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07916发布日期:2023-03-01 00:17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饭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炊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降低米饭中淀粉含量的电饭锅。


背景技术:

2.现有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降低米饭中的淀粉含量的电饭煲,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1550372.6和cn201922359054.8的发明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米水分离喷淋蒸煮式的电饭煲,包括煲体和煲盖,煲体底部设有发热盘,煲体内设有外锅,外锅内设有蒸胆和导水器,导水器位于外锅底部,导水器内部为容置水的空腔,导水器上部穿过蒸胆,导水器顶部设有喷水孔,蒸胆开有若干小于米粒的漏水通孔,发热盘加热对外锅加热后,导水器内的水受热从其顶部的喷水孔喷水,喷出的热水对米粒进行淋洒加热。这种电饭煲虽然能够降低米饭中的淀粉含量,但其外锅内要单独加水进去比较麻烦;另外此种结构只能进行一次降低米中的淀粉含量,不能更多降低米中淀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独特,使用方便,并且能够在多次排除米饭中淀粉的电饭锅;具体技术方案为:
4.一种电饭锅,包括加热器、蒸煮容器;还包括多次脱糖结构。
5.进一步,所述蒸煮容器包括内锅体和外锅体;所述内锅体的底部设置有防止米粒漏下,并使液体顺利泄漏的漏液孔。
6.进一步,所述多次脱糖结构包括多次进水结构。
7.进一步,所述多次脱糖结构包括多次排液结构。
8.进一步,所述多次进水结构包括:电控开关阀或水泵,将净水注入所述蒸煮容器的进水口,以及与水源连接的进水接口。
9.进一步,还包括与所述进水接口连接的净水槽。
10.进一步,所述多次排液结构包括:电控开关阀或水泵,将米浆从所述外锅体排出的排液口,以及将米浆排出的排液接口。
11.进一步,所述还包括与所述排液接口连接的米浆槽。
12.进一步,所述内锅体的侧壁上部设置有用于排出米浆的溢流口。
13.进一步,所述排液口的入口设置在所述外锅体的底部。
14.进一步,所述净水槽设置有防尘盖。
15.进一步,为所述多次脱糖结构提供进水的净水槽与排出米浆的米浆槽一体设置。
16.本实用新型电饭锅通过设置多次脱糖结构,在不用反复掀开锅盖的情况下,也可以对米饭多次冲洗,实现多次的脱糖处理;还可以分次将米浆排出,减少产品体积。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饭锅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蒸煮容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饭锅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饭锅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21.图中:1、锅盖组件;2、内锅体;201、漏液孔;202、米粒;3、外锅体;301、进水口;302、排液口;303、米浆;4、锅外体;5、水箱;501、净水槽;502、米浆槽; 6、水箱盖; 7、排水阀; 8、进水泵; 9、排水管; 10、进水管; 11、加热器; 12、保温罩。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利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23.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饭锅,包括加热器11、蒸煮容器;其中,加热器11用于对蒸煮容器中的米进行加热。为了减少米饭中的淀粉含量,本实施例中的电饭锅设置有多次脱糖结构,可以在不开锅盖的情况下,控制单元通过对多次脱糖结构的控制,多次对米饭进行清洗处理;而现有技术中的脱糖结构,每次脱糖处理,均需要打开锅盖注水,或者不排出米浆,利用米浆对米饭循环进行脱糖处理,实质上并不是多次脱糖处理。
25.和现有技术一样,电饭锅的顶部设置有锅盖组件1;安装有指示灯和控制按键的锅外体4。还可以在锅外体4和蒸煮容器之间设置保温罩12,降低能耗。
26.所述蒸煮容器包括内锅体2和外锅体3;所述内锅体2的底部设置有防止米粒漏下,并使液体顺利泄漏的漏液孔201。漏液孔201可以采用孔径小于米粒202的圆孔,也可以采用宽度小于米粒的长条孔或者异形孔。漏液孔201在内锅体2的底部均布或者不均布,只要漏孔的总面积大于锅底面积1/3就行。
27.所述多次脱糖结构包括多次进水结构;多次进水结构是指不用打开锅盖,即可以实现多次将净水注入蒸煮容器的结构。
28.所述多次进水结构可以采用水泵控制进水。在由有水压的情况下,如接自来水,或者装水的容器中液位高于锅体等,也可以采用电控开关阀控制进水;电控开关阀或者水泵通过水管从与水源连接的进水接口经进水管9从所述蒸煮容器的进水口301将净水注入蒸煮容器内。
29.净水还可以通过喷淋的方式注入蒸煮容器内。
30.也可以采用电控开关阀与水泵配合,对进水进行控制。仅采用电控开关阀控制进水时,水源压力应高于蒸煮容器内的压力。可以采用蒸煮容器上方设置水箱的方式来提供水压;这种方式会电饭锅体积太大。
31.还可以设置与所述进水接口连接的净水槽501;利用进水泵8对蒸煮容器进行注水。水泵设置在锅外体4上,产品占用面积小,外部接线少,控制方便。
32.还可以设置多次排液结构;及时将米浆303排出蒸煮容器,减少米浆占用的容积,从而减少蒸煮容器的整体容积。
33.多次排液结构包括:可以采用电控开关阀将米浆排出,也可以采用水泵将米浆排出。考虑到米浆难以清理,最好采用电控开关阀作为排水阀7将米浆排出。
34.所述外锅体3设置有将米浆排出的排液口302,最好设置将米浆排出的排液接口;设置排液接口方便连接水管进行排液处理。
35.还可以设置与所述排液接口连接的米浆槽502;可以不用用户另行配备米浆盛放容器。
36.采用电控开关阀将米浆排出的方案,米浆槽应设置在尽量低的位置,例如:锅外体的底部;以保持排液顺畅。
37.考虑到米浆比较粘稠,容易堵塞排液口302;排液口302的孔径应大于进水口301的孔径。
38.进水口301应设置在靠近排液口302的位置的外锅体3侧壁;进水口301进水的水流带动米粒流动,可以产生清洗排液口302的效果。
39.内锅体2的侧壁上部设置有用于排出米浆的溢流口;一部分米浆可以从上部的溢流口排入外锅体3;减少通过粘连米粒的方式滞留国内的淀粉量。
40.所述排液口的入口最好设置在所述外锅体3的底部,尽可能将米浆排出外锅体3;避免长时间熬制,导致淀粉粘稠,堵塞排液口。
41.所述净水槽501应设置防尘盖6;避免净水槽501内的净水被尘土污染。净水槽501和米浆槽502可以连接在一起组成水箱5,方便安装。
42.蒸煮开始时,通过进水泵8将净水槽501中的净水注入外锅体3内,净水没过米粒后,得到压力传感器获得信号,系统关闭进水泵8停止加水,开始蒸煮。烹饪到设定时间后,排水阀根据程序设定打开将米浆排入米浆槽502内;排完后进水泵8启动再次将净水注入到外锅体3内淹没米粒,开始再次蒸煮,当烹饪达到设定的时间和温度后排水阀再次打开,将米浆再次排出,排完后程序继续烹饪,直到烹饪结束。根据不同的米质循环排米浆次数不同,从而达到彻底将米粒中的淀粉和糖份分离出来。
43.本实施例中的电饭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4.1.设计净水槽501对锅内自动进行供水,避免开盖加水带来的繁琐性;
45.2.设计米浆槽502可以对工作过程中反复排出的米浆进行收纳,便于利用;
46.3.设计有水泵结构,可以对锅内进行二次、三次多次循环注水,从而在蒸煮过程中,多次对米进行去除淀粉处理;
47.4.外锅体底部设计有排液口可以将米浆排出;
48.5.外锅体侧部设计有进水口301可以将净水注入到外锅体中。
49.上述示例只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除此之外,还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而这些实施方式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领悟本实用新型思想后能够想到的,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