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用操控器短行程提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6909发布日期:2021-08-03 13:2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用操控器短行程提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用操控器短行程提升机构。



背景技术:

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是指在彼此以面对面的状态设置的并且对四周边缘部位实施封闭的两枚玻璃内设置可依需调节的百叶帘而构成的属于遮阳中空玻璃制品范畴的窗户。这种窗户具有不言而喻的以下长处:隔热性好而藉以体现建筑物的节能;隔音性优异而藉以避免外界喧嚣噪声之袭扰;防结露凝霜而藉以确保室内光线充足并且体现期望的亮丽效果;免受尘杂沾污百叶片而藉以体现优异的免清洁效果;对建筑物具有理想的点缀性而藉以提升建筑物的档次;抗冲击性强、安全性好并且使用寿命长而藉以满足高层建筑的安装要求以及满足极致的长期使用免维护要求;使用简单轻便省力而藉以适应不同年龄及不同体能者操作,等等。

现有的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形式多种多样,有常规类型的、以及大型落地型的,另外,还有一些适用于高度较矮空间内的百叶窗,对于此种类型的百叶窗,其侧框高度较矮,因而位于侧框上的外操控器和跟随器的移动距离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距离内使帘片全程升降,需要外操控器短行程移动行程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用操控器短行程提升机构,通过将牵引绳绕定轮和动轮外侧至少一周后,然后从定轮向下延伸至动轮,绕过动轮底端系于跟随器上,在移动外操控器的过程中,牵引绳由于多缠绕了一圈或者多圈而增加了移动行程,从而达到外操控器行程缩短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用操控器短行程提升机构,包括外操控器、跟随器、支承座、固定器和一对牵引绳,所述跟随器上部可转动的设有动轮,所述支承座上可转动的设有定轮,所述动轮位于所述定轮的下方,所述牵引绳一端依次穿过多个帘片并固定于下梁上,其另一端穿过固定器后绕定轮和动轮外侧至少一圈后向下延伸并经动轮导向后系于跟随器上端。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动轮上相平行的设有一对第一圈槽,一对所述牵引绳缠绕于动轮上部分分别嵌入一对所述第一圈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圈槽的槽底部设有防滑层。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防滑层为防滑涂层或防滑凸起。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定轮上相平行的设有第二圈槽,所述第二圈槽与第一圈槽的具有相同的竖直中心剖面。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二圈槽的宽度小于第一圈槽的宽度。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二圈槽的槽底部的截面为半圆弧面。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圈槽的槽底部两侧具有倒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将牵引绳绕定轮和动轮外侧至少一周后,然后从定轮向下延伸至动轮,绕过动轮底端系于跟随器上,从而在移动外操控器的过程中,跟随器上的动轮随之移动,牵引绳由于多缠绕了一圈或者多圈而增加了移动行程,从而达到外操控器行程缩短的目的,可以适用于高度较矮的百叶窗系统;

2.通过圈槽的设置,将两个牵引绳分别定位其中,可以保证两个牵引绳之间在工作过程中不相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跟随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根牵引绳缠绕定轮和动轮的缠绕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根牵引绳缠绕定轮和动轮另一种实施例的缠绕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动轮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动轮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定轮的侧视图。

图中,1.跟随器;11.动轮;111.第一圈槽;2.支承座;21.定轮;211.第二圈槽;3.固定座;4.牵引绳;41.第一牵引绳;42.第二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4所示,一种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用操控器短行程提升机构,包括外操控器、跟随器1、支承座2、固定器3和一对牵引绳4,跟随器1上部可转动的设有动轮11,支承座2上可转动的设有定轮21,动轮11位于定轮21的下方,牵引绳4一端依次穿过多个帘片并固定于下梁上,用于控制帘片提升或下降,其另一端穿过固定器3后绕定轮21和动轮11外侧至少一圈后向下延伸并经动轮11导向后系于跟随器1上端。

本实用新型针对结构与常规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相同、但高度较矮的百叶窗(应用于高度较矮的空隙内),通过改变提升机构中牵引绳的安装结构,来实现操控器行程缩短。外操控器(未示出)与跟随器通过磁吸吸附进行关联移动,第一牵引绳41和第二牵引绳42共计二条牵引绳分别经固定座3(用于安装固定器)转向后,向定轮21方向延伸,然后经定轮21转向后向下方延伸至动轮11并与动轮抵接,常规形式中,牵引绳经动轮转向后直接向上延伸,系于支承座的卡头上,本实用新型中,如图3所示,以第一牵引绳为例,通过将牵引绳绕定轮和动轮外侧至少一周后,然后从定轮向下延伸至动轮,绕过动轮底端再向上系于跟随器上,从而在移动外操控器的过程中,跟随器上的动轮随之移动,牵引绳由于多缠绕了动轮和定轮一圈或者多圈而增加了移动行程,从而达到外操控器行程缩短的目的。具体的,当牵引绳一端绕定轮和动轮一周后再向下延伸经动轮导向系于跟随器上,可实现外操控器相较于常规形式的1/2行程,再如,当牵引绳一端绕定轮和动轮二周后再向下延伸经动轮导向系于跟随器上,可实现外操控器相较于常规形式的1/3行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定轮21可以采用上定轮21a和下定轮21b并排设置组成,如图4所示,上定轮和下定轮为竖直排列,二者可转动的设置于支撑座上,以第一牵引绳41为例,牵引绳绕过上定轮后向下延伸,经动轮导向后,向上延伸与下定轮抵接并绕过下定轮,经下定轮导向再次向下延伸至动轮,绕过动轮底端再向上系于跟随器上,此种方式可将牵引绳的二次缠绕从定轮上区分,避免相互影响,亦可实现外操控器相较于常规形式的1/2行程;定轮亦可采用左右定轮并排设置。

动轮11上相平行的设有一对第一圈槽111,一对牵引绳4缠绕于动轮11上部分分别嵌入一对第一圈槽111内。

现有技术中,两个牵引绳在动轮上作为单独的个体,二者之间相互影响不大,本实用新型中,牵引绳相较于现有技术多缠绕了一圈或者多圈,为避免两个牵引绳之间在相对动轮产生位移的过程中相互影响,通过第一圈槽分别将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限位,起到防干涉作用。

第一圈槽111的槽底部设有防滑层,防滑层为防滑涂层或防滑凸起。通过设置防滑层,可以尽量保持同一根牵引绳上位于动轮上部分之间差生横向位移,避免相互之间影响。

定轮21上相平行的设有第二圈槽211,第二圈槽211与第一圈槽111的具有相同的竖直中心剖面。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在定轮上的部分分别嵌入一对第二圈槽中,起到预分离作用,有助于后续使一对牵引绳在动轮上保持相对独立的状态。

第二圈槽211的宽度小于第一圈槽111的宽度。

第二圈槽211的槽底部的截面为半圆弧面,牵引绳抵接于槽底部;第一圈槽111的槽底部两侧具有倒角。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牵引绳有两个,因此在定轮和动轮上圈槽的个数分别为二个,当整体百叶窗具有较宽的宽度时,其具有二个以上的固定座,即二个以上的牵引绳时,圈槽的个数可相适应增加,实现与牵引绳个数一一匹配。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