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扇面用多级提升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24725发布日期:2021-04-02 09:49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扇面用多级提升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扇面用多级提升窗。



背景技术:

现有的窗户主要是用于透光和通风,为了保证透光效率,现有的写字楼、商场已经采用玻璃外墙来实现,而通风却一直是现有窗户一直存在的问题,现有的推拉窗能开启的角度可以达到60°,但是推拉窗的窗型都比较小,一般推拉窗占窗户的1/3~1/4,现有的提升窗的有效通风面积只有该窗扇的1/2,因此室内通风量要求比较高的时候,只有增加窗扇的尺寸才能达到要求,而窗扇尺寸的增加,而窗扇的尺寸增加后,窗扇的生产工艺需要极高的要求,而这会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扇面用多级提升窗,该提升窗可将窗扇进行多次重叠,以增加提升窗的透气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大扇面用多级提升窗,包括窗框、第一提升窗、第二提升窗和固定窗,所述第一提升窗、第二提升窗和固定窗从外到内依次安装在窗框上,所述第一提升窗和第二提升窗可上下滑动,第一提升窗和第二提升窗两侧均成型有挂线槽,且每侧的挂线槽均有两个,且两个挂线槽对称,所述窗框顶部还设有动力仓,动力仓内安装有带动第一提升窗升降的驱动机构,第一提升窗靠近第二提升窗的底部设有提升钩,所述第二提升窗靠近第一提升窗的顶部设有与提升钩相配合的搭钩,所述窗框顶部加工有分别与第一提升窗和第二提升窗对齐的空腔,每个空腔内均设有第一提升窗和第二提升窗配合的助力机构,所述固定窗安装在窗框底部内腔。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同步轮、同步带、线夹、挂线轮和动力钢缆,所述同步轮有两个,两个同步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挂线轮之间,两个同步轮上绕置有同步带,其中一个同步轮上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同步带上设有均分同步带的两个线夹,每个线夹上均连接有动力钢缆,所述动力仓两端底部加工有与挂线槽对齐的通口,每个通口上均设有与挂线槽对齐的挂线轮,两个挂线轮呈对角设置,两根动力钢缆绕过对角分布的挂线轮后与对应的挂线槽连接。

两个线夹呈对角安装在同步带上,一个线夹位于同步带一端表面,另一个线夹位于同步带另一端的底面,位于同步带底面上的线夹与对应的挂线轮之间还设有拐角滚轮。

所述线夹包括固定板和限位板,所述固定板和限位板之间包覆有同步带,所述限位板上加工有同步带轮廓适配的限位齿,所述限位板两侧的端面上加工有用于安装动力钢缆的锁孔,所述锁孔有两个,两个锁孔的轴线沿同步带对称设置,且两个锁孔的轴心距与两个挂线轮工作面之间的距离相等。

每个空腔内均安装有两组助力机构,且两组助力机构方向相反。

所述助力机构包括多根串联的气弹簧,多根串联后的气弹簧的一端安装有固定座,另一端安装有牵引轮,固定座远离牵引轮一侧的空腔内均安装有与挂线槽对齐的换向轮,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助力钢缆,助力钢缆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座上,另一端绕过牵引轮后通过换线轮与对应的第一提升窗或第二提升窗上的挂线槽连接。

所述第一提升窗、第二提升窗和固定窗的高度相等。

第二提升窗靠近固定窗的底部和固定窗顶部设有相互搭接的挡条。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机、主动丝杆、被动丝杆、同步轮和同步带,所述主动丝杆和被动丝杆对称且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提升窗两侧的窗框内,第一提升窗的两侧分别设有与主动丝杆和被动丝杆螺纹连接的螺母座,主动丝杆和被动丝杆上均安装有同步轮,且两个同步轮等高,主动丝杆上的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与被动丝杆上的同步轮啮合,所述电动机安装在主动丝杆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扇面用多级提升窗具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窗框从外到内依次安装第一提升窗、第二提升窗和固定窗,使提升窗完全打开后可以形成2/3的通口,与现有的窗扇相比具有通风效果好的优点;

(2)通过在窗框内顶部安装与第一提升窗和第二提升窗配合的助力机构,使驱动机构仅需要较小的力就能带动第一提升窗和第二提升窗升降,减少电机功率,避免了电机因功率需要造成的尺寸增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提升窗、第二提升窗和固定窗关闭后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提升窗、第二提升窗和固定窗的俯视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和助力机构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和助力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腔助力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个助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驱动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驱动机构使用时第一提升窗、第二提升窗和固定窗的俯视结构图。

附图标记:1、窗框;11、空腔;2、第一提升窗;21、提升钩;22、螺母座;3、第二提升窗;31、搭钩;4、固定窗;5、挂线槽;6、动力仓;61、通口;7、驱动机构;71、驱动电机;72、同步轮;73、同步带;74、线夹;741、固定板;742、限位板;743、限位槽;744、锁孔;75、挂线轮;76、动力钢缆;77、拐角滚轮;701、电动机;702、主动丝杆;703、被动丝杆;704、同步轮;705、同步带;8、助力机构;81、气弹簧;82、固定座;83、牵引轮;84、助力钢缆;85、换向轮;9、档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大扇面用多级提升窗包括窗框1、第一提升窗2、第二提升窗3和固定窗4,所述第一提升窗2、第二提升窗3和固定窗4的高度相等,且第一提升窗2、第二提升窗3和固定窗4从外到内依次安装在窗框1上,通过依次设置的第一提升窗2、第二提升窗3和固定窗4,可使窗户打开口可隐藏2/3的窗扇,以达到较大的开口,而现有的窗扇由于窗框1的结构,最多只能打开1/2的开口,所述第一提升窗2和第二提升窗3可上下滑动,第一提升窗2和第二提升窗3两侧均成型有挂线槽5,且每侧的挂线槽5均有两个,且两个挂线槽5对称,所述窗框1顶部还设有动力仓6,动力仓6内安装有带动第一提升窗2升降的驱动机构7,第一提升窗2靠近第二提升窗3的底部设有提升钩21,所述第二提升窗3靠近第一提升窗2的顶部设有与提升钩21相配合的搭钩31,搭钩31与提升钩21之间的侧壁上安装有橡胶减震条,可在第一提升窗2上的提升钩21与第二提升窗3上的搭钩31接触时减少碰撞力,同时还可在提升窗关闭后保证密封度和隔音度,当第一提升窗2在驱动机构7的带动下向上运动时,通过提升钩21与搭钩31配合可将第二提升窗3提起,以实现提升窗的关闭,而第一提升窗2、第二提升窗3和固定窗4从外到内,在提升窗关闭后,会形成从外到内逐渐收回的阶梯状,可防止雨水滞留,所述窗框1顶部加工有分别与第一提升窗2和第二提升窗3对齐的空腔11,每个空腔11内均设有第一提升窗2和第二提升窗3配合的助力机构8,所述固定窗4安装在窗框1底部内腔,第二提升窗3靠近固定窗4的底部和固定窗4顶部设有相互搭接的挡条,档条9相邻的侧面上安装有橡胶减震条,可吸收第二提升窗3移动时的噪音,同时还可在提升窗完全关闭后保证窗扇的隔音度,档条9与固定窗4的表面齐平,可使固定窗4上形成一个较宽的平面,可在提升窗打开后作为扶手。

通过驱动机构7可使窗户可自动启闭,如图7所示,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驱动电机71、同步轮72、同步带73、线夹74、挂线轮75和动力钢缆76,所述同步轮72有两个,两个同步轮72可转动地安装在挂线轮75之间,两个同步轮72上绕置有同步带73,其中一个同步轮72上安装有驱动电机71,所述同步带73上设有均分同步带73的两个线夹74,每个线夹74上均连接有动力钢缆76,所述动力仓6两端底部加工有与挂线槽5对齐的通口61,每个通口61上均设有与挂线槽5对齐的挂线轮75,两个挂线轮75呈对角设置,两根动力钢缆76绕过对角分布的挂线轮75后与第一提升窗2上呈对角分布的挂线槽5连接,这样安装可使第一提升窗2的重心始终保持在第一提升窗2中部,提高第一提升窗2移动时的稳定性。使用时驱动电机71带动同步轮72转动,使套装在同步轮72上的同步带73转动,同步带73转动时带动两个线夹74移动,此时两个线夹74通过动力钢缆76拉起第一提升窗2或关闭第一提升窗2。

如图8所示,两个线夹74呈对角安装在同步带73上,一个线夹74位于同步带73一端表面,另一个线夹74位于同步带73另一端的底面,此时位于同步带73底面上的线夹74则会因为位置原因交错,为了使动力钢缆76的路径规整,位于同步带73底面上的线夹74与对应的挂线轮75之间还设有拐角滚轮77,安装在位于同步带73底面线夹74上的动力钢缆76绕过拐角滚轮77后依次绕过对应的挂线轮75后与对应的挂线槽5连接。动力钢缆76与挂线槽5连接是在动力钢缆76完全穿过挂线槽5后,在挂线槽5下方通过体积大于挂线槽5的锁销连接,这样安装可以防止动力钢缆76的挂点在第一提升窗2顶部时造成的第一提升窗2晃动,保证了第一提升窗2的稳定性。所述线夹74包括固定板741和限位板742,所述固定板741和限位板742之间包覆有同步带73,所述限位板742上加工有同步带73轮廓适配的限位齿,所述限位板742两侧的端面上加工有用于安装动力钢缆76的锁孔744,所述锁孔744有两个,两个锁孔744的轴线沿同步带73对称设置,且两个锁孔744的轴心距与两个挂线轮75工作面之间的距离相等。

通过助力机构8,可使第一提升窗2和第二提升窗3减轻自重,以便于开启,如图9所示,第一提升窗2和第二提升窗3上方的空腔11内均安装有两组助力机构8,且两组助力机构8方向相反,第一提升窗2上方的两组助力机构8与驱动机构7上的两根动力钢缆76错开,如图10所示,所述助力机构8包括多根串联的气弹簧81,多根串联后的气弹簧81的一端安装有固定座82,另一端安装有牵引轮83,固定座82远离牵引轮83一侧的空腔11内均安装有与挂线槽5对齐的换向轮85,所述固定座82上还设有助力钢缆84,助力钢缆84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座82上,另一端绕过牵引轮83后通过换线轮与对应的第一提升窗2或第二提升窗3上的挂线槽5连接。助力钢缆84与挂线槽5连接是在助力钢缆84完全穿过挂线槽5后,在挂线槽5下方通过体积大于挂线槽5的锁销连接,这样安装可以防止助力钢缆84的挂点在挂线槽5顶部时造成的第一提升窗2或第二提升窗3的晃动,保证了第一提升窗2和第二提升窗3的稳定性。

如图11、图12所示,驱动机构7还可使用丝杆传动来控制第一提升窗2开启,驱动机构7包括电动机701、主动丝杆702、被动丝杆703、同步轮704和同步带705,所述主动丝杆702和被动丝杆703对称且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提升窗2两侧的窗框内,第一提升窗2的两侧分别设有与主动丝杆702和被动丝杆703螺纹连接的螺母座22,主动丝杆702和被动丝杆703上均安装有同步轮704,且两个同步轮704等高,主动丝杆702上的同步轮704通过同步带705与被动丝杆703上的同步轮704啮合,所述电动机701安装在主动丝杆702上。值得注意主动丝杆702与被动丝杆703结构相同,其区别在于,主动丝杆702与电动机701连接。使用时,电动机701带动主动丝杆702转动,主动丝杆702转动时通过同步带705带动被动丝杆703同向、同速转动,此时,第一提升窗2两侧的螺母座22分别与对应的主动丝杆702和被动丝杆703啮合,以实现第一提升窗2的启闭,第一提升窗2启闭时通过提升钩21可带动第二提升窗3实现启闭。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

安装时,将动力仓6固定在窗洞内顶部,然后安装窗框1,并将第一提升窗2、第二提升窗3和固定窗4安装在窗框1内,接着将动力机构的两根动力钢缆76安装在第一提升窗2呈对角分布的挂线槽5内,然后将与第一提升窗2对齐的两根助力钢缆84安装在另外一组呈对角分布的挂线槽5内,接着将与第二提升窗3对齐的两个助力钢缆84安装在呈对角分布的挂线槽5内,以便于保证第二提升窗3的重心在第二提升窗3的中部,随后对第一提升窗2和第二提升窗3调平,调平完成后将固定窗4安装在窗框1内侧底部。

使用时,由于第一提升窗2和第二提升窗3都安装有助力机构8,因此驱动机构7仅需要较小的力就能轻松拉起第一提升窗2和第二提升窗3,以实现提升窗的关闭,助力机构8在气弹簧81的作用下通过助力钢缆84吸收活动窗扇的重量,使活动窗扇的重量被气弹簧81分解一部分,而多根串联的气弹簧81叠加产生的力量可以极大的减少第一提升窗2和第二提升窗3的自重,使得驱动机构7在带动窗扇移动时可节省驱动电机71的功率,从而使驱动电机71的体积更小,以减小窗框1的尺寸。驱动机构7工作时,驱动电机71带动同步轮72转动,此时同步轮72上的同步带73转动,同步带73转动时带动线夹74在水平面内朝向动力仓6另一端,线夹74在移动时拖动动力钢缆76移动,动力钢缆76依托挂线轮75将第一提升窗2向上提起,第一提升窗2提升的高度超过本身高度后,提升钩21会与第二提升窗3上的搭钩31搭接,用于带动第二提升窗3上行,通过提升管与搭钩31配合,使提升窗只需要一组驱动机构7就能带动第一提升窗2和第二提升窗3移动,当第一提升窗2移动到位后,第二提升窗3与固定窗4之间的档条9靠接,实现窗户的关闭。当窗户需要打开时,控制驱动电机71反向转动,就能使第一提升窗2下移,第一提升窗2下移时,第二提升窗3在自身的重力下向下运动,就能使窗户打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实用新型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结构或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同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