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0711发布日期:2023-03-08 16:3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洗碗机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用于清洗餐具、果蔬的清洗机。


背景技术:

2.对于采用开放式水流系统的清洗机来说,由于回水区域与喷淋臂在洗涤腔内之间连通,导致因洗涤剂、清洗物性质而产生的泡沫容易经回水区域直接被吸水喷淋臂中,影响射流高度及压力,进而影响清洗效果。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人的在先专利zl202122778065.7《一种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在回水区域的底部设置有位于泵水机构旁侧的凹腔,该凹腔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凹腔中设置有集渣篮,泵水机构的侧部开有对应凹腔及集渣篮布置的第一进水口,在第一进水口处设置稳流组件,可对吸入的水进行消泡及过滤。
4.上述结构在水泵的吸水口设置稳流组件,用以对进水进行消泡及过滤,从而提高了吸水稳定性,进而提高泵水机构的功率稳定性。但是,稳流组件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吸水功率,导致泵水效率及射流扬程受到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随回水量自动适配吸水面积并进行消泡处理从而在维持大吸水功率的前提下提高吸水稳定性的清洗机。
6.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及集渣篮,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下凹的回水区域,该回水区域的顶部覆盖有过滤板,所述集渣篮的下部容置在回水区域中,所述集渣篮的顶部设置有露出于过滤板的集渣口,还包括用于对经集渣口进入回水区域的水流进行消泡的消泡件,该消泡件能上下浮动地设于集渣口处,所述消泡件随回水量的流量大小而在浮力作用下自动平衡集渣篮的进水面积。
8.优选地,所述集渣口开设于集渣篮顶部的侧壁上,所述集渣篮中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导流套,该导流套的顶部边缘沿径向向外延伸至集渣口的底部便于形成导流顶板,所述消泡件的下部穿过导流套上端口而插置在导流套中,所述消泡件的上部随其上下浮动而自动调整其下表面与导流顶板之间的间距。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利用自上而下经集渣口、导流套向回水区域流动的水流为消泡件提供浮力,当水流量较大且水位较高时,消泡件上浮位移较大,当水流量较小且水位较低时,消泡件上浮位移较小,从而根据水流量大小而自动调整消泡件上部下表面与导流顶板之间的间距,该间距高度约束出进水面积,在不影响吸水效率的前提下,利用消泡件在回水的源头处将水流中的气泡挤破,从而提高吸水稳定性。
9.优选地,所述消泡件包括所述的上部及下部,所述上部的直径大于导流套上端口的直径且内部中空形成浮动腔,所述下部能上下移动地插置在导流套中。
10.优选地,所述下部包括有自上部下表面向下延伸的多个导流筋,该导流筋的外周壁上设置能将气泡刺破的切割部。本发明中的消泡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利用消
泡件的上下浮动,约束出吸水间距,该吸水间距可对大的泡沫进行挤压,消除大的气泡;第二个阶段是:经消泡件向下的水流,其中携带的较小的泡沫,经上述切割部刺破,消除小的气泡;且第二个阶段中用于消泡的切割部是随消泡件上下浮动的,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消泡,以提高消泡效果。
11.优选地,所述导流筋的底部连接有沿周向布置的限位环,相应的,所述导流套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限位凸卡、第二限位凸卡,所述第一限位凸卡用于与限位环的顶部配合从而约束出消泡件上行的极限位置,所述第二限位凸卡用于与限位环的底部配合从而约束出消泡件下行的极限位置,且在所述消泡件下行的极限位置处,所述消泡件的下表面与导流顶板的上表面之间维持有间距。上述结构便于对消泡件的位置进行约束,从而提高其稳流效果。
12.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一限位凸卡与第二限位凸卡在周向上相对错开,且所述第一限位凸卡、所述第二限位凸卡中的至少部分成形为尖端朝上的三角形结构。该结构可与上述切割部共同作用,切割部上下浮动切割,三角形结构固定位置切割,消除消泡死角,进一步提高消泡效果。
13.为了提高集渣及回水效果,所述集渣口的位于过滤板之上,所述集渣口的底部边缘与过滤板的上表面相衔接,所述导流顶板的外边缘与集渣口的底部边缘相衔接。所述导流顶板的上表面自外边缘向内逐渐向下倾斜形成导流斜面。
14.在本发明中,所述回水区域中设置有开放式水泵,该开放式水泵设置有与回水区域相连通的吸水口,该开放式水泵的顶部设置有穿过过滤板而位于过滤板之上的出水口,所述过滤板之上设置有与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的喷淋臂。优选地,所述开放式水泵的底部开有吸水口,所述开放式水泵的侧壁上设置有自吸水口外围向集渣篮侧部延伸从而形成单一聚集式吸水通道的挡板;或者,所述吸水口开设于开放式水泵的侧部,且所述吸水口靠近集渣篮的侧部布置。采用上述结构,以提高回水效率。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在集渣篮的入口处设置了消泡件,在回水的源头处消除气泡,有利于提高水泵的吸水稳定性;本发明的消泡件能在水流的冲击下因浮力而上下移动,当水流量较大时、浮力较大,当水流量较小时、浮力较小,从而根据水流量大小而自动平衡集渣篮的进水面积,不影响吸水效率,在维持较大吸水功率的前提下,提高了吸水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剖视图(消泡件下限位置);
18.图3为图1的剖视图(消泡件上限位置);
1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消泡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集渣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2.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清洗机包括箱体1及集渣篮2,箱体1底部设置有下凹的
回水区域11,该回水区域1的顶部覆盖有过滤板12,集渣篮2的下部容置在回水区域11中,集渣篮2的顶部设置有露出于过滤板12的集渣口21。
23.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对经集渣口21进入回水区域11的水流进行消泡的消泡件3,该消泡件3能上下浮动地设于集渣口21处,消泡件3随回水量的流量大小而在浮力作用下自动平衡集渣篮2的进水面积。
24.具体的,集渣口21开设于集渣篮2顶部的侧壁上,集渣篮1中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导流套22,该导流套22的顶部边缘沿径向向外延伸至集渣口21的底部便于形成导流顶板23。容置在回水区域11中的集渣篮2外周包围有过滤网,回水区域11的底部设置有对应集渣篮2底部的排水口13。集渣口21的位于过滤板12之上,集渣口21的底部边缘与过滤板12的上表面相衔接,导流顶板23的外边缘与集渣口21的底部边缘相衔接。导流顶板23的上表面自外边缘向内逐渐向下倾斜形成导流斜面。
25.本实施例的消泡件3包括上部31及下部32,上部31的直径大于导流套22上端口的直径且内部中空形成浮动腔311,下部32能上下移动地插置在导流套22中。消泡件3的下部32穿过导流套22上端口而插置在导流套22中,消泡件3的上部31随其上下浮动而自动调整其下表面与导流顶板23之间的间距h。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利用自上而下经集渣口21、导流套22向回水区域11流动的水流为消泡件3提供浮力,当水流量较大且水位较高时,消泡件3上浮位移较大,当水流量较小且水位较低时,消泡件3上浮位移较小,从而根据水流量大小而自动调整消泡件3上部31下表面与导流顶板23之间的间距h,该间距h高度约束出进水面积,在不影响吸水效率的前提下,利用消泡件3在回水的源头处将水流中的气泡挤破,从而提高吸水稳定性。
26.消泡件3的下部32包括有自上部下表面向下延伸的多个导流筋321,该导流筋31的外周壁上设置能将气泡刺破的切割部322,切割部322可以有多种造型,比如三角形、菱形等,优选尖端朝上。本实施例中的消泡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利用消泡件3的上下浮动,约束出吸水间距h,该吸水间距h可对大的泡沫进行挤压,消除大的气泡;第二个阶段是:经消泡件3向下的水流,其中携带的较小的泡沫,经上述切割部322刺破,消除小的气泡;且第二个阶段中用于消泡的切割部322是随消泡件3上下浮动的,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消泡,以提高消泡效果。
27.本实施例导流筋321的底部连接有沿周向布置的限位环323,相应的,导流套2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限位凸卡221、第二限位凸卡222,第一限位凸卡221用于与限位环323的顶部配合从而约束出消泡件3上行的极限位置,第二限位凸卡222用于与限位环323的底部配合从而约束出消泡件3下行的极限位置,且在消泡件3下行的极限位置处,消泡件3的下表面与导流顶板23的上表面之间维持有间距。上述结构便于对消泡件3的位置进行约束,从而提高其稳流效果。
28.第一限位凸卡221与第二限位凸卡222在周向上相对错开,且第一限位凸卡221、第二限位凸卡222成形为尖端朝上的三角形结构。该结构可与上述切割部322共同作用,切割部322上下浮动切割,三角形结构固定位置切割,消除消泡死角,进一步提高消泡效果。
29.在本实施例中,回水区域11中设置有开放式水泵,该开放式水泵设置有与回水区域11相连通的吸水口,该开放式水泵的顶部设置有穿过过滤板12而位于过滤板12之上的出水口10,过滤板12之上设置有与水泵的出水口10相连通的喷淋臂。开放式水泵的底部开有
吸水口,开放式水泵的侧壁上设置有自吸水口外围向集渣篮2侧部延伸从而形成单一聚集式吸水通道的挡板;或者,吸水口开设于开放式水泵的侧部,且吸水口靠近集渣篮2的侧部布置。采用上述结构,以提高回水效率。
30.本实施例在集渣篮2的入口处设置了消泡件3,在回水的源头处消除气泡,有利于提高水泵的吸水稳定性;消泡件3能在水流的冲击下因浮力而上下移动,当水流量较大时、浮力较大,当水流量较小时、浮力较小,从而根据水流量大小而自动平衡集渣篮2的进水面积,不影响吸水效率,在维持较大吸水功率的前提下,提高了吸水稳定性。
31.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