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86016发布日期:2020-09-11 21:5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折叠床。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床的要求也不但只限于睡眠上的柔软舒适,还需要一些活动功能,例如在床上看电视、看书或生病休息时,都需要将背部或膝部抬高一定的角度,以实现半躺或半坐等舒适的姿势,或者对于一些特殊作用的床,如病房中的床架或一些护理用床等,于是便有电动床。但是,一般的电动床结构只是在固定床框的床板下方增设上电机,将床板设置成由多节活动板铰接而成,令电机带动床头或床尾板上下升降运动实现床架的角度调节,这样的床架中的床框体固定,在须将电动床搬运或是要将其放置起来时,其结构固定,也较为复杂,搬运起来费时费力,而且现在电动折叠床都是拼接方式,这样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麻烦,使用者在购买回去后还需要自己组装,无法一体收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折叠床。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动折叠床,包括中部支撑杆,所述中部支撑杆的两边端设置有连接片,所述中部支撑杆的两侧端设置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与连接片相铰接,所述支撑框架的上方设置有能活动的床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中部支撑杆一侧端的床架为第一床架单元,所述中部支撑杆另一侧端的床架为第二床架单元,所述第一床架单元包括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所述第一床板与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床板与第一床板之间铰接配合,所述第一床板与第二床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气缸。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床架单元包括第三床板、第四床板和第五床板,所述第三床板与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床板与第三床板铰接配合,所述第五床板与第四床板铰接配合,所述第三床板与第四床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五床板与支撑框架之间配合连接有连杆。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床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气缸的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二床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床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二气缸的第三连接架,所述第四床板上设置有第四连接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铰接连接有连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呈l型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片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框架的支撑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折叠床,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改变了原有拼接的结构,消费者买来就可以使用,无需组装,减小消费者的困扰,增加体验。

2、采用一体的收折和展开的结构,只要对支撑框架进行收折或者展开就可以实现这个电动折叠床的收折或展开,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1。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2。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3。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4。

图中:10-中部支撑杆;20-连接片;25-支撑片;30-支撑框架;31-第一框架;32-第二框架;35-连接件;40-床架;41-第一床架单元;41a-第一床板;41b-第二床板;42-第二床架单元;42a-第三床板;42b-第四床板;42c-第五床板;50-第一气缸;51-第一连接架;52-第二连接架;60-第二气缸;61-第三连接架;62-第四连接架;70-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说明书附图,一种电动折叠床,包括中部支撑杆10,所述中部支撑杆10的两边端设置有连接片20,所述中部支撑杆10的两侧端设置有支撑框架30,所述支撑框架30与连接片20相铰接,所述支撑框架30的上方设置有能活动的床架40,更为具体的,所述支撑框架30包括第一框架31和第二框架32,所述第一框架31和第二框架32之间铰接连接有连接件3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架30能绕连接片20向中间收折,具体为往下旋转收折。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35呈l型状,所述连接片20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框架31的支撑片25,当支撑框架30摊平打开状态时,第一框架31会置于支撑片25的上端,所述支撑片25的目的在于可以给支撑框架30一个支撑的作用力,在展开使用时,增加了一个支撑受力点,使这个电动折叠床的结构稳定性更佳。

进一步的,所述中部支撑杆10一侧端的床架40为第一床架单元41,所述中部支撑杆10另一侧端的床架40为第二床架单元42,所述第一床架单元41包括第一床板41a和第二床板41b,所述第一床板41a与支撑框架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床板41b与第一床板41a之间铰接配合,所述第一床板41a与第二床板41b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气缸50,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一床板41a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气缸50的第一连接架51,所述第二床板41b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架52,所述第一气缸50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架51相固定,所述第一气缸50另一端的推杆与第二连接架52相固定,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气缸50通过伸出推杆的长度从而改变第二床板41b的升起高度,从而改变用户的靠背姿势,使其能满足符合自身的最佳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床架单元42包括第三床板42a、第四床板42b和第五床板42c,所述第三床板42c与支撑框架30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床板42b与第三床板42a铰接配合,所述第五床板42c与第四床板42b铰接配合,所述第三床板42a与第四床板42b之间设置有第二气缸60,所述第五床板42c与支撑框架30之间配合连接有连杆70,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三床板42a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二气缸60的第三连接架61,所述第四床板42b上设置有第四连接架62,所述第二气缸60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架61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气缸60另一端的推杆与第四连接架62相配合连接,在使用过程中,用户通过对第二气缸60推杆伸出长度的控制改变第四床板42b的升起角度,同时带动第五床板42c的升起角度,从而形成个类似“z”型状的靠腿部。

在使用过程中,用户能通过对第一气缸50和第二气缸60的控制,使第一床架单元41和第二床架单元42呈水平状,实现用户的平躺睡姿,参照说明书附图2所示;也能单独对第一气缸50进行控制,使第一床架41单元的第二床板41b向上升起,形成靠背,参照说明书附图1所示;也能同时对第一气缸50和第二气缸60进行控制,形成靠背和靠腿,参照说明书附图3所示;在收折过程中,用户需调整第一气缸50和第二气缸60,使第一床架单元41和第二床架单元42呈水平状,然后向下旋转支撑框架30,最终形成个“一”字状,此时第一气缸50和第二气缸60位于第一框架31和第二框架32之间的区域内,参照说明书附图5所示。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