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防霉的不粘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7971发布日期:2021-08-24 12:1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防霉的不粘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磨防霉的不粘锅。



背景技术:

不粘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人们不必再提心煮肉时一不小心就会烧焦,这种不粘锅与普通锅的外型并没有什么关系,只仅仅是在锅的内表面多涂了一层聚四氟乙烯,利用聚四氟乙烯优异的热性能、化学性能、易清洁性能和无毒性能制成了这种深受欢迎的厨房用具。

1、在使用不粘锅时,大多数都是放置在灶具上使用,灶具的顶部有金属材质的支撑脚,用于架接不粘锅,在做饭过程中不粘锅在灶具上的支撑脚上刮擦移动时容易产生外表面损伤,长时间使用容易使锅底被灶具烧穿。

2、在使用完不粘锅后需要清洗,而现有不粘锅的手柄与锅耳与锅身均为贯穿连接,从而使不粘锅位于手柄与锅耳所在处的内壁有数个凸起部位,在清洗时难以清洗凸起或拐角处的油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锅内未清洗干净的油渍容易产生霉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防霉的不粘锅,通过设置有外壳,且外壳为铝钢复合基材,解决了不粘锅在灶具上的支撑脚上刮擦移动时容易产生外表面损伤,长时间使用容易使锅底被灶具烧穿的问题;通过外壳的两侧分别由螺栓固定连接手柄与锅耳,且螺栓的底端隐藏在固定带内部,解决了锅内未清洗干净的油渍容易产生霉菌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耐磨防霉的不粘锅,包括下锅体、内锅和上锅体,所述下锅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锅,内锅的内壁光滑,不易粘锅,且下锅体与内锅之间开设有一定宽度的内腔,所述下锅体的上方活动卡接有上锅体。

进一步地,所述下锅体包括外壳和通孔,所述外壳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柄,在灶台使用此装置时便于颠锅,外壳的顶部且远离手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锅耳,便于双手端起下锅体,防止内锅内由于食物过重,手持手柄难以拿起,所述外壳的底面开设有数个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锅体包括锅盖和手持柄,锅盖为透明玻璃材质,便于观看锅内的食物,所述锅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持柄,便于拿起上锅体,所述锅盖的表面开设有出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内壁且位于手柄、锅耳与外壳连接所在处固定焊接有固定带,且所述固定带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部且位于手柄、锅耳的外部啮合有螺栓,继而固定手柄与锅耳,使其不易松动掉落,且将手柄、锅耳与外壳连接处的螺栓隐藏在固定带内部,使内锅的内壁光滑。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贯穿外壳的底面,通孔的底部与内锅的底面固定连接,在灶台使用时,可使火焰贯穿通孔传达至内锅的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内腔的顶部且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带,以密封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部填充有锡层,锡层熔点较低,便于液化。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壳为铝钢复合基材,使其与灶具支撑脚刮擦移动时不易产生外表面损伤,且由外壳底部开设有数个通孔,使火焰可贯穿通孔传达至内锅的底面,从而使内锅底面受热,解决了做饭过程中不粘锅在灶具上的支撑脚上刮擦移动时容易产生外表面损伤,长时间使用容易使锅底被灶具烧穿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壳的两侧分别由螺栓固定连接手柄与锅耳,且螺栓的底端隐藏在固定带内部,继而使内锅的内壁光滑,不易残留食物,解决了在清洗时难以清洗凸起或拐角处的油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锅内未清洗干净的油渍容易产生霉菌的问题。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爆炸半剖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锅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锅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与外壳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锅耳与外壳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下锅体;110、外壳;120、手柄;130、锅耳;140、通孔;150、固定带;160、密封带;170、固定孔;180、螺栓;190、内腔;200、内锅;300、上锅体;310、锅盖;320、手持柄;330、出气孔;400、锡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耐磨防霉的不粘锅,包括下锅体100、内锅200和上锅体300,下锅体10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锅200,内锅200的内壁光滑,不易粘锅,且下锅体100与内锅200之间开设有一定宽度的内腔190,下锅体100的上方活动卡接有上锅体300。

其中如图3所示,下锅体100包括外壳110和通孔140,外壳110为铝钢复合基材,具有高结合力、高硬度、良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外壳110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柄120,且手柄120较长,便于使用者在灶台使用此装置时便于颠锅,外壳110的顶部且远离手柄1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锅耳130,便于双手端起下锅体100,防止内锅200内由于食物过重,手持手柄120难以拿起,外壳110的底面开设有数个通孔140;通孔140贯穿外壳110的底面,通孔140的底部与内锅200的底面固定连接,在灶台使用时,可使火焰贯穿通孔140传达至内锅200的底面,从而使内锅200底面受热。

其中如图4所示,上锅体300包括锅盖310和手持柄320,锅盖310为透明玻璃材质,便于观看锅内的食物,锅盖3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持柄320,便于拿起上锅体300,锅盖310的表面开设有出气孔330。

其中如图5、6所示,外壳110的内壁且位于手柄120、锅耳130与外壳110连接所在处固定焊接有固定带150,且固定带150上开设有固定孔170,固定孔170的内部且位于手柄120、锅耳130的外部啮合有螺栓180,继而固定手柄120与锅耳130,使其不易松动掉落,螺栓180的端部位于手柄120与锅耳130远离外壳110的一侧,螺栓180贯穿手柄120与锅耳130连接的贴面与固定孔170啮合,且使螺栓180的底端隐藏在固定带150内部,使内锅200的内壁光滑;内腔190的顶部且与外壳1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带160,以密封内腔190,内腔190的内部填充有锡层400,锡层400熔点较低,便于液化,从而断火后仍然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锅底的温度,且锡层400沸点较高,避免气化膨胀,使其内腔190爆炸。

工作原理:

使用时,将下锅体100放置在灶具的支撑脚上,灶具的火焰可贯穿通孔140传达至内锅200的底面,从而使内锅200底面受热,由于外壳110为铝钢复合基材,使其与灶具支撑脚刮擦移动时不易产生外表面损伤,外壳110的两侧分别由螺栓180固定连接手柄120与锅耳130,且螺栓180贯穿手柄120与锅耳130连接的贴面与固定孔170啮合,且使螺栓180的底端隐藏在固定带150内部,继而使内锅200的内壁光滑,不易残留食物,通过在内腔190的内部填充锡层400,锡层400熔点较低,便于液化,从而断火后仍然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锅底的温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