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06463发布日期:2023-01-04 00:5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折叠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类家具的支架。


背景技术:

2.折叠类的家具便于收纳和携带,广泛应用于休闲生活,例如折叠桌、折叠椅、折叠遮阳伞、折叠床等等,可应用于野外露营或者庭院等场所。常见的如折叠椅多采用多组支撑杆铰接,且通常在折叠收纳时仍然占用较多空间。
3.公开号为cn107647661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折叠装置以及折叠椅,其采用主轴、固定组件和活动组件组合的方式,通过多组支撑杆、转接件、固定件相互配合构成折叠椅的整体框架。该技术方案的结构仍然较为复杂,且上椅面支撑架与下部支撑架反向折叠,仍然会占据较大的收纳空间。公开号为cn113425110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折叠椅,尽管上椅面支撑架与下部支撑架仍然是反向折叠,但由于上椅面支撑架的连接板位于下部支撑架的连接板下方,降低了折叠后的整体高度,较前述实用新型的方案略有改进。但收纳后的体积仍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时具有更小体积、且展开时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折叠支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提供一种折叠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和支撑件,所述主体包括上连接位和下连接位,所述支撑件包括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所述上连接位与所述上支撑杆连接,所述下连接位与所述下支撑杆连接,每2个相邻的所述下连接位之间具有至少能够容纳1个所述上连接位的间隔,所述支撑件在折叠状态时位于所述主体同侧。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位具有第一上安装位和第二上安装位,所述上支撑杆安装于所述第一上安装位时,所述上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体的轴向呈展开状态所需要的α角;所述上支撑杆安装于所述第二上安装位时,所述上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体的轴向平行。
10.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位具有第一下安装位和第二下安装位,所述下支撑杆安装于所述第一下安装位时,所述下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体的轴向呈展开状态所需要的β角;所述下支撑杆安装于所述第二下安装位时,所述下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体的轴向平行。
11.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位与所述下连接位沿所述主体周向均匀交错分布。
12.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体的轴向呈展开状态所需要的α角具有2个或者2个以上不同数值。
13.还提供另一种折叠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和支撑件,所述主体包括上连接位和下连接位,所述支撑件包括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所述上连接位与所述上支撑杆连接,所述下连接位与所述下支撑杆连接,每2个相邻的所述下连接位之间具有至少能够容纳1个所述上支撑杆的间隔,所述支撑件在折叠状态时位于所述主体同侧。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转动连接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包括所述上连接位,所述下连接件包括所述下连接位。
17.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件与所述下连接件通过万向转动机构转动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位具有第一上安装位和第二上安装位,所述上支撑杆安装于所述第一上安装位时,所述上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体的轴向呈展开状态需所要的α角;所述上支撑杆安装于所述第二上安装位时,所述上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体的轴向平行。
19.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体的轴向呈展开状态所需要的α角具有2个或者2个以上不同数值。
20.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位具有第一下安装位和第二下安装位,所述下支撑杆安装于所述第一下安装位时,所述下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体的轴向呈展开状态所需要的β角;所述下支撑杆安装于所述第二下安装位时,所述下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体的轴向平行。
21.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杆具有抵接面,所述上连接位内部具有定位面,当所述上支撑杆转动至展开状态时,所述抵接面与定位面形成面接触。
22.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位内具有保持机构,用于在展开状态将所述上支撑杆稳定保持在所述上连接位内。
23.进一步地,所述保持机构包括位于所述上连接位内部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内有依次设置的定位块和压缩弹簧,所述上支撑杆具有与所述定位部对应的定位凹陷。
24.进一步地,所述间隔具有与所述上支撑杆的外侧表面相吻合的形状。
25.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位与所述下连接位沿所述主体周向均匀交错分布。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上支撑杆向下转动或者拆卸后收纳不占用多余空间,使得折叠支架能够简化至更小体积,配合伸缩的支撑杆则可进一步缩小折叠支架的收纳空间;适用于多种折叠家具;采用间隔分布的上连接位和下连接位,展开后使用时的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27.图1为应用本实用新型折叠支架的折叠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支架的一个实施例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支架的一个实施例在展开状态的部分剖视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支架的主体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a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支架的第一上安装位与第二上安装位之间的位置关系示
意图;
33.图6b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支架的第一下安装位与第二下安装位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支架的主体在径向截面上显示的上连接位与下连接位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00-上连接件;110/110
’‑
上连接位;110a-第一上安装位;110b-第二上安装位;111-上连接轴;101-定位部;102-定位块;103-压缩弹簧;105-定位面;
37.200-下连接件;210/210
’‑
下连接位;210a-第一下安装位;210b-第二下安装位;211-下连接轴;
38.300-上支撑件;310-上支撑杆;311-定位凹陷;301-抵接面;302-弧面;312-孔;
39.400-下支撑件;410-下支撑杆;411-定位齿;
40.500-中轴;
41.600-套筒;60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4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3.参照图1-7。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支架包括主体和支撑件,主体包括上连接件100和下连接件200,支撑件包括上支撑件300和下支撑件400,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连接件100与上支撑件300可变角度连接、下连接件200与下支撑件400可变角度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上支撑件300与主体可变角度连接,下支撑件400与主体可变角度连接。“可变角度连接”是指转动连接、可拆卸连接或者能够改变支撑件与主体轴向之间角度的其他等同方式连接。
44.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轴向”一词,如无特殊说明,均表示折叠支架的主体在使用时的竖直方向;所使用的“径向”一词,如无特殊说明,均表示与“轴向”相垂直的方向;所使用的“周向”一词,如无特殊说明,均表示主体的最大直径所在的圆周。
45.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连接件”一词表示上连接件100和/或下连接件200,“连接位”一词,表示上连接位110/110’和/或下连接位210/210’,“支撑件”一词表示上支撑件300和/或下支撑件400,“支撑杆”一词表示上支撑杆310和/或下支撑杆410。
46.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折叠状态”一词,表示支撑杆均处于非使用状态,未支撑相应家具的使用面、也未支撑于地面;所使用的“展开状态”一词,表示支撑杆均已展开到位,正在稳定支撑相应家具的使用面(向上)或者正在稳定支撑于地面(向下)。
47.上连接件100包括上连接位110,上支撑件300包括上支撑杆310,下连接件200包括下连接位210,下支撑件400包括下支撑杆410,每2个相邻的下连接位210之间具有能够容纳至少一个上支撑杆310的间隔,支撑件在折叠状态时位于主体同侧。位于主体同侧是指,以主体所在的径向平面为分界,均位于该径向平面的同一侧。
48.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连接位110与上支撑杆310转动连接;下连接位210与下支撑杆410转动连接。下连接位210至少为3个,相对应的下支撑杆410也至少为3个,以实现折叠支架下部的稳定支撑。上连接位110的数量可根据所应用的折叠家具的不同种类而相应设置,上连接位110至少为1个,相对应的上支撑杆310也至少为一个(例如应用于单杆折叠伞)。
49.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连接件100与下连接件200同轴转动连接,使得折叠支架在处于展开状态时,使用者可以转动上连接件100以实现相应家具的便利转动,例如作为折叠座椅时,可以任意转动椅背和椅面的朝向,作为折叠桌时,亦可任意转动桌面的朝向;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上连接件100与下连接件200还可以通过万向转动机构(例如万向球头)转动连接,从而实现二者之间三维空间上的转动。
5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连接件100与下连接件200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即上连接件100与下连接件200之间不可转动;上连接位110与上支撑杆310之间通过上连接轴111转动连接,下连接位210与下支撑杆410通过下连接轴211转动连接,但转动连接并不限于转轴连接,还可以通过齿轮或者其他方式转动连接,因此,上连接轴111与下连接轴211仅用于表示连接位与支撑杆之间是转动连接的关系,并非特指实体的转动轴。
51.上连接位110具有保持机构,用于在展开状态将上支撑杆310稳定保持在上连接位110内并使得上支撑杆310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竖直方向保持稳定的角度α。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连接位110内部具有定位部101,定位部101内有依次设置的定位块102和压缩弹簧103,上支撑杆310具有与定位部101对应的定位凹陷311,当上支撑杆310转动至展开状态时,定位块102在压缩弹簧103的推动下进入定位凹陷311,从而将上支撑杆310稳定保持在上连接位110内部;进一步地,上支撑杆310具有抵接面301,上连接位110内部具有定位面105,当上支撑杆310转动至展开状态时,抵接面301与定位面105形成面接触,以增大上支撑杆310与上连接位11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实现加强稳定保持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其他具有上述保持功能的保持机构,例如相配合的滑块和限位滑道等。
52.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支撑杆310靠近上连接轴111的一端外侧具有弧面302,借助弧面302,上支撑杆310可以在上连接位110内部转动时不离开定位面105。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连接轴111穿过位于上支撑杆310端部的孔312,从而使上支撑杆310与上连接位110转动连接。孔312具有允许上连接轴111在其内部移动的空间,孔312至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当上连接轴111分别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时,上支撑杆310分别处于稳定展开状态和即将进入折叠状态。
53.在一个实施例中,下支撑杆410具有连接端,连接端通过下连接轴211转动连接于下连接位210,连接端外表面具有以下连接轴211为轴心均匀分布的定位齿411;主体中心设置有中轴500,中轴500外部套设有套筒600,套筒600外部具有能够与定位齿411咬合的凹槽601,当通过控制机构使套筒600上下移动时,可以带动连接端绕下连接轴211转动。
5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主体本身不再区分上连接件100和下连接件200,而是主体直接包括上连接位110’和下连接位210’,在主体周向上设置有3个或者3个以上的下连接位210’,均匀或者不均匀分布,且每2个相邻的下连接位210’之间具有能够容纳至少一个上支撑杆310的间隔,在一个实施例中,间隔具有与上支撑杆310的外侧表面相吻合的形状,例如,上支撑杆310为圆柱形,则其外侧表面为圆柱侧面,相应地,间隔具有与上支撑杆310的外侧表面相吻合的内凹弧面,从而使折叠状态的上支撑杆310能够稳定保持在间隔内。
55.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上连接位110’位于相邻的2个下连接位210’之间,下连接轴211与上连接轴111处于或者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使主体的体积近乎最小。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上连接位110’数量与下连接位210’数量相同时(例如均为4个),上连接位110’与
下连接位210’沿主体周向交错分布,如图7所示。当上支撑杆310与下支撑杆410处于折叠状态时,上支撑杆310与下支撑杆410相互平行或者大致平行。
56.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与连接件的轴向之间具有夹角,因此,折叠状态的夹角可以为0
°
。在展开状态,如图4所示,上支撑杆310与上连接件100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α,下支撑杆410与下连接件200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β。
57.夹角的大小与不同的折叠家具相适应,例如,当用于折叠座椅时,上支撑杆310的夹角α可能具有2个或者2个以上的不同数值,例如α1=150
°
、α2=120
°
,以每组上支撑杆310具有2根为例,第一组上支撑杆310(夹角为α1)用于构成椅背支撑结构,第二组上支撑杆310(夹角为α2)用于构成椅面支撑结构。下支撑杆410的夹角β也可以根据支撑高度或者稳定性的不同需要而具有不同的数值,例如需要相对调高主体高度时,β=30
°
,需要相对调低主体高度时,β=45
°
,诸如此类。在其他实施例中,下支撑杆410的夹角β也可以具有单一固定数值。
58.需要从展开状态转变为折叠状态时,上支撑杆310从展开状态向靠近轴线的方向转动(向下转动),直至到达2个相邻的下连接位210之间的间隔,此时上支撑杆310与轴线平行或者大致平行;下支撑杆410也从展开状态向靠近轴线的方向转动,直至到达与轴线平行或者大致与轴线平行的位置。在一个理想的实施例中,折叠状态时,上支撑杆310与下支撑杆410平行,即α=β=0
°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主体的最大径向截面积(φm*π)大于等于折叠状态时折叠支架的最小体积的横截面。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主体截面为非圆形或者非环形(例如正方形或者正多边形)时,上支撑杆310与下支撑杆410的外缘所构成的几何体的横截面不大于主体截面。
59.如图6a及6b所示,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变化,支撑杆与主体/连接位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转动以外的其他方式,例如,可以在连接位上设置不同角度的安装位来实现两个状态的切换。如图6a所示,上连接位110具有第一上安装位110a,上支撑杆310以方向f安装于第一上安装位110a时,上支撑杆310与主体轴向的夹角为α,此时上支撑杆310处于展开状态;上连接位110还具有第二上安装位110b,上支撑杆310以方向u安装于第二上安装位110b时,上支撑杆310与主体轴向平行,此时上支撑杆310处于折叠状态。同理,如图6b所示,下连接位210具有第一下安装位210a,下支撑杆410以方向t安装于第一下安装位210a时,下支撑杆410与主体轴向的夹角为β,此时下支撑杆410处于展开状态;下连接位210还具有第二下安装位210b,下支撑杆410以方向u安装于第二下安装位210b时,下支撑杆410与主体轴向平行,此时下支撑杆410处于折叠状态。在这种切换方式下,支撑杆与连接位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即,支撑杆可以从连接位的一个安装位移出后,再移入另一个安装位。
6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上安装位110a、第二上安装位110b具有与上支撑杆310外表面形状相吻合的内部形状;第一下安装位210a、第二下安装位210b具有与下支撑杆410外表面形状相吻合的内部形状。例如,第一上安装位110a、第二上安装位110b都是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盲孔,上支撑杆310的整体或者用于安装的部分是横截面为正方形且粗细均匀的杆。相互吻合的形状能够直接实现支撑杆的稳定保持。
61.支撑杆、连接位或者二者之间也可以具有其他辅助结构,例如辅助定位结构、辅助支撑结构等,只要不影响支撑杆与连接位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即可,辅助定位结构例如设置在支撑杆或者连接位上的锁紧螺钉、单独的绑带、卡扣结构或者其他用于定位或者固定的
结构;辅助支撑结构例如支撑杆与连接位之间设置可折叠伸缩的加强杆;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杆本身可以具有与其本体转动连接的分支以用于辅助支撑,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分支可以收纳于支撑杆本体内部。
62.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杆具有伸缩结构,能够根据需要适当伸长或者缩短。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杆的伸缩结构具有定位结构,在伸长或者缩短到一定长度时,通过该定位结构保持该长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