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床头及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3089发布日期:2022-09-14 11:31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床头及床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床头及床。


背景技术:

2.床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家具,一般主要包括床头和床体,常用的床头和床体无论是一体的还是分体的,一般只能供用户固定的垂直角度支撑。
3.随着寝具需求越来越细分化和多元化,市场对床的功能也有了更多的需求,市面上逐渐出现了角度可调节的床头,该可转动调节的床头能够给予用户不同状态下的需求和提高背部、头部大面积支撑舒适度。
4.该类可调节结构主要是在床头和床之间构建旋转轴,而后在自由端摆动的起点和终点设置相应的限位结构,使床头能够在设定的位置实现悬停。有些也会增加电动动力源,使得床头能够电动的进行角度调控和位置悬停。
5.但头靠一般包括木框和柔性包覆件,木框的刚度不是很高,在用户倚靠的位置靠近两侧的边缘的时候,木框依靠单一的旋转轴支撑比较容易产生形变。此时若对头靠的角度进行调整,会因木框的柔韧性而导致头靠两端调整的角度不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床头调整的一致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床头及床。
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床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可调床头及床,包括基架和头靠,所述头靠与基架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连杆组件,该连杆组件可使头靠沿确定的轨迹相对基架摆动,将相邻连杆组件中相对的连杆视为一个相对单元,其中部分或全部的相对单元匹配有横杆,横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单元中的连杆固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杆结构相比于转轴连接的方式可与头靠构成更多的固定节点,并且该连接节点可以具备一定的间距,使得头靠在被倚靠时,能够在多点产生支撑扭矩。如此,在同样的使用情形下,头靠相对连杆组件的形变要比相对转轴的形变小的多。在此基础上,由于多个连杆组件通过横杆相连并构成受力整体,使得多个连杆组件之间不易产生位置偏差;而横杆以相对单元为基础进行连接,一方面避免横杆对连杆组件的运动产生干涉,另一方面使得连杆组件的各连杆的运动能保持一致。如此,可使床头在角度调整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10.可选的,所述连杆组件包括固定于基架的第一固定杆、固定于头靠的第二固定杆和至少两根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连于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并相互构成转动副,所述基架与头靠之间连接有推动头靠转动的无极伸缩组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分别作为机架和头靠的刚性固定基础,活动杆的连接使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具备刚性支撑的同时能够沿固定的轨迹进行翻转;无极伸缩组件一方面提供了翻转的动力,另一方面在不进行伸缩时,也作为
支撑部件和限位部件,使头靠可悬停在调整后的任意位置。
12.可选的,相邻所述连杆组件中相对的活动杆之间固定有横杆。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的部分相对固定的部分更容易产生摇摆,因此在活动杆之间安装横杆可以更好的起到稳定的作用和引导同步运动的作用。
14.可选的,将活动杆与第一固定杆相连的转动中心视为第一转动中心,将活动杆与第二固定杆相连的转动中心视为第二转动中心,所述横杆与活动杆固定的位置相比于第一转动中心更靠近第二转动中心。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头靠在执行摆动的过程中,活动杆与第一固定杆相连的一端为活动杆整体的旋转中心,与第二固定杆相连的一端为自由端,也是直接受力点,将横杆的安装位置设定在更靠近的第二固定杆的位置,可使横杆相对于旋转中心的力臂长度与头靠相对旋转中心的力臂长度接近,这种更容易使两个连杆组件之间保持相对稳定。
16.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活动杆相连的部分均向远离基架的方向起翘。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固定杆的两端相对基架表面具有一定的间距,如此能够流出一定的空间用于容纳构成旋转副的结构,如铆接件、铰链等,使该构成旋转副的结构在活动杆摆动的时候不会触碰装到基架表面。
18.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杆与基架之间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使第一固定杆与基架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垫板、第一固定杆和基架相互保持固定,所述垫板的硬度弱于第一固定杆。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垫板使第一固定杆本身与基架之间具有间距,如此,可以减少第一固定杆本身的起翘程度,且起翘部位被活动杆施加较强的作用力时,起翘部位即便是产生了一定的弯曲,铆接件也不会直接与基架表面接触;另一方面,垫板构成第一固定杆与基架之间的缓冲带,避免第一固定杆与基架之间的刚度差距过大而导致受力时,基架表面被压凹;其三,当头靠受到强作用力而发生扭曲时,垫板可以构成弹性系数较大的应变部件,可以补偿一定的扭曲形变量,使连杆组件不会因此卡死或相对基架产生剥离。
20.可选的,所述垫板的两端位于第一固定杆与两根活动杆的连接位置之间的区域。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垫板不会与旋转副的构成部件产生干涉。
22.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有阻挡件,头靠摆动的起点和终点分别由不同的活动杆与阻挡件抵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挡件与活动杆构成限位,限定了头靠摆动范围。
24.可选的,所述头靠包括头框和包裹于头框的柔性包覆件,所述无极伸缩组件的输出端与头框之间连接有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与头框固定,所述转接件靠近头框中部的一端向无极伸缩组件凸出,所述无极伸缩组件的输出端与转接件凸出的部分铰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接件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与头框固定,在此基础上,凸出部分的位置设置使得在安装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无极伸缩组件的输出端的铰接点能够更加的靠近头框的中部,如此,无极伸缩组件能够更好的起到支撑作用。
2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床,包括床体和上述可调床头,所述基架与床体固定。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连杆结构相比于转轴连接的方式可与头靠构成更多的固定节点,并且该连接节
点可以具备一定的间距,使得头靠在被倚靠时,能够在多点产生支撑扭矩。如此,在同样的使用情形下,头靠相对连杆组件的形变要比相对转轴的形变小的多。在此基础上,由于多个连杆组件通过横杆相连并构成受力整体,使得多个连杆组件之间不易产生位置偏差;而横杆以相对单元为基础进行连接,一方面避免横杆对连杆组件的运动产生干涉,另一方面使得连杆组件的各连杆的运动能保持一致。如此,可使床头在角度调整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29.2.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分别作为机架和头靠的刚性固定基础,活动杆的连接使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具备刚性支撑的同时能够沿固定的轨迹进行翻转;无极伸缩组件一方面提供了翻转的动力,另一方面在不进行伸缩时,也作为支撑部件和限位部件,使头靠可悬停在调整后的任意位置。
附图说明
30.图1是实施例1的床头的整体结构图。
31.图2是实施例1的去掉部分遮挡结构后的结构图。
32.图3是实施例1的连杆组件的结构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基架;11、加强杆;2、头靠;21、头框;211、前板;212、后板;213、侧板;22、转接件;3、连杆组件;31、第一固定杆;32、第二固定杆;33、活动杆;331、凹槽;34、垫板;35、横杆;36、阻挡件;4、无极伸缩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调床头及床。
36.实施例1:
37.参照图1和图2,一种可调床头,包括基架1和头靠2,头靠2位于基架1的上方,头靠2与基架1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连杆组件3,本实施例以两个为例,该连杆组件3可使头靠2沿确定的轨迹相对基架1摆动,如此,可根据需要调整头靠2与基架1的相对位置。
38.基架1由多块木板拼装围合构成,基架1内部中空。本实施例中,以人坐在床上倚靠床头时与床头接触的一侧为床头的前侧。基架1的前侧和后侧板213面之间固定有加强杆11。基架1的后侧板213面铰接有无极伸缩组件4,本实施例中该无极伸缩组件4为电缸,无极伸缩组件4的输出端朝向基架1的前侧。
39.头靠2包括头框21和包裹于头框21的柔性包覆件(图中未示出),头框21也由木板拼接而成。头框21包括前板211、后板212和两块侧板213,两块侧板213相对且均呈倾斜朝下设置。前板211和后板212均固定于两块侧板213之间,其中前板211位于侧板213的下侧前部,后板212位于侧板213的上侧后部。前板211的内侧固定有转接件22,转接件22远离基架1的一端向远离前板211的方向呈凸出设置,无极伸缩组件4的输出端与转接件22凸出的部分铰接。无极伸缩组件4既作为支撑部件,也可驱动头靠2沿连杆组件3所限定的轨迹移动。
40.参照图2和图3,连杆组件3包括第一固定杆31、第二固定杆32和至少两根活动杆33,第一固定杆31固定于基架1的内侧,且第一固定杆31的侧壁与基架1的内表面之间垫设有垫板34,垫板34使第一固定杆31与基架1之间具有间隔。第一固定杆31、垫板34、基架1通
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相互固定。垫板34的硬度弱于第一固定杆31,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杆31为铁质杆,在其他实施例中的材料也可以为钢材、铝合金等,本实施例中垫板34为木板,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塑料板、改性硬质橡胶板等。
41.第二固定杆32固定于侧板213的内侧,第二固定杆32的侧壁与侧板213的内表面之间也垫设有垫板34,第二固定杆32、垫板34、侧板213之间也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两处垫板34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根据实际受力要求进行选择。第一固定杆31和第二固定杆32的两端均向远离垫板34抵接面的方向起翘。
42.活动杆33连于第一固定杆31和第二固定杆32之间并相互构成转动副。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杆组件3的活动杆33为两根,每根活动杆33的两端分别连于第一固定杆31的起翘部位和第二固定杆32的起翘部位。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杆33也可以为多根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构成转动副的结构为铆接,对应的,在起翘部位具有铆接件37。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铰链连接。垫板34的长度和位置以第一固定杆31为例,垫板34的两端位于第一固定杆31的两个铆接件37之间的区域。
43.将相邻连杆组件3中相对的连杆视为一个相对单元,其中部分或全部的相对单元匹配有横杆35,横杆35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单元中的连杆固定。本实施例中仅其中一对相对的活动杆33之间连接有横杆35,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有两对活动杆33和/或一对第一固定杆31之间连接有横杆35。
44.对于横杆35的固定位置,将活动杆33与第一固定杆31相连的转动中心视为第一转动中心,将活动杆33与第二固定杆32相连的转动中心视为第二转动中心,横杆35与活动杆33固定的位置相比于第一转动中心更靠近第二转动中心。本实施例中,横杆35的位置为:以横杆35具有第一转动中心的一端为起点四分之一横杆35长度所在的位置。
45.此外,为限定头靠2摆动的范围,第一固定杆31固定有阻挡件36,头靠2摆动的起点和终点分别由不同的活动杆33与阻挡件36抵接,且两根活动杆33的抵接位置设有凹槽331,以在抵接时具备更大的接触面积。
46.需说明书的是,本技术称之为杆的部件不具有形状限定,即本技术的杆可以为圆柱形、方形、板状或其他能够构成连杆并能够相连构成转动副的形状。
47.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
48.连杆组件3限定了床头的摆动轨迹,无极伸缩组件4既作为支撑部件,也可驱动头靠2实时的调整位置和角度。
49.实施例2:
50.参照图1,一种床,包括床体和实施例1的床头,床头的基架1与床体(图中未示出)固定。
51.需说明的是,基架1可以视作床头的一部分,可以视作床体的一部分,也可以视作单独的一部分,无论进行上述哪一种划分,只要构思相同,均应视为本技术床头和床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5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