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防盗报警电子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480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防盗报警电子门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功能防盗电子门锁。
现有的防盗门锁或电子密码锁,一般只解决了锁的强度或保密度方面的问题,而没有解决破锁等报警问题,更没有解决联网终端监控问题。或者虽有报警,但其报警功能少、误报率高、结构不够牢固,这样往往使破锁或撞开门入屋盗窃者能够得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防盗门锁无法报警或虽有报警,但报警功能少、误报率高,并且不能联网终端监控问题,提供一种报警功能多和能联网终端监控的多功能防盗报警电子门锁。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多功能防盗报警电子门锁结构示意图如


图1所示,其主要由大舌头1、中舌头2、小舌头3、电路板4、锁钩手把5、电池盒6、蜂鸣器7、锁芯8、锁壳9等共同组成,其结构位置和相互连接关系为大舌头1及拨叉13通过定位板10及移动板11固定连接在锁壳内左侧,锁芯8安装于大舌头下面锁壳内左前部,大舌头1的动作由锁芯内锁胆的旋转而带动,并同时通过拨叉13带动中舌头2动作,大舌头末端安装带弹簧缓冲器的微动电源开关K3,当门被锁上时,大舌头1伸出锁壳9外,微动电源开发K3闭合接通,锁被正常开锁后,大舌头1缩进锁壳9内并压缩K3,使K3断开、电源被关断;中舌头2通过弹簧与锁钩手把5连接并安装于锁壳9的中间,大舌头1通过拨叉13与中舌头2相互连接,蜂鸣器7贴装在中间锁壳内,小舌头3通过特制弹簧架12安装在中间偏右锁壳内,其后端部安装微动开关K1,当门被锁上时,小舌头3被压缩进锁壳内,使微动开关K1断开,门被打开时,小舌头3自动弹出,使K1接通;弹簧架12能使小舌头3压缩及弹出自如,且可以使小舌头3避免与微动开关K1刚性接触而压坏微动开关K1;电路板4用支承架固定安装于锁壳9右半侧内,电池盒安装于锁壳右侧前端内。
多功能防盗报警电子门锁的微动电源开关及小舌头工作原理图如图2所示。其工作原理为微动开关K3作为电子门锁电源开关,门被锁上时,K3闭合,接通电子门锁电源,电路根据微动开关K1的位置来判定是否进入警戒状态。若此时门是被打开的,K1闭合,则电子锁不进入警戒状态,这保证了电子门锁不产生误报;若此时门是被锁上的,K3闭合,K1断开,则电子锁进入警戒状态。此后,若门被非法撞击或非法撞开时,小舌头3弹出而K1闭合,经电路判别后产生报警信号并发出报警声,若是联网终端监控的,则同时将报警信号经照明电力传输线传送到接口电路J并输送到终端联网监控仪。若锁是用锁匙打开的,则大舌头1缩进锁壳内,K3断开,电子锁电源关断,不会发出报警声。
多功能防盗报警电子门锁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其由门状态传感电路、信号判别电路、报警信号发生电路、电子门铃电路等组成,其相互连接关系为由微动开关K1、电容C2并联组成的门状态传感电路直接与型号为CH208的专用集成块IC1的信号输入脚相连接,由集成块IC1、二极管D1、电阻R1~R3、电容C1、C3组成的信号判别电路通过R8与由型号为CW9561的四声报警集成块IC2、可控硅G1、电阻R4~R7、三极管T1并串联组成的报警信号发生电路相连接,由按钮开关K2及型号为KD153的音乐门铃专用集成块IC3、三极管T2、微型变压器B、蜂鸣器YD1串并联组成的电子门铃电路通过T2集电极与报警信号发生电路相连接。其工作原理为当门处于关闭状态时,K1断开,此信号经信号判别电路判别后,使IC1进入报警警戒状态。此时,若遇到非法撞门或非法撞开门时,小舌头3弹出而K1闭合,产生信号传送给IC1,经IC1等组成的信号判别电路判别后,从IC1的6脚输出一触发脉冲信号给可控硅G1,使G1导通,触发IC2等组成的报警信号发生电路产生报警信号,经三极管T1放大后,通过蜂鸣器7发出报警声;同时,IC2通过电阻R5将报警信号输送到接口电路J,以进行终端联网报警监控;当按动按钮开关K2时,集成块IC3产生门铃信号,通过三极管T2放大和变压器B传输到蜂鸣器YD1,蜂鸣器YD1发出门铃声请主人开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防盗门锁或电子锁相比,有如下的优点(1)结构牢固,有较强的防撬、防锯、防拆、防撞的功能,其抗破坏能力超过现有双舌弹珠门锁;(2)门被锁上时,锁便处于警戒状态,当遇非法撞门而门未被撞开时,已能产生报警。当门被非法打开后,仍继续报警,且报警声大于85分贝,时间可长达15分钟,对盗贼有较大的威胁力量,因为本电子门锁有互锁,可防止误报;(3)本电子门锁还可通过接口电路与电脑监控仪联网报警,这样,本电子锁既适合用户单独使用,也适合多达6000户以下联网监控报警,且联网无需专门敷设线路,而可利用室内原有照明电力线输送报警信号,安装使用十分方便且安全可靠;(4)本电子门锁功耗小,锁处于警戒状态时,其电流I≤30μA;锁处于报警状态时,其工作电流I为80~150mA;(5)本电子门锁除有多种报警功能外,还具有电子门铃功能,因此,可同时作为电子门铃,用户无需另装门铃。
下面对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下
图1为多功能防盗电子门锁结构示意图。图2为多功能防盗报警电子门锁微动电源开关及小舌头工作原理图。图3为多功能防盗电子门锁电路原理图。各图中1为大舌头、2为中舌头、3为小舌头、4为电路板、5为锁钩手把、6为电池盒、7为蜂鸣器DY1、8为锁芯、9为锁外壳、10为定位板、11为移动板、12为特制弹簧架、13为拨叉;K1为小舌头微动开关、K2为电子门铃按钮、K3为大舌头微动电源开关、J为终端联网接口电路、B为微型变压器。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下列步骤来实施(1)按
图1所示加工制造全部零部件;(2)按图3所示绘制印刷电路板4,并筛选相应的元器件进行组装和简单调试,使得当K3闭合而K1闭合时,电子锁不进入警戒状态,当K3闭合而K1断开时,则电子锁进入警戒状态,此后若K1再闭合,则发出警报声;(3)按
图1所示及上面说明书所述其各部件结构位置和相互连接关系安装多功能防盗报警电子门锁,安装时先将微动开关K1、K3、蜂鸣器7、电路板4、电池盒6等固定安装在锁壳内,并按图3所示连接好线路并引出连接按钮开关K2的连接线,再将锁芯8先固定安装于锁壳内,然后把大舌头1及拨叉13通过定位板10及移动板11固定安装在锁壳内微动开关K3前端,把中舌头2通过弹簧与锁钩手把5连接并固定安装在锁壳内中间并与拨叉相连接,小舌头3通过弹簧架12固定安装在锁壳内微动开关K1前端。最后,检测其各种功能后盖上锁壳后盖板,便成功地完成了本多功能防盗报警电子门锁的实施。
权利要求一种由锁壳、锁芯组成的多功能防盗电子门锁,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有大舌头(1)、中舌头(2)、小舌头(3)、电路板(4)、锁钩手把(5)、电池盒(6)、蜂鸣器(7)、锁芯(8)、锁壳(9)等共同组成,其结构位置和相互连接关系为大舌头(1)及拨叉(13)通过定位板(10)及移动板(11)固定连接在锁壳内左侧,锁芯(8)安装于大舌头下面锁壳内左前部,大舌头(1)末端安装微动电源开关K3,中舌头(2)通过弹簧与锁钩手把(5)连接并安装于锁壳中间,大舌头(1)通过拨叉(13)与中舌头(2)相连接,蜂鸣器(7)贴装在中间锁壳内,小舌头(3)通过弹簧架(12)安装中间偏右锁壳内,其后端安装微动开关K1,电路板(4)用支承架固定安装于锁壳右半侧内,电池盒(6)安装于锁壳右侧前端内;其中,多功能防盗电子门锁电路由门状态传感电路、信号判别电路、报警信号发生电路、电子门铃电路等组成,其相互连接关系为由微动开关K1、电容C2并联组成的门状态传感电路直接与集成块IC1的信号输入脚相连接,由集成块IC1、二极管D1、电阻R1~R3、电容C1、C3组成的信号判别电路通过R8与由集成块IC2、可控硅G1、电阻R4~R7、三极管T1并串联组成的报警信号发生电路相连接,由按钮开关K2、集成块IC3、三极管T2、变压器B、蜂鸣器YD1串并联组成的电子门铃电路,通过三极管T2集电极与报警信号发生电路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防盗报警电子门锁,其主要由大、中、小舌头、微动开关、电路板、锁钩手把、电池盒、蜂鸣器、锁芯、锁壳等组成,其电路包括门状态传感电路、信号判别电路、报警信号发生电路、电子门铃电路等。本锁具有功耗小、结构牢固、防撬、防锯、防拆、防撞等抗破坏能力强等优点。当遇到非法撞击及非法打开门时会发出大于85分贝的报警声,因有互锁而不产生误报,既能单户使用,也适合多达6000户以下联网监控报警。
文档编号E05B45/00GK2111985SQ9122872
公开日1992年8月5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18日
发明者黎锡舜, 王实伟 申请人:广华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