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技术涉及人防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人防门活门槛平战转换结构。
背景技术:2.专利号为cn20406033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人防门的活动门槛,其技术要点是,下门槛预埋于锁合位置的地面内,上门槛可拆卸的安装于下门槛上,锁止装置安装于人防门上,锁止装置的底部对应上门槛的顶部设有伸缩锁头,对应伸缩锁头分别在上门槛上开设第一锁孔和在下门槛上开设第二锁孔,伸缩锁头依次锁合于第一锁孔和第二锁孔内,从而实现上门槛、下门槛和人防门门扇的相互锁合。该方案虽然达到了根据实际需要拆卸安装活动门槛实现平战转换的目的,但由于方案中的上门槛平时拆卸保存,其存放位置不固定,如遇突发情况,可能无法被及时找到实现快速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4.为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防门活门槛平战转换结构,包括:底座,安装于地面内;门框,固定于底座上;门体,铰接于门框上;固定支架,设于门体上;减速器,设于固定支架上;转手轮,设于减速器上;换向器,设于门体上;一种人防门活门槛平战转换结构还包括:转杆、转轴、丝母套、圆杆、外螺纹、连接块、活门槛;转杆设于减速器;转轴设于换向器上;丝母套设于转轴上;圆杆设于丝母套内;外螺纹设于圆杆上;连接块设于圆杆上;活门槛设于连接块上。
5.进一步的,门体上设有止转槽。
6.进一步的,连接块上设有止转块。
7.进一步的,活门槛上设有卡块。
8.进一步的,底座上设有卡槽;卡槽与卡块相匹配。
9.进一步的,门体上设有润滑装置;润滑装置包含气压箱、单向阀体、压气块、弹簧片、压棍、油箱、推油板、压力控制阀、导油管;气压箱设于门体上;气压箱上设有横槽;气压箱上设有进气孔;单向阀体设于进气孔上;压气块滑动连接于气压箱内;弹簧片用于连接压气块与气压箱;压棍设于转轴上;油箱设于气压箱上;油箱上设有出油口;推油板滑动连接于油箱内;压力控制阀设于出油口上;导油管设于压力控制阀上。
10.进一步的,丝母套上设有吸油槽;外螺纹上设有导油槽。
11.进一步的,丝母套上设有回油装置;回油装置包括压气板、堵油螺纹、回油箱、回油管、气囊、收油管、固定块、支撑块、浮标;压气板设于丝母套上;堵油螺纹设于丝母套上;回油箱设于丝母套上;回油管设于回油箱上;气囊设于回油管上;收油管用于连通气囊与油箱;固定块设于气囊上;支撑块设于门体上;浮标设于固定块上。
12.进一步的,固定块上设有与气囊连通的排气孔;排气孔位置设于浮标正上方。
13.进一步的,回油箱内设有可拆卸的滤网。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通过将活门槛平时安装在门扇上,随门扇运动,使得只需转动旋转手轮就可将活门槛升起或降落,达到快速平战转换的功能的一种人防门活门槛平战转换结构。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16.另外,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17.在附图中:
18.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一种人防门活门槛平战转换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19.图2是图1所示的一种人防门活门槛平战转换结构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图3是图1所示的一种人防门活门槛平战转换结构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4是图1所示的一种人防门活门槛平战转换结构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图4所示的一种人防门活门槛平战转换结构中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6是图4所示的一种人防门活门槛平战转换结构中d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4.图7是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一种人防门活门槛平战转换结构中的压气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26.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2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29.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人防门活门槛平战转换结构包括:底座100、门框101、门体102;底座100安装于地面内;门框101固定在底座100上;门体102与门框101铰接;门体102上设有固定支架103;固定支架103上固定了一个减速器104,用于提高扭力,节省操作者的力气;减速器104上旋转连接有一个旋转手轮105,便于操作者的操作;门体102上还左右对称安装了一对换向器106;一对换向器106上均旋转连接有一根转杆107,该转杆107与减速器104旋转连接,用以传递减速器104旋转的动力;一对换向器106一端均旋转连接有转轴108;转轴108上固定连接了一个丝母套109;丝母套109内设有圆杆110;圆杆110上设有
与丝母套109相啮合的外螺纹111,该圆杆110下端还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块112;连接块112上固定连接有活门槛113,该活门槛113与另一个连接块112也固定连接。
30.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门体102上开设有一对止转槽114,该止转槽114左右对称。
31.进一步的,入图3所示,连接块112上设有一对止转块115,该一对止转块115可分别在一对止转槽114内滑动,用于配合丝母套109在旋转时能够带动圆杆110上下移动,且不会旋转。
32.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活门槛113下端面左右对称的设有一对卡块116。
33.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底座100上端面设有与卡块116对应的一对卡槽117,卡块116可嵌入该卡槽117内,用以在活门槛113放在底座100上时辅助固定活门槛113。
34.进一步的,如图2至图5和图7所示,门体102上设有润滑装置118,该润滑装置118包含气压箱118a、单向阀体118b、压气块118c、弹簧片118d、压棍118e、油箱118f、推油板118g、压力控制阀118h、导油管118i;气压箱118a固定连接在门体102上,该气压箱118a一侧设有横槽118j,该气压箱118a另一侧设有进气孔118k;单向阀体118b设于进气孔118k上;压气块118c可滑动设于气压箱118a内,且该压气块118c朝向横槽118j一侧的端面形状为“丿”形设置;弹簧片118d用于连接压气块118c与气压箱118a;压棍118e固定连接在转轴108上,该压棍118e可在被转轴108带动旋转时穿过横槽118j,且该压棍118e能够在旋转时与压气块118c相抵,推动压气块118c移动;油箱118f固定连接于油箱118f的下端面,且该油箱118f靠近转轴108的一侧开设有出油口118l,该油箱118f通过一根通气管118m与气压箱118a连通;推油板118g可滑动设于油箱118f内;压力控制阀118h安装在出油口上,在油箱118f内的油压到一定压力后才打开进行出油;导油管118i固定在出油口118l上。
35.进一步的,如图2、图5和图6所示,丝母套109上开设有吸油槽118n,以使得润滑油能够流入丝母套109内;外螺纹111上开设有导油槽118o,以使得润滑油能够均匀的对丝母套109与圆杆110上的外螺纹111润滑。
36.进一步的,如图2至图6所示,丝母套109上设有回油装置119,该回油装置119包括压气板119a、堵油螺纹119b、回油箱119c、回油管119d、气囊119e、收油管119f、固定块119g、支撑块119h、浮标119i;压气板119a固定连接在丝母套109上;堵油螺纹119b设置在丝母套109下端,该堵油螺纹119b与导油槽118o啮合,用于堵住导油槽118o;回油箱119c固定在丝母套109上;回油管119d固定在回油箱119c上,该回油管119d内设有单向阀;气囊119e固定在回油管119d上,该气囊119e能够被丝母套109带动旋转的压气板119挤压变形;收油管119f用于连通气囊119e与油箱118f,该收油管119f内设有单向阀;固定块119g密封连接在气囊119e上;支撑块119h固连在门体102上;浮标119i可滑动设于固定块119g上。
37.进一步的,如图2至图6所示,固定块119g上设有与气囊119e连通的排气孔119j,改排气孔119j位置设于浮标的正上方,以便于润滑油带动浮标上浮堵住排气孔119j,从而避免润滑油从排气孔119j泄露,该排气孔119j内设有单向阀,且该排气孔119j内的单向阀的最大工作压力小于回油管119d内的单向阀的最大工作压力,以便于在压气板挤压气囊119e排气时,气囊119e内的空气是从排气孔119j排出,而不会经回油管119d进入油箱118f。
38.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回油箱119c内设有可拆卸的滤网119k,可对润滑过后回收的润滑油进行过滤,且在过滤后能滤网119k够更换,避免滤网119k堵塞导致润滑油回收失败。
39.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