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80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锁具,特别是关于一种可使用电子系统或机械结构分别控制其开闭之双锁闩式锁具。
传统锁具可分成机械传动之机械锁及电子控制之电子锁两大类。机械锁稳固紧实、价格便宜,但是须携带沉重之金属钥匙来开锁;若是忘了携带钥匙,或钥匙遗失时,即无法顺利开锁,十分不便。电子锁系用密码,磁性卡片或遥控器等装置来开锁,不易遗失及携带上所造成之不便,且所用之开锁密码或卡片等,可因修改程式而改变,特别适合于旅馆、出租公寓等住房流动率高之处所使用;但是,电子锁不如机械锁稳固紧实,易遭暴力破坏,且价格较昂贵,使用时耗电量大,若电池电力不足或断电时,即无法顺利开锁。
由此可见,我们仍需要一种兼具有机械锁及电子锁之优点,但可有效消除其缺点之锁具。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双系统锁具,其在电子系统故障或电力不足之意外情形下,可使用机械式钥匙开锁。
本实用新型之次一目的,是在提供上述型式之锁具,它具有两个锁制门户之锁闩,须被同时开启才能有效开锁,特别适用于电脑室、教室或其他有进出管制必要之场所。
本实用新型之再一目的,是在提供上述型式之锁具,其所有构件可容纳于一体积小但紧固之锁体内,且用以扭转锁闩之驱动机构设有离合装置,因此可防止盗门者用暴力破坏。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上述型式之锁具,其耗电量仅为传统电子锁之20%-30%,因而可使用太阳能硅晶片电池或干电池组直接供电,不须接用家庭交流电源,没有配置电线之安装问题。
本实用新型之又一目的,是在提供上述型式之锁具,具有简易、安全且耐用之特点。
完成上述目的以及其他未述及目的之双系统双锁闩锁具,具有两组用以锁制门户之锁闩及其离合式旋转机构;当管理员持用一正确之磁性片卡插入一卡片读取器后,即能产生一电压,使第一电磁线圈对该第一离合式驱动机构产生吸力,将其吸引至接合位置,再用手旋转其外部旋钮,即可开启第一道锁栓。多位职员或学员可分别以正确之密码打入一键盘,以导通第二电磁线圈电源,使其吸引该第二离合式驱动机构至接合位置,再用手旋转其外部把手,即可开启第二道锁闩。当两个锁闩均被开启时,由该双系统锁具所锁制之门户才能被打开;此种双系统锁具对于有进出管制必要之场所具有很大使用价值,此类场所通常在工作时间或教育时间内容许一般职员或学员进出,但在其他时间则对该一般职员或学员限制其进入。
该第一离合式驱动机构可由门内旋紧一螺杆,使其克服弹簧弹力,而经常保持在接合位置上;此时不需插入磁性卡片,即可旋转其外部旋钮,以开启第一道锁闩。
该第二离合式驱动机构在电子系统故障时,可使用正确钥匙,推动一锁心,使离合式驱动机构被推至接合装置。
平时,该第一及第二离合式驱动机构均由弹簧推至分离位置,使外部旋钮及把手均只能空转,而无法驱动锁闩。
该第二离合式驱动机构还可由门内来旋转内把手,而开启第二道锁闩,该内把手可用钥匙将之锁定。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之特征及技术内容,请详细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之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用,而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限制;有关之附图为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系统双锁闩锁具中一较佳实施例之纵向剖面图;图2为上实施例之正面视图;图3为上实施例之背面视图;图4为有关该第一离合式驱动机构之分解透视图;图5为有关该第二离合式驱动机构之分解透视图;图6为上实施例中利用磁性卡片开启第一道锁闩之动作示意图;图7为上实施例中利用按压键盘开启第二道锁闩之动作示意图;图8为上实施例中利用内外钥匙以开启第二道锁闩之动作示意图;以及图9为上实施例中将一螺杆旋紧以使第一离合式驱动机构经常保持在接合位置之动作示意图。
请参阅附图,旨在展示一种利用两个锁闩来锁制门户80之锁具10,该锁具10可利用电子系统或钥匙82或84来开启。该锁具10主要包括有电子系统或钥匙82或84来开启。该锁具10主要包括有电子系统或机械传动系统等两部份;电子系统包括有键盘12,卡片读取器14,分别由该卡片读取器14及键盘12所控制之第一及第二电磁线圈16及18,以及,已知型式之控制电路20;机械传动系统则主要包括有第一及第二离合式驱动机构30及50,该离合式驱动机构在暂时结合状态时,可由外部或内部之把手或旋钮52及32予以驱动该两个锁闩(图未示出)脱离门户上之闩孔,使门户80被开启;但是,在该离合式驱动机构平时位于分离状态时,该旋钮及把手仅能空转,而不能驱动门户。
请同时参阅
图1及图4,该第一离合式驱动机构30包括有一外旋钮32及一内旋钮34,该内旋钮34前端设有一方形孔35,可直接插入一方形栓36之尾部,因此,在门内转动内旋钮34时,可直接驱动该方形栓36,该方形栓36被转动时,可以已知形式使第一道锁闩(图未示出)作往复运动,以销制或不锁制该闩扉80;外旋钮32仅可带动一单向制动器38及十字接头40单向传动,该十字接头40平时受一弹簧42之推力而与一滑动圆筒43,此时,外旋钮32被转动之动力并无法传递给该滑动圆筒43,亦即,平时,该外旋钮32仅能空转,而不能驱动方形栓36者;该滑动圆筒43可经由一连接件46而驱动方形栓36者。该滑动圆筒43被套合于一环形座体48内,而环形座体48外绕有第一电磁线圈16;如图6所示者,当将一正确磁性卡片15插入卡片读取器14,而使第一电磁线圈16通电,可对该滑动圆筒43产生一吸力,使其与十字接头40结合,此时,使用者由门外转动外旋钮32时,即可驱使方形栓36转动;但是当第一电磁线圈16不通电时,滑动圆筒43就被弹簧42推离,使其与十字接头40恢复至分离状态。该十字接头40及滑动圆筒43即构成一可暂时结合或分离之第一离合装置;当其结合时,位于门外之使用者可转动外旋钮32,以开启第一道锁闩;但是,当其分离时,外旋钮32仅能空转,而不能带动锁闩。
如图9所示,该第一离合式驱动机构30可由门内旋紧一螺杆33,并经由一穿过方形栓36及连接件46之杆37推动该滑动圆筒43与十字接头40结合,使任何人均可由门外转动该外旋钮32,以开启该第一道锁闩。只有当该螺杆33被旋松时,该离合装置40及43恢复至分离状态,使外旋钮32仅能空转。
该第一离合式驱动机构30具有防暴作用,由于外旋钮32由被固定之环形座体48所顶住,因此,盗门者以暴力敲击该外旋钮32时,其作用力被环形座体48所承受,而不会破坏其内部构件,或使该驱动机构30发生误动的情形。
请同时参阅
图1及图5,该第二离合式驱动机构50包括有一外把手52及一内把手64,该外把手具有一柄部51及一圆筒部53,该圆筒部53利用槽沟54嵌合有一套管55,使该圆筒部53及该套管55形成一转动对,亦即,该圆筒部53被使用者转动时,可带动该套管55随之转动,但当圆筒部53受盗门者暴力敲击时,则套管55不因暴力敲击而误动;该套管55内以插锁56固设有一锁心57,该锁心57仅能用正确钥匙82才能予以转动,锁心57可驱动一圆柱形凸轮58转动,该凸轮58之端面设有凹槽59,因此在转动时可带动构成第二离合装置之一的第一联结器60作间歇性之往复运动;该第一联结器60与第二联结器61构成一第二离合装置,在平时,受两者之间弹簧62及63之推力,使该离合装置60及61位于分离状态,两端之动力即无法传递;该第二联结器61之尾端成方形件64,该方形件穿过一固定盖66,环形座体67及固定套筒65后,嵌入于一连接件68内,该连接件68再与方形栓69再与方形栓69之一端连接;该方形栓69转动时,用已知形式使第二道锁闩(图未示出)行间歇性往复运动,而可锁制或不锁制门户80;该方形栓69之另一端穿过一圆筒件70后与一滑动件71接合,该圆筒件70以凸条72与内把手64之圆筒部89接合,因此可随着该内把手64转动;该圆筒件70与滑动件71间之接触面均为凹凸面73及77,因此,两者亦构成一第三离合装置,该第三离合装置70及71平时因其中间弹簧75及76之推力,而保持在分离状态;内把手圆筒部89内亦设有一锁心78,该锁心78仅能被插入之正确钥匙84所转动,锁心78与滑动件71间之接触面设有相互配合之凸缘74及79,因此,当锁心78被转动时,可驱使滑动件71作间歇性往复运动,并使之与圆筒件70结合或分离。
平时,该离合装置60、61及70、71均因弹簧之推力,而保持在分离状态,使该内、外把手64及52均只能空转,而不能带动方形栓69转动。
请参阅图7及8,该外把手之离合装置60及61可利用一正确钥匙82或电磁线圈18使之结合。当将正确钥匙82插入外把手锁心57,并转动该锁心57时,可藉助圆柱形凸轮58推动第一联结器60,使之与第二联结器61结合,因此,可带动该方形栓69转动,以开启第二道锁闩。如图7所示,或者门外之使用者可利用键盘12打入正确的密码,即可导通该第二电磁线圈18之电源,使之对第二联结器61产生一推力,将之推向第一联结器60,并使两者结合;此时,使用者转动外把手52时,即可通过皆有连动关系之锁心57、圆柱形凸轮59、第一联结器60及第二联结器61,将动力传递给方形栓69,使之随着转动,以开启第二道锁闩。
请再参阅
图1,该内把手之离合装置70及71可利用一正确钥匙84使之结合。当将正确钥匙84插入内把手锁心78,并转动该锁心78时,可将滑动件71推向圆筒件70使之结合,此时,门内使用者转动该内把64时,可通过有连结关系之圆筒件70及滑动件71,来带动方形栓69转动,以开启第二道锁闩。
由上述包括电子系统及机械传动系统所构成之锁具,平常可使用电子系统开锁;仅在电子系统有故障或电力不足之异常情形时,亦可使备用之正确钥匙来开锁。而且该电子系统仅使第一及第二电磁线圈通电,而使各离合装置处于结合状态,再由使用者转动外部旋钮及/或把手,藉助机械传动系统之动力传递关系,来开启锁闩;所以其消耗之电力仅为常用电扛锁之20%至30%之间;很少发生常用电子锁经常发生之电力不足现象。再加上其仅需要极低之电量,因此,可用太阳能硅晶片或4个串联之电池组90来取代传统使用之家庭交流电供给该电子系统所需之电源,亦可解决常用电子锁电线配置安装不易之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有两个锁闩之锁具,亦特别适用于有进出管制必要之部分公共或机密之辨公或教育场所,当管理员持用一正确之磁性卡片插入一卡片读取器后,即能产生一电压,使第一电磁线圈对该第一离合式驱动机构产生吸力,将其吸引至接合位置,再用手扭转外部旋钮,即可开启第一道锁栓。多位职员或学员可分别以正确之密码打入一键盘,以导通第二电磁线圈电源,使其吸引该第二离合式驱动机构至接合位置,再用手旋转其外部把手,即可开启第二道锁闩。当两个锁闩均被开启时,由该双系统锁具所锁制之门户才能被打开;此种双系统锁具对具有进出管制必要之场所极具有使用价值,此类场所通常在工作时间或教育时间内容许一般职员或学员进出,但在其他时间则对该第一般职员或学员限制其进入。
权利要求1.一种锁具,其特征为它包括电力供应装置;供使用者打入密码之键盘;供使用者插入磁性卡片之卡片读取器;具有第一离合装置之第一传动机构,当该离合装置在结合状态时,该第一传动机构具有一可由使用者转动之外旋钮及由该外旋钮所带动该方形栓之内旋钮;具有第二及第三离合装置之第二传动机构,该第二传动机构具有一可由使用者转动之外把手及在该第二离合装置为结合状态时由该外把手所带动之方形栓,该第二传动机构亦具一可由使用者转动之内把手,在该第三离合装置在结合状态时,该内把手可带动该方形栓转动;在使用者由该键盘打入正确密码时被导通电源之第一电磁线圈,该第一电磁线圈通电时,可促使该第一离合装置为结合状态;在使用者由该卡片读取器插入正确磁性卡片时被导通电源之第二电磁线圈,该第二电磁线圈通电时,可促使该第二离合装置为结合状态;促使该第二离合装置为结合分离状态之外把手钥匙;以及促使该第三离合装置为结合分离状态之内把手钥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锁具,其特征在于有一可由内部控制之螺杆,该螺杆被旋紧时,可促使该第一离合装置经常保持在结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锁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离合装置包括有一可由该外旋钮带动之十字接头,一可沿轴向滑动之滑动圆筒,以及介于该十字接头与滑动圆筒之间用以促使两者经常保持在分离状态之弹簧;该滑动圆筒一端可与该十字接头相互嵌合,另一端则与该方形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之锁具,其特征在于该十字接头与外旋钮之间设置有一单向制动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锁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传动机构之外把手具有一柄部与一圆筒部,该圆筒部内部以凸条接合有一套管,使该套管仅能随该圆筒部转动,但不能滑动;该套管内固设有一锁心及可由该锁心带动之圆柱形凸轮,该锁心仅能被该外把手钥匙予以转动;该第二离合装置是由第一及第二联结器组成,该等联结器之相对面为可相互嵌合之凹凸表面,平时藉助两者间之中间弹簧推开该联结器至分离状态;该第一联结器可随着该套管转动,且在该圆柱形凸轮转动但该套管不转动时,被该圆柱形凸轮沿轴向推动至与该第二联结器暂时结合及分离之位置;该第二联结器之一端与该方形栓连接,且在该第二电磁圈通电时,该第二联结器被推向该第一联结器,并与之暂时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锁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传动机构之内把手具有一圆筒部,该圆筒部内设有一仅可由该内把手钥匙予以转动之锁心;该第三离合装置是由一圆筒件及一滑动件所组成,该圆筒件与滑动件之相对面为可相互嵌合之凹凸表面,平时藉助一中间弹簧推开该滑动件至与该圆筒件分离之位置;该圆筒件以凸条与该圆筒部相互嵌合,使该圆筒件可随着该圆筒部转动;该滑动件一端与该方形栓连接,另一端面设有凸缘,在该锁心转动且圆筒部不转动时,被该锁心沿轴向推动至与该圆筒件暂时结合及分离之位置。
专利摘要一种可使用电子系统或机械传动系统分别控制其开闭之双锁闩式锁具,其双锁闩分别由两个离合式传动机械所操控;当使用者插入一正确磁性卡片于卡片读取器内时,该第一离合式传动机构就位于结合状态;当使用者于键盘打入正确密码或使用一正确钥匙时,均可令该第二离合式传动机构位于结合状态;此时,使用者同时转动其外部或内部旋钮及把手,即可开锁。
文档编号E05B53/00GK2061953SQ8922085
公开日1990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1989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1989年12月6日
发明者罗际成 申请人:罗际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