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23774发布日期:2023-03-25 14:08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饮水机。


背景技术:

2.白开水又名凉白开、冻滚水,对人体的生理机理具有很重要的调理作用。早晨空腹饮用一杯温热的白开水能够稀释血液,降低血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减少血栓危险,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对因晚上睡眠后体内水分由于生理上的散发而减少起到解渴、利尿的作用,也能使皮肤变得光滑细嫩。不同人喜好的凉白开的温度不一致,这就使得用户只能先将水煮沸之后再等待水晾凉,等待的时间较长。
3.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申请人设计了一种饮水机,包括供水系统,供水系统包括:供水装置;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进水端连接供水装置的出水端;控制器,与加热装置电连接,控制加热装置对供水加热至目标加热温度;热交换装置,热交换装置的热流体进水端连接加热装置的出水口,热流体出水端连接至供水系统出口;热交换装置的冷却水进水端连接供水装置的出水端,冷却水出水端连接加热装置的进水端;加热后的供水通过热交换装置降温至目标出水温度。然而,这种饮水机虽然能够输出适宜温度的凉白开,但是内部部件较多,水路复杂,但这些部件通常需要通过多打螺钉的方式来进行固定,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整机成本,同时也使得整机拆卸的便捷性大大降低,影响整机的装配效率。不利于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能够制备凉白开的饮水机安装过程较为复杂,拆卸的便捷性低,安装效率较低,废品率高,不利于推广和应用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安装效率高、废品率低的饮水机,且能够制备温度适宜的凉白开,便于推广和应用。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饮水机,包括:支架,其包括底板和突出于底板的竖壁;第一水路模块,其与支架的底板可拆卸连接;发热模块,其与竖壁可拆卸连接;换热模块,其与竖壁可拆卸连接;水泵,其与第一水路模块可拆卸连接;调节阀,其与第一水路模块可拆卸连接。
6.进一步地,第一水路模块上形成有第一水流通道、第二水流通道、第三水流通道和第四水流通道,第一水流通道的第一端适于与净水箱连通;
7.第一水路模块上形成有发热模块接口,第二水流通道的第二端适于与发热模块接口连通,第四水流通道的第二端适于与发热模块的发热进口连通;
8.换热模块具有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热水进口、热水出口、连通冷却水进口与冷却水出口的冷却水通道、连通热水进口与热水出口的热水通道,第三水流通道的第二端适于与换热模块的冷却水进口连通,第四水流通道的第一端适于与换热模块的冷却水进口连通;
9.水泵连接在第一水流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三水流通道的第一端之间;
10.调节阀设置在第二水流通道上,能够调节进入第二水流通道和第三水流通道的水流流量比例。
11.进一步地,第一水路模块上形成有水泵进口接口、水泵出口接口,第一水流通道的第二端与水泵进口接口连通,第二水流通道的第一端与水泵出口接口连通,水泵的进口与水泵进口接口连通,水泵的出口与水泵出口接口连通;
12.和/或,第二水流通道的第二端与发热模块接口连通,第四水流通道的第二端与发热模块接口连通;
13.和/或,第一水路模块上形成有换热进水接口和换热出水接口,换热进水接口适于与换热模块的冷却水进口连通,换热出水接口适于与换热模块的冷却水出口连通,第三水流通道的第二端与换热进水接口连通,第四水流通道的第一端与换热出水接口连通;
14.和/或,第二水流通道上设有调节阀进口接口和调节阀出口接口,调节阀的进口与调节阀进口接口连通,调节阀的出口与调节阀出口接口连通。
15.进一步地,第一水路模块位于底板的下侧,且第一水路模块的顶面和底板的底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卡合组件;
16.第一水路模块的顶面和底板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部,第一水路模块的顶面和底板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适于与定位凸部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凹槽;
17.第一水路模块和底板上分别形成有供紧固件依次通过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
18.进一步地,竖壁上形成有适于容纳换热模块的换热模块槽;
19.竖壁和换热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卡合组件。
20.进一步地,饮水机还包括电路板,电路板与发热模块、水泵和调节阀通信连接,电路板与竖壁可拆卸连接,竖壁上形成有环绕换热模块槽的走线槽,竖壁接近换热模块的一侧形成有部分遮挡走线槽的防脱凸部,走线槽上与水泵和调节阀对应处设置有走线孔。
21.进一步地,饮水机还包括:第二水路模块,其与竖壁可拆卸连接,第二水路模块与换热模块的上侧可拆卸连接,第二水路模块上形成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换热出口、换热进口、连通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的第一通道、连通第二进水口与换热出口的第二通道、连通换热进口与第二出水口的第三通道,换热模块位于第一水路模块与第二水路模块之间;
22.电磁阀,其与第二水路模块可拆卸连接,具有进水端和第一出水端、第二出水端,第一出水端与第一进水口连通,第二出水端与第二进水口连通,电磁阀具有使进水端与第一出水端连通的第一状态、使进水端与第二出水端连通的第二状态。
23.进一步地,第二水路模块与述发热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转接件。
24.进一步地,发热模块与电磁阀之间设置有第二转接件,电磁阀位于发热模块的上方。
25.进一步地,饮水机还包括滤芯,滤芯与底板可拆卸连接,滤芯具有滤芯进口、净水出口和废水出口,滤芯进口适于与原水箱的出口相连,第一水路模块还包括第五水流通道,第五水流通道的第一端与滤芯的净水出口相连接,第五水流通道的第二端与净水箱相连接,滤芯的废水出口适于与废水箱的废水进口相连接。
26.进一步地,底板上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固定筒,固定筒位于竖壁的一侧,滤芯适于被插入到固定筒中。
27.进一步地,饮水机还包括第三水路模块,其与滤芯可拆卸连接,第三水路模块上形成有第六水流通道、第七水流通道和第八水流通道,第六水流通道的第一端与原水箱的原水出口相连接,第六水流通道的第二端适于与滤芯的进口相连接,第七水流通道的第一端与滤芯的净水出口相连接,第七水流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五水流通道的第一端相连接,第八水流通道的第一端与废水出口相连通,第八水流通道的第二端与原水箱的原水进口相连通。
28.进一步地,固定筒的外周壁上和第三水路模块上分别形成有供紧固件依次穿过的第五固定孔和第六固定孔。
29.进一步地,第三水路模块上形成有滤芯接口,第六水流通道的第二端与滤芯接口相连通,饮水机还包括适于封堵滤芯接口和滤芯的进口之间的缝隙的第一密封结构;和/或,
30.第三水路模块上形成有净水接口,第七水流通道的第一端与净水接口相连通,饮水机还包括适于封堵净水接口与滤芯的净水出口之间的缝隙的第二密封结构;和/或,
31.第三水路模块上形成有废水接口,第八水流通道的第一端与废水接口相连接,饮水机还包括适于封堵与废水接口与滤芯的废水出口之间的缝隙的第三密封结构。
32.进一步地,底板上形成有第九水流通道,第九水流通道的第一端适于与第六水流通道的第一端相连接,饮水机还包括第一逆止阀,第一逆止阀位于原水箱的下方且第一端与第九水流通道的第二端连接,第一逆止阀的第二端与原水箱的原水出口相连接,能够在原水箱被放置在支架上时切换到开启状态,在支架上未设置原水箱时切换到关断状态;和/或,
33.底板上形成有第十水流通道,第十水流通道的第二端适于与第八水流通道的第二端相连接,饮水机还包括第二逆止阀,第二逆止阀位于原水箱的下方且与原水箱的原水进口相连接,能够在原水箱被放置在支架上时切换到开启状态,在支架上未设置原水箱时切换到关断状态。
34.进一步地,第一逆止阀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一卡合件,底板上形成有与第九水流通道的第二端相连通的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适于容纳第一逆止阀,第一容纳腔内形成有螺旋环绕在第一容纳腔的腔壁上的第一导向凹槽,第一导向凹槽允许第一卡合件通过,第一容纳腔的末端设置有适于与第一卡合件相卡合的第一卡接槽;
35.第二逆止阀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二卡合件,底板上形成有与第十水流通道的第二端相连通的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适于容纳第二逆止阀,第二容纳腔内形成有螺旋环绕在第二容纳腔的腔壁上的第二导向凹槽,第二导向凹槽允许第二卡合件通过,第二容纳腔的末端设置有适于与第二卡合件相卡合的第二卡接槽。
36.进一步地,饮水机还包括设置在第六水流通道和第九水流通道之间的稳压泵,底板向上突出形成有第三容纳腔,第三容纳腔与固定筒位于竖壁同的一侧,稳压泵适于被放入到第三容纳腔内,第三容纳腔的腔壁和稳压泵的泵盖上分别形成有允许紧固件依次穿过的第九固定孔和第十固定孔。
37.进一步地,底板上形成有穿过第三容纳腔的底部的腔壁的走线孔。
38.进一步地,饮水机还包括适于检测原水箱内的水位的水位检测装置。
39.进一步地,水位检测装置包括接近开关和设置在原水箱内的浮子,底板形成有适于容纳接近开关的容纳凹槽,容纳凹槽设置在固定筒和第三容纳腔之间,并位于固定筒和第三容纳腔朝向原水箱的一侧,容纳凹槽的槽壁上形成有卡钩,卡钩上形成有导向斜面和抵接面,由上自下,导向斜面朝远离原水箱的方向倾斜,抵接面与导向斜面的下端相连,适于与接近开关的上壁相抵接。
40.进一步地,饮水机还包括与支架可拆卸连接的净水箱接头,净水箱接头的第一端与第五水流通道的第一端相连接,净水箱接头的第二端适于与净水箱相连接。
41.进一步地,固定筒的外壁上形成有支撑凸部,支撑凸部与净水箱接头中之一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凸部,支撑凸部与净水箱接头中的另一上形成有与第二定位凸部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凹槽;
42.支撑凸部与净水箱接头上分别形成有供紧固件依次穿过的第十一固定孔和第十二固定孔。
43.进一步地,饮水机还包括与净水箱接头和底板相连的微动开关,支撑凸部上形成有微动开关接线槽。
44.进一步地,支架的顶部可拆卸地设置有顶盖,支架的顶部形成有适于容纳第一磁性元件的第一固定槽,顶盖上固定设置有适于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吸合的第二磁性元件;和/或,
45.饮水机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支架的一侧的侧门组件,支架的一侧上形成有适于固定第三磁性元件的第二固定槽,侧门组件上设置有适于与第三磁性元件相吸合的第四磁性元件。
46.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47.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饮水机内设置有支架,且支架包括底板和竖壁,底板和竖壁既能够为饮水机内的部件提供安装位置,又能够对饮水机内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分割,使饮水机内部的结构更加整洁有序。水路被至少部分集成在了第一水路模块上,这使得饮水机的内部的零件数量更少,结构更加简单,且第一水路模块也具有了一定的承载和支撑的功能,有助于增大饮水机内的收纳空间,操作者在对饮水机进行安装时仅需要将第一水路模块安装在底板上,将发热模块和换热模块安装在竖壁上,再将水泵和调节阀安装在第一水路模块上就能够完成饮水机的装配,这大大简化了对饮水机进行装配的步骤,能够缩短饮水机的生产时间,有助于降低饮水机的生产成本,因此,本发明的饮水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制备凉白开功能的饮水机安装效率较低,不便于拆卸,废品率高,不利于推广和应用的缺陷,其结构较为简单、便于拆卸、安装效率高,废品率低,且能够制备温度适宜的凉白开,便于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4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9.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爆炸图;
5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支架、换热模块和第三水路模块的爆炸图;
51.图3为第一水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52.图4为第一水路模块、水泵、调节阀安装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5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支架的底部示意图;
5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支架的立体图;
5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支架的竖壁的正投影视图;
56.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换热模块、发热模块和第三水路模块;
57.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换热模块和第三水路模块;
58.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换热模块、发热模块和第三水路模块安装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59.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第三水路模块处的放大图;
60.图12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第三水路模块处另一个角度下的放大图;
61.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第一逆止阀处的剖视图;
62.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第一逆止阀处的俯视图;
63.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第一逆止阀;
64.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第二逆止阀;
65.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支架的底部的立体图;
66.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支架的侧剖图;
67.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支架的容纳凹槽处的放大图;
68.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支架的容纳凹槽容纳接近开关时的示意图;
69.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支架的净水箱接口处的剖视图;
70.图22为图21中的净水箱接口处的放大图。
71.附图标记说明:
72.1、支架;11、底板;111、第一定位凸部;112、第一固定孔;113、固定筒;1131、第五固定孔;114、第一容纳腔;115、第一导向凹槽;116、第一卡接槽;117、第二容纳腔;118、第二导向凹槽;119、第二卡接槽;120、第三容纳腔;130、第九固定孔;131、走线孔;132、容纳凹槽;1321、导向斜面;1322、抵接面;134、第二定位凹槽;135、第十一固定孔;12、竖壁;122、走线槽;123、防脱凸部;124、第一固定槽;125、第二固定槽;126、换热模块槽;20、第一水路模块;2001、水泵进口接口;2002、水泵出口接口;2003、发热模块接口;2004、换热进水接口;2005、换热出水接口;2006、第一水流通道;2007、第二水流通道;2008、第三水流通道;2009、第四水流通道;2010、第五水流通道;2015、调节阀进口接口;2016、调节阀出口接口;
73.2、电磁阀;201、进水端;202、第一出水端;203、第二出水端;
74.21、水泵;22、调节阀;3、发热模块;4、换热模块;401、冷却水进口;402、冷却水出口;403、热水进口;404、热水出口;405、第一转接件;7、第三水路模块;701、第六水流通道;702、第七水流通道;703、第八水流通道;704、第六固定孔;滤芯接口废水接口;8、电路板;91、第一逆止阀;911、第一卡合件;92、第二逆止阀;921、第二卡合件;93、稳压泵;94、水位检测装置;95、净水箱接头;951、第二定位凸部;952、第十二固定孔;
75.10、第二水路模块;101、第一进水口;102、第二进水口;103、第一出水口;104、第二
出水口;105、换热出口;106、换热进口;107、第一通道;108、第二通道;109、第三通道;110、第二转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7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7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7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7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80.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爆炸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的支架、换热模块和第三水路模块的爆炸图。图3为第一水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饮水机包括支架1、第一水路模块20、发热模块3、换热模块4、水泵21和调节阀22。其中,支架1包括底板11和突出于底板11的竖壁12。第一水路模块20与支架1的底板11可拆卸连接。发热模块3与竖壁12可拆卸连接。换热模块4与竖壁12可拆卸连接。水泵21与第一水路模块20可拆卸连接。调节阀22与第一水路模块20可拆卸连接。
8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施例的饮水机内设置有支架1,且支架1包括底板11和竖壁12,底板11和竖壁12既能够为饮水机内的部件提供安装位置,又能够对饮水机内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分割,使饮水机内部的结构更加整洁有序。水路被至少部分集成在了第一水路模块20上,这使得饮水机的内部的零件数量更少,结构更加简单,且第一水路模块20也具有了一定的承载和支撑的功能,有助于增大饮水机内的收纳空间,操作者在对饮水机进行安装时仅需要将第一水路模块20安装在底板11上,将发热模块3和换热模块4安装在竖壁12上,再将水泵21和调节阀22安装在第一水路模块20上就能够完成饮水机的装配,这大大简化了对饮水机进行装配的步骤,能够缩短饮水机的生产时间,有助于降低饮水机的生产成本,因此,本实施例的饮水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制备凉白开功能的饮水机安装效率较低,废品率高,不利于推广和应用的缺陷,其结构较为简单、安装效率高,废品率低,且能够制备温度适宜的凉白开,便于推广和应用。
82.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水路模块20上形成有第一水流通道2006、第二水流通道2007、第三水流通道2008和第四水流通道2009,第一水流通道2006的第一端适于与净水箱连通;
83.第一水路模块20上形成有发热模块接口2003,第二水流通道2007的第二端适于与发热模块接口2003连通,第四水流通道2009的第二端适于与发热模块的发热进口连通;
84.换热模块4具有冷却水进口401、冷却水出口402、热水进口403、热水出口404、连通冷却水进口401与冷却水出口402的冷却水通道、连通热水进口403与热水出口404的热水通道,第三水流通道2008的第二端适于与换热模块的冷却水进口连通,第四水流通道2009的第一端适于与换热模块4的冷却水进口401连通;
85.水泵21连接在第一水流通道2006的第二端与第三水流通道2008的第一端之间;
86.调节阀22设置在第二水流通道上,能够调节进入第二水流通道2007和第三水流通道2008的水流流量比例。
87.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水路模块20上形成有水泵进口接口2001、水泵出口接口2002,第一水流通道2006的第二端与水泵进口接口2001连通,第二水流通道2007的第一端与水泵出口接口2002连通,水泵21的进口与水泵进口接口2001连通,水泵21的出口与水泵出口接口2002连通。
88.第一水路模块20上形成有发热模块接口2003,第二水流通道2007的第二端与发热模块接口2003连通,第四水流通道2009的第二端与发热模块接口2003连通;
89.第一水路模块20上形成有换热进水接口2004和换热出水接口2005,换热进水接口2004适于与换热模块的冷却水进口连通,换热出水接口2005适于与换热模块的冷却水出口连通,第三水流通道2008的第二端与换热进水接口2004连通,第四水流通道2009的第一端与换热出水接口2005连通。
90.第二水流通道2007上设有调节阀进口接口2015和调节阀出口接口2016,调节阀22的进口与调节阀进口接口2015连通,调节阀22的出口与调节阀出口接口2016连通。
91.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饮水机,整机制取净水时,当取开水档时,启动水泵21,水泵21使净水箱中的水通过第二水流通道2007的第一端流入第二水流通道2007中,在经过水泵21后,此时调节阀22处于全开状态,由于水压关系,水流流入第三水流通道2008,第四水流通道2009内没有流量,之后水流进入发热模块3加热到开水状态从饮水机的出水嘴流出供用户饮用。
92.当读取凉白开水档位时,启动水泵21,水泵21使净水箱中的水通过第二水流通道2007的第一端流入第二水流通道2007中。在经过水泵21后,此时调节阀22处于非全开状态,通过调节调节阀22的开度,水流在第三水流通道2008、第四水流通道2009以一定的比例流通,一部分水流经第三水流通道2008直接进入发热模块加热,一部分水流经第四水流通道2009从换热进水接口2004、冷却水进口401进入换热模块中对热水进行冷却降温,换热升温后的冷却水经冷却水出口402、换热出水接口2005流入第五水流通道2010中,与第三水流通道2008中的水汇合后进入发热模块加热到开水状态,然后在进入换热模块4中进行冷却,冷却后从饮水机的出水嘴流出供用户饮用。
9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水泵21为自吸泵。发热模块3优选但不限于为电热丝、红外线加热器或ptc发热体等。
9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路模块20可选为设置在底板11的一侧,优选地,第一水路模块20位于底板11的下侧,能够使第一水路模块20与底板11相贴合,减少第一水路模块20的占用面积,且允许了第一水路模块20以插接的方式与设置在支架1上的水路和水箱相插接,
即有助于缩短饮水机内的水路的长度,又能够简化水路安装过程。
95.如图5所示,第一水路模块20的顶面和底板11的底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卡合组件。第一水路模块20的顶面和底板11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凸部111,第一水路模块20的顶面和底板11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适于与定位凸部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凹槽。第一水路模块20和底板11上分别形成有供紧固件依次通过的第一固定孔112和第二固定孔。
96.在将第一水路模块20安装在底板11下的过程中,使用第一定位凸部和第一定位凹部相配合对第一水路模块20与底板11进行预定位,将第一卡合组件卡合,能够部分代替紧固件对第一水路模块20与底板11进行连接,最后使用紧固件穿过第一固定孔112和第二固定孔,将第一水路模块20的顶面和底板11进行可靠连接,使其完全固定在底板11下。本方案使用定位凸起和定位凹部,以及第一卡合结构至少替代了三颗紧固件,能减少螺钉使用量,使得三个甚至是两个紧固件就能够完成第一水路模块20与底板11的固定,能够提升饮水机的装配效率,并降低饮水机的制造成本。其中,紧固件优选但不限于为螺栓或铆钉等。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底板11上形成有螺钉柱,第一固定孔112形成在螺钉柱上。螺钉柱能够与螺钉进行面接触,从而避免螺钉发生倾斜,进一步提升第一水路模块20与底板11的连接的可靠性。
97.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竖壁12上形成有适于容纳换热模块4的换热模块槽126。竖壁12和换热模块4之间设置有第二卡合组件。换热模块槽126能够以容纳的方式对换热模块4进行限位,第二卡合组件能够以卡接的方式快速地将换热模块4装配到换热模块槽126中,能够避免换热模块4相对于竖壁12发生移动。
98.在本实施例中,饮水机还包括电路板8。电路板8与发热模块3、水泵21和调节阀22通信连接。电路板8与竖壁12可拆卸连接。如图7所示,竖壁12上形成有环绕换热模块槽126的走线槽122。竖壁12接近换热模块4的一侧形成有部分遮挡走线槽122的防脱凸部123,走线槽122上与水泵21和调节阀22对应处设置有走线孔131。这使得竖壁12不但能够对饮水机内的结构提供安装位置,还能够用于走线。在走线槽122上与水泵21和调节阀22对应处设置有走线孔131,能够便于导线穿出走线孔131并与水泵21和调节阀22相连接,走线槽122用于保证内部元器件的走线布局,使其走线整齐有序,容易分辨各元器件的电源线或数据传输线,同时也方便拆装,此外在走线槽122,防脱凸部123能够将导线约束在走线槽122内,减少捆绑扎带的使用。
99.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饮水机还包括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与饮水机的电源线相连,底板11上还设置有电源适配器安装凹槽,安装凹槽的左右两侧的槽壁上设置有限位阶梯和定位筋条。与电源适配器两头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槽,卡槽能够防止电源适配器发生移动。安装凹槽的左右两侧也设置有限位筋条,限位筋条能够使电源适配器的安装更加的稳定,不易晃动。为了避免电源适配器脱落,在安装凹槽的顶部设置有螺钉柱,通过螺钉链接的方式能够对电源适配器进行可靠地纤维,避免电源适配器发生上下窜动。为了便于电源线的排线及拆装、底板11上还形成有适于对电源线进行固定的卡槽结构。
10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9和10所示,饮水机还包括第二水路模块10和电磁阀2。其中,第二水路模块10与竖壁12可拆卸连接。第二水路模块10与换热模块4的上侧可拆卸连接。第二水路模块10上形成有第一进水口101、第二进水口102、第一出水口103、第二出水口104、换热出口105、换热进口106、连通第一进水口101与第一出水口103的第一通道107、连
通第二进水口102与换热出口105的第二通道108、连通换热进口106与第二出水口104的第三通道109。换热模块4位于第一水路模块20与第二水路模块10之间。
101.电磁阀2与第二水路模块10可拆卸连接,具有进水端201和第一出水端202、第二出水端203,第一出水端202与第一进水口101连通,第二出水端203与第二进水口102连通,电磁阀2具有使进水端201与第一出水端202连通的第一状态、使进水端201与第二出水端203连通的第二状态。
102.在该实施方式中,发热模块3将水加热到开水状态,开水从发热模块3的发热出口流入电磁阀2的进水端201。当用户需要饮用开水时,将电磁阀2切换到第一状态,开水从电磁阀2的第一出水端202流到第一进水口101中,之后沿第一通道107从第一出水口103流出供用户使用;当用户需要使用凉白开时,将电磁阀2切换到第二状态,开水从电磁阀2的第二出水端203流到第二进水口102中,之后沿第二通道108从换热出口105流到换热模块4的热水通道中,冷却水经换热模块4的冷却水进口401进入冷却水通道中,冷却水对热水通道中的开水进行冷却,使开水冷却成凉白开或温水,之后经热水出口404流入换热进口106中,沿着第三通道109从第二出水口104流出供用户使用。因此该水路组件能够满足用户的开水饮用需求以及凉白开饮用需求。通过在第二水路模块10上集成第一通道107、第二通道108和第三通道109,避免了复杂的水管连接,集成度较高,同时便于与电磁阀2、换热模块4的连接,能够使整机体积大幅度减小。
103.第二水路模块10与竖壁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选为由卡接组件、螺栓或铆钉实施的连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水路模块10与竖壁12螺纹连接。又由于换热模块4与第二水路模块10相连接,第二水路模块10能够增强换热模块4与竖壁12之间的连接强度。
10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水路模块10与述发热模块3之间设置有第一转接件405。在本实施例中,发热模块3与电磁阀2之间设置有第二转接件110。电磁阀2位于发热模块3的上方。这使得电磁阀2、发热模块3、第二水路模块10和换热模块4能够集成在一起,通过第一螺栓能够同时将电磁阀2、第二水路模块10、换热模块4和发热模块3固定在竖壁12上,极大的降低了装配的繁琐操作,提高了装配效率。
105.饮水机可选为包括适于与自来水管相连的原水接口和与原水接口相连的滤芯,滤芯的净水出口与净水箱相连,适于对自来水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净水输入到净水箱中。饮水机也可选为仅包括一个适于容纳纯净水的净水箱,用户能够将纯净水灌入到净水箱内,再由饮水机制备即时制备出温度适宜的凉白开。
10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饮水机还包括滤芯。滤芯与底板11可拆卸连接。滤芯具有滤芯进口、净水出口和废水出口,滤芯进口适于与原水箱的出口相连,第一水路模块20还包括第五水流通道2010,第五水流通道2010的第一端与滤芯的净水出口相连接,第五水流通道2010的第二端与净水箱相连接,滤芯的废水出口适于与废水箱的废水进口相连接。
107.用户能够将自来水或饮用水放入到原水箱中,滤芯能够对原水箱内的水进行过滤,并将过滤产生的净水输入到净水箱内,将过滤产生的废水输回到原水箱内。
108.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上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固定筒113。固定筒113位于竖壁12的一侧,滤芯适于被插入到固定筒113中,固定筒113的底部能对滤芯进行高度方向上的限位。
109.滤芯进口与原水箱之间的连接、滤芯的净水出口与净水箱的第五水流通道2010的
第一端之间的连接,以及滤芯的废水出口与原水箱的原水进口之间的连接可选为通过硅胶管实施的连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饮水机还包括第三水路模块7,其与滤芯可拆卸连接,第三水路模块7上形成有第六水流通道701、第七水流通道702和第八水流通道703,第六水流通道701的第一端与原水箱的原水出口相连接,第六水流通道701的第二端适于与滤芯的进口相连接,第七水流通道702的第一端与滤芯的净水出口相连接,第七水流通道702的第二端与第五水流通道2010的第一端相连接,第八水流通道703的第一端与废水出口相连通,第八水流通道703的第二端与原水箱的原水进口相连通。
110.优选地,在本实施中,固定筒113的外周壁上和第三水路模块7上分别形成有供紧固件依次穿过的第五固定孔1131和第六固定孔704。这使得第三水路模块7能够与固定筒113固定连接,从而使滤芯与第三水路模块7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
111.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水路模块7上形成有滤芯接口。第六水流通道701的第二端与滤芯接口相连通,饮水机还包括适于封堵滤芯接口和滤芯的进口之间的缝隙的第一密封结构;和/或,
112.第三水路模块7上形成有净水接口,第七水流通道702的第一端与净水接口相连通,饮水机还包括适于封堵净水接口与滤芯的净水出口之间的缝隙的第二密封结构;和/或,
113.第三水路模块7上形成有废水接口,第八水流通道703的第一端与废水接口相连接,饮水机还包括适于封堵与废水接口与滤芯的废水出口之间的缝隙的第三密封结构。
114.第一密封结构、第二密封结构和第三密封结构不但能够提升滤芯与第三水路模块7之间的密封性,还增强了滤芯与第三水路模块7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滤芯能够与第三水路模块7组成一个整体,通过第三水路模块7与固定筒113之间的螺栓连接能够同时将滤芯和第三水路模块7可靠地固定在固定筒113上。
11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16所示,底板11上形成有第九水流通道。第九水流通道的第一端适于与第六水流通道701的第一端相连接。饮水机还包括第一逆止阀91。第一逆止阀91位于原水箱的下方且第一端与第九水流通道的第二端连接。第一逆止阀91的第二端与原水箱的原水出口相连接。第一逆止阀91能够在原水箱被放置在支架1上时切换到开启状态,在支架1上未设置原水箱时切换到关断状态。
116.底板11上形成有第十水流通道,第十水流通道的第二端适于与第八水流通道703的第二端相连接,饮水机还包括第二逆止阀92,第二逆止阀92位于原水箱的下方且与原水箱的原水进口相连接,能够在原水箱被放置在支架1上时切换到开启状态,在支架1上未设置原水箱时切换到关断状态。
117.在底板11上设置第九水流通道和第十水流通道,能够使原水箱以在被放置在底板11上时与第九水流通道和第十水流通道相插接,从而便于用户取放原水箱,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
118.第一逆止阀91和第二逆止阀92能够在原水箱被放置在底板11上时将水路导通,从而允许制水过程的顺利进行,还能够在原水箱被从底板11上拿起时将水路切断,避免第九水流通道和第十水流通道处漏水。第一逆止阀91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一卡合件911,底板11上形成有与第九水流通道的第二端相连通的第一容纳腔114,第一容纳腔114适于容纳第一逆止阀91,第一容纳腔114内形成有螺旋环绕在第一容纳腔114的腔壁上的第一导向凹槽115,
第一导向凹槽115允许第一卡合件911通过,第一容纳腔114的末端设置有适于与第一卡合件911相卡合的第一卡接槽116;
119.第二逆止阀92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二卡合件921,底板11上形成有与第十水流通道的第二端相连通的第二容纳腔117,第二容纳腔117适于容纳第二逆止阀92,第二容纳腔117内形成有螺旋环绕在第二容纳腔117的腔壁上的第二导向凹槽118,第二导向凹槽118允许第二卡合件921通过,第二容纳腔117的末端设置有适于与第二卡合件相卡合的第二卡接槽119。
12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饮水机还包括设置在第六水流通道701和第九水流通道之间的稳压泵93。底板11向上突出形成有第三容纳腔120。第三容纳腔120与固定筒113位于竖壁12同的一侧。稳压泵93适于被放入到第三容纳腔120内。第三容纳腔120的腔壁和稳压泵93的泵盖上分别形成有允许紧固件依次穿过的第九固定孔130和第十固定孔。稳压泵93能够驱动原水箱内水进入到滤芯的进口中,并未过滤成净水。
121.这使得稳压泵93能够被从底板11的下方插入到第三容纳腔120中,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九固定孔130和第十固定孔能够将稳压泵93可靠地约束在第三容纳腔120内。将第三容纳腔120与固定筒113设置在竖壁12同的一侧,对饮水机内的空间进行和合理的规划,能够使饮水机内的结构更加整洁紧凑。优选地,在第三容纳腔120的顶部有凸起的筋条,能够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
122.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上形成有穿过第三容纳腔120的底部的腔壁的走线孔131。能够便于与稳压泵相连的导线穿过并对其进行约束,使饮水机内的走线更加整洁。
12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9和20所示,饮水机还包括适于检测原水箱内的水位的水位检测装置94。优选地,水位检测装置94包括接近开关和设置在原水箱内的浮子。底板11形成有适于容纳接近开关的容纳凹槽132。容纳凹槽132设置在固定筒113和第三容纳腔120之间,并位于固定筒113和第三容纳腔120朝向原水箱的一侧。容纳凹槽132的槽壁上形成有卡钩。卡钩上形成有导向斜面1321和抵接面1322,由上自下,导向斜面1321朝远离原水箱的方向倾斜,抵接面1322与导向斜面1321的下端相连,适于与接近开关的上壁相抵接。
124.这使得导向斜面1321能够在接近开关被压入到容纳凹槽132中时发生弹性形变,同时对接近开关进行导向,当接近开关被放入到容纳凹槽132中后,抵接面1322能够与接近开关的上壁相抵接,从而避免接近开关脱离限位凹槽。优选地,卡钩末端往下1mm作为拔模枢轴,下端向下拔模3
°
,上端向上拔模1
°
,以轻微斜度设计来完成与接近开关的过盈配合实现装配过程中限制前后自由度的作用,同时由于有两段不同方向的拔模缘故,该结构也有一定的限制上移作用,作为配合的对应上端按压卡扣拔模1
°
限制上下自由度。
12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1和22所示,饮水机还包括与支架1可拆卸连接的净水箱接头95。净水箱接头95的第一端与第五水流通道2010的第一端相连接。净水箱接头95的第二端适于与净水箱相连接。净水箱接头95既能够将第五水流通道2010内的净水注入到净水箱中,又能够在水泵21的作用下允许净水箱内的水流出到第一水流通道2006中。
126.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筒113的外壁上优选为形成有支撑凸部。支撑凸部与净水箱接头95中之一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凸部951。支撑凸部与净水箱接头95中的另一上形成有与第二定位凸部951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凹槽134。支撑凸部与净水箱接头95上分别形成有供紧固件依次穿过的第十一固定孔135和第十二固定孔952。支撑凸部既能够提升固定筒113的结
构强度,又能够对净水箱接头95进行固定。通过第二定位凸部951与第二定位凹槽134,以及紧固件的配合,既能够减少紧固件的数量,加速净水箱接头95的安装,又能够保证对净水箱接头95进行可靠的固定。
127.在本实施例中,饮水机还包括与净水箱接头95和底板11相连的微动开关,支撑凸部上形成有微动开关接线槽。微动开关能够用于判断净水箱是否到位,能够保证净水箱与净水箱接头95之间的接触良好。微动开关接线槽能够方便微动开关的走线。
128.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的顶部可拆卸地设置有顶盖。支架1的顶部形成有适于容纳第一磁性元件的第一固定槽124。顶盖上固定设置有适于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吸合的第二磁性元件。
129.饮水机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支架1的一侧的侧门组件,支架1的一侧上形成有适于固定第三磁性元件的第二固定槽125,侧门组件上设置有适于与第三磁性元件相吸合的第四磁性元件。
130.顶盖和侧门能够对饮水机内部的支架1和水箱进行遮挡,从而避免饮水机内积灰,同时有助于提升饮水机的美观性。第一固定槽124和第二固定槽125能够通过一定的斜度设计使磁铁和支架1实现细微的过盈配合,从而完成磁体的安装固定。
131.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饮水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制备凉白开功能的饮水机安装效率较低,不便于拆卸,废品率高,不利于推广和应用的缺陷,其结构较为简单、便于拆卸、安装效率高,废品率低,且能够制备温度适宜的凉白开,便于推广和应用。
13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