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变形电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86051发布日期:2020-09-11 21:5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变形电动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整体倾斜调节变形的电动床。



背景技术:

可升降的电动床具有改变人体姿态的功能,如此可在不需要使用者起身的情况下实现坐起,不仅对于使用者本人或者相关的护理人员都可以带来许多便利,因而被广泛应用到许多场合,如家庭、医院、疗养场所等。传统电动床一般包括底座、固定架和床板,底座与固定架通过脚架组铰接,脚架组能实现电动床的整体升降、平移以及角度调节,但不能整体倾斜。当使用者处于半躺半坐的姿势时,人体重心由于惯性同时着力于背部和腰臀部后侧,使用者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腰部容易疲劳不适,影响身体健康。为此,本申请人申请了名称为“一种可整体倾斜调节的电动床”的实用新型专利,其解决了电动床的上述问题,但该电动床无法实现使用者像坐椅子一样就坐的功能,使用者坐上面时腿脚需要曲起,这种坐姿容易使用人疲劳,并且无法帮助使用者较为方便快捷地站起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合理,集普通床、倾斜床、椅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使用更方便的多功能变形电动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变形电动床,包括有底架和床架,床架包括有第一床面架、第二床面架和第三床面架,三者依次连接,其中第一床面架对应人体背部,第二床面架对应人体臀部,第三床面架对应人体的腿脚部位,并且三者分别连接有驱动马达形成可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安装在底架上并可沿底架做前后水平移动的移动架,移动架与第二床面架之间设置有可将二者连接固定的对接结构;第三床面架连接有第三驱动马达,形成可将第三床面架朝上推升至水平状态和朝下拉下至竖直状态(或接近竖直亦可)的结构。

进一步地,在移动架上安装有第二驱动马达,第二驱动马达连接所述第二床面架形成可驱动第二床面架形成朝前倾斜的结构;在第二床面架的底面安装有第一驱动马达,第一驱动马达连接第一床面架,形成可将第一床面架朝上推升至接近75度倾斜状态的驱动结构(即0-75度之间转动);所述第三驱动马达安装在第二床面架的底面,第三床面架的底面安装有固定座,通过该固定座与第三驱动马达枢接固定。

进一步地,在底架的上部两侧各至少设置有前后两处平移滚轮,而移动架上则设置有与平移滚轮相配的平移滑槽,将平移滚轮嵌入在平移滑槽中形成移动架沿底架前后水平移动的导向支撑结构。

在底架的下部两侧通过枢接方式各设置有一平移连接杆,平移连接杆的前端与设置在第三床面架上的连接轴枢接固定,使第三床面架形成可翘动移动架整体进行前后移动的杠杆式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有遥控器和遥控收发装置,遥控收发装置安装在电动床上,各驱动马达分别连接遥控收发装置,通过遥控器实现对电动床变形过程的遥控控制,当然也可以通过电动床的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可以理解,不管哪种控制方式均可直接利用现有技术实现,具体的实现过程在此无需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二床面架前部底面及移动架前端面的关节扣(圆管状),在第二床面架形成倾斜状态时通过往两者的关节扣插入销栓,使第二床面架与移动架形成固定结构。当第二床面架转至倾斜状态时,其底面的关节扣与移动架前面的关节扣对齐,此时插入销栓即可将第二床面架与移动架固定,配合各驱动马达,即可形成稳定的倾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床面架、第二床面架与第三床面架形成整体倾斜状态时,三者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并且最大倾斜角度为15度,可以整床一体倾斜0-15度,可缓解食物倒流、打鼾、呼吸障碍等病症。

进一步地,在第三床面架朝下旋转至竖直状态时(即-90度,旋转范围为-90-0度),第二床面架可在0-15度范围内旋转,第一床面架可在0-75度范围内旋转,以使整个电动床形成椅状结构,可以当作传统的椅子来坐,解决传统电动床不能将脚伸出放下的缺陷。当第三驱动马达启动将第三床面架由水平状态向下折叠时,第三驱动马达收缩拉动第三床面架朝下旋转,同时在平移连接杆的支点作用下,通过第三床面架上的u形连接扣拉动第二床面架,带动移动架整体朝前移动,以使第三床面架最终达到完全放下。然后将通过控制第一驱动马达将第一床面架打至竖直或接近竖直状态形成靠背,这样就形成了传统的椅子状态。如果只是为就坐,可以让第二床面架保持水平,而如果想让使用者能更方便站起,则可通过控制第二驱动马达使第二床面架朝前倾斜,这样就便于使用者起身。

进一步地,在移动架的中部位置设有一横置的固定支架,所述第二驱动马达安装在该固定支架上,使得第二驱动马达与第二床面架及移动架形成可整体移动的结构。

进一步地,在底架的前端中间位置设置有一直立的支撑杆,第三床面架处于水平状态时其后部枕压在该支撑杆顶端,使得第三床面架在打至水平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承重能力更好。

优选地,所述第一床面架与第二床面架之间、第二床面架与第三床面架之间分别通过u形连接扣铰接成可相对旋转的结构,由相对两个u形连接扣相扣并插入转轴的连接方式,不仅结构简单,连接稳固,而且转动顺畅。

本实用新型将床面架设计为三段式结构,分别对应人体的背、臀、脚部位,通过各驱动马达驱动对应的床面架,并在移动架的配合下,不仅能形成水平床体和倾斜床体,还能形成为椅子结构,并能抬起座位(即第二床面架)以利于使用者站起,如此使得整个电动床在原有基础上具备更多的功能,提高使用的舒适性,有利于使用者的使用,并且促进使用者康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为平躺床状态的侧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为倾斜床状态的侧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为椅子状态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床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1为底架,11为平移滚轮,12为支撑杆,2为移动架,21为固定支架,22为平移滑槽,31为第一床面架,32为第二床面架,33为第三床面架,34为固定座,35为连接轴,41为第一驱动马达,42为第二驱动马达,43为第三驱动马达,5为u形连接扣,6为平移连接杆,7为关节扣,8为销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6,所述多功能变形电动床,包括有底架1和床架,床架包括有第一床面架31、第二床面架32和第三床面架33,三者依次连接,其中第一床面架31对应人体背部,第二床面架32对应人体臀部,第三床面架33对应人体的腿脚部位,并且三者分别连接有驱动马达形成可升降结构。还包括有一安装在底架1上并可沿底架1做前后水平移动的移动架2,移动架2与第二床面架32之间设置有可将二者连接固定的对接结构;第三床面架33连接有第三驱动马达43,形成可将第三床面架33朝上推升至水平状态和朝下拉下至竖直状态(或接近竖直亦可)的结构。

在移动架2上安装有第二驱动马达42,第二驱动马达42连接所述第二床面架32形成可驱动第二床面架32形成朝前倾斜的结构;在第二床面架32的底面安装有第一驱动马达41,第一驱动马达41连接第一床面架31,形成可将第一床面架31朝上推升至接近75度倾斜状态的驱动结构(即0-75度之间转动);所述第三驱动马达43安装在第二床面架32的底面,第三床面架33的底面安装有固定座34,通过该固定座34与第三驱动马达43枢接固定。

在底架1的上部两侧各设置有前后两处(即总共4个)平移滚轮11,而移动架2上则设置有与平移滚轮11相配的平移滑槽22,将平移滚轮11嵌入在平移滑槽22中形成移动架2沿底架1前后水平移动的导向支撑结构。

在底架1的下部两侧通过枢接方式各设置有一平移连接杆6,平移连接杆6的前端与设置在第三床面架33上的连接轴35枢接固定,使第三床面架33形成可翘动移动架2进行前后移动的杠杆式结构。

还包括有遥控器和遥控收发装置(未图示),遥控收发装置安装在电动床上,各驱动马达分别连接遥控收发装置,通过遥控器实现对电动床变形过程的遥控控制,当然也可以通过电动床的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可以理解,不管哪种控制方式,均可直接利用现有技术实现,具体的实现过程在此无需赘述。

所述对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二床面架32前部底面及移动架2前端面的关节扣7(圆管状),在第二床面架32形成倾斜状态时通过往两者的关节扣7插入销栓8,使第二床面架32与移动架2形成固定结构。当第二床面架32转至倾斜状态时,其底面的关节扣7与移动架2前面的关节扣7对齐,此时插入销栓8即可将第二床面架32与移动架2固定,配合各驱动马达,即可形成稳定的倾斜状态。

所述第一床面架31、第二床面架32与第三床面架33形成整体倾斜状态时,三者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并且最大倾斜角度为15度,可以整床一体倾斜0-15度,可缓解食物倒流、打鼾、呼吸障碍等病症。

在第三床面架33朝下旋转至竖直状态时(即-90度,旋转范围为-90-0度),第二床面架32可在0-15度范围内旋转,第一床面架31可在0-75度范围内旋转,以使整个电动床形成椅状结构,可以当作传统的椅子来坐,解决传统电动床不能将脚伸出放下的缺陷。当第三驱动马达43启动将第三床面架33由水平状态向下折叠时,第三驱动马达43收缩拉动第三床面架33朝下旋转,同时在平移连接杆6的支点作用下,通过第三床面架33上的u形连接扣5拉动第二床面架32,带动移动架2整体朝前移动,以使第三床面架33最终达到完全放下。然后将通过控制第一驱动马达41将第一床面架31打至竖直或接近竖直状态形成靠背,这样就形成了传统的椅子状态。如果只是为就坐,可以让第二床面架32保持水平,而如果想让使用者能更方便站起,则可通过控制第二驱动马达42使第二床面架32朝前倾斜,这样就便于使用者起身。

在移动架2的中部位置设有一横置的固定支架21,所述第二驱动马达42安装在该固定支架21上,使得第二驱动马达42与第二床面架32及移动架2形成可整体移动的结构。

在底架1的前端中间位置设置有一直立的支撑杆12,第三床面架33处于水平状态时其后部枕压在该支撑杆12顶端,使得第三床面架33在打至水平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承重能力更好。

所述第一床面架31与第二床面架32之间、第二床面架32与第三床面架33之间分别通过u形连接扣5铰接成可相对旋转的结构,由相对两个u形连接扣5相扣并插入转轴的连接方式,不仅结构简单,连接稳固,而且转动顺畅。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