一定导热效果,使其毛羽间隙增加整体形态趋向于蓬松,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有效提高了次等硬质羽毛在填充纺织品时的使用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的正剖图;

图4为本发明图4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固定条的左剖图;

图6为本发明输送件的正剖图;

图7为本发明修整件的正剖图。

图中:1箱体、2料斗、3收集箱、4检测机构、5修整机构、6转轴、7驱动电机、8气泵、9导气管、41框体、42减速电机、43转杆、44转板、45拦截齿、46固定条、47吸引件、48第一静电发生棒、471空心软条、472铜芯、473球囊、474空心铜球、51第一导料斗、52输送件、53修整件、54第二导料斗、521空心转筒、522第二静电发生棒、523矩形铜片、524导电丝、531盒体、532空心接触块、533曲形输气管、534分流管、535导热囊、536加热片、537电热器、538铜板、539风阻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羽绒制品填充用羽毛修整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顶部焊接有与自身内腔相互连通的料斗2,箱体1的内腔底部滑动连接有与自身内腔相互连通的收集箱3,且收集箱3的前侧贯穿箱体1的正面,箱体1内腔与料斗2的连通处设置有检测机构4,且箱体1的内腔中部设置有修整机构5,箱体1的背面穿插有两个套装有齿轮的转轴6,且两个齿轮相互啮合,箱体1的背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7,且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与位于右侧的转轴6固定连接,箱体1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气泵8,且气泵8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两个导气管9,两个导气管9均贯穿箱体1的背面延伸至其内腔。

检测机构4包括框体41、减速电机42、转杆43、转板44、拦截齿45、固定条46、吸引件47和第一静电发生棒48,框体41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内顶部并与料斗2的内腔连通,减速电机42固定安装在框体41的左侧,且减速电机42的输出轴贯穿框体41的内壁并与转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转杆43的另一端插接在框体41的内右壁,转板44呈等距环绕状固定连接在转杆43上,拦截齿45呈排状等距固定连接在转板44正面的顶部,固定条46固定连接在箱体1与料斗2的连通处,吸引件47呈排状等距安装在固定条46的正面,第一静电发生棒48嵌装在固定条46内。

吸引件47包括空心软条471、铜芯472、球囊473和空心铜球474,空心软条471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条46的正面,铜芯472镶嵌在空心软条471内,且铜芯472的后端延伸至固定条46内与第一静电发生棒48电性连接,球囊473固定连接在空心软条471的前端,空心铜球474镶嵌在球囊473内与其内壁紧密贴合,铜芯472的前端延伸至球囊473内与空心铜球474电性连接。

修整机构5包括第一导料斗51、输送件52、修整件53和第二导料斗54,第一导料斗51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内腔上半部并位于检测机构4的下方,输送件5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输送件52呈左右对称状设置在第一导料斗51的下方,两个第一导料斗51的后端分别与两个转轴6固定连接,修整件5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修整件53呈左右对称状分别设置在两个输送件52的下方,修整件53的前后两侧分别与箱体1内壁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第二导料斗54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内腔下半部并位于修整件53的下方,且第二导料斗54与收集箱3的内腔相互连通。

输送件52包括空心转筒521、第二静电发生棒522、矩形铜片523和导电丝524,第二静电发生棒522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空心转筒521内壁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矩形铜片523呈等距环绕状嵌装在空心转筒521的外表面,导电丝524的一端贯穿空心转筒521的内壁与矩形铜片523电性连接,且导电丝524的另一端与第二静电发生棒522电性连接。

修整件53包括盒体531、空心接触块532、曲形输气管533、分流管534、导热囊535、加热片536、电热器(537)、铜板538和风阻网块539,盒体531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内壁上,空心接触块532嵌装在两个盒体531相对一侧的顶部,且空心接触块532的顶部与空心转筒521的底部贴合,曲形输气管533的上端贯穿两个空心接触块532的相对一侧,且曲形输气管533的下端与分流管534的顶端固定连接,曲形输气管533与分流管534的内腔相互连通,分流管534的背面与导气管9连接并内腔相互连通,导热囊535分别嵌装在两个盒体531的相对一侧,加热片536分别嵌装在两个盒体531的相对一侧并位于空心接触块532与导热囊535之间,电热器(537)固定安装在盒体531的内后壁上,且电热器(537)的输出端与加热片536电性连接,铜板538固定连接在导热囊535内,电热器(537)的输出端与铜板538电性连接,分流管534的分支管段均贯穿导热囊535的外表面,风阻网块539嵌装在分流管534的分支管段内。

使用时,将物料放入料斗2内,通过减速电机42运作带动转杆43在框体41内逆时针转动,进而将物料带入框体41内,通过第一静电发生棒48运作,将静电荷经由铜芯472传导至空心铜球474,使得物料在与球囊473接触时被吸引,并基于若干吸引件47呈排状等距分布的方式使得物料在转板44上均匀分布,转板44配合拦截齿45将物料带离吸引件47并使其落入箱体1内,在下落过程中羽毛中的羽柄部分始终朝下并经由第一导料斗51进入两个输送件52之间,通过第二静电发生棒522运作将产生的静电荷经由导电丝524传导至矩形铜片523,进而对羽毛进行吸引,通过驱动电机7运作并带动两个转轴6转动,从而带动空心转筒521转动,达到对吸附在矩形铜片523上羽毛的输送效果,羽毛被带至空心接触块532处,通过电热器537运作对加热片536进行加热,羽毛羽柄部分与加热片536接触后被加热融化,同时通过气泵8运作将外部空气经由导气管9抽入分流管534内,部分气流经由曲形输气管533排出,使得羽毛羽柄部分被加热融化后即被吹离空心接触块532,同时电热器537对铜板538进行加热,使其对导热囊535进行热辐射,热量经由导热囊535表面发出,同时部分气流经由分流管534的分支管段喷出导热囊535,使得羽毛在保持与导热囊535之间一定距离时得到热辐射效果变得蓬松,通过风阻网块539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气流流速,从而避免羽毛距离导热囊535过远的情况出现,处理后的羽毛落入收集箱3内,操作人员可通过拉动的方式将收集箱3从箱体1内拉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