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吸尘风道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5621发布日期:2021-07-30 13:12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噪吸尘风道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降噪吸尘风道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信息以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透彻、准确的理解本申请,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为了提高吸尘器的使用效果,制造商往往给吸尘器配备大功率电机,大功率电机与风道内高速流动的气流会产生较大的工作噪声,故需对其进行降噪处理。

现有技术中吸尘器采用的降噪手段多是在吸尘器电机的进风口、出风管上设置消音海绵,但效果较差,且会降低电机的进风量及排风量,进而导致电机工作效率降低。虽然降噪手段较多,但现有吸尘器并没有注重对吸尘风道的降噪优化设计,导致从吸尘口进入吸尘风道的高速气流产生较大的风噪,用户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且降噪效果较佳的降噪吸尘风道及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降噪吸尘风道,包括设在吸尘器主机的底盖上的吸尘口;还包括导风管,导风管包括相连通的入风管和出风管,入风管与吸尘口相连通,出风管相对入风管错位设置,且连接在入风管与出风管之间的管壁至少部分设置为弯折状。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吸尘口的下末端位于底盖上,吸尘口的上末端与入风管相连通,吸尘口下末端的尺寸大于吸尘口上末端的尺寸。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吸尘口的下末端与吸尘口的上末端之间设有倾斜状的导风壁。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导风壁上设有限位槽,入风管的末端插设在限位槽内。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入风管的末端设有限位台阶,当入风管的末端插设在限位槽内时,由限位槽的顶端面与限位台阶接触相连以对限位台阶形成支撑。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导风管的外侧面设有固定部,在固定部上设有螺孔,对应在导风壁上设有螺柱,利用螺钉穿过螺孔与螺柱进行螺合以将导风管固定装配在底盖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入风管设在导风管的下侧面,而出风管设在导风管的上侧面。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降噪吸尘风道还包括尘杯和设在尘杯内的过滤器,尘杯的底部设有入口,尘杯的入口与出风管相连通。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出风管的外周侧设有密封槽,在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垫,通过密封垫使出风管与尘杯的入口之间密封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吸尘器,具有上述降噪吸尘风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降噪吸尘风道的结构简单,主要是对降噪吸尘风道进行了优化设计:一方面将入风管和出风管错位设置,客观上起到了延长气流流动距离的作用,使得从入风管进入的气流必须经过变向才能从出风管流出;另一方面,通过弯折状的管壁将气流从入风管导向至出风管的过程中,引导气流变向,并起到延长气流流动距离来有效降低气流流速的作用,从而起到降低风噪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导气流变向及延长气流流动距离来有效降低气流流速,从而起到较佳的风噪降低效果,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吸尘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尘杯通过导风管安装在吸尘器底盖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对应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导风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导风管在仰视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导风管在俯视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对应图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机,吸尘器主机包括由底盖1和扣合在底盖1上的上盖2组成的壳体、设在壳体内吸尘器电机(带叶轮)、过滤组件及降噪吸尘风道,过滤组件包括尘杯6和设在尘杯6内的过滤器7,由吸尘器电机转动时使降噪吸尘风道产生高速气流形成吸力以将灰尘、杂物等吸至尘杯6,经过滤器7过滤后,让灰尘、杂物等留在尘杯6内,实现吸尘清洁功能。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对降噪吸尘风道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引导气流变向及延长气流流动距离来有效降低气流流速,从而起到较佳的风噪降低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3-图7所示。降噪吸尘风道具体包括:设在吸尘器主机的底盖1上的吸尘口11;设置在吸尘口11与过滤组件之间的导风管3,导风管3包括相连通的入风管31和出风管32,且出风管32相对入风管31错位设置,入风管31与吸尘口11相连通,而出风管32与尘杯6的入口相连通,且连接在入风管31与出风管32之间的管壁33至少部分设置为弯折状。

导风管3通过将入风管31和出风管32错位设置,客观上起到了延长气流流动距离的作用,使得从入风管31进入的气流必须经过变向才能从出风管32流出,并通过弯折状的管壁33将气流从入风管31导向至出风管32的过程中,引导气流变向,并起到延长气流流动距离来有效降低气流流速的作用,从而起到降低风噪的作用。同时,弯折状的管壁33也对经过导风管3的杂物尺寸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避免从吸尘口11吸入较大尺寸的杂物进入尘杯6而损坏过滤器7,从而起到对过滤器7的保护作用。

吸尘口11的下末端位于底盖1上,吸尘口11的上末端与导风管3的入风管31相连通,吸尘口11的下末端的尺寸大于吸尘口11的上末端的尺寸。设置吸尘口11的下末端面积或尺寸较大,是让吸尘器同时进行吸尘清洁的区域较大,提高清洁效率。同时,在吸尘口11的下末端与吸尘口11的上末端之间设有倾斜状的导风壁12,通过导风壁12对气流起到聚气增压效果,让气流能够更好的导向进入导风管3的入风管31

在导风壁12上设有限位槽13,入风管31的末端插设在限位槽13内,通过限位槽13对入风管31的末端进行限位,让导风管3安装在底盖1上。优选的,在入风管31的末端设有限位台阶311,入风管31的末端插设在限位槽13内,且限位槽13的顶端面与限位台阶311接触相连以对限位台阶311产生支撑,使得导风管3与限位槽13之间的安装结构更加牢固,避免导风管3产生晃动而出现连接不良产生漏风现象。

为了进一步确保导风管3安装在底盖1的牢固度,在导风管3的外侧面设有固定部34,在固定部34上设有螺孔341,对应在导风壁12上设有螺柱,利用螺钉4穿过螺孔341与螺柱进行螺合,从而将导风管3固定在导风壁12上。

为了方便装配,入风管31设在导风管3的下侧面,而出风管32设在导风管3的上侧面。尘杯6的入口设在尘杯6的底部。这样,可以自上而下先将导风管3与底盖1的导风壁12进行装配,然后将尘杯6安装在导风管3的上方使尘杯6的入口与出风管32相连通。

在出风管32的外周侧设有密封槽35,在密封槽35内设有密封垫5,通过密封垫5使导风管3的出风管32与尘杯6的入口之间密封相连,避免两者连接处产生漏风。

再次结合图7所示,其中虚线所示箭头代表气流的运动方向。吸尘器在工作时,气流从吸尘口11的下末端进入后,经导风壁12引导气流首次变向后进入导风管3内,在导风管3内再次被弯折状的管壁33导向进行二次变向,在变向过程中削弱气流流速,并延长了气流进入尘杯6之前的流动距离,从而可以起到降低风噪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