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桶、集尘站及扫地机器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10595发布日期:2023-03-21 22:5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尘桶、集尘站及扫地机器人系统的制作方法
尘桶、集尘站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尘桶、集尘站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扫地机器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家庭清洁作业中。扫地机器人的扫地功能是通过位于机器底部的清扫装置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扫后抽吸,将脏污吸入扫地机器人的内腔。由于扫地机器人的体积有限,无法存储过多的灰尘。当扫地机器人内腔的灰尘需要清理时,扫地机器人与集尘站对接并把内腔内的灰尘倒入至集尘站中,用户再统一将集尘站中的灰尘进行清理。
3.现有技术中,集尘站一般设置有尘桶和过滤机构,但过滤机构设置在尘桶外,进入集尘站的尘气依次通过尘桶和过滤机构,当用户取出尘桶进行清理时,尘桶出口处的灰尘会掉落在集尘站内或地面上,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有些集尘站中会设置有一次性尘袋替代尘桶以防止造成二次污染,但需要频繁更换一次性尘袋,从而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
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尘桶、集尘站及扫地机器人系统,其尘桶不会对集尘站或地面造成二次污染,且成本低。
6.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尘桶,安装于集尘站内且与所述集尘站的风机对接,以在所述尘桶内形成负压,包括:
7.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
8.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过滤机构被配置为将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至所述壳体内的尘气进行过滤净化,并通过所述出风口流出至所述壳体外。
9.可选地,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与所述进风口对接的第一过滤组件;
10.所述尘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相切设置的导引件,所述导引件用以使得气流自所述进风口流向至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并在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内旋转分离。
11.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风锥及与所述风锥连接的风锥支架,所述风锥支架具有与所述风锥连通的空腔;
12.于所述尘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风锥支架位于所述风锥的下方。
13.可选地,所述风锥包括若干个呈环形排布并连接的锥体;
14.每个所述锥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锥体的侧边。
15.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密封件,至少一个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风锥和所述风锥支架之间。
16.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风锥外侧的过滤网。
17.可选地,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过
滤组件的一侧且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18.可选地,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支撑件及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的过滤件。
19.可选地,所述过滤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两侧的第一过滤体和第二过滤体。
20.可选地,所述尘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用以将自所述第二过滤组件过滤后的气体导向至所述出风口。
21.可选地,至少部分所述导向件朝向所述出风口倾斜设置。
22.可选地,于所述尘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高度。
23.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具有收容腔的本体部及可与所述本体部连接的盖体部,所述盖体部可相对于所述本体部运动。
24.可选地,所述尘桶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把手。
2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集尘站,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风机及与所述风机对接的尘桶,所述尘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机壳内;
26.其中,所述尘桶为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桶。
2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扫地机器人和与所述扫地机器人对接的集尘站,所述集尘站为如上述所述的集尘站。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尘桶,其可循环使用以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并且,在尘桶内设置过滤机构,该过滤机构将从进风口进入至壳体内的尘气进行过滤净化,净化得到的干净气流从出风口流出,使得尘桶的出风口处没有残存的灰尘存在,以此在尘桶内形成一个完整的过滤系统;用户在取出带有过滤机构的尘桶时,尘桶的出风口处不会有灰尘掉落在集尘站内或掉落在地面上,进而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方便快捷,提高清洁效率。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发明所示的尘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图1所示的尘桶的剖面图。
31.图3是图1所示的尘桶的分解示意图。
32.图中:100-尘桶;
33.1-壳体,11-本体部,111-收容腔,12-盖体部,121-上盖组件,1211-第一盖体,1212-第一密封圈,1213-凹陷部,122-下盖组件,1221-第二盖体,1222-第二密封圈,13-进风口,14-出风口;
34.2-把手;
35.3-过滤机构,31-第一过滤组件,311-过滤网,312-风锥,3121-锥体,3122-开口,313-风锥支架,3131-空腔,314-第一密封件,315-第二密封件,316-第三密封件,317-第四密封件,318-顶盖,3181-通孔,319-底盖,3191-固定件,32-第二过滤件,321-支撑件,3211-第一凹槽,3212-第二凹槽,322-过滤件,3221-第一过滤体,3222-第二过滤体,3223-盖板;
36.4-导引件;
37.5-导向件;
38.6-第一风道;
39.7-第二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4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3.实施例1
44.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的尘桶100安装于集尘站内且与集尘站内的风机对接,以在尘桶100内形成负压。现有技术中,过滤机构一般设置在尘桶外,尘气进入至集尘站内时,先通过尘桶后再进入至过滤机构进行过滤,致使尘桶的出风口处残存有灰尘。在需要对尘桶进行清理、将其拆卸时,残存在尘桶的出风口处的灰尘会掉落在集尘站内或掉落在地面上,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45.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本实施例中将过滤机构3设置在尘桶100内。
46.具体的,尘桶100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过滤机构3。其中,壳体1具有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过滤机构3被配置为将通过进风口13进入至壳体1内的尘气进行过滤净化,并将过滤净化后的净风通过出风口14流出至壳体1外。当用户在需要对尘桶进行清理、将其拆卸时,用户将带有过滤机构3的尘桶100从集尘站内取出,由于尘桶100的出风口处没有残存灰尘,因此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47.壳体1包括具有收容腔111的本体部11及可与本体部11连接的盖体部12,盖体部12可相对于本体部11运动,以便于用户对尘桶100内的部件维修或清理。
4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盖体部12通过转轴与本体部11转动连接。当需要对尘桶100内的灰尘进行清理时,只需将盖体部12相对于本体部11转动,以使得本体部11的内部暴露。
4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盖体部12通过滑槽及滑块的配合与本体部11滑动连接。当需要对尘桶100内的灰尘进行清理时,将盖体部12相对于本体部11滑动,以使得本体部11的内部暴露。
50.在其他实施例中,盖体部12与本体部11还可以为插接、卡接等,在此不对盖体部12
与本体部11的连接方式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51.具体的,于尘桶100的高度方向上(箭头a所示),盖体部12包括设置在本体部11上方且与本体部11转动连接的上盖组件121和设置在本体部11下方与本体部11转动连接的下盖组件122。
52.上盖组件121包括与本体部11转动连接的第一盖体1211和设置在第一盖体1211与本体部11之间的第一密封圈1212,第一盖体1211通过两个卡勾与本体部11扣合,第一密封圈1212用以加强本体部11与上盖组件121之间的密封性。第一密封圈1212可设置在第一盖体1211上。
53.尘桶100还包括与第一盖体1211连接的把手2,第一盖体1211上设置有与把手2形状匹配的凹陷部1213,该把手2可相对于第一盖体1211转动,以便于用户在使用时,直接通过把手2拿取尘桶100;当尘桶100搁置时,可以通过转动把手2将把手2收容在凹陷部1213内,以减少尘桶100在集尘站内的占用空间。
54.下盖组件122包括与本体部11的远离上盖组件121设置的端侧转动连接的第二盖体1221和设置在第二盖体1221与本体部11之间的第二密封圈1222。其中,第二盖体1221通过转轴与本体部11转动连接,第二密封圈1222用以加强本体部11与下盖组件122之间的密封性,同时还可以避免灰尘在尘桶100内泄漏。第二密封圈1222可设置在第二盖体1221上。
55.过滤机构3包括与进风口13对接的第一过滤组件31,尘桶100还包括与第一过滤组件31相切设置的导引件4,该导引件4用以使得带有灰尘的气流自进风口13流向至第一过滤组件31,并在第一过滤组件31内旋转分离,以将气流中的部分灰尘过滤。
56.具体的,第一过滤组件31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的风锥312、与风锥312连接的风锥支架313以及套设在风锥312外侧的过滤网311。导引件4与过滤网311相切设置。值得注意的是,过滤网311设置为圆环形,将导引件4的一端与圆环形的过滤网311相切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得气流沿着过滤件322的外围形成旋风,从而避免气流中的灰尘过滤网311堵住或卡住,以提高第一层过滤的过滤效率。
57.过滤网311用以将气流中的大颗粒灰尘过滤以被收容在收容腔111内,实现对气流的第一层过滤。带有小颗粒的气流进入至风锥312内,风锥支架313具有与风锥312连通的空腔3131,小颗粒气流在风锥312内旋转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落入至风锥支架313的空腔3131内,以实现第二层过滤。
58.于尘桶100的高度方向上,风锥支架313设置在风锥312的下方,且风锥支架313与风锥312可拆卸连接。具体的,风锥312和风锥支架313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卡扣(未图示),风锥312和风锥支架313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未图示)。本实施例中,风锥312上设置有卡槽,风锥支架313上设置有卡扣,当第一过滤组件31工作时,风锥支架313上的卡扣与风锥312上的卡槽连接,气流在风锥312内旋转,并将小颗粒分离至风锥支架313内。当风锥支架313内的小颗粒需要清理时,施加外力于风锥支架313上,以使得风锥支架313与风锥312分离,继而将风锥支架313取出清理。在其他实施例中,风锥312与风锥支架313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其他,例如,通过螺钉连接等,在此不对风锥312与风锥支架313的连接方式做具体限定。
59.风锥312包括若干个呈环形排布并连接的锥体3121,每个锥体3121上开设有开口3122,该开口3122设置在锥体3121的侧边,以使得带有小颗粒的气流能够沿着开口3122进
入至若干个锥体3121内,带有小颗粒的气流进入至若干个锥体3121内后在若干个锥体3121内旋转,在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小颗粒会被分离掉落至风锥支架313内,以实现第二层过滤。
60.第一过滤组件31还包括设置在风锥312上方的顶盖318和与顶盖318相对设置在风锥312下方的底盖319,底盖319通过固定件3191与风锥312连接。具体的,顶盖318和底盖319上分别设置有与锥体3121一一对应的若干通孔3181,以使得经过风锥312旋转分离后的小颗粒通过底盖319的通孔3181进入至风锥支架313内的空腔3131内,而被过滤后的气流通过顶盖318上的若干通孔3181流出,以进行下一处理流程。
61.为了保证风锥312内的气密性,第一过滤组件31还包括设置在顶盖318与壳体1之间的第一密封件314和设置在风锥支架313底部与收容腔111之间的第二密封件315,以使得风锥312和风锥支架313分别与壳体1紧密连接。
62.第一过滤组件31还包括设置在顶盖318与风锥312之间的第三密封件316、设置在底盖319与风锥支架313之间的第四密封件317。第三密封件316起到风锥312与顶盖318之间的密封作用,而第四密封件317起到底盖319与风锥支架313之间的密封作用,进一步保证风锥312和风锥支架313内的密封性,从而提高第一过滤组件31的过滤效率。
63.为了能够将经过第一过滤组件31过滤的气流进行进一步净化,过滤机构3还包括第二过滤组件32。具体的,该第二过滤组件32位于第一过滤组件31的一侧且靠近出风口14设置,以实现带有灰尘的气流经过第一过滤组件31后进入至第二过滤组件32,最后经过第二过滤组件32过滤的净风从出风口14排出,从而达到气流内的灰尘被收集的同时,又不会在尘桶100的出风口处残存有灰尘。
64.于尘桶100的高度方向上,第二过滤组件32的高度低于第一过滤组件31的高度,第一过滤组件31、第二过滤组件32与上盖组件121之间形成有第一风道6,带有灰尘的气流在经过第一过滤组件31之后,在第一风道6内形成抛物线的形状并均匀的落入在第二过滤组件32上,从而提高气流的过滤效率。
65.具体的,第二过滤组件32包括抵持在第一过滤组件31与壳体1之间的支撑件321、设置在支撑件321上的过滤件322以及盖板3223。该过滤件322包括分别设置在支撑件321两侧的第一过滤体3221和第二过滤体3222,支撑件32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有第一凹槽3211和第二凹槽3212,第一过滤体3221被置于第一凹槽3211内,第二过滤体3222被置于第二凹槽3212内并通过超声波熔接技术将盖板3223、第二过滤体3222和第二凹槽3212熔接在一起,以防止第二过滤体3222在气流的冲击力的作用下与支撑件321脱离掉落,影响气流的净化过滤质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体3221为海绵,第二过滤体3222为海帕。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过滤体3221和/或第二过滤体3222还可以为其他过滤件322,例如,活性炭过滤等。
66.尘桶100还包括导向件5,该导向件5设置在第一过滤组件31与壳体1之间,以将壳体1的空间分隔成上述收容腔111和第二风道7,第二风道7与出风口14连通。该导向件5用以将自第二过滤组件32过滤后的气体导向至出风口14,且至少部分导向件5朝向出风口14倾斜设置。具体的,导向件5靠近第二过滤组件32的设置的部分自气流的进风方向朝向出风方向从上往下倾斜设置,而导向件5的其余部分与倾斜设置的部分导引件5靠近出风口14的一端连接、且与下盖组件122垂直设置,从而使得导向件5与尘桶100的壳体1形成上述第二风
道7,在引导气流流向出风口14的同时使得气流聚拢,从而提高风速,同时还可以增大收容腔111的容量。
67.实施例2
68.本技术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集尘站(未图示),该集尘站包括机壳(未图示)、设置在机壳内的风机(未图示)以及与风机对接的尘桶100。该尘桶100即为上述实施例1中的尘桶100,尘桶100可拆卸地设置在机壳内,以便于用户取出尘桶100进行清理。
69.实施例3
70.本技术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扫地机器人和与扫地机器人对接的集尘站,该集尘站为上述实施例2中的集尘站,扫地机器人包括可移动的机体(未图示)、清洁组件(未图示)、驱动组件(未图示)、喷洒组件(未图示)、传感器组件(未图示)、控制器(未图示)和存储器(未图示)等。其中,清洁组件用以清理待清洁面,进一步提高扫地机器人对待清洁面的清洁效果。其中,清洁组件可以是滚刷、边刷、盘刷等或其他组合。
71.控制器与驱动组件、清洁组件、喷洒组件电连接,以实现自动控制各个组件的运行。存储器存储有运行代码,通过改写运行代码可改写上述各组件的运行规则及扫地机器人的运动路径规划,控制器根据存储器及传感器组件反馈信号履行控制。
7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尘桶100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31和第二过滤组件32,使得从进风口13进入至尘桶100内的气流经过第一过滤组件31和第二过滤组件32之后得到的净风从尘桶100的出风口14排出,气流里的灰尘被留存在收容腔111内和风锥支架313的空腔3131内,使得尘桶100的出风口14处无灰尘残留。当需要对尘桶100清理、将尘桶100从集尘站内取出时,出风口14处无灰尘掉落,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并且,本发明的尘桶100可循环使用进而可取代一次性尘袋,节约资源的同时还降低成本,一举多得。
73.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它基于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进都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