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64468发布日期:2022-04-22 10:50阅读:75来源:国知局
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对地面的清洁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清洁设备一般具备对地面的清洁处理结果,通过设置拖布来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同时设置供给清水的结构来实现对地面的湿润清洁效果,现有的清洁设备有将拖布设置为滚筒结构的,实现滚筒在供给清水的结构下来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一般设置一个旋转滚动的滚筒,但是一个滚筒结构不方便用户来手持推动清洁设备的移动,用户在对地面来进行清洁处理时一般习惯手持带动清洁设备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来进行清洁处理,一个滚筒结构如果在持续保持单个方向的旋转滚动结构使得用户带动清洁设备在朝向前方或后方移动时会出现较大的阻力,如一个滚筒旋转滚动使得带动清洁设备朝向前方移动时此时用户只需要轻轻的手持清洁设备即可实现清洁设备朝向前方移动,此时一个滚筒结构对清洁设备朝向前方移动起到助推的结构,但是当用户需要清洁设备朝向后方移动时,此时一个滚筒结构对清洁设备朝向后方移动形成了阻力结构,用户需要用较大的手持力才能带动清洁设备朝向后方移动,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3.同时,针对一个滚筒结构虽然可以通过切换滚筒的旋转滚动方向,但是在用户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难以及时切换旋转滚动方向,且容易导致带动滚筒旋转滚动的电机容易损坏,使得清洁设备的可靠性降低;并且在切换滚筒的旋转滚动方向过程中会出现污水无法有效收集的问题,容易存在污水滴落到地面引起对地面的二次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清洁设备,主要解决现有清洁设备存在的滚筒会对清洁设备的移动形成阻力导致清洁设备无法稳定的移动以及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以及解决现有清洁设备存在的可靠性低、容易对地面二次污染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清洁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的底部位置上安装有用于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的旋滚组件;旋滚组件包括设置为柱形结构且可接触地面来旋转滚动运动的第一旋滚、第二旋滚和第三旋滚;第一旋滚设置为位于第二旋滚和第三旋滚的一侧位置,且第一旋滚与第二旋滚和第三旋滚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部;第二旋滚和第三旋滚设置为呈并列分布结构且第二旋滚和第三旋滚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部;至少第一旋滚的一部分设置为位于第二间隙部在设备主体上对应的区域位置朝向第一旋滚方向延伸的区域位置内。
7.前述的清洁设备,设置第一间隙部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h1且设置第二间隙部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h2并设置h1大于h2;或,设置第一间隙部在竖直方向上的距为h1且设置第二间隙部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h2并设置h1为h2的两倍以上。
8.前述的清洁设备,设置第一旋滚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l1大于等于第二间隙部在水
平方向上的距离h2;或,设置第二间隙部的两侧端面位置位于第一旋滚的两侧端面之间在设备主体上对应的区域位置朝向第二间隙部方向延伸的区域位置内。
9.前述的清洁设备,设置第一旋滚上靠近第二旋滚的侧端面位置位于第二旋滚的两侧端面之间在设备主体上对应的区域位置朝向第一旋滚方向延伸的区域位置内;和/或,设置第一旋滚上靠近第三旋滚的侧端面位置位于第三旋滚的两侧端面之间在设备主体上对应的区域位置朝向第一旋滚方向延伸的区域位置内。
10.前述的清洁设备,第二旋滚上远离第二间隙部的侧端面位置位于设备主体上靠近第二旋滚的侧部端面以内,和/或第三旋滚上远离第二间隙部的侧端面位置位于设备主体上靠近第三旋滚的侧部端面以内。
11.前述的清洁设备,设置第二旋滚上远离第二间隙部的侧端面到设备主体上靠近第二旋滚的侧部端面的距离为k1且设置k1小于等于第二旋滚的外径或k1小于等于30毫米;和/或,设置第三旋滚上远离第二间隙部的侧端面到设备主体上靠近第三旋滚的侧部端面的距离为k2且设置k2小于等于第三旋滚的外径或k2小于等于30毫米。
12.前述的清洁设备,第一旋滚上靠近第二旋滚的外侧部的最大外径位置到第二旋滚上靠近第一旋滚的外侧部的最大外径位置的距离为大于等于第一旋滚的最大外径值;和/或,第一旋滚上靠近第三旋滚的外侧部的最大外径位置到第三旋滚上靠近第一旋滚的外侧部的最大外径位置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旋滚的最大外径值。
13.前述的清洁设备,设备主体上还设置有污水部,至少污水部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旋滚与第二旋滚或第三旋滚之间,且至少污水部的一部分位于第一间隙部在设备主体上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区域位置内和/或位于第二间隙部在设备主体上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区域位置内。
14.前述的清洁设备,设备主体上设置有集污通道,集污通道与污水部相连通来用于收集污水;设备主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刮污件,第一刮污件位于第一旋滚的一侧,第一刮污件的一端设置为与第一旋滚相接触的结构且第一刮污件的另一端设置为与集污通道相连通的结构;设备主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刮污件,第二刮污件位于第二旋滚和第三旋滚的一侧,第二刮污件的一端设置为与第二旋滚和/或第三旋滚相接触的结构且第二刮污件的另一端设置为与集污通道相连通的结构。
15.前述的清洁设备,设备主体的一端安装有机身主体,机身主体设置为可相对设备主体旋转的结构,且机身主体上安装有清水部,清水部设置为可与旋滚组件相连通的结构来进行供给清水,至少清水部的一部分位于机身主体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的下侧位置上。
16.前述的清洁设备,设置清洁设备移动中至少包括第二旋滚的旋转滚动方向和第三旋滚的旋转滚动方向相同且与第一旋滚的旋转滚动方向相反。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方案的清洁设备通过设置旋滚组件来实现对地面的大面积、大摩擦力的分步清洁效果,实现对地面的分步清洁处理效果,提升对地面的清洁能力。
19.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旋滚来对地面进行预先清洁处理,然后通过第二旋滚和第三旋滚来实现对地面的深层清洁处理效果,整体上提升对地面的清洁处理效果。
20.本方案的第一旋滚位于第二旋滚和第三旋滚的一侧,同时构成第一间隙部和第二间隙部,通过第一间隙部来实现旋滚组件对地面的分步清洁效果,通过第二间隙部来实现
第二旋滚和第二旋滚并列分布的结构,整体上提升旋转滚动对地面的分步清洁效果。
21.本方案的第一旋滚、第二旋滚和第三旋滚的结构可以实现清洁设备在地面上来进行较好的分步清洁效果,其位置结构及分步结构可以来实现对地面进行有效的分步清洁,实现预先清洁处理与深层清洁处理的结合清洁效果,提升对地面的清洁处理能力。
22.本方案的第一旋滚、第二旋滚和第三旋滚的结构可以实现防止旋滚组件形成清洁设备移动的阻力,同时可以防止旋滚组件形成来带动清洁设备移动,实现用户通过手持来带动清洁设备任意方向移动,主要解决现有清洁设备存在的滚筒会对清洁设备的移动形成阻力导致清洁设备无法稳定的移动以及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23.本方案的清洁设备在移动中至少包括第二旋滚的旋转滚动方向和第三旋滚的旋转滚动方向相同且与第一旋滚的旋转滚动方向相反,确保第一旋滚在旋转滚动中接触地面产生的摩擦力与第二旋滚和第三旋滚在旋转滚动中接触地面产生的摩擦力进行大部分的抵消,实现清洁设备移动的动力大部分来源于用户手持,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24.本方案的第二旋滚和第三旋滚的结构可以实现来对室内的墙边、墙角或障碍物的边沿位置进行有效的清洁处理,实现清洁设备具备较好的沿边清洁效果。
25.本方案可以实现来对旋滚组件在清洗中产生的污水进行实时的有效收集,并实时地来对旋滚组件进行清洗及挤压出污水,提升对旋滚组件的清洗效果,有效防止污水对地面二次污染。
26.本方案的清洁设备通过集污通道、第一刮污件和第二刮污件来实现对第一旋滚、第二旋滚和第三旋滚在清洁中形成的污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可以有效的集中来进行收集污水,防止污水对地面形成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27.图1为清洁设备的底部结构分布示意图;
28.图2为第一旋滚、第二旋滚和第三旋滚的分布示意图;
29.图3为清洁设备的侧部示意及局部剖面示意图;
30.图4为清洁设备的俯视示意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31.附图标记:1-设备主体,100-旋滚组件,1001-第一旋滚,1002-第二旋滚,1003-第三旋滚,101-第一间隙部,102-第二间隙部,103-污水部,104-第一刮污件,105-第二刮污件,106-集污通道,2-机身主体,201-清水部。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33.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设备,如图1至图4构成所示,本方案的清洁设备主要用户在地面上移动来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主要设置旋滚组件100来实现对地面的清洁处理,并在清洁处理过程中对旋滚组件100的污水进行有效的收集,进而实现对地面的清洁处理。
34.本方案的清洁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设备主体1的底部位置上安装有用于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的旋滚组件100;旋滚组件100包括设置为柱形结构且可接触地面来旋转滚动运动的第一旋滚1001、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主要设置为圆柱形结构来接触地面
可以进行旋转滚动,通过旋转滚动来接触地面实现对地面的大面积摩擦切削拖地的清洁效果,有利于提升对地面上的顽固污渍的清洁处理;第一旋滚1001设置为位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的一侧位置,且第一旋滚1001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部101,第一间隙部101使得第一旋滚1001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之间呈间隔分隔开的结构,形成前后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安装,进而实现第一旋滚1001来对地面进行预先清洁处理,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来对地面进行深层清洁处理,实现清洁设备通过旋滚组件100来对地面的分步清洁处理效果;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设置为呈并列分布结构且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部102,第二间隙部102使得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呈间隔开的分离结构即为在左右水平方向上呈间隔开的结构;至少第一旋滚1001的一部分设置为位于第二间隙部102在设备主体1上对应的区域位置朝向第一旋滚1001方向延伸的区域位置内,使得清洁设备在移动过程中能够使得第一旋滚1001来对第二间隙部102对应的地面区域位置来进行补偿清洁处理,如清洁设备在前进的过程中或者在后退的过程中,第一旋滚1001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能够形成补偿清洁的效果,且能够形成分步深层清洁的效果。
35.本方案中,可以定义为清洁设备在移动中的前进方向为前侧,如第一旋滚1001位于设备主体1的底部上的前部位置,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位于设备主体1的底部上的后部位置上,即为第一旋滚1001位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的前侧位置。
36.可选地,第一旋滚1001设置为独立运动的结构,可以设置第一驱动单元来独立的驱动第一旋滚1001进行旋转滚动,第一驱动单元可以包括电机,通过电机来带动第一旋滚1001进行旋转滚动运动来清洁地面。
37.可选地,可以在第二间隙部102上设置第二驱动单元,通过第二驱动单元来实现对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进行同时驱动使得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能够进行一致的旋转滚动。
38.方案的第一旋滚1001位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的一侧,同时构成第一间隙部101和第二间隙部102,通过第一间隙部101来实现旋滚组件100对地面的分步清洁效果,通过第二间隙部102来实现第二旋滚1002和第二旋滚1002并列分布的结构,整体上提升旋转滚动对地面的分步清洁效果。
39.本方案的第一旋滚1001、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的结构可以实现清洁设备在地面上来进行较好的分步清洁效果,其位置结构及分步结构可以来实现对地面进行有效的分步清洁,实现预先清洁处理与深层清洁处理的结合清洁效果,提升对地面的清洁处理能力。
40.同时,本方案的第一旋滚1001可以来对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清洁不到的区域进行补偿清洁,即为第一旋滚1001来对第二间隙部102对应的地面区域位置来进行补偿清洁,当清洁设备在地面上后退移动时,此时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在地面上移动的区域内存在无法清洁到的区域位置即为第二间隙部102对应的地面区域位置,此时第一旋滚1001可以实现来对第二间隙部102对应的地面区域位置来进行清洁处理,防止出现清洁设备在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的过程中出现漏拖的问题,确保清洁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洁区域。
41.为了实现清洁设备取得更好的分步深层清洁效果,本方案可以为,设置第一间隙
部101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h1且设置第二间隙部102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h2并设置h1大于h2,针对竖直方向的定义为从第一旋滚1001朝向第二旋滚1002方向形成竖直方向,实现第一旋滚1001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之间在沿第一间隙的距离大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在沿第二间隙的距离,实现第一旋滚1001、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来取得对地面更好的分步深层清洁处理效果。
42.为了实现清洁设备取得更好的分步深层清洁效果,本方案还可以为,设置第一间隙部101在竖直方向上的距为h1且设置第二间隙部102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h2并设置h1为h2的两倍以上,针对竖直方向的定义为从第一旋滚1001朝向第二旋滚1002方向形成竖直方向,实现第一旋滚1001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之间在沿第一间隙的距离大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在沿第二间隙的距离,实现第一旋滚1001、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来取得对地面更好的分步深层清洁处理效果。
43.其中,第二间隙部102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主要为第二间隙部102在水平方向上的两侧之间的距离即为构成第二间隙部102的长度。
44.其中,第一间隙部101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主要为第一间隙部101在竖直方向上的两侧之间的距离即为构成第一间隙部101的宽度。
45.本方案设置第一旋滚1001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l1大于等于第二间隙部102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h2,使得清洁设备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旋滚1001能够对第二间隙部102对应的地面区域进行有效的补偿清洁处理,防止地面出现漏拖的区域。
46.本方案设置第二间隙部102的两侧端面位置位于第一旋滚1001的两侧端面之间在设备主体1上对应的区域位置朝向第二间隙部102方向延伸的区域位置内,使得清洁设备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旋滚1001能够对第二间隙部102对应的地面区域进行有效的补偿清洁处理,防止地面出现漏拖的区域。
47.本方案中,设置第一旋滚1001上靠近第二旋滚1002的侧端面位置位于第二旋滚1002的两侧端面之间在设备主体1上对应的区域位置朝向第一旋滚1001方向延伸的区域位置内,使得清洁设备在地面上移动时第一旋滚1001和第二旋滚1002能够形成补偿清洁的效果,第一旋滚1001至设备主体1的外侧部之间的区域位置无法被第一旋滚1001清洁处理到但是可以被第二旋滚1002来清洁处理到,且使得第一旋滚1001能够对第二间隙部102对应的地面区域进行有效的补偿清洁处理,第二间隙部102在地面上对应的区域无法被第二旋滚1002清洁处理到但是可以被第一旋滚1001来进行清洁处理到,进而实现清洁设备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地面形成完整区域的清洁效果,防止出现漏拖的问题存在;和/或,设置第一旋滚1001上靠近第三旋滚1003的侧端面位置位于第三旋滚1003的两侧端面之间在设备主体1上对应的区域位置朝向第一旋滚1001方向延伸的区域位置内,使得清洁设备在地面上移动时第一旋滚1001和第三旋滚1003能够形成补偿清洁的效果,第一旋滚1001至设备主体1的外侧部之间的区域位置无法被第一旋滚1001清洁处理到但是可以被第三旋滚1003来清洁处理到,且使得第一旋滚1001能够对第二间隙部102对应的地面区域进行有效的补偿清洁处理,第二间隙部102在地面上对应的区域无法被第三旋滚1003清洁处理到但是可以被第一旋滚1001来进行清洁处理到,进而实现清洁设备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地面形成完整区域的清洁效果,防止出现漏拖的问题存在。
48.可选地,也可以设置为第一旋滚1001上靠近第二旋滚1002的侧端面位置与第二旋
滚1002上远离第二间隙部102的侧端面位置设置为在竖直方向上对齐,竖直方向为从第一旋滚1001朝向第二间隙部102方向来构成竖直方向,这样第一旋滚1001和第二旋滚1002均可实现来较好的沿边清洁效果。
49.可选地,也可以设置为第一旋滚1001上靠近第三旋滚1003的侧端面位置与第三旋滚1003上远离第二间隙部102的侧端面位置设置为在竖直方向上对齐,竖直方向为从第一旋滚1001朝向第二间隙部102方向来构成竖直方向,这样第一旋滚1001和第三旋滚1003均可实现来较好的沿边清洁效果。
50.为了实现清洁设备在地面上进行移动中防止第二旋滚1002或第三旋滚1003碰撞到室内的障碍物,本方案设置第二旋滚1002上远离第二间隙部102的侧端面位置位于设备主体1上靠近第二旋滚1002的侧部端面以内,和/或第三旋滚1003上远离第二间隙部102的侧端面位置位于设备主体1上靠近第三旋滚1003的侧部端面以内,实现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均被包覆于设备主体1的外侧端面以内,进而实现对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直接接触障碍物导致被碰撞损坏而失效,提升第二旋滚1002、第三旋滚1003旋转滚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1.为了实现清洁设备对墙边、墙角或障碍物边沿位置进行更好的清洁处理,本方案在第二旋滚1002上远离第二间隙部102的侧端面到设备主体1上靠近第二旋滚1002的侧部端面的距离为k1且设置k1小于等于第二旋滚1002的外径或k1小于等于30毫米,实现清洁设备在移动过程中使得第二旋滚1002可以在k1的距离范围内来对墙边、墙角或障碍物边沿位置来进行近距离沿边清洁处理效果,提升对边沿位置的清洁处理效果;和/或,设置第三旋滚1003上远离第二间隙部102的侧端面到设备主体1上靠近第三旋滚1003的侧部端面的距离为k2且设置k2小于等于第三旋滚1003的外径或k2小于等于30毫米,实现清洁设备在移动过程中使得第三旋滚1003可以在k2的距离范围内来对墙边、墙角或障碍物边沿位置来进行近距离沿边清洁处理效果,提升第二旋滚1002、第三旋滚1003对边沿位置的清洁处理效果。
52.优选地,k1小于等于5-10毫米,实现第二旋滚1002能够紧密的靠近边沿位置来进行有效的沿边清洁处理效果。
53.优选地,k2小于等于5-10毫米,实现第二旋滚1002能够紧密的靠近边沿位置来进行有效的沿边清洁处理效果。
54.可见,第二旋滚1002件和第三旋滚1003件的位置限定可以实现来对室内的墙边、墙角或障碍物的边沿位置进行有效的清洁处理,实现清洁设备具备较好的沿边清洁效果。
55.针对第一旋滚1001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之间的位置距离分布,第一旋滚1001上靠近第二旋滚1002的外侧部的最大外径位置到第二旋滚1002上靠近第一旋滚1001的外侧部的最大外径位置的距离为大于等于第一旋滚1001的最大外径值,可以理解的为,第一旋滚1001为圆柱形结构,第一旋滚1001上靠近第二旋滚1002的外侧部的最大外径位置即为第一旋滚1001上靠近第一间隙部101的外侧部上的最大外径位置,最大外径位置即为最大直径位置,第二旋滚1002为圆柱形结构,第二旋滚1002上靠近第一旋滚1001的外侧部的最大外径位置即为第二旋滚1002上靠近第一间隙部101的外侧部上的最大外径位置,最大外径位置即为最大直径位置,通过设置第一旋滚1001上靠近第二旋滚1002的外侧部的最大外径位置到第二旋滚1002上靠近第一旋滚1001的外侧部的最大外径位置的距离为大于等于第一旋滚1001的最大外径值即为大于等于第一旋滚1001的最大直径,可以有效
的确保第一旋滚1001与第二旋滚1002之间形成有一定的距离来呈间隔分布结构,间隔分布结构至少形成第一间隙部101的一部分,形成旋滚组件100来对地面进行预先清洁处理和深层清洁处理的分步清洁处理效果;和/或,第一旋滚1001上靠近第三旋滚1003的外侧部的最大外径位置到第三旋滚1003上靠近第一旋滚1001的外侧部的最大外径位置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旋滚1001的最大外径值,可以理解的为,第一旋滚1001为圆柱形结构,第一旋滚1001上靠近第三旋滚1003的外侧部的最大外径位置即为第一旋滚1001上靠近第一间隙部101的外侧部上的最大外径位置,最大外径位置即为最大直径位置,第三旋滚1003为圆柱形结构,第三旋滚1003上靠近第一旋滚1001的外侧部的最大外径位置即为第三旋滚1003上靠近第一间隙部101的外侧部上的最大外径位置,最大外径位置即为最大直径位置,通过设置第一旋滚1001上靠近第三旋滚1003的外侧部的最大外径位置到第三旋滚1003上靠近第一旋滚1001的外侧部的最大外径位置的距离为大于等于第一旋滚1001的最大外径值即为大于等于第一旋滚1001的最大直径,可以有效的确保第一旋滚1001与第三旋滚1003之间形成有一定的距离来呈间隔分布结构,间隔分布结构至少形成第一间隙部101的一部分,形成旋滚组件100来对地面进行预先清洁处理和深层清洁处理的分步清洁处理效果。
56.为了实现对第一旋滚1001、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上的污水进行收集,本方案在设备主体1上还设置有污水部103,污水部103用于收集污水,污水部103可以设置为箱体结构,同时可以设置为可拆卸结构来方便用户对污水部103进行维护来倾倒污水和对污水部103进行清洗维护,至少污水部103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旋滚1001与第二旋滚1002或第三旋滚1003之间,且至少污水部103的一部分位于第一间隙部101在设备主体1上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区域位置内和/或位于第二间隙部102在设备主体1上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区域位置内,污水部103的分布结构有利于来实现对第一旋滚1001、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上的污水来进行同时收集,且污水部103的分布有利于将设备主体1的重心位于到第一旋滚1001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之间,实现污水部103在空置的状态下到逐渐收集污水的过程中使得设备主体1的重心能够保持在第一旋滚1001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之间,有利于使得第一旋滚1001、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承受较为稳定均衡的压力,这样可以确保第一旋滚1001在旋转滚动中接触地面产生的摩擦力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在旋转滚动中接触地面产生的摩擦力进行大部分的抵消,防止出现因重心位置变化较大导致出现第一旋滚1001在旋转滚动中接触地面产生的摩擦力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在旋转滚动中接触地面产生的摩擦力无法进行抵消的问题发生,进而提升清洁设备在地面上移动的稳定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57.本方案将至少污水部103的一部分位于第一间隙部101在设备主体1上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区域位置内和/或位于第二间隙部102在设备主体1上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区域位置内实现有利于对污水部103来进行有效分布进而提升污水部103的容积,针对竖直方向的定义,主要为从设备主体1的底部朝向设备主体1的顶部方向来进行形成竖直方向进行投影,第一间隙部101和第二间隙部102可以在设备主体1上来形成对应的投影区域,同时实现设备主体1的重心能够靠近第一间隙部101内来进行分布,即为使得重心能够稳定在第一第一旋滚1001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之间的区域位置内,确保第一旋滚1001、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承受较为稳定均衡的压力,进而确保清洁设备可以进行稳定的移动。
58.为了实现对第一旋滚1001、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上的污水进行有效的收集,本方案在设备主体1上设置有集污通道106,集污通道106与污水部103相连通来用于收集污水,集污通道106主要实现对污水的汇聚后来进行有效的集中收集;针对污水的具体收集部分的结构,本方案在设备主体1上还设置有第一刮污件104,第一刮污件104位于第一旋滚1001的一侧,第一刮污件104主要位于第一旋滚1001上靠近第一间隙部101的一侧,第一刮污件104的一端设置为与第一旋滚1001相接触的结构且第一刮污件104的另一端设置为与集污通道106相连通的结构,使得第一刮污件104的一端形成对第一旋滚1001的外表面的挤压出污水的结构效果来进行对第一旋滚1001的挤压刮擦清洗,使得第一旋滚1001上的污水在被第一刮污件104进行挤压出污水后污水沿第一刮污件104进入到集污通道106内并通过集污通道106进入到污水部103内实现对第一旋滚1001上的污水的集中收集效果;设备主体1上还设置有第二刮污件105,第二刮污件105位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的一侧,第二刮污件105主要位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靠近第一间隙部101的一侧,第二刮污件105的一端设置为与第二旋滚1002和/或第三旋滚1003相接触的结构且第二刮污件105的另一端设置为与集污通道106相连通的结构,使得第二刮污件105的一端形成对第二旋滚1002和/或第三旋滚1003的外表面的挤压出污水的结构效果来进行对第二旋滚1002和/或第三旋滚1003的挤压刮擦清洗,使得第二旋滚1002和/或第三旋滚1003上的污水在被第二刮污件105进行挤压出污水后污水沿第二刮污件105进入到集污通道106内并通过集污通道106进入到污水部103内实现对第二旋滚1002和/或第三旋滚1003上的污水的集中收集效果,通过第一刮污件104、第二刮污件105和集污通道106来实现对污水的集中收集效果,同时可以实现污水部103来对污水进行有效的集中收集,有利于用户来对污水部103进行维护处理,无需针对第一旋滚1001、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来设置对应的多个收集盛放污水的结构,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简单化且成本更低。
59.可选地,将第一刮污件104设置为朝向第一间隙部101方向由高至低逐渐倾斜的结构来实现对污水进行集中引导收集,有利于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来集中进入到污水部103内进行收集。
60.可选地,将第二刮污件105设置为朝向第一间隙部101方向由高至低逐渐倾斜的结构来实现对污水进行集中引导收集,有利于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来集中进入到污水部103内进行收集。
61.可选地,设置至少污水部103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旋滚1001、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的顶部位置或中心位置的下侧,来实现对污水进行在重力下引导收集,提升对污水收集的效果。
62.针对本方案的清洁设备的结构部分,在设备主体1的一端安装有机身主体2,机身主体2设置为可相对设备主体1旋转的结构,用户可以通过手持机身主体2来实现带动清洁设备在地面上进行移动,机身主体2相对设备主体1可旋转,如可以以周向旋转或前后旋转,来实现方便用户手持机身主体2来带动清洁设备在地面上进行移动,方便用户手持推动来控制清洁设备移动的方向,且机身主体2上安装有清水部201,清水部201设置为可与旋滚组件100相连通的结构来进行供给清水,至少清水部201的一部分位于机身主体2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的下侧位置上,通过将清水部20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位于机身主体2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的下侧位置有利于降低清水箱在机身主体2上的重心,降低用户手持机身主体2的强
度,减轻用户操作使用清洁设备的强度。
63.可选地,将清水部201的全部分设置为位于机身主体2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的下侧位置,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清水部201在机身主体2上的重心,进一步提升用户手持机身主体2来推动清洁设备移动的轻便性,降低使用强度。
64.可选地,可以将清水部201设置为水箱结构,且设置为可拆卸的结构,方便用户来对清水箱进行添加清水进行维护处理。
65.可选地,可以在清水箱与旋滚组件100之间设置动力模块,动力模块可以设置为泵结构或阀结构来实现对将清水部201内的清水供给到第一旋滚1001、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上实现进行清洗,清洗中使得第一旋滚1001、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上形成污水进行收集,实现清水对第一旋滚1001、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的清洗效果,清洗后的第一旋滚1001、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可以持续来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
66.针对旋滚组件100的运动结构来使得清洁设备稳定移动的部分,本方案设置清洁设备移动中至少包括第二旋滚1002的旋转滚动方向和第三旋滚1003的旋转滚动方向相同且与第一旋滚1001的旋转滚动方向相反,可以为,清洁设备包括控制器,在控制器内至少设置阈值,阈值包括控制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沿相同的方向进行旋转滚动且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的旋转滚动方向与第一旋滚1001的旋转滚动方向相反,这样使得第一旋滚1001在旋转滚动中形成的动力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在旋转滚动中形成的动力进行大部分的抵消,防止第一旋滚1001带动清洁设备进行快速移动,同时防止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在旋转滚动中带动清洁设备进行快速移动,这样可以方便用户通过手持来带动清洁设备进行稳定的移动,可以有效的防止旋转滚动对清洁设备的移动形成较大的动力来带动清洁设备移动或形成较大的阻力来阻挡清洁设备移动,进而方便用户的手持使用来进行对清洁设备移动的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67.具体地,如设置第一旋滚1001为顺时针方向旋转滚动,则对应的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设置为逆时针方向旋转滚动,或若设置第一旋滚1001为逆时针方向旋转滚动,则对应的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设置为顺时针方向旋转滚动,进而确保第一旋滚1001在旋转滚动中接触地面产生的摩擦力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在旋转滚动中接触地面产生的摩擦力进行大部分的抵消,实现清洁设备移动的动力大部分来源于用户手持,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68.针对第一旋滚1001、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的结构,主要在第一旋滚1001、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的外侧设置包覆布材质的抹布或者包覆海绵,实现接触地面来进行清洁处理的效果。
69.可选地,为了更好的引导清洁设备在地面上移动,本方案还可以在第一旋滚1001的前侧设置支撑轮,支撑轮设置为可接触地面旋转滚动的结构,主要将支撑轮安装于设备主体1的底部位置上。
70.优选地,支撑轮设置为万向轮结构,实现支撑轮可以进行周向的旋转。
71.工作原理:本方案的清洁设备主要用于在地面上移动来实现对地面的清洁处理,其中,通过在清洁设备上设置旋滚组件100来实现对地面的大面积、大摩擦力的分步清洁处理效果,旋滚组件100设置包括第一旋滚1001、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来实现不同位置对地面的分步清洁效果,具体地通过第一间隙部101、第二间隙部102来实现可以对地面
的分步清洁效果,实现第一旋滚1001对地面进行预先处理后第二旋滚1002和第三旋滚1003来对地面进行深层清洁处理,整体上提升对地面的清洁处理效果;同时,旋滚组件100的结构可以实现清洁设备在地面上进行稳定的移动,解决现有清洁设备存在的滚筒会对清洁设备的移动形成阻力导致清洁设备无法稳定的移动以及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并且能够对墙边、墙角及障碍物边沿位置进行有效的清洁处理,并且本方案可以实现对旋滚组件100在清洁地面的过程中形成的污水进行有效的集中收集,可以有效的防止污水对地面的二次污染。
72.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