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3476发布日期:2023-03-01 01:41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炸锅领域,具体是一种卧式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2.可视空气炸锅种类很多。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217488354u公开的一种新型可视化空气炸锅,包括有锅体,锅体上设有炸腔,炸腔内设有可从炸腔内可拆卸的炸盘,炸盘的前侧面设有可使区域,炸盘外侧面设有在炸盘插入炸腔后封闭炸腔的前侧板,前侧板为可视阻热钢化玻璃,炸盘的整块前面板使用阻热钢化玻璃制成。该结构类型的空气炸锅,为抽屉式结构(炸盘可从锅体侧部抽出),其锅体顶部设置热风组件,炸盘的前侧板为可视化玻璃制作,由于热风组件设置在锅体顶部,因此其整机较厚且重心较高,锅体需要特定结构以支撑热风组件,制作成本较大,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卧式空气炸锅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其热风组件设置在烹饪腔后侧,整机体积较薄、重心较低。
4.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卧式空气炸锅,包括主机、炸篮,其特征在于,主机的内部前后相邻地设有烹饪腔和电器腔、顶部设有与烹饪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炸篮通过开口可拆卸安装在烹饪腔内,所述电器腔内设有与烹饪腔相通的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电机、电机支架、空气循环隔热罩、扇叶和发热管;所述电机支架、空气循环隔热罩分别安装在电器腔内,空气循环隔热罩设置在电机支架与烹饪腔之间且空气循环隔热罩罩向烹饪腔的后侧,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的后侧,其电机轴向前依次穿出电机支架并穿入空气循环隔热罩内,扇叶安装在空气循环隔热罩内并与电机轴传动连接,发热管安装在空气循环隔热罩内并环设在扇叶的外围;所述烹饪腔的后侧对应空气循环隔热罩罩接的位置设有用于把两者连通的第一通气孔,所述炸篮后侧设有用于与第一通气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
5.所述电机支架设有用于围住电机的围板,主机的后侧设有用于与围板连通的散热孔。
6.所述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相互贴近;第一通气孔包括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以及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的水平高度位置高于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的水平高度位置,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扇叶为同轴设置;第二通气孔包括第二上排横置式通气孔以及第二下排放射式通气孔,第二上排横置式通气孔与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的面积、位置相同或相当,第二下排放射式通气孔与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的面积、位置相同或相当,或者,所述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相互贴近;第一通气孔包括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以及第一下排蜂窝式通气孔,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的水平高度位置高于第一下排蜂窝式通气孔的水平高度位置,第一下排蜂窝式通气孔、扇叶为同轴设置;第二通气孔包括第二上排横置式通气孔以及第二下排放射式通气孔,第二上排横置式通气孔与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的面积、位置相同或相当,第二下排放射式通气孔与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
孔的面积、位置相同或相当。
7.所述扇叶为轴流风扇,空气循环隔热罩内部形成用于轴流风扇吹风的内腔,或者,所述扇叶为离心风扇,空气循环隔热罩内部形成用于离心风扇吹风的内腔。
8.所述烹饪腔的后侧设有通风板,所述第一通气孔全部或局部布设在通风板上。
9.所述炸篮的顶部设有把手,所述主机顶部设有用于容纳把手的避空槽,炸篮的内部可拆卸设有层架。
10.所述卧式空气炸锅还包括锅盖,所述锅盖可拆卸地盖接在开口上。
11.所述锅盖上设有排气阀和提手。
12.所述主机包括相互盖合的上机壳和下机壳,所述开口、烹饪腔10开设在上机壳,电器腔开设在下机壳,上机壳上设有用于控制组件。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组件设置在烹饪腔后侧(即主机后侧),整机体积较薄、重心将降低,有效避免头重脚轻的现象,主机无需对热风组件做特别支撑结构,制作成本可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总装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总装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总装剖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总装剖视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总装剖视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7.第一实施例
28.如图1-图3所示,本卧式空气炸锅,包括主机、炸篮31,其特征在于,主机的内部前后相邻地设有烹饪腔10和电器腔13、顶部设有与烹饪腔10连通的开口11,所述炸篮31通过开口11可拆卸安装在烹饪腔10内,所述电器腔13内设有与烹饪腔10相通的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电机41、电机支架42、空气循环隔热罩43、扇叶44和发热管45;所述电机支架42、空气循环隔热罩43分别安装在电器腔13内,空气循环隔热罩43设置在电机支架42与烹饪腔10之间且空气循环隔热罩43罩向烹饪腔10的后侧,电机41安装在电机支架42的后侧,其电机轴向前依次穿出电机支架42并穿入空气循环隔热罩43内,扇叶44安装在空气循环隔热罩43内并与电机轴传动连接,发热管45安装在空气循环隔热罩43内并环设在扇叶44的外围;所述烹饪腔10的后侧对应空气循环隔热罩43罩接的位置设有用于把两者连通的第一通气孔,所述炸篮31后侧设有用于与第一通气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所述炸篮31后侧设有用于与第一通气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两组通气孔用于热风组件向烹饪腔吹热风,以满足空气炸烹饪的功能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热风组件设置在烹饪腔10后侧(即主机1后侧),整机体积较薄、重心将降低,有效避免头重脚轻的现象,主机也无需对热风组件做特别支撑结构,制作成本可大幅降低。热风组件可形成模块化结构,可以通用于更多型号的空气炸锅。
29.所述电机支架42设有用于围住电机41的围板421,主机的后侧设有用于与围板421连通的散热孔103。
30.所述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相互贴近,令空气循环隔热罩43内产生的热风低损耗地吹经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并最终吹入烹饪腔10内;第一通气孔包括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以及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102,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的水平高度位置高于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102的水平高度位置,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102、扇叶44为同轴设置;第二通气孔包括第二上排横置式通气孔34以及第二下排放射式通气孔35,第二上排横置式通气孔34与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的面积、位置相同或相当,第二下排放射式通气孔35与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102的面积、位置相同或相当。
31.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第二上排横置式通气孔34令热风组件可对烹饪腔10、炸篮31上部吹热风,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102、第二下排放射式通气孔35令热风组件可对烹饪腔10、炸篮31下部吹热风;或者,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第二上排横置式通气孔34令热风组件可对烹饪腔10、炸篮31上部吹热风,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102、第二下排放射式通气孔35令热风组件可对烹饪腔10、炸篮31下部吸风,从而形成内循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32.本实施例中,所述扇叶44为轴流风扇,空气循环隔热罩43内部形成用于轴流风扇吹风的内腔,此时,优选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第二上排横置式通气孔34令热风组件可对烹饪腔10、炸篮31上部吹热风,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102、第二下排放射式通气孔35令热风组件可对烹饪腔10、炸篮31下部吹热风。
33.进一步地,所述烹饪腔10的后侧设有通风板100,所述第一通气孔全部或局部布设在通风板100上,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以及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102均布设在通风板100上,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单独的通风板100,令烹饪腔10(即主机)开模更简便。
34.进一步地,所述炸篮31的顶部设有把手32,便于用户拿放炸篮31,所述主机顶部设
有用于容纳把手32的避空槽511,便于把手32的放置,炸篮31的内部可拆卸设有层架33,层架33用于烹饪不同类型的食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35.进一步地,所述卧式空气炸锅还包括锅盖2,所述锅盖2可拆卸地盖接在开口11上,所述锅盖2上设有排气阀22和提手(图中无标号),用于烹饪腔10的排气,避免烹饪时烹饪腔10内压过高,提手便于用户拿放锅盖2,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36.进一步地,所述主机包括相互盖合的上机壳51和下机壳52,所述开口11、烹饪腔10开设在上机壳51,电器腔13开设在下机壳52,上机壳51上设有用于控制组件21,上机壳51和下机壳52通过常规的卡扣、打螺钉等方式相互盖合组装,操控组件21用于控制空气炸锅的工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37.第二实施例
38.如图4-图5所示,本卧式空气炸锅,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扇叶44为离心风扇,空气循环隔热罩43内部形成用于离心风扇吹风的内腔,此时,优选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第二上排横置式通气孔34令热风组件可对烹饪腔10、炸篮31上部吹热风,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102、第二下排放射式通气孔35令热风组件可对烹饪腔10、炸篮31下部吸风,从而形成内循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39.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
40.第三实施例
41.如图6-图7所示,本卧式空气炸锅,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相互贴近;第一通气孔包括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以及第一下排蜂窝式通气孔104,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的水平高度位置高于第一下排蜂窝式通气孔104的水平高度位置,第一下排蜂窝式通气孔104、扇叶44为同轴设置;第二通气孔包括第二上排横置式通气孔34以及第二下排放射式通气孔35,第二上排横置式通气孔34与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的面积、位置相同或相当,第二下排放射式通气孔35与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102的面积、位置相同或相当。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布设在烹饪腔10上,第一下排蜂窝式通气孔104布设在通风板100上。
42.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
43.第四实施例
44.如图8-图9所示,本卧式空气炸锅,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扇叶44为离心风扇,空气循环隔热罩43内部形成用于离心风扇吹风的内腔,此时,优选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第二上排横置式通气孔34令热风组件可对烹饪腔10、炸篮31上部吹热风,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102、第二下排放射式通气孔35令热风组件可对烹饪腔10、炸篮31下部吸风,从而形成内循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45.所述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相互贴近;第一通气孔包括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以及第一下排蜂窝式通气孔104,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的水平高度位置高于第一下排蜂窝式通气孔104的水平高度位置,第一下排蜂窝式通气孔104、扇叶44为同轴设置;第二通气孔包括第二上排横置式通气孔34以及第二下排放射式通气孔35,第二上排横置式通气孔34与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的面积、位置相同或相当,第二下排放射式通气孔35与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102的面积、位置相同或相当。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布设在烹饪腔10上,第一下排蜂窝式通气孔104布设在通风板100上。
46.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
47.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8.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