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71817发布日期:2021-12-04 09:3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具。


背景技术:

2.锅具是一种常见的厨具,锅具通常包括锅体和盖合在锅体上的锅盖,在蒸饭炖煮等烹饪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需要滤水,现在,市面上的便于滤水的锅是在锅口边缘设置滤水嘴,滤水作业时,需要一只手拿锅具另一只手按住盖子才能进行滤水,防止盖子掉落,如果是加热过后进行滤水,会存在锅盖或热气烫伤手的可能性,在使用时也相当费劲;还有一部分滤水锅,通过增加其他附带装置把锅盖与锅身锁合,进行滤水,这样会增加产品的成本,同时增加的零件装置会随着使用时间增长而老化失效。
3.中国专利号cn208677110u公开了一种滤水锅的锅盖及滤水锅,包括呈环状凸出于锅盖下表面的盖沿,所述的盖沿包括让位段,让位段的外壁能够与滤水锅的锅体口部内壁之间形成使锅盖相对于锅体平移的让位间隙,锅通过让位间隙的设置使得锅盖能够相对于锅体平移,在烹饪时平移锅盖来形成滤水用的间隙以实现滤水,同时在不需要滤水时反向推动锅盖复位来重新形成密封,使得本滤水锅既具备了滤水的功能同时又能够在烹饪时将锅体口部完全密封来防止热量流失。
4.上述公开的这种滤水锅的让位间隙位于锅体和锅盖之间,在进行滤水操作时需要按压锅盖,费时费力,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出水、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的锅具。
6.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锅具,包括相适配的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顶部边缘处形成有向外延伸的通孔,锅盖上形成有与通孔相适配的孔带;所述锅体外壁上设有锅体把手,锅盖上设有锅盖把手,锅盖把手和锅体把手的位置相对应。通孔和孔带相连通,便于锅体的滤水处理,锅盖把手和锅体把手相接触,便于同时握紧锅盖把手和锅体把手。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锅体为顶部开口的空腔结构,锅盖位于锅体的顶部开口处,且锅盖包括内嵌部和搁置部,内嵌部与锅体内壁相接触,搁置部与锅体顶部相接触,孔带位于内嵌部上,当锅盖与锅体相连接时,通孔与孔带相连通,且锅盖同时与锅体的内壁和顶部相接触,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孔与锅盖边缘处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为锅体的出水口。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锅体顶部边缘处形成至少一个通孔,通孔为向外延伸的弧形结构,通孔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优选的,通孔为一个或两个。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锅体顶部形成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相对
设置于锅体把手的两侧,通孔的朝向与锅体把手垂直设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锅体把手水平设置于锅体外壁上,且锅体把手为长条状结构。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孔带位于锅盖外壁上,且孔带的长度不大于通孔的长度,确保滤水孔位于通孔的范围内。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孔带由若干个阵列排布的滤水孔组成,且滤水孔均为通孔结构,桶体内的水在依次通过滤水孔和通孔后排出。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锅盖把手连接于锅盖顶部表面,且锅盖把手沿锅盖边缘处向外延伸。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锅盖把手水平设置,且锅盖把手为长条状结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通孔的设置,在对锅体进行一定倾斜作用下即可实现锅体内的水通过通孔进行排出,且滤水孔的设置,使得在锅盖使用时,也可通过对锅体进行一定倾斜作用下即可实现锅体内的水通过滤水孔和通孔进行排出;同时锅盖把手和锅体把手的设置,便于锅体的倾斜和锅盖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锅体1,通孔1

1,锅盖2,孔带2

1,锅体把手3,锅盖把手4。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22.如图1

3所示,一种锅具,包括相适配的锅体1和锅盖2,锅体1顶部边缘处形成有向外延伸的通孔1

1,锅盖2上形成有与通孔1

1相适配的孔带2

1;锅体1外壁上设有锅体把手3,锅盖2上设有锅盖把手4,锅盖把手4和锅体把手3的位置相对应。
23.锅体1为顶部开口的空腔结构,锅盖2位于锅体1的顶部开口处,且锅盖2包括内嵌部和搁置部,内嵌部与锅体1内壁相接触,搁置部与锅体1顶部相接触,孔带2

1位于内嵌部上。
24.搁置部为圆盘结构,内嵌部为圆环结构,搁置部位于内嵌部上方,搁置部的尺寸大于内嵌部的尺寸,且搁置部的尺寸大于锅体1的开口尺寸,搁置部搁置于锅体1的顶部,当锅体1与锅盖2相连接时,内嵌部外壁与锅体1内壁相抵,同时搁置部下表面与锅体1顶部相抵,在重力的作用下实现锅体1与锅盖2稳定连接。
25.通孔1

1与锅盖2边缘处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就是锅体1与锅盖2的出水口,通孔1

1的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通孔1

1与锅盖2边缘处之间存在间隙,即可实现锅体1的出水操作。
26.锅体1顶部边缘处形成至少一个通孔1

1,通孔1

1为向外延伸的弧形结构,通孔1

1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且确保通孔1

1的朝向与锅体把手3的朝向垂直设置,使得在锅体把
手3在转动过程中带动通孔1

1的翻转,从而便于通孔1

1的出水。
27.锅体把手3水平设置于锅体1外壁上,且锅体把手3为长条状结构,锅体把手3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锅体把手3端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锅体1外壁上,锅体把手3上形成有圆弧结构,便于操作人员的抓取和翻转。
28.孔带2

1位于锅盖2外壁上,且孔带2

1的长度不大于通孔1

1的长度,确保所有的滤水孔均位于通孔1

1的范围内,孔带2

1由若干个阵列排布的滤水孔组成,且滤水孔均为通孔结构,滤水孔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29.锅盖把手4连接于锅盖2顶部表面,且锅盖把手4沿锅盖2边缘处向外延伸,锅盖把手4底部通过螺栓与锅盖2顶部表面固定连接,锅盖把手4水平设置,且锅盖把手4为长条状结构,锅盖把手4上形成有圆弧结构,便于操作人员的抓取和翻转。
30.锅盖把手4和锅体把手3的外端部平齐,在锅盖2与锅盖1连接后,锅盖把手4的底部与锅体把手3的顶部相抵,且锅盖把手4和锅体把手3的截面宽度相一致,便于操作人员的抓取和翻转。
31.当锅体1顶部形成有两个通孔1

1,两个通孔1

1相对设置于锅体把手3的两侧,两个通孔1

1的朝向均与锅体把手3的朝向垂直设置,使得在锅体把手3在转动过程中带动通孔1

1的翻转,从而便于通孔1

1的出水。
32.当锅体1顶部形成有一个通孔1

1,该通孔1

1相对设置于锅体把手3的一侧,且该通孔1

1的朝向均与锅体把手3的朝向垂直设置,使得在锅体把手3在转动过程中带动通孔1

1的翻转,从而便于通孔1

1的出水。
33.通孔1

1与孔带2

1相连通,通孔1

1与孔带2

1用于过滤锅体1内的水或汤类的液体。
3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35.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锅体1,通孔1

1,锅盖2,孔带2

1,锅体把手3,锅盖把手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