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帘升降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6914发布日期:2021-08-03 13:2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帘升降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遮阳帘领域,具体为一种卷帘升降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竹做的帘子,尤指挂在门口或窗户的帘子,是汉族竹编工艺的一种。

苇做的帘子轻便柔和,舒展方便,结实耐用,用途广泛、可用作窗帘,也可布置于房间、厅堂、走廊等做装饰。

帘子共有三种款式,推拉帘、卷帘与折叠帘,其中卷帘具有相对较高的方便性,不占空间、起落卷搭而更加灵活,因此普及面更广。传统卷帘的升降功能依靠拉绳控制,但拉绳驱动机构相对较为复杂,同时磨损比较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传统卷帘的拉绳驱动机构相对较为复杂,同时磨损比较严重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卷帘升降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不足之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卷帘升降定位装置,包括主体、第一钩体、第二钩体,所述主体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钩体、第二钩体连接。

所述主体内安装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一键体、第二键体、第一推杆与第二推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依次通过铰链连接并呈现为菱形;第一连杆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与第二连杆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通过第一拉簧连接,第三连杆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与第四连杆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通过第二拉簧连接。

主体内设有第一滑道,第一键体位于第一滑道内并通过滑动连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键体通过复合铰链连接;主体内设有第二滑道,第二键体位于第二滑道内并通过滑动连接,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二键体通过复合铰链连接。

主体内设有第三滑道,第一推杆位于第三滑道内并通过滑动连接,第一连杆、第四连杆、第一推杆通过复合铰链连接;主体内设有第四滑道,第二推杆位于第四滑道内并通过滑动连接,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二推杆通过复合铰链连接;

第一推杆与第一钩体固定连接,第二推杆与第二钩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电机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滑道内设有第一挡块,第二滑道内设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的功能为阻挡第一键体、第二键体,避免第一键体、第二键体脱出第一滑道、第二滑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首先,按动第一键体与第二键体,菱形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发生形变,上下两顶点互相靠近,左右两顶点互相远离,推动第一推杆与第二推杆,第一推杆推动第一钩体打开,第二推杆推动第二钩体打开;然后,卷起卷帘,第一钩体勾住第一连接线,第二钩体勾住第二连接线;最后松开第一键体与第二键体,第一拉簧与第二拉簧拉动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复位,第一钩体与第二钩体扣合。最终,本实用新型拉住具有下垂趋势的卷帘,采用非拉绳驱动机构,有效避免了拉绳驱动机构相对较为复杂、磨损比较严重的不足之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

本技术:
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钩体与第二钩体打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主体,101-第一滑道,1011-第一挡块,102-第二滑道,1021-第二挡块,103-第三滑道,104-第四滑道,11-第一连杆,111-第一拉簧,12-第二连杆,13-第三连杆,131-第二拉簧,14-第四连杆,15-第一键体,16-第二键体,17-第一推杆,18-第二推杆,2-第一钩体,3-第二钩体,4-卷帘,41-第一连接线,42-第二连接线,43-竹条或苇条。

具体实施方式

依据本申请的上述结构特点,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卷帘升降定位装置,包括主体1、第一钩体、第二钩体;所述主体1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钩体2、第二钩体3连接。所述主体1内安装有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第四连杆14、第一键体15、第二键体16、第一推杆17与第二推杆18;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第四连杆14依次通过铰链连接并呈现为菱形;第一连杆11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与第二连杆12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通过第一拉簧111连接,第三连杆13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与第四连杆14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通过第二拉簧131连接。主体1内设有第一滑道101,第一键体15位于第一滑道101内并通过滑动连接,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一键体15通过复合铰链连接;主体2内设有第二滑道102,第二键体16位于第二滑道102内并通过滑动连接,第三连杆13、第四连杆14、第二键体16通过复合铰链连接。主体1内设有第三滑道103,第一推杆17位于第三滑道103内并通过滑动连接,第一连杆11、第四连杆14、第一推杆17通过复合铰链连接;主体1内设有第四滑道104,第二推杆18位于第四滑道104内并通过滑动连接,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第二推杆18通过复合铰链连接。第一推杆17与第一钩体2固定连接,第二推杆18与第二钩体3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滑道101内设有第一挡块1011,第二滑道102内设有第二挡块1021,所述第一挡块1011、第二挡块1021的功能为阻挡第一键体15、第二键体16,避免第一键体15、第二键体16脱出第一滑道101、第二滑道102。

工作原理:首先,按动第一键体15与第二键体16,菱形的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第四连杆14发生形变,上下两顶点互相靠近,左右两顶点互相远离,推动第一推杆17与第二推杆18,第一推杆17推动第一钩体2打开,第二推杆18推动第二钩体3打开;然后,卷起卷帘,第一钩体2勾住第一连接线41,第二钩体3勾住第二连接线42;最后松开第一键体15与第二键体16,第一拉簧111与第二拉簧131拉动第一推杆17、第二推杆18复位,第一钩体2与第二钩体3扣合。最终,本实用新型拉住具有下垂趋势的卷帘,采用非拉绳驱动机构,有效避免了拉绳驱动机构相对较为复杂、磨损比较严重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综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指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改变、修改、替换、变形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卷帘升降定位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钩体(2)、第二钩体(3);所述主体(1)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钩体(2)、第二钩体(3)连接;所述主体(1)内安装有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第四连杆(14)、第一键体(15)、第二键体(16)、第一推杆(17)与第二推杆(18);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第四连杆(14)依次通过铰链连接并呈现为菱形;第一连杆(11)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与第二连杆(12)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通过第一拉簧(111)连接,第三连杆(13)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与第四连杆(14)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通过第二拉簧(131)连接;

主体(1)内设有第一滑道(101),第一键体(15)位于第一滑道(101)内并通过滑动连接,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一键体(15)通过复合铰链连接;主体(1)内设有第二滑道(102),第二键体(16)位于第二滑道(102)内并通过滑动连接,第三连杆(13)、第四连杆(14)、第二键体(16)通过复合铰链连接;

主体(1)内设有第三滑道(103),第一推杆(17)位于第三滑道(103)内并通过滑动连接,第一连杆(11)、第四连杆(14)、第一推杆(17)通过复合铰链连接;主体(1)内设有第四滑道(104),第二推杆(18)位于第四滑道(104)内并通过滑动连接,第二连杆(12)、第三连杆(13)、第二推杆(18)通过复合铰链连接;

第一推杆(17)与第一钩体(2)固定连接,第二推杆(18)与第二钩体(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帘升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道(101)内设有第一挡块(1011),第二滑道(102)内设有第二挡块(102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卷帘升降定位装置,涉及遮阳帘领域,包括主体、第一钩体、第二钩体,主体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钩体、第二钩体连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依次通过铰链连接并呈现为菱形;第一键体位于第一滑道内并通过滑动连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键体通过复合铰链连接;第二键体位于第二滑道内并通过滑动连接,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二键体通过复合铰链连接;主体内设有第三滑道,第一推杆位于第三滑道内;主体内设有第四滑道,第二推杆位于第四滑道内;第一推杆与第一钩体固定连接,第二推杆与第二钩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拉住具有下垂趋势的卷帘,有效避免了拉绳驱动机构相对较为复杂、磨损比较严重的不足之处。

技术研发人员:张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滨州威斯凯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5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