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移动的课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6686发布日期:2020-11-20 10:10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便于移动的课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学习教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课桌。



背景技术: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接触最多的就是课桌。很多学校的班主任老师会要求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后就进行位置的更换。这就需要学生将自己的课桌椅移动至新的位置,而由于学习中会需要各类书本、辅导材料以及其它的学习用品,所以课桌的重量较大,搬运起来非常不便,如果直接在地上拖着移动的话就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周围教室的教学。

但是目前的市面上,可以移动的课桌是直接在课桌的桌腿底部设有滚轮,但是由于滚轮一直在桌腿底部,所以当桌子需要固定位置的时候,就不太方便,可能仍然会移动,或者稍微被碰一下就会移动位置。尤其是课桌上还有较多的书本、辅导材料,导致在平时使用的时候,滚轮的损坏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课桌,通过摆杆的作用,可以在课桌需要进行移动的时候将滚轮位于支撑腿底部,以便课桌移动;移动结束后又能从支撑腿底部移除,便于课桌的稳定放置在指定位置;通过操作横杆的作用可以快速有效地操作摆板与支撑腿的限位固定;通过定位凸起的作用,使得课桌不移动的时候,摆板可以与横杆a限位固定,避免摆板在课桌不移动的时候仍处于自由摆动状态;通过连接横板的作用,提高了摆板之间的强度,提高了摆板对于滚轮的支撑强度。

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便于移动的课桌,包括桌板,所述桌板底部固定有桌肚,所述桌板底部、位于桌肚两侧的前后端分别固定有支撑腿,位于桌板同一侧支撑腿之间的下部通过横杆a固定连接,所述桌肚背向开口一侧的支撑腿下部之间通过横杆b固定连接;位于背向桌肚开口一侧的支撑腿两侧的底部摆动连接有平行设置的摆板,所述摆板的上端均通过摆轴与支撑腿在横杆a下部与支撑腿之间摆动连接,所述摆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支撑腿的下部、对应于摆板所在侧上下活动连接有定位横轴,所述摆板对应于定位横轴分别设有“l”形通孔,当摆板摆动至与支撑腿平行时,所述定位横轴在“l”形通孔的立孔范围内活动,所述“l”形通孔的横孔为一端与立孔匹配连通、另一端贯穿摆板背向横杆a的一侧且以摆轴的轴心为圆心的弧形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横杆a对应于摆板所在侧对称设有定位凸起,摆板绕摆轴向横杆a摆动至定位凸起卡设于“l”形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定位凸起凸出横杆a的距离小于等于摆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定位凸起通过设有预压应力的弹簧与横杆a对应定位凸起所设的定位槽孔活动连接,当自由状态下,定位凸起伸出定位槽孔,当定位凸起受到压力后,克服弹簧作用力退回定位操孔内。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定位凸起凸出于横杆a的端部为球弧面。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定位横轴的两端贯穿伸出支撑腿的侧壁对应定位横轴所设的条形通孔a,当摆板绕摆轴摆动至与支撑腿平行的时候,所述条形通孔a位于“l”形通孔的立孔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定位横轴与支撑腿内沿支撑腿高度方向设置的提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提拉杆的顶部从支撑腿侧壁所设的条形通孔b伸出后与操作横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操作横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与从桌肚两侧支撑腿伸出的提拉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穿过桌肚背向开口一侧端面所设的导向槽。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提拉杆的底部固定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壁与定位横轴中部通过螺纹固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摆板之间、位于滚轮的上方固定有连接横板,当摆板摆动至与支撑腿平行的时候,所述连接横板位于支撑腿底部所设的防滑垫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便于移动的课桌,通过摆杆的作用,可以在课桌需要进行移动的时候将滚轮位于支撑腿底部,以便课桌移动;移动结束后又能从支撑腿底部移除,便于课桌的稳定放置在指定位置。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便于移动的课桌,通过操作横杆的作用可以快速有效地操作摆板与支撑腿的限位固定。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便于移动的课桌,通过定位凸起的作用,使得课桌不移动的时候,摆板可以与横杆a限位固定,避免摆板在课桌不移动的时候仍处于自由摆动状态。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便于移动的课桌,通过连接横板的作用,提高了摆板之间的强度,提高了摆板对于滚轮的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状态下提拉操作横杆时的右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状态下放下操作横杆时的右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放置状态下摆板限位时的右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放置状态下摆板限位时的后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状态下放下操作横杆时的后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状态下放下操作横杆时的主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6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便于移动的课桌,包括桌板1,所述桌板1底部固定有桌肚2,所述桌板1底部、位于桌肚2两侧的前后端分别固定有支撑腿3,位于桌板1同一侧支撑腿3之间的下部通过横杆a4固定连接,所述桌肚2背向开口一侧的支撑腿3下部之间通过横杆b4’固定连接;位于背向桌肚2开口一侧的支撑腿3两侧的底部摆动连接有平行设置的摆板5,所述摆板5的上端均通过摆轴6与支撑腿3在横杆a4下部与支撑腿3之间摆动连接,所述摆板5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滚轮7,所述支撑腿3的下部、对应于摆板5所在侧上下活动连接有定位横轴8,所述摆板5对应于定位横轴8分别设有“l”形通孔10,当摆板5摆动至与支撑腿3平行时,所述定位横轴8在“l”形通孔10的立孔范围内活动,所述“l”形通孔10的横孔为一端与立孔匹配连通、另一端贯穿摆板5背向横杆a4的一侧且以摆轴6的轴心为圆心的弧形孔;所述横杆a4对应于摆板5所在侧对称设有定位凸起17,摆板5绕摆轴6向横杆a4摆动至定位凸起17卡设于“l”形通孔10内;所述定位凸起17凸出横杆a4的距离小于等于摆板5的厚度;所述定位凸起17通过设有预压应力的弹簧与横杆a4对应定位凸起17所设的定位槽孔活动连接,当自由状态下,定位凸起17伸出定位槽孔,当定位凸起17受到压力后,克服弹簧作用力退回定位操孔内;所述定位凸起17凸出于横杆a4的端部为球弧面;所述定位横轴8的两端贯穿伸出支撑腿3的侧壁对应定位横轴8所设的条形通孔a9,当摆板5绕摆轴6摆动至与支撑腿平行的时候,所述条形通孔a9位于“l”形通孔10的立孔范围内;所述定位横轴8与支撑腿3内沿支撑腿3高度方向设置的提拉杆14固定连接,所述提拉杆14的顶部从支撑腿3侧壁所设的条形通孔b15伸出后与操作横杆12固定连接;所述操作横杆12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11与从桌肚2两侧支撑腿3伸出的提拉杆1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1穿过桌肚2背向开口一侧端面所设的导向槽13;所述提拉杆14的底部固定有连接套16,所述连接套16的内壁与定位横轴8中部通过螺纹固定;所述摆板5之间、位于滚轮7的上方固定有连接横板19,当摆板5摆动至与支撑腿3平行的时候,所述连接横板19位于支撑腿3底部所设的防滑垫18的底部。

需要移动课桌的时候,首先使用者克服弹簧作用力将定位凸起17按压至横杆a4内,然后摆板5与横杆a4不再限位锁定,然后将桌板1背向桌肚2的开口的一侧抬起,同时将操作横杆12向上拉起、操作横杆12带动连接杆11、提拉杆14以及定位横轴8向上抬起至最大行程处,然后摆板5在自重作用下绕摆轴6向下摆动,使定位横轴8进入摆板5的“l”形通孔10的横孔内,并当摆板5摆动至定位横轴8位于“l”形通孔10的横孔和立孔连接处的时候,摆板5与支撑腿3平行,此时放开操作横杆12,使定位横轴8在重力作用下沿“l”形通孔10的立孔向下移动最最大行程处,实现了摆板5与支撑腿3的限位;接着使用者再将桌板1对应于桌肚2的开口一侧抬起,使桌板1对应于桌肚2对应侧桌腿3的底部与地面分离,从而便能将课桌轻松移动,而且在移动过程中也不会因为滑动摩擦发出任何噪声。当课桌移动至所需位置之后,使用者将桌板1对应于桌肚2的开口一侧放下至该侧支撑腿3的底部与地面接触;然后使用者再抬着桌板1背向桌肚2的开口一侧、接着再次将操作横杆12拉起,再将摆板5摆向横杆4后将桌板1放下至该侧支撑腿3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最后将摆板5摆动至定位凸起17与摆板5的“l”形通孔限位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