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612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的铰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
目前,习知的铰链,如


图1所示,基本上是由一个扭簧10所形成的,其中扭簧10的一端位于第一装置12上,而另一端则位于第二装置14上,在此第一装置12与第二装置14二者共享转轴16,并且第一装置12与第二装置14二者的形状可以是任何的形状。
一般而言,当铰链已形成打开时,第一装置12与第二装置14间的角度是一特定的启始角度,并且扭簧10是压缩变形的。因此,在转轴16上通常会在形成阻障物18,以防止变形的扭簧10的弹力,将第一装置12与第二装置14拉靠近而破坏铰链的结构,除此之外,当铰链关闭时,扭簧10会进一步因受力变形,此时当外力消灭时第一装置12与第二装置14的弹力会将铰链拉回到原先的状态。
明显地,习知的铰链结构是简单又有用的,但是,习知的铰链结构的组装过程,确实相当费力且麻烦,最明显的困难是在把扭簧10的二端分别放在第一装置12与第二装置14之上时,必须先将扭簧10压缩变形至启始角度,另外,由于在将第一装置12、第二装置14、转轴16与阻障物18组装结合前,还必须使这些元件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符合启始角度的要求,因此,治具的使用是不可缺的,不论是用来固定元件的位置或压缩扭簧。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铰链,它主要是用以连接二个装置的铰链,可省略治具的使用而降低组装成本,而且结构又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的铰链,其特征是它至少包括一对第一结构对、一对第二结构件对及一扭簧,其中第一结构对至少包括一个第一结构件及一个第二结构件,第一结构对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第一装置上;第二结构件对至少包括一个第三结构件及一个第四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对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第二装置上,此外,第二结构件对位于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之间,并且第二结构件对直接与第一结构对相互耦合;扭簧的一端位于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或第一装置上,而扭簧的另一端位于第三结构件、第四结构件或第二装置。
所述第一结构对与第一装置一体成形。
所述第一结构对嵌入到第一装置上。
所述第二结构件对与第二装置一体成形。
所述第二结构件对嵌入到第二装置上。
所述第一结构件的一表面上设有一凸出物,并且该表面朝向第二结构件,又与第三结构件相邻。
所述第三结构件直接与凸出物接触。
所述第二结构件的曲率不均匀,并且第二结构件的边缘存在一凹陷。
所述第四结构件的一表面设有一勾状物,又该表面面对且相邻于第二结构件。
所述勾状物的高度比第二结构件的厚度大。
所述凹陷的幅度比勾状物的宽度大。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降低成本,结构又稳定。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习知铰链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一种两结构件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另一种两结构件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一种两结构件一种状态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一种两结构另一种状态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一种两结构又一种状态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另一种两结构件一种状态图9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另一种两结构另一种状态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另一种两结构又一种状态图;图中10.扭簧 12.第一装置 14.第二装置 16.转轴 18.阻障物 20.第一装置 21.第二装置 22.第一结构件 23.第二结构件 24.第三结构件25.第四结构件 26.钮簧 27.凸出物 28.凹陷 29.勾状物 30.第一结构件 31.第二结构件 32.凸起物 33.凹陷 34.第三结构件 35.第四结构件36.勾状物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用来连接第一装置20与第二装置21,在此,第一装置20与第二装置21是分开的,并且绕着一个共享的转轴转动,第一结构件22与第二结构件23形成第一结构对,并且第一结构对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装置20上,借以使第一结构对与第一装置20形成一刚体,第三结构件24与第四结构件25侧形成第二结构件时,并且第二结构件对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装置21上,借以使第二结构件对与第二装置21也形成一刚体,此外,第二结构件对位于第一结构件22与第二结构件23之间,其中上述的第一结构对22对与第一装置20之间的结合方式,可以是将第一结构对22与第一装置20二者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或是将第一结构对22嵌入到第一装置20,而上述的第二结构件对23与第二装置21间的结合方式,可以是将第二结构件23与第二装置21,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或是将第二结构件23嵌入到第二装置21。
另外,钮簧26的一端是固定在第一装置20、第一结构件22或第二结构件23之上,钮簧26的另一端则固定在第二装置21、第三结构件24或第四结构件23之上,值得一提的则是由于第一结构件22与第一装置20形成一刚体,而第二结构件23与第二装置21也形成一刚体,因此,随后程序中扭簧26的形变与钮簧26到底是固定在哪儿并没有关系。
除此之外,在第一装置22的一特定表面有一个凸出物27,其中该表面面对第二装置23,并且凸出物27直接碰触到第三结构件24。
另一方面,在第二装置23的边缘存在凹陷28,并且位于第四装置25上的勾状物29勾住凹陷。
图2虽然只显示铰链被打开的情形,明显地,当铰链被关闭时,第一装置20与第二装置21是朝对方靠近,因此,不只钮簧26是进一步地被压缩,此时第三结构件24仍然直接与凸出物27相接触,除此之外,勾状物29可能会沿第二结构件23的边缘移动,并导致凹陷28不再被第二装置23勾住,当然勾状物29与第二结构件23的凹陷28间的真实关系取决于铰链的结构设计。
如图3所示,第一结构对至少包括第一结构件30、第二结构件31、凸起物32与凹陷33,该凸起物32位于第一结构件30面向第二结构件31的一面,而凹陷33位于第二结构件31的边缘。
如图4所示,第二结构件对至少包括第三结构件34、第四结构件35与勾状物6,该勾状物36位于第四结构构件35上相临到第二结构件31的一面,并且第二结构件对是座落在第一结构件30与第二结构件31之间。
由于勾状物36用来勾住第二结构件31,因此,勾状物36的高度必须比第二结构件31的厚度大,此外,由于在凸起物32与第三结构件34直接接触之前,第三结构件34、第四结构件35与勾状物36皆位于第一结构件30与第二结构件31之间,因此,第一结构件30与第二结构件31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下列几项的总和,第三结构件34及第四结构件35的距离,第三结构件34的厚度,第四结构件35的厚度与勾状物36的长度,除此之外,勾状物36的位置通常直接对应到凹陷33与凸起物32的位置,以简单铰链的结构与组装程序。当然,勾状物36、凹陷33与凸起物32的相对位置,并不一定要形成一直线,而取决于铰链结构的设计方式。
如图5、8与2所示,组装过程的起始程序,因此扭簧26并没有变形,而且第三结构件24的边缘仅碰触到第一结构件22的边缘,同时第四结构件25的边缘也仅碰触到第二结构件23的边级,换句话说,不只第三结构件24尚未接触到凸出物27,而且勾状物29也还没有接触到凹陷28。因此,由于扭簧26尚未变形及产生弹力,因此,扭簧26可以轻松地连接到第一装置20与第二装置21,而不需要任何的治具。
如图6、9及2所示,第三结构件24恰好被凸出物27推动的阶段,此时,铰链恰好位于被打开的位置,而且扭簧26已被压缩变形,不论如何,由于力臂是可以调整的而且任何一个装置都可以用来提供所需的力臂,加上力矩是力量与力臂的向量积,因此,组装过程中必须施加以克服扭簧变形时所产生的力矩的力量明显地比扭簧变形所产生的弹力小。
由于第三结构件24与第四结构件25都是固定在第二装置21上,因此,不只第三结构件24被推离第一结构件22,而且第四结构件25也被推进第二结构件23,除此之处,凸出物27、凹陷28与勾状物29三者的位置被设计成使得勾状物29勾住凹陷28,因此,勾状物29的高度则必需较第二结构件23的厚度大,另外,凹陷28的幅度也必须比勾状物29的宽度大,否则勾状物29将不能贯穿凹陷28,并勾住凹陷28的边缘。
被压缩变形的扭簧26的弹力作用,会将第三结构件24与第四结构件25拉回到图5、8所示状态,无论如何,当勾状物29紧紧地勾住凹陷28的边缘时,由于第四结构件25不能贯穿通过第二结构件23的内部,因此,第二结构件23与第四结构件25二者间的相对位置便会被固定住。
如图7、10及2所示,勾状物29沿第二装置23的边缘移动,而且不会再紧紧勾住凹陷28的边缘,当然,此时扭簧26也是进一步被压缩变形,此外,第三结构件24仍然直接地与凸出物27接触,因此,当关闭和此铰链的外力消失时,被进一步压缩变形的扭簧26将松弛,而释放出来的弹力将把第二结构件对拉回到铰链被打开的阶段。
由于图6、9所示的铰链被打开的阶段,第三结构件24仍然被凸出物27所推离第一结构件22,而且勾状物29仍然贯穿通过凹陷28,并勾住凹陷28的边缘,因此勾状物29几乎不可能自第二结构件23脱离,而导致第二结构件对被扭簧26拉回到铰链刚要组装时第一结构对与第二结构件对并为有效耦合。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铰链,其特征是它至少包括一对第一结构对、一对第二结构件对及一扭簧,其中第一结构对至少包括一个第一结构件及一个第二结构件,第一结构对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第一装置上;第二结构件对至少包括一个第三结构件及一个第四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对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第二装置上,此外,第二结构件对位于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之间,并且第二结构件对直接与第一结构对相互耦合;扭簧的一端位于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或第一装置上,而扭簧的另一端位于第三结构件、第四结构件或第二装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铰链,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结构对与第一装置一体成形。
3.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铰链,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结构对嵌入到第一装置上。
4.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铰链,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结构件对与第二装置一体成形。
5.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铰链,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结构件对嵌入到第二装置上。
6.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铰链,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结构件的一表面上设有一凸出物,并且该表面朝向第二结构件,又与第三结构件相邻。
7.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铰链,其特征是所述第三结构件直接与凸出物接触。
8.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铰链,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结构件的曲率不均匀,并且第二结构件的边缘存在一凹陷。
9.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铰链,其特征是所述第四结构件的一表面设有一勾状物,又该表面面对且相邻于第二结构件。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铰链,其特征是所述勾状物的高度比第二结构件的厚度大。
11.按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铰链,其特征是所述凹陷的幅度比勾状物的宽度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它至少包括一对第一结构对、一对第二结构件对及一扭簧,其中第一结构对至少包括一个第一结构件及一个第二结构件,第一结构对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第一装置上;第二结构件对至少包括一个第三结构件及一个第四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对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第二装置上,此外,第二结构件对位于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之间,并且第二结构件对直接与第一结构对相互耦合;扭簧的一端位于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或第一装置上,而扭簧的另一端位于第三结构件、第四结构件或第二装置。从而,降低成本,结构稳定。
文档编号E05D1/00GK2392890SQ99243968
公开日2000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31日
发明者李宗昌 申请人:鸿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