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3476发布日期:2023-03-01 01:4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卧式空气炸锅,包括主机、炸篮(31),其特征在于,主机的内部前后相邻地设有烹饪腔(10)和电器腔(13)、顶部设有与烹饪腔(10)连通的开口(11),所述炸篮(31)通过开口(11)可拆卸安装在烹饪腔(10)内,所述电器腔(13)内设有与烹饪腔(10)相通的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电机(41)、电机支架(42)、空气循环隔热罩(43)、扇叶(44)和发热管(45);所述电机支架(42)、空气循环隔热罩(43)分别安装在电器腔(13)内,空气循环隔热罩(43)设置在电机支架(42)与烹饪腔(10)之间且空气循环隔热罩(43)罩向烹饪腔(10)的后侧,电机(41)安装在电机支架(42)的后侧,其电机轴向前依次穿出电机支架(42)并穿入空气循环隔热罩(43)内,扇叶(44)安装在空气循环隔热罩(43)内并与电机轴传动连接,发热管(45)安装在空气循环隔热罩(43)内并环设在扇叶(44)的外围;所述烹饪腔(10)的后侧对应空气循环隔热罩(43)罩接的位置设有用于把两者连通的第一通气孔,所述炸篮(31)后侧设有用于与第一通气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42)设有用于围住电机(41)的围板(421),主机的后侧设有用于与围板(421)连通的散热孔(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相互贴近;第一通气孔包括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以及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102),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的水平高度位置高于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102)的水平高度位置,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102)、扇叶(44)为同轴设置;第二通气孔包括第二上排横置式通气孔(34)以及第二下排放射式通气孔(35),第二上排横置式通气孔(34)与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的面积、位置相同或相当,第二下排放射式通气孔(35)与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102)的面积、位置相同或相当,或者,所述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相互贴近;第一通气孔包括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以及第一下排蜂窝式通气孔(104),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的水平高度位置高于第一下排蜂窝式通气孔(104)的水平高度位置,第一下排蜂窝式通气孔(104)、扇叶(44)为同轴设置;第二通气孔包括第二上排横置式通气孔(34)以及第二下排放射式通气孔(35),第二上排横置式通气孔(34)与第一上排横置式通气孔(101)的面积、位置相同或相当,第二下排放射式通气孔(35)与第一下排放射式通气孔(102)的面积、位置相同或相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44)为轴流风扇,空气循环隔热罩(43)内部形成用于轴流风扇吹风的内腔,或者,所述扇叶(44)为离心风扇,空气循环隔热罩(43)内部形成用于离心风扇吹风的内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腔(10)的后侧设有通风板(100),所述第一通气孔布全部或局部设在通风板(100)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炸篮(31)的顶部设有把手(32),所述主机顶部设有用于容纳把手(32)的避空槽(511),炸篮(31)的内部可拆卸设有层架(3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空气炸锅还包括锅盖(2),所述锅盖(2)可拆卸地盖接在开口(11)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2)上设有排气阀(22)和提手。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卧式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相互盖合
的上机壳(51)和下机壳(52),所述开口(11)、烹饪腔(10)开设在上机壳(51),电器腔(13)开设在下机壳(52),上机壳(51)上设有用于控制组件(2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空气炸锅,包括主机、炸篮,其特征在于,主机的内部前后相邻地设有烹饪腔和电器腔、顶部设有与烹饪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炸篮通过开口可拆卸安装在烹饪腔内,所述电器腔内设有与烹饪腔相通的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电机、电机支架、空气循环隔热罩、扇叶和发热管。本实用新型的热风组件设置在烹饪腔后侧(即主机后侧),整机体积较薄、重心将降低,有效避免头重脚轻的现象,主机无需对热风组件做特别支撑结构,制作成本可大幅降低。低。低。


技术研发人员:李功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索虹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4
技术公布日:2023/2/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