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_5

文档序号:9555092阅读:来源:国知局
0143]实施例26:采用以上任意一种驱动部分和传动部分,配合附图28所示脚踏驱动部分。图28中的脚踏驱动部分:脚踏板502下表面与底座501上表面的前后分别设置有平滑道,两斜撑杆中部铰接在一起,两斜撑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平滑块并匹配套装与平滑道内,前、后支座分别设置在两斜撑杆之间。
[0144]实施例27:采用以上任意一种驱动部分和传动部分,配合附图29所示脚踏驱动部分。图29中的脚踏驱动部分:底座501上方设置有对称或圆形侧壁,侧壁上沿设置前支座,并在侧壁上设置竖滑道,脚踏板502底部设置竖滑块,竖滑块匹配安装与底座501的侧壁内,竖滑块侧面通过拉杆固定有后支座,该拉杆与竖滑道配合滑动。
[0145]实施例28:采用以上任意一种驱动部分和传动部分,配合附图30所示脚踏驱动部分。图30中的脚踏驱动部分:脚踏板502与前撑杆上端铰接,底座501与前撑杆下端铰接,底座501中部通过支座及支撑轴安装有主动摆杆和从动摆杆,主动摆杆与从动摆杆为一体,主动摆杆上端与前撑杆滑动配合,前、后支座分别设置在底座501前端和从动摆杆末端。在所述转轴一、转轴二、转轴三或转轴四上套装有套管,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直接固定在相应套管上,或通过辅助拉杆固定在相应套管上;或者,设置有对脚踏驱动部分的锁死机构。
[0146]实施例29:以上任意一项脚踏驱动部分,可在底座501上设置有对脚踏驱动部分的锁死机构。例如,通过挂钩或者旋转挡台,约束底座501与脚踏板502使其两者处于压缩状态。
[0147]说明:以上各实施例附图均为示意图,其尺寸与坐垫轮廓并没有完全匹配,在保持整体结构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局部尺寸还可以有适当调整,使其匹配于坐便器及坐垫。
[0148]以上各实施例并没有完全枚举本发明全部实施方式,还可以将以上实施例中分别提及的固定座、摆动部件、传动部分、脚踏驱动部分和牵引部分相互调换使用,组合成新的实施方案。以及,有由以上各实施例做出近似变形的结构,也视为等同的实施方式,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坐便器表面安装固定座; (2)在固定座上通过独立的转轴铰接有摆动部件,该独立的转轴与坐垫转轴平行;并且,摆动部件及独立的转轴位于坐垫转轴座前侧,并位于坐垫与坐便器之间; (3)摆动部件设有能够驱动坐垫翻转的摆板;当摆动部件沿独立的转轴向上翻转时,能推动坐垫一起向上翻转运动; (4)摆动部件与转轴为一体或者为分体;或者,固定座与转轴为一体或者分体; (5)再设置用于驱动所述摆动部件向上翻转的传动部分和驱动部分,驱动部分通过传动部分迫使摆动部件沿自由的转轴向上翻转,摆动部件向上翻转的同时推动坐垫向上翻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定座主体的一侧或两侧向外延伸至坐便器坐垫区域之外,在一侧或两侧延伸部位的外端部设置有定支座;摆动部件或者转轴向外延伸至坐便器坐垫区域之外,在延伸部位的外端部设置有动支座;驱动部分通过传动部分迫使动支座向定支座靠近,从而带动摆动部件沿自由的转轴向上翻转,摆动部件向上翻转的同时推动坐垫向上翻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框架的一侧或两侧或中部设置有定支座,在摆动部件的一侧或两侧或中部设置有动支座,动支座与定支座位置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部分为电机通过齿轮箱变速驱动;驱动部分设置在框架上时,驱动部分的电机通过齿轮箱变速后直接驱动转轴转动,驱动部分不设置在框架上时,驱动部分的电机通过齿轮箱变速后,再通过传动部分间接驱动转轴转动;设置有供电机供电的电源及开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定座借助于坐垫转轴座受到约束,或借助于坐便器上表面和两侧面受到约束,或借助于水箱收到约束;或者,固定座粘贴于坐便器表面受到约束;或者,在坐便器表面粘贴约束块,固定座卡装于约束块上受到约束;或者,所述固定座:为一体式或者为组合对接式;或者,所述固定座:固定座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向前突出超过轴心的支撑延边;或者,所述固定座:与坐便器坐垫转座根部接触的内侧边设置有约束立板;或者,所述固定座:与坐便器坐垫转座根部接触的内侧边设置嵌入板;或者,所述固定座:设置有包裹在坐垫转轴座外侧的固定式约束立板和可调式约束立板,两者之间通过拉杆连接并可调;或者,位于固定座边缘的延伸部位与定支座活动组装;或者,摆动部件的拉板与动支座之间活动组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分为脚踏驱动部分或者为电机驱动部分或者为电推杆驱动部分或者为气压驱动部分;所述脚踏驱动部分包括底座和脚踏板,两者相对运动并设置复位部件,前支座和后支座随着底座和脚踏板运动能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电机驱动:在固定座上安装电机或配减速机,电机或减速机的输出轴直接或间接驱动摆动部件向上翻转,间接驱动时在固定座和摆动部件上分别设置定支座和动支座,在电机或减速机输出轴位置设置有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前、后支座;所述电动推杆驱动:固定座和摆动部件上分别设置定支座和动支座,电动推杆连接在定支座和动支座之间;所述气压驱动部分包括一个脚踏气囊,脚踏气囊设置有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前、后支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分为闸管和闸线配合传动,或者为机械连杆传动,或者为气管传动或者为电传动;所述闸管和闸线配合传动:包括套装在一起的闸管和闸线,闸线的首端挡块卡固于动支座内,闸管的首端卡阻于定支座上,闸线和闸管的末端分别卡固于驱动部分的前、后支座上;所述机械连杆传动:连杆传动的始端伸缩部分别连接于定支座和动支座上,连杆传动的末端伸缩部分别连接于驱动部分的运动部位;所述气管传动:气管一端连通于脚踏气囊,另一端连通于气缸,气缸的缸体固定于定支座上,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于动支座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摆板的末端设置有辅助推压部件;所述辅助推压部件是一个固定在摆板末端的弹片,弹片向上翘起,弹片末端弯曲为光滑弧形或安装有光滑套;或者,所述辅助推压部件是一个固定在摆板末端的支撑套;或者,辅助推压部件是在摆板末端安装的滑轮;或者,辅助推压部件是在摆板末端固定弹片,在弹片末端安装滑轮。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驱动部分:底座和脚踏板铰接在一起并设置复位弹簧,底座和脚踏板内侧分别通过销轴铰接前上连杆、后上连杆和前下连杆、后下连杆,并且前上连杆与前下连杆铰接于转轴一,后上连杆与后下连杆铰接于转轴二,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分别设置于转轴一和转轴二附近;或者,底座和脚踏板铰接于转轴三,并设置复位弹簧,底座和脚踏板内侧分别通过转轴铰接前上连杆和后上连杆,并且前上连杆与前下连杆铰接于转轴四,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分别设置于转轴四和转轴三附近;或者,底座和脚踏板铰接于转轴三,并设置复位弹簧,底座和脚踏板内侧分别通过转轴铰接前上连杆和后上连杆,并且前上连杆与前下连杆铰接于转轴四,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分别设置于转轴四和转轴三附近,并在脚踏板上侧铰接有直接脚踏板;或者,脚踏板与前撑杆上端铰接,底座与前撑杆下端铰接并在脚踏板后侧安装有滑轮,滑轮与地面或底座接触滑动,前设置在底座或前撑杆上,后支座设置在滑轮转轴附近;或者,脚踏板前端与前撑杆上端铰接,脚踏板后端与后撑杆上端铰接,底座前端与前撑杆下端铰接,底座后端与后撑杆下端铰接,并在后撑杆后侧安装有滑轮,滑轮与地面或底座接触滑动,前设置在底座或前撑杆上,后支座设置在滑轮转轴附近;或者,脚踏板与底座为弧形弹性体,且前后端分别连为一体或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前支座和后支座分别设置在脚踏板与底座前后端连接点位置;或者,脚踏板下表面与底座上表面的前后分别设置有平滑道,两斜撑杆中部铰接在一起,两斜撑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平滑块并匹配套装与平滑道内,前、后支座分别设置在两斜撑杆之间;或者,底座上方设置有对称或圆形侧壁,侧壁上沿设置前支座,并在侧壁上设置竖滑道,脚踏板底部设置竖滑块,竖滑块匹配安装与底座的侧壁内,竖滑块侧面通过拉杆固定有后支座,该拉杆与竖滑道配合滑动;或者,脚踏板与前撑杆上端铰接,底座与前撑杆下端铰接,底座中部通过支座及支撑轴安装有主动摆杆和从动摆杆,主动摆杆与从动摆杆为一体,主动摆杆上端与前撑杆滑动配合,前、后支座分别设置在底座前端和从动摆杆末端;或者在所述转轴一、转轴二、转轴三或转轴四上套装有套管,所述前支座和后支座直接固定在相应套管上,或通过辅助拉杆固定在相应套管上;或者,设置有对脚踏驱动部分的锁死机构。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设置牵引部分:一个或两个缠绕在坐便器坐垫上的套环,套环与摆板末端连接;或者,一个或两个粘贴于坐垫底部内侧的连接片,连接片通过牵引绳与摆板末端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坐便器坐垫翻转驱动控制方法,利用安装在坐便器表面的固定座作为载体,在固定座上通过转轴安装摆动部件,再设置用于驱动所述摆动部件向上翻转的传动部分和驱动部分,驱动部分通过传动部分迫使摆动部件沿自由的转轴向上翻转,摆动部件向上翻转的同时推动坐垫向上翻转。本发明通过脚踏驱动坐便器坐垫翻转九十度,实现人到脚踏翻转,人走自动落下的目的,使用非常方便,不用手接触坐便器坐垫,干净卫生。不用现有坐便器或坐垫做任何修改,从而达到较广的普及性和低成本特点。不会影响坐便器正常使用,而且隐蔽性好。结构最简和优化,容易实施,装配简易。外形美观,恰当。
【IPC分类】A47K13/12
【公开号】CN105310590
【申请号】CN201510436691
【发明人】孙明英
【申请人】孙明英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3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