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高度调整机构及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36238发布日期:2023-09-21 23:5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扶手高度调整机构及婴儿床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婴儿床,尤其涉及一种扶手高度调整机构及婴儿床。


背景技术:

1、市面上的某些婴儿床的扶手可以相对于婴儿床的床体升降。在需要将婴儿放入婴儿床或者将婴儿从婴儿床中抱出来时,使用者(例如婴儿的父母)可以调低扶手的位置,以避免扶手碰伤婴儿以及避免扶手阻碍使用者的手伸入或伸出床体。当婴儿在婴儿床上时,使用者可以调高扶手的位置,以免婴儿从扶手处掉落。扶手和床体之间的滑动连接方式大致如下:扶手与一滑动座连接,床体与固定座连接,固定座设置有滑槽,滑动座的一部分设置在滑槽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扶手高度调整机构,该扶手高度调整机构能够降低滑动座脱离滑槽的风险。

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扶手高度调整机构的婴儿床。

3、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扶手高度调整机构,包括:固定座,用于与所述床体连接,所述固定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包括宽部和窄部,所述宽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窄部连通,所述宽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w1,所述窄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w2,w1>w2,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中的任意两者相互垂直;滑动座,包括导轨部、连接部和过渡部,所述过渡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轨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导轨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宽部中,所述过渡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窄部中,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滑槽外并用于与扶手连接,所述滑动座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从而相对于所述固定座升降,所述导轨部靠近所述过渡部的一侧的表面为第一限位面,所述宽部靠近所述窄部的一侧的壁面为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互抵接以阻碍所述导轨部脱离所述滑槽;其中,所述导轨部包括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所述导轨部的顶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圆弧连接,所述导轨部的底面与所述导轨部背对所述过渡部的一侧表面通过所述第二圆弧连接,所述第一圆弧的角度为θ1,所述第二圆弧与所述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θ2,θ2>θ1。

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扶手高度调整机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在婴儿床的使用过程中,婴儿床的床体可能会出现倾斜的情况,相应地,固定座和滑动座也会倾斜。此时若滑动座沿固定座滑动,那么滑动座的滑动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然而,由于使用者的习惯,在婴儿床倾斜的情况下,使用者仍然可能是竖直向上地拉动扶手。在导轨部还未脱离滑槽时,使用者竖直向上拉动扶手时,扶手和滑动座仍然会沿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但是,由于使用者的施力方向与扶手的滑动方向存在一定夹角,使用者施加于扶手的外力最终会传递至滑动座处并形成一个驱使滑动座横向运动的分力,该分力使得导轨部有横向移动并脱离滑槽的风险。

6、当滑槽倾斜时,向上拉动扶手比向下拉动扶手更容易让滑动座脱离滑槽。若扶手被使用者竖直向上拉动,那么第一圆弧处可能会与第二限位面接触;若扶手被使用者竖直向下拉动,那么第二圆弧和导轨部的底面的交接处可能会与滑槽的另一侧壁面接触。由于θ2较小,导轨部背对过渡部的一侧表面和导轨部的底面的交接处的尖锐程度较低,导轨部沿滑槽向下滑动时第二圆弧不易与滑槽的壁面相互卡死,导轨部沿滑槽向下滑动时滑槽的壁面施加于导轨部的阻力较小。类似地,由于θ1较大,导轨部的顶面和第一限位面的交接处的尖锐程度较大,导轨部沿滑槽向上滑动时滑槽的壁面施加于导轨部的阻力较大。这样一来,在导轨部向上滑动时,滑槽的壁面施加于导轨部的横向阻力也较大,导轨部不易横向脱离滑槽。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轨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l1,l1≥8mm,θ1≥1.4rad,θ2≤0.9rad。本实施例通过增大导轨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和合理设置θ1和θ2的数值,降低了导轨部和滑槽形变的风险,从而降低滑轨部脱离滑槽的风险。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轨部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分别设置在所述导轨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所述导轨部还包括第四圆弧和两个第四圆弧,所述第一侧面的顶端和所述第二侧面的顶端通过所述第四圆弧连接,所述第一侧面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圆弧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四圆弧连接,所述第二侧面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圆弧通过另一所述第四圆弧连接,所述第四圆弧的半径大于所述第四圆弧的半径。本实施例能够提高导轨部沿滑槽滑动时的顺畅性。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座的外表面包括相对面,所述相对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互背对设置,所述相对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小距离为l2,l2≥l1/3。本实施例可以避免固定座用于与导轨部的抵接的部位的厚度过小,从而降低固定座形变而导致导轨部脱离滑槽的风险。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轨部包括:主体,与所述过渡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面设置在所述主体;纵向筋,连接于所述主体背对所述过渡部的一侧表面;横向筋,连接于所述主体背对所述过渡部的一侧表面,所述横向筋与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横向筋与所述纵向筋相互交错,所述横向筋、所述纵向筋和所述主体共同限定出多个减重槽。本实施例有利于降低滑动座的成本以及节省使用者在拉动扶手的时所花费的力气。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l3,l3≥l1/3。本实施例可以避免主体厚度过小,从而避免导轨部的整体抗形变能力不足,进而降低导轨部脱离滑槽的风险。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纵向筋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w3,w3≥2.5mm。本实施例可以防止纵向筋的厚度过小而影响导轨部的整体抗形变能力。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减重槽共设置有n个,n为大于零的偶数,所述纵向筋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各设有n/2个所述减重槽,所述导轨部在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h1,单个所述减重槽在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h2,(n/2)·h2≤0.7h1。本实施例可以防止以减重槽高度过大而导致导轨部的抗性变能力不佳。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向筋在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h3,h3≥2.5mm。本实施例可以防止横向筋的厚度过小而影响导轨部的整体抗形变能力。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轨部在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h1,4≤h1/l1≤8。本实施例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导轨部脱离滑槽的风险,另一方面有利于避免滑动座的滑动范围过小。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部的不同侧,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w6,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w4,所述过渡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w5,w6=w4,w5≤w4≤2w5。本实施例一方面可以防止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宽度过小,从而降低导轨部脱离滑槽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第一区域306和第二区域的宽度过大,从而降低导轨部脱离滑槽的风险。

17、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婴儿床,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扶手高度调整机构;扶手,所述扶手与所述滑动座固定连接;床体,所述床体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扶手和所述床体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婴儿的空间。

18、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婴儿床,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婴儿床的扶手高度可调,方便使用者将婴儿放入婴儿床或从婴儿床中取出;而且,在滑槽倾斜的情况下,由于扶手高度调整机构的滑动座和固定座不易相互分离,该婴儿床的扶手和床体也不易相互分离。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床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扶手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扶手分别安装在所述床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婴儿床还包括: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第一固定架和第一活动架,所述第一活动架与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第二固定架和第二活动架,所述第二活动架与所述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升降,并且所述第二活动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架升降,以使所述婴儿床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婴儿床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处于同一高度;当所述婴儿床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端高于所述第二端或者所述第二端高于所述第一端。本实施例的好处在于,使用者可以将婴儿床调整至第二状态,从而使床体与婴儿的头部对应的那一端处于较高的位置,并且使床体与婴儿的脚对应的那一端处于较低的位置,这样一来,婴儿可以相当于倾斜地靠在床体上,这种姿态方便使用者喂给婴儿食物或水。

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