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52231发布日期:2023-04-18 13:0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具的生产方法,特别是指一种结构中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1、众所周知,不粘锅就是指做饭时不会粘锅底的锅,它的原理是锅底采用了不粘涂层,常见的性能最好的涂层是特氟龙涂层和陶瓷涂层,不粘锅的表面通常都是覆盖一层涂料,不粘涂料是一种涂层表面不易被其他粘性物质所粘附或粘着后易被除去的特种涂料。此种涂料因其所形成涂层的表面能极低、摩擦系数小、易滑动等防粘性特点大部分的涂层都是特氟龙,也就是所谓的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的结构就是主链全碳的高分子,并且每个碳原子都连接两个氟原子。由于氟原子超强的电负性,碳氟键是极其稳定的。所以,聚四氟乙烯表现出很大的反应惰性。食物中的分子也就很难与聚四氟乙烯发生反应。就连最活泼的卤素氟气,都无法与聚四氟乙烯发生反应。氟的超强电负性意味着其他分子遇到聚四氟乙烯的时候都会被排斥开。这些原因就是不粘锅“不粘”的原理。不粘涂料的基本成膜物质为氟树脂与粘结剂。氟树脂的选择对不粘涂料的不粘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氟树脂种类很多,在诸多的氟树脂中,聚四氟乙烯(ptfe)摩擦系数最小,因而ptfe为不粘涂料的首选氟树脂。

2、但是目前出现的锅具以及不粘锅上都没有设置火力均衡系统,所以在使用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锅底中央位置温度较高而锅底四周位置温度较低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长时间使用后不但会影响不粘锅涂层的使用寿命,同时,往往造成烹饪使用感受不佳的情况。

3、在锅具中增加均热层能够均衡锅具的使用感受,并使烹饪效果更佳,但是现有技术通过简单铸造制作锅具的方法不能够支持具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而此是为现有技术的主要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铸造锅体,将铸造锅体的原料加热至熔融状态倒入模具中,冷却后脱模得到该锅体,该锅体具有锅底以及侧壁,该侧壁环设在该锅底四周,该锅底底部设置有底腔,该底腔具有下开口以及上倾斜腔面。

2、第二步、制作均热层,步骤a、将金属铁研磨成粉末得到铁粉,步骤b、将铁粉与贝壳粉进行充分混合得到混合粉末,步骤c、将混合粉末加热到熔融状态,而后导入模具,步骤d、脱模,得到该均热层,步骤b中,该铁粉与该贝壳粉的重量比为10:1至17:1,该贝壳粉中碳酸钙的含量大于等于90%。

3、制作完成的该均热层具有中央均热部分以及四周均热环,该四周均热环环设在该中央均热部分四周,该中央均热部分的厚度大于该四周均热环的厚度,该中央均热部分具有上倾斜面以及下外凸面,该中央均热部分的厚度从中央向两侧递减,该四周均热环具有环体上倾斜面以及环体底面,该四周均热环的厚度从中央向两侧递减,该环体上倾斜面与该上倾斜面连接在一起形成一装配面,该四周均热环的该环体底面上凹设有若干装配槽。

4、第三步、将若干导热条固定在第二步中的该均热层上,将若干该导热条一一对应的固定在该均热层的该四周均热环的若干该装配槽中。

5、第四步、将第三步中装配有若干导热条的该均热层固定在第一步的该锅体底部,使该均热层的该装配面与该锅底的该底腔的该上倾斜腔面贴合在一起。

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其利用铁粉以及贝壳粉制作形成了均热层,并采用特殊的方法将均热层加工设置在锅体底部,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所生产的产品在使用的时候,锅具放置在炉头正上方,炉头所生成的火焰强度从中间向两侧递减,其主要通过如下方式对火焰进行均衡。首先,通过该均热层进行受热均衡,由于该均热层的该中央均热部分的厚度大于该四周均热环的厚度,所以在炉头正上方位置通过该中央均热部分能够缓解火焰强度。其次,通过该均热层以及若干该导热条能够引导火焰向锅底四周蔓延,达到对火焰进行均衡的作用。在进行火焰引导的过程中,首先借助该中央均热部分的该下外凸面引导火焰向锅底四周蔓延,而后,蔓延的火焰进入每一个该导热条的该火焰引导腔中,通过该导热条将锅底中央的温度向锅底四周传导,从而达到热量均衡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步按照如下的方式进行,在进行步骤c的过程中当混合粉末在模具中处于半凝固状态时,将若干该导热条压入该均热层的该四周均热环的底部,随后,伴随着混合粉末在模具中继续冷却,若干该导热条被直接嵌设固定在该四周均热环的底部,同时,形成若干该装配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步中,每一个该导热条都具有入火口、出火口以及火焰引导腔,其中,该入火口以及该出火口连通设置在该火焰引导腔两端,该入火口的尺寸小于该出火口的尺寸,若干该导热条的该入火口环设在该中央均热部分四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条为管状导热条,该导热条的该入火口以及该出火口暴露在该均热层外部,该导热条顶部嵌设在该装配槽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火焰引导腔的顶部设置有倾斜内腔壁,该导热条顶部的壁厚从该入火口向该出火口方向递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上述第四步的过程中,首先,对该锅体进行升温,使该锅体受热膨胀,而后,将该均热层压入该底腔中,并使该装配面与该上倾斜腔面贴合在一起,最后,对该锅体进行降温,使该锅体冷缩,以完成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锅体为平底锅,该锅底为水平锅底。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铸造锅体,该锅体具有锅底以及侧壁,该锅底底部设置有底腔,该底腔具有下开口以及上倾斜腔面,第二步、制作均热层,步骤A、将金属铁研磨成粉末得到铁粉,步骤B、将铁粉与贝壳粉进行充分混合得到混合粉末,步骤C、将混合粉末加热到熔融状态,而后导入模具,步骤D、脱模,得到该均热层,第三步、将若干导热条固定在第二步中的该均热层上,第四步、将第三步中装配有若干导热条的该均热层固定在第一步的该锅体底部。

技术研发人员:吴浩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门市浩盈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