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式自行车防盗密码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9426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键式自行车防盗密码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机械锁。
现有的按键式自行车机械密码锁最主要的问题是防盗性能差,东欧牌按键式机械密码锁容易凭手感破译开锁密码,开锁密码不经重新拆装车锁不能变化,泄露密码后不易更改,密码的使用范围较小,上下壳容易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按键式自行车防盗密码锁,此锁开锁密码不被破译,上下壳不易撬开,变动密码容易,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由外壳、锁芯、操作部份以及轴钉、卡板、扭簧、锁舌、锁舌压钮组成,如


图1、图2所示。其中外壳由上壳、下壳、小壳、紧钉组成,如图2。锁芯由上芯壳、下芯壳、锁板、锁板簧、密码板、定位簧、定位珠组成,如
图1。操作部份由按键、按键簧、复位板、复位板簧、防试板、按板组成,如图2。其特征在于密码板2一侧有三个弧形槽41,另一侧有两个矩形槽40,上壳9与下壳13扣合,小壳15盖在下壳13的方孔上,用紧钉16联接,紧钉16中部有矩形槽45,锁板5中部有条槽34和圆孔35与紧钉16的矩形槽45相联接,锁板5的两端有防试片36,复位板17上中间有两条矩形块43,置于下芯壳1的下壳槽50中,矩形块43上端面在锁板5的防试片36下面,锁板5的右端有上弯片37与按板4的弯片相接,下芯壳1有下防槽49置于锁板5的锁板凸块33的下面,上芯壳19有接板槽26和上防槽29,置于锁板5的防试片36的上面,条形防试板3和密码板2并列置于上芯壳19的上条槽22和下芯壳1的下条槽46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此锁的按键及复位板按下后,能自动回位,操作方便,开锁密码不易泄露,有防试板不能凭手感破译开锁密码。外壳有用螺钉紧固的小壳,能改变开锁密码,开锁密码编组超过一万一千,锁板有上弯片,能防止用强力压下锁板破坏性开锁,密码板用定位簧、定位珠定位,经久耐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方型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
图1的A-A纵剖示意图、B-B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芯壳主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
图1的C-C局部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锁板主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密码板主视图7是本实用新型复位板主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紧钉主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下芯壳的主视图。
上芯壳19上下侧各有10个定位簧孔23,10个上板槽22,还有铆钉孔27,轴钉孔28,中部中凸条25为矩形凸起,以便包容按板槽26、紧钉孔24;下芯壳1于上芯壳19相似,两者对合成空腔,板状的锁板5在下芯壳1的锁板槽48中滑动,锁板5平时在锁板簧12的作用下处于下位,下弯片39靠在下芯壳1的下簧槽51侧壁上。锁板5有上弯片37上弯和接板4的弯片相作用传递压力,当上弯片37受压力过大时进一步弯曲,不再传递压力,从而防止用强力压下锁板5破坏锁芯开锁。
按键14共10个,平时在按键簧20作用下处于上位,穿过上壳9的方孔露出壳外,按键14上面有数字,下面各有一个密码板2和一个防试板3,防试板3为矩形长条体,紧插在按键14的槽中,密码板2和防试板3在按键14的作用下,在上板槽22和下板槽46中滑动。密码板2的停留位置如图4所示,被压板30封在定位簧孔23中的定位簧31把定位珠32压在密码板2的弧形槽41中,使密码板2位置稳定,如压下密码板2,则定位珠32可移到下一弧形槽41中。
密码板2对锁板5的限制作用如下密码板2分两排分别嵌入锁板5的锁板凸块33前面的空槽中,密码板2有两种,一种是全行程密码板,另一种是半行程密码板,它们的矩形槽40之间的距离不一,密码板2在上位时,一种情况是矩形槽40和锁板5在同一平面上,锁板凸块33能够通过矩形槽40,见图4,密码板2为通路状态;另一种情况矩形槽40不和锁板5在同一平面上,锁板凸块33不能通密码板2为闭路装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下一个行程(全行程密码板2)或单个行程(单行程密码板2)则会变成通路状态,如果把通路状态下的密码板2按下,则会变成闭路状态。为了防止破坏按键14拔出密码板2而开锁,5个密码板2下部增宽。
防手感破译开锁密码叙述如下,参见图2。当锁板5少量前移被密码板2挡住时,锁板凸块33挡住了防试板2下移通路、按键14只能少量下移,下移量小于它与密码板2之间的间隙,按键14无法触及密码片2,也就无法试出哪个密码板2阻碍锁板5前移,开锁时应按下,如果用强力压下按键4则锁板凸块33弯曲,进入下面的下防槽49中,锁板5前移会受到槽壁的阻力无法前进,所以就是试出了开锁密码也不能开锁。
复位板17在下芯壳1下面,平时在复位板簧18的作用下处于下位;复位板主体为一矩形板体,下面有复下柱42从小壳15的孔中露出壳外,如按动复下柱42,则复位板17上移将下移后的密码板2顶到上位。复位板17的上面有矩形块43,插在下芯壳1的下壳槽50之中,当锁板5少量前移被密码板2挡住时,锁板5的防试片36挡住了矩形块43的通路,使复位板17只能少量上,无法触及下移后的密码板2,防止了凭手感通过复位板17破译开锁密码,如果用强力上压复位板17,则防试片36上弯,进入上芯壳19的按板槽26中(右侧)和上防槽29中(左侧),如果再前进会受到槽壁阻挡,所以即便是破译了开锁密码也无法开锁。

图1,卡板8为杠杆式,可绕轴钉7转动,平时在扭簧6作用下靠在锁舌10上。上锁时头部卡在锁舌10的凹槽中使锁舌10不能上返。
见图2,锁芯装在上壳9中,四角被上壳9的凸片折弯后压住,下壳13中部有大方孔,被紧钉16紧固的小壳15盖住使上壳9和下壳13不易被撬开。紧钉16从小壳15孔中穿入穿过复通孔44、下通孔47、锁板5的圆孔35拧紧在紧钉孔24中,紧钉16的中部两侧有矩形槽45,紧固时矩形槽45与锁板5在同一平面上;见图5,锁板5对应条槽34和圆孔35,锁板5在下位时,紧钉16的矩形槽45,卡在锁板5的条槽34中,紧钉16不能转动,当锁板5推到上位时,紧钉16进入圆孔35中,此时可用螺丝刀拧动,取下小壳15、复位板17、按下要变动的密码板2,取出并调头插入下板槽46中,并复位,下端较宽的密码板2,可两个互换位置而改变开锁密码,密码变完后,装上复位板17、小壳15,拧紧紧钉16,并使头部槽口顺着车锁横向,然后使锁板5复位,即可。
在锁舌10出口处,用铁铆钉把上壳9、下壳13、上芯壳19铆合在一起以增加防撬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芯壳19、下芯壳1、按键14、复位板17为铸塑部件;锁板5、密码板2、防试板3、按板4、上壳9、下壳13、小壳15、卡板8、锁舌压扭11为铁皮冲压件。紧钉16的矩形槽45为刨出槽。
把锁板簧12装入下芯壳1的下簧槽51中,锁板5装入锁板槽48中,上芯壳19与下芯壳1对合在一起,然后再把密码板2装入上芯壳19的板槽22中,定位珠32、定位簧31装入定位簧孔23中,用压板30封住,把按键簧20,套在按键14和防试板3的组合体上,然后装在上芯壳19上,把扭簧6、卡板8装在上芯壳19上,把按板4先冲压成“”型,装入上壳9右侧的槽中,然后折弯成“”,型。把上壳9扣在锁芯上,并使按键14从上壳9的方孔中穿出;将上壳9的四角的凸块拆弯后压住上锁芯。将复位板17和复位板簧18的组合件装入到锁芯上,把锁舌10装到上壳9的槽中,然后将将壳13与上壳9扣合,把小壳15盖在下壳13的方孔上,使复位板17的复下柱露出孔外,把锁板5按下,将紧钉16穿入锁中并拧紧使紧钉16头部槽口横在车锁方向,使锁板5回位,然后铆上车锁铆钉。组合成按键式自行车防盗密码锁。
开锁过程如下见
图1、图2。开锁时,按照开锁密码,按下按键14,使全部密码2的矩形槽口40和锁板5处于同一平面上,按安按板4(为了按动按板4省力,可同时按下锁舌压扭11)。锁板5前移,锁板5上的触头38和卡板8相抵,卡板8克服扭簧6弹力绕拧在轴钉孔28上的轴钉7转动,使卡板8头部从锁舌10槽中脱出,即可开锁,松手后,锁板5及按板4在锁板簧12的作用用复位,按动复下柱42,复位板17上移,使全部下移后的密码板2上移复位。锁车时,压下锁舌压扭11,使锁舌10被卡板8卡住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按键式自行车防盗密码锁,由上芯壳、下芯壳、锁板、锁板簧、密码板、定位簧、定位珠组成的锁芯,由上壳、下壳组成的外壳,由按键、按键簧、复位板、复位板簧、按板组成的操作部分,以及轴钉、卡板、扭簧、锁舌、锁舌压钮组成,其特征在于a、密码板(2)一侧有三个弧形槽(41),另一侧有两个矩形槽(40),b、上壳(9)与下壳(13)扣合,小壳(15)盖在下壳(13)的方孔上,用紧钉(16)联接,紧钉(16)中部有矩形槽(45),锁板(5)中部有条槽(34)和圆孔(35)与紧钉(16)的矩形槽(45)相联接,锁板(5)的两端有防试片(36),复位板(17)上中间有两条矩形块(43)置于下芯壳(1)的下壳槽(50)中,矩形块(43)上端面在锁板(5)的防试片(36)下面,锁板(5)的右端有上弯片(37)与按板(4)的弯片相接,下芯壳(1)有下防槽(49)置于锁板(5)的锁板凸块(33)的下面,上芯壳(19)有接板槽(26)和上防槽(29)置于锁板(5)的防试片(36)的上面,c、条形防试板(3)和密码板(2)并列置于上芯壳(19)的上条槽(42)和下芯壳(1)的下条槽(46)中。
专利摘要一种按键式自行车防盗密码锁,它包括外壳、锁芯、锁舌、卡板、操作部分。其特点紧固外壳用的紧钉中部有矩形槽,锁板中部有条槽和圆孔与紧钉的矩形槽相连接,锁板的两端有防试片,锁板的右端有上弯片与接板相接,复位板上中间有两条矩形块置于下壳的下壳槽中,条形防试板和密码板并列置于上芯壳的上条槽和下芯壳的下条槽中。此锁开锁密码不被破译,能改变开锁密码,上下壳不易撬开等优点。
文档编号E05B37/00GK2217666SQ9422056
公开日1996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27日
发明者郝隽波 申请人:郝隽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