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结构的桌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552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结构的桌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桌椅。
习用的桌椅结构,大概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桌椅连设,因其连设的方式为固定式,故使用时,不仅摆设、搬移不便,而且收藏时极占据空间;另一类是桌椅分设,这种结构也分为两类,一为固定式,另一为折叠式,不管其为何种方式,因为桌椅分设,使用或收藏时,均须个别逐一摆设或收藏,使用上极其不方便,而且收藏时仍要占据相当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桌椅,使其具有折叠式设计,不仅使用便利,而且收藏方便,不占据空间,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桌椅,包括桌部以及椅部,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桌部包括一主桌面、一副桌面及一本体,副桌面固定在本体顶端,且在主桌面与副桌面的接合边设有关节结构以相连接,主桌面底部设一滑榫并与副桌面底部设置的鸠尾槽形成可嵌合的活动式滑槽结构;所述本体包括两连接体以与椅部连接,本体与连接体暨连接体与椅部前两椅脚间均设有关节结构以相连接;所述椅部包括一靠背、一座垫及四椅脚,该靠背底缘与座垫后缘暨各椅脚顶端与座垫底面的四角落适当处,均形成关节结构,椅部前两椅脚的外侧面,设有两相隔适当间距的凸榫,凸榫间通过一弹簧体相连,该座垫的顶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道凸起部,两道凸起部间的间距大于靠背的宽度,座垫底面即座垫顶面两道凸起部下方,设有两道凹槽,该凹槽的长和宽度均略大于椅脚,以容纳椅脚,使座垫底面成为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桌椅,所述各关节结构,其活动角度均在内折九十度的范围;所述椅部的靠背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结构;所述椅部的前两椅脚,均设有[形的中空部;所述椅部靠背底缘与座垫后缘形成关节连接处,延伸设有一挡块,贴靠顶撑在座垫底面;所述桌部本体底缘与连接体末端形成关节连接处,延伸设有挡片,且延伸至连接体末端下方,被连接体末端压制。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展开架设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椅部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椅部后方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座垫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座垫结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方向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桌部结构俯视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收合状态示意图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桌椅,其包括桌部1以及椅部2,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桌部1包括一主桌面11、一副桌面12、一本体13及两连接体14、15;椅部2由靠背21、座垫22及四椅脚23、24、25、26所组成。
参阅图2所示,该椅部2靠背21的底缘27暨座垫22后缘28形成关节结构29而相连接,造成靠背21仅能向下折,而叠合在座垫22上的设计,其中关节结构29的活动角度仅有向下折而叠合在座垫29的范围;靠背21的表面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结构。
参阅图2、3所示,椅脚23、24外侧面234、244设有相隔适当间距的上凸起235、245以及下凸起236、246,凸榫235、245间以一弹簧体237、247相连,通过弹簧体237、247的设置,以定位椅脚23、24的位置。
参阅图4所示,椅部2的靠背21的底缘27与座垫22的后缘28形成关节结构29,延伸一挡块271,该挡块271顺着座垫22的后缘28延伸至座垫22的底面225,但仅为密接顶撑的接合状态,并未连为一体,借以强化靠背21的强度。
参阅图5所示,椅脚25、26的顶端251、261与座垫22底面225的后部边缘两侧适当处223、224形成两关节结构252、262,使椅脚25、26仅能向座垫22内折,而折入座垫22底部的凹槽4、5中;椅部2的椅脚23、24顶端231、241与座垫22底面225的前部边缘两侧适当处221、222也形成两关节结构232、242,使座垫22仅能向椅脚23、24下折,使纳入座垫22底部225凹槽4、5的椅脚25、26,纳入椅脚23、24中空部233、243,再将椅脚23、24纳入凹槽4、5,其中椅脚23、24具有一[形的中空部233、243,故能容纳椅脚25、26。
上述椅脚23、24、25、26的顶端231、241、251、261与座垫22底面225适当处221、222、223、224形成关节结构232、242、252、262,其活动角度仅有内折九十度的范围。
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座垫22,其顶面226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一道凸起部227、228,两道凸起部227、228间的间距,大于靠背21的宽度,一是可在使用时避免抵触使用者的臀部,二是可容纳叠合的靠背21,使座垫22顶面226与靠背21的叠合形成一平面;另在座垫22顶面226两道凸起部227、22 8的下方,即座垫22底面225与凸起部227、228相对位置(如图5所示)设有两道凹槽4、5,其长、宽均略大于椅脚25和26,所以能容纳椅脚25、26而且使之不外露于凹槽4、5,底面225为一平面。
参阅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副桌面12固定在本体13顶端131、132,且在主桌面11接合边16与副桌面12接合边17形成关节结构18以相连接,成为主桌面11仅可向下折,叠合在本体13的设计;另在桌部1的主桌面11底部设置有滑槽结构的滑榫32,副桌面12底部也设置滑槽结构3的鸠尾槽31,使主桌面11可以与副桌面12连成一体,成为一平面,如图8所示;其中,桌部1设置的关节结构18其活动角度仅具有内折九十度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程序如下1、首先将靠背21叠合在座垫22;2、将椅脚25、26叠合在座垫22的底面225的凹槽4、5;3、再将座垫22叠合在椅脚23、24,使第二步所折叠的椅脚25、26纳入椅脚23、24的中空部233、243中,并使椅脚23、24、25、26全纳入座垫22底面225的凹槽4、5中,即完成椅部2的叠合。4、经前述三个步骤后,再将其叠合在桌部1的两连接体14、15上,其中,在椅脚23、24底部234、244与桌部1的连接体14、15端部141、151形成关节结构142、152;该关节结构142、152的活动角度仅有内折九十度的范围,使椅部2可通过椅脚23、24向下内折叠合在连接体14、15。5、经过前述折叠程序后,再将其向上叠合在本体13,其中,连接体14、15的末端143、153与本体13的底缘131、132也形成关节结构133、134,使连接体14、15可向上折叠而叠合在本体13;此外,本体13的底缘131、132不仅与连接体14、15的末端143、153形成关节结构133、134,其还延伸有挡片135、136,该挡片135、136延伸至连接体14、15末端143、153下方,被连接体14、15末端143、153所压制,这样,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桌部1不致向椅部2倾倒。6、经由前述五个步骤的叠合程序后,再将桌部1底部滑槽结构3的滑榫32拉离副桌面12底部滑槽结构的鸠尾槽31,使主桌面11不再与副桌面12连成一平面,而向下内折,叠合在本体13。
参阅图9所示,经由上述六个步骤的折叠程序后,即形成一小体积的收合状态,并通过桌部1的主桌面11以卡制椅部2,使椅部2不致轻易往后倾倒。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桌椅,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利于收藏,不占据空间,使用效果理想,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结构的桌椅,包括桌部及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桌部包括一主桌面、一副桌面及一本体,副桌面固定在本体顶端,且在主桌面与副桌面的接合边设有关节结构以相连接,主桌面底部设一滑榫并与副桌面底部设置的鸠尾槽形成可嵌合的活动式滑槽结构;所述本体包括两连接体以与椅部连接,本体与连接体暨连接体与椅部前两椅脚间均设有关节结构以相连接;所述椅部包括一靠背、一座垫及四椅脚,该靠背底缘与座垫后缘暨各椅脚顶端与座垫底面的四角落适当处,均形成关节结构,椅部前两椅脚的外侧面,设有两相隔适当间距的凸榫,凸榫间通过一弹簧体相连,该座垫的顶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道凸起部,两道凸起部间的间距大于靠背的宽度,座垫底面即座垫顶面两道凸起部下方,设有两道凹槽,该凹槽的长和宽度均略大于椅脚,以容纳椅脚,使座垫底面成为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结构的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关节结构,其活动角度均在内折九十度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结构的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部的靠背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结构的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部的前两椅脚,均设有[形的中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结构的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部靠背底缘与座垫后缘形成关节连接处,延伸设有一挡块,贴靠顶撑在座垫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结构的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桌部本体底缘与连接体末端形成关节连接处,延伸设有挡片,且延伸至连接体末端下方,被连接体未端压制。
专利摘要改良结构的桌椅,包括桌部及椅部,桌部包括主、副桌面以及本体,副桌面固定在本体顶端,在主、副桌面接合边设关节结构相连,主桌面底部设滑榫与副桌面底部鸠尾槽成滑槽;本体与连接体暨连接体与椅部前两椅脚间均设有关节结构相连接;椅部包括靠背、座垫及四椅脚,靠背与座垫暨各椅脚与座垫底面间成关节结构,椅部前两椅脚设凸榫,座垫设凸起部,凸起部设凹槽容纳椅脚,使座垫底面成为平面,其使用、收藏方便,不占空间。
文档编号A47B3/00GK2355611SQ9824876
公开日1999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1日
发明者李清煌 申请人:李清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